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圆觉提到的,是佛教经典中一个著名的故事。
很多劫以前,有位妇人不能生育,她害怕因此受到丈夫和婆婆的歧视,就亲自为丈夫安排再娶了一房。
不久,小妾怀孕了,妻子却心生嫉妒,悄悄在饭中掺药而使得小妾流产,并因此丧生。弥留之际,小妾发誓要报复她和她未来的儿女。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就此展开。
后来,这对妻妾历经恶道,曾经投胎转世成母鸡和猫、牝鹿和母豹等物,世世相杀,不仅杀彼此,还杀彼此的孩子。直到佛陀时代,两人再度转世,一个成为沙瓦提城一位贵族的女儿,另一位则变成了食人妖怪。
有一天,食人妖怪拼命追赶贵族女儿和她初生的婴孩,贵女知道佛陀正在祇园精舍说法,就逃到了佛陀身边,把婴儿放在佛陀的脚下,接受佛陀的保护。食人妖怪却被挡在精舍的外面,无法进入。
后来食人妖怪也被传唤进去,佛陀对她二人进行了劝诫,说出她们两人的前世是彼此仇恨的妻妾,因为互相怀恨,以致于随后的很多世里,不断地迫害对方的子女。佛陀告诫她们,仇恨只会增加更多的仇恨,使你们双方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只有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两人尽释前嫌,在佛陀面前忏悔受教。佛陀要那贵女把小男婴给食人妖怪抱一下,贵女担心婴儿的安全,迟疑了一会儿,但出于对佛陀的虔诚和信心,她终于还是把婴儿交给了食人妖怪。食人妖接过婴儿后,热切地爱抚和亲吻婴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过了一会儿,又把男婴还给了他的母亲。
从此以后,两人尽释前嫌,累劫的仇恨终于在这一世终止了。
“怨恨永远无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玄奘喃喃地说道,“佛菩萨深知此理,所以,他们没有怨恨心,也没有报复心。他会让恶缘从他这里终止,他给予所有人的,都是善缘。”
“照师父这么说,是不是害圣贤反而会有善报?”圆觉忍不住问道。
“首先还是会有恶报,”玄奘解释道,“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心中只有善缘和逆缘这一说,没有仇敌的概念。但是世人若把这个做为依凭,肆无忌惮地伤害修行人,那便无药可医了。你要知道,歌利王虽然做了恶事,但他毕竟很快觉悟,跪地忏悔,随后又皈依学佛。这么做虽不能免除果报,却也可以减轻罪业。”
“可是这样,难道不会被恶人欺侮吗?”
“怎么会呢?”玄奘微笑道,“你忘了一句偈语?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良的人或许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他不会永远被恶人欺侮的。”
圆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因缘果报果然很复杂……”
师徒二人就这么聊着天,说着话,不知不觉中已经行到了乌仗那国首都瞢揭厘城的城门前。
一队人马从城中驰出,簇拥着两头身披彩毡的大象,一个身着锦衣、面貌威严的中年人,坐在其中一头大象的背上,两旁军队前呼后拥,看气势赫然正是国王!
队伍走到距玄奘十余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象奴吆喝着让两头大象都跪了下来。那国王在随从的帮助下走下龙座,径直来到玄奘的面前。
“这位便是摩诃至那国的玄奘法师吗?”国王单手放置胸前,行了一礼道,“弟子一向敬信三宝,以大乘佛法教化万民,听闻东方汉地有圣贤到来,特出城相迎,请大师到王宫内接受供养。”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大王不必多礼。”
国王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将玄奘引到另一头大象面前,象奴跪伏在他面前,说一声:“法师请上。”
玄奘以前从没有骑过大象,此刻见这庞然大物就在眼前,不禁也觉好奇,那大象背上有一只亭椅,玄奘坐在上面,稳稳当当,只觉得比骑马骑骆驼要平稳舒适得多了。
国王也上了象背,象奴一声吆喝,大象起立,整支队伍簇拥着国王和圣僧进入城中。
两头大象并排行走在瞢揭厘城的主街道上,坐在象背上的玄奘只觉眼界大开,目光所及,城内的豪华建筑以及数不清的寺院佛塔尽收眼底。
城市百姓平日里都只是静心过日子,难得见到如此热闹景象,这会儿听说国王接来一位远方的高僧,都扶老携幼,赶来瞻仰。
这个远方来的僧人面貌清癯,身着一袭粗布僧衣,风尘仆仆,与旁边那锦衣绣服的国王形成鲜明的对比。眉宇间却尽显出尘之气。
前来迎接的百姓越聚越多,以至于一度堵塞道路。如此热情的欢迎场面,使玄奘颇为感动。
看得出来,这个国家的人民性情和缓,生活崇尚自然,多数人披着白色的毛毡作为衣裳。
玄奘坐在大象背上向热情的人群合十行礼,以示答谢。
终于进入王宫之中,国王命人准备丰盛宴席款待远来的高僧。
席间,国王颇为自得地问道:“法师看我这乌仗那国如何?”
