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秦国前景 (1/2)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李阳寻医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丞妙策,扶苏受教了!”
扶苏心中震憾之余,恭恭敬敬的拱手一礼。
“臣,不敢言教!”
李阳早就听说公子扶苏为人仁,且知书达礼,虽然这家伙仁的有点愚,但李阳还是挺尊敬这种人的,毕竟身为秦国长公子,还能心系百姓黎民,这种德行可非常难得。
莫说在这古代,视百姓如奴隶、如蝼蚁的年代,哪怕放在后世,那些高官贵人,能心中装着百姓,替百姓着想的,也没有几人。
就这一条,李阳便不敢在扶苏面前失礼,拱手谦虚了起来。
“中丞不必过谦了,还未回来时,我便听闻中丞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独具通天之智,今日扶苏算是彻底的信服了。”扶苏笑着赞叹了一句,接着问道:“对了,中丞是怎么想出此妙策的,如此妙策真的只用了三天时间?”
众人也唰的一下全望向了李阳,很想知道之前所说的三天出妙策,是不是真的。
李阳笑了笑:“实不相瞒,臣确实花费了足足三天之久,方出此之策,此策也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众人无语。
三天时间想出这么一个治国妙策来,你竟然还说足足?还说之久?
大家都有一种智商被虐的感觉。
扶苏也苦笑了一下,觉得自己在李阳面前一比,智商就好像被人家给踩在地上磨擦一样的感觉,智商的尊严受创,同时也更好奇李阳后面那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嘀咕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显然在惴磨李阳的这句话。
李阳笑道:“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便是说我大秦之税赋,取之于民,而将国家工程承包给商人,让商人雇佣百姓去做工,便叫用之于民。”
扶苏一听,顿时拍手叫好:“妙啊!好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此一来,国家办了实事,百姓也通过劳动获得了钱粮,解决了生计,两全齐美,全应此理呀!”
众人也都是两眼放光,无不叹服。
李斯这时还不忘拍了个马屁,道:“荀子口中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日算是在李中丞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哈哈哈……”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开怀大笑。
秦国眼下之难事,悉数在今日被一条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迎难而解,众人又怎会不开心呢。
只不过,李阳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这条政策一但得到实施,那么等于是还富于民。
大秦每年赋税之多,是天下百姓的两倍,将这笔赋税的一大半通过工程劳作的方式,返还给百姓,足够让百姓家家皆有余粮。
百姓不用挨饥了,而且通过劳作赚得了钱财,自然就会想改善生活条件了,介时便是手工作坊兴起的时候了。
如此一来,商业还会远吗?
而且,饱暖思“银”意,大家会多生娃,人口也会急剧增加,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李阳并不打算这个时候就把这些事情,这个时候就讲出来,因为他明白,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在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认同和支持,反则只会令人匪夷所思。
就好比,今日所提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如果不是国库无存粮了,如果不是税赋征无可征了,他这种后世借鉴而来的先进策略,是不可能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认同的。
这一切,皆是因为大秦无路可走了,所以不得不选择走李阳说的这条变革道路。
... -->>
“中丞妙策,扶苏受教了!”
扶苏心中震憾之余,恭恭敬敬的拱手一礼。
“臣,不敢言教!”
李阳早就听说公子扶苏为人仁,且知书达礼,虽然这家伙仁的有点愚,但李阳还是挺尊敬这种人的,毕竟身为秦国长公子,还能心系百姓黎民,这种德行可非常难得。
莫说在这古代,视百姓如奴隶、如蝼蚁的年代,哪怕放在后世,那些高官贵人,能心中装着百姓,替百姓着想的,也没有几人。
就这一条,李阳便不敢在扶苏面前失礼,拱手谦虚了起来。
“中丞不必过谦了,还未回来时,我便听闻中丞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独具通天之智,今日扶苏算是彻底的信服了。”扶苏笑着赞叹了一句,接着问道:“对了,中丞是怎么想出此妙策的,如此妙策真的只用了三天时间?”
众人也唰的一下全望向了李阳,很想知道之前所说的三天出妙策,是不是真的。
李阳笑了笑:“实不相瞒,臣确实花费了足足三天之久,方出此之策,此策也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众人无语。
三天时间想出这么一个治国妙策来,你竟然还说足足?还说之久?
大家都有一种智商被虐的感觉。
扶苏也苦笑了一下,觉得自己在李阳面前一比,智商就好像被人家给踩在地上磨擦一样的感觉,智商的尊严受创,同时也更好奇李阳后面那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嘀咕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显然在惴磨李阳的这句话。
李阳笑道:“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便是说我大秦之税赋,取之于民,而将国家工程承包给商人,让商人雇佣百姓去做工,便叫用之于民。”
扶苏一听,顿时拍手叫好:“妙啊!好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此一来,国家办了实事,百姓也通过劳动获得了钱粮,解决了生计,两全齐美,全应此理呀!”
众人也都是两眼放光,无不叹服。
李斯这时还不忘拍了个马屁,道:“荀子口中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日算是在李中丞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哈哈哈……”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开怀大笑。
秦国眼下之难事,悉数在今日被一条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迎难而解,众人又怎会不开心呢。
只不过,李阳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这条政策一但得到实施,那么等于是还富于民。
大秦每年赋税之多,是天下百姓的两倍,将这笔赋税的一大半通过工程劳作的方式,返还给百姓,足够让百姓家家皆有余粮。
百姓不用挨饥了,而且通过劳作赚得了钱财,自然就会想改善生活条件了,介时便是手工作坊兴起的时候了。
如此一来,商业还会远吗?
而且,饱暖思“银”意,大家会多生娃,人口也会急剧增加,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李阳并不打算这个时候就把这些事情,这个时候就讲出来,因为他明白,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在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认同和支持,反则只会令人匪夷所思。
就好比,今日所提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如果不是国库无存粮了,如果不是税赋征无可征了,他这种后世借鉴而来的先进策略,是不可能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认同的。
这一切,皆是因为大秦无路可走了,所以不得不选择走李阳说的这条变革道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