玄奘赞叹道:“景色壮阔,花果遍地,寒暑和畅,人民丰足。玄奘自进入北印度以来,所见诸多城邦,这里是最繁华富裕的了,足见大王的德才。”
国王哈哈大笑:“法师夸奖了,这都是佛陀的加持啊,所以我国的佛法也极为昌隆!”
佛法昌隆吗?玄奘倒觉得不见得。
应该说,这里曾经佛法昌隆——鼎盛时期,苏婆伐率堵河两岸光佛寺就有一千四百多所,僧侣一万八千多人,作为都城的瞢揭厘,更是处处显示出佛的光辉。
可惜现在没那么多了,多数伽蓝都已荒废、萧条,僧徒数量倒是还有上千,比犍陀逻国要强多了,但是这些僧人也只是喜欢诵读经文,却不深究含义。
既然提到国家之事,出于好奇,国王又问起玄奘的故乡。
玄奘向国王简单介绍了大唐的文化和信仰,特别提到佛法在东土方兴未艾的景象,国王不由得心生景仰,感叹道:“想不到东土竟是这样一个好地方,本王欲待派使臣前去修好,怎奈路途遥远,中间又隔着大雪山,怕是难以到达啊。”
说到这里,国王目光中的向往之情变成了深深的遗憾。
玄奘笑道:“贫僧便是东土之人,不也翻越大雪山到达这里了吗?”
&nbs... -->>
圆觉提到的,是佛教经典中一个著名的故事。
很多劫以前,有位妇人不能生育,她害怕因此受到丈夫和婆婆的歧视,就亲自为丈夫安排再娶了一房。
不久,小妾怀孕了,妻子却心生嫉妒,悄悄在饭中掺药而使得小妾流产,并因此丧生。弥留之际,小妾发誓要报复她和她未来的儿女。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就此展开。
后来,这对妻妾历经恶道,曾经投胎转世成母鸡和猫、牝鹿和母豹等物,世世相杀,不仅杀彼此,还杀彼此的孩子。直到佛陀时代,两人再度转世,一个成为沙瓦提城一位贵族的女儿,另一位则变成了食人妖怪。
有一天,食人妖怪拼命追赶贵族女儿和她初生的婴孩,贵女知道佛陀正在祇园精舍说法,就逃到了佛陀身边,把婴儿放在佛陀的脚下,接受佛陀的保护。食人妖怪却被挡在精舍的外面,无法进入。
后来食人妖怪也被传唤进去,佛陀对她二人进行了劝诫,说出她们两人的前世是彼此仇恨的妻妾,因为互相怀恨,以致于随后的很多世里,不断地迫害对方的子女。佛陀告诫她们,仇恨只会增加更多的仇恨,使你们双方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只有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两人尽释前嫌,在佛陀面前忏悔受教。佛陀要那贵女把小男婴给食人妖怪抱一下,贵女担心婴儿的安全,迟疑了一会儿,但出于对佛陀的虔诚和信心,她终于还是把婴儿交给了食人妖怪。食人妖接过婴儿后,热切地爱抚和亲吻婴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过了一会儿,又把男婴还给了他的母亲。
从此以后,两人尽释前嫌,累劫的仇恨终于在这一世终止了。
“怨恨永远无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玄奘喃喃地说道,“佛菩萨深知此理,所以,他们没有怨恨心,也没有报复心。他会让恶缘从他这里终止,他给予所有人的,都是善缘。”
“照师父这么说,是不是害圣贤反而会有善报?”圆觉忍不住问道。
“首先还是会有恶报,”玄奘解释道,“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心中只有善缘和逆缘这一说,没有仇敌的概念。但是世人若把这个做为依凭,肆无忌惮地伤害修行人,那便无药可医了。你要知道,歌利王虽然做了恶事,但他毕竟很快觉悟,跪地忏悔,随后又皈依学佛。这么做虽不能免除果报,却也可以减轻罪业。”
“可是这样,难道不会被恶人欺侮吗?”
“怎么会呢?”玄奘微笑道,“你忘了一句偈语?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良的人或许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他不会永远被恶人欺侮的。”
圆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因缘果报果然很复杂……”
师徒二人就这么聊着天,说着话,不知不觉中已经行到了乌仗那国首都瞢揭厘城的城门前。
一队人马从城中驰出,簇拥着两头身披彩毡的大象,一个身着锦衣、面貌威严的中年人,坐在其中一头大象的背上,两旁军队前呼后拥,看气势赫然正是国王!
队伍走到距玄奘十余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象奴吆喝着让两头大象都跪了下来。那国王在随从的帮助下走下龙座,径直来到玄奘的面前。
“这位便是摩诃至那国的玄奘法师吗?”国王单手放置胸前,行了一礼道,“弟子一向敬信三宝,以大乘佛法教化万民,听闻东方汉地有圣贤到来,特出城相迎,请大师到王宫内接受供养。”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大王不必多礼。”
国王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将玄奘引到另一头大象面前,象奴跪伏在他面前,说一声:“法师请上。”
玄奘以前从没有骑过大象,此刻见这庞然大物就在眼前,不禁也觉好奇,那大象背上有一只亭椅,玄奘坐在上面,稳稳当当,只觉得比骑马骑骆驼要平稳舒适得多了。
国王也上了象背,象奴一声吆喝,大象起立,整支队伍簇拥着国王和圣僧进入城中。
两头大象并排行走在瞢揭厘城的主街道上,坐在象背上的玄奘只觉眼界大开,目光所及,城内的豪华建筑以及数不清的寺院佛塔尽收眼底。
城市百姓平日里都只是静心过日子,难得见到如此热闹景象,这会儿听说国王接来一位远方的高僧,都扶老携幼,赶来瞻仰。
这个远方来的僧人面貌清癯,身着一袭粗布僧衣,风尘仆仆,与旁边那锦衣绣服的国王形成鲜明的对比。眉宇间却尽显出尘之气。
前来迎接的百姓越聚越多,以至于一度堵塞道路。如此热情的欢迎场面,使玄奘颇为感动。
看得出来,这个国家的人民性情和缓,生活崇尚自然,多数人披着白色的毛毡作为衣裳。
玄奘坐在大象背上向热情的人群合十行礼,以示答谢。
终于进入王宫之中,国王命人准备丰盛宴席款待远来的高僧。
席间,国王颇为自得地问道:“法师看我这乌仗那国如何?”
玄奘赞叹道:“景色壮阔,花果遍地,寒暑和畅,人民丰足。玄奘自进入北印度以来,所见诸多城邦,这里是最繁华富裕的了,足见大王的德才。”
国王哈哈大笑:“法师夸奖了,这都是佛陀的加持啊,所以我国的佛法也极为昌隆!”
佛法昌隆吗?玄奘倒觉得不见得。
应该说,这里曾经佛法昌隆——鼎盛时期,苏婆伐率堵河两岸光佛寺就有一千四百多所,僧侣一万八千多人,作为都城的瞢揭厘,更是处处显示出佛的光辉。
可惜现在没那么多了,多数伽蓝都已荒废、萧条,僧徒数量倒是还有上千,比犍陀逻国要强多了,但是这些僧人也只是喜欢诵读经文,却不深究含义。
既然提到国家之事,出于好奇,国王又问起玄奘的故乡。
玄奘向国王简单介绍了大唐的文化和信仰,特别提到佛法在东土方兴未艾的景象,国王不由得心生景仰,感叹道:“想不到东土竟是这样一个好地方,本王欲待派使臣前去修好,怎奈路途遥远,中间又隔着大雪山,怕是难以到达啊。”
说到这里,国王目光中的向往之情变成了深深的遗憾。
玄奘笑道:“贫僧便是东土之人,不也翻越大雪山到达这里了吗?”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