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一本书读懂日本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历史的经验而言,新时代的开启必定充满了诸多的险难与波折,往往交织着奋进与屈辱的历史,而唯有如此,新时代的到来才带有更多的创造性。新体制的创造、新生活的创造、乃至于新国民的创造,犹如凤凰涅槃,浴后重生,以新的姿态面对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无疑,对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来说,它必将承受这样的煎熬。
佩里武力叩关,使得德川幕府打破常例,问政于京都的孝明天皇,这一举动不仅提高了天皇的地位,也暴露出日益没落的幕府统治正在逐步失去自身的权威。随着大量攘夷派人士聚集到京都天皇的麾下,其坚持的“攘夷论”观念与原本就在京都占据统治地位的“尊王”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效忠天皇,驱逐外夷的“尊王攘夷”思想。
安政五年,即1858年7月,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迫于美国压力,在没有孝明天皇敕许的情况下,径自与首任美国驻日本领事哈里斯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这一举动引起了天皇的不满。一些主张攘夷的强藩藩主策动天皇下诏,拒不批准签约,并历数幕府丧权辱国的行径,号召各领国起来反抗幕府。
“尊王攘夷派”的这一行为惹怒了幕府,从1858年10月到1859年的春天,幕府对京都的“尊王攘夷派”志士进行了大规模的抓捕,吉田松阴、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领袖相继被暗杀,作为支持者的藩主也被流放或关押,其余受此牵连的百余人均被判刑,这一事件被称为“安政大狱”。“尊王攘夷”受到严重挫折。
为了替死去的志士报仇,水户、萨摩两藩的“攘夷派”志士在1860年3月24日发起了一次暗杀行动。他们的目标就是造成“安政大狱”的幕后黑手井伊直弼。这一天天空飘着细细的白雪,17个水户藩志士人和1个萨摩藩志士埋伏在井伊直弼宅邸附近的樱田门,伺机行刺。当井伊直弼乘坐骄子由60人组成的护卫队从家中出来时,志士们发动了突袭。虽然井伊直弼的护卫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因事出突然,护卫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志士们利用这一时机,接连砍翻几名护卫,直接冲到骄子里,砍下井伊直弼的首级,然后四散逃匿。这一过程中,有几名志士先后被砍成重伤,后切腹自杀而死。有8人带伤向官府自首,2人在逃亡途中被幕府抓捕,1人于逃亡两年后自杀,只有2人在逃亡后得享余年。
为了不在双方之间造成更大的对立,也为了取得权力的平衡,幕府实行了所谓的“公武合体”。“公武合体”实际上是幕府和天皇相互妥协的产物,由此,原先支持“攘夷”的孝明天皇也转而支持“公武合体派”,并将自己的妹妹和宫嫁给了幕府的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天皇朝廷希望以这种方式使“公武合体”得以巩固,天皇的权威也能因此加强。但是天皇的举动让一部分“尊王攘夷派”很是不理解,他们纷纷表示反对天皇与幕府联合。
为了巩固权力,1863年,“公武合体派”驱逐了“尊王攘夷派”在京都的势力,掌握了政局的主导权。1864年,幕府对“公武合体”进行改革,建立了由幕府和各地强藩大名组成的参领会议,这实际上又企图架空天皇的权力。
虽然京都的“尊王攘夷派”遭到驱逐,但是地方强藩的“尊王攘夷”依旧如火如荼。长州藩和萨摩藩是地方“尊王攘夷”的中心,他们驱逐了幕府派驻本地的官员,对美、英等国的船只和人员进行炮击和杀害。这一举动引起了西方列强的不满,美、英、法、荷等四国对长州藩和萨摩藩进行了严厉的报复,迫使两藩屈服,并要求赔偿战争损失。而此时,对“尊王攘夷”愈演愈烈的长州藩和萨摩藩强烈不满的幕府也发动了对两藩的征讨。在内乏外攻之下,长州藩和萨摩藩只好向幕府屈服,保守势力重新掌握藩政,“尊王攘夷”志士被迫逃亡。
斗争的失利使“尊王攘夷派”认识到若想抵御外国侵略,使本国独立富强,必须先打倒软弱无能的幕府。“尊王攘夷派”随即改变战略,由“攘夷派”转化成了“倒幕派”。1867年1月30日,孝明天皇去世,16岁的睦仁太子即位。在倒幕派的鼓舞和支持下,1867年12月9日,睦仁天皇实行“王政复古”,废除摄政、关白、幕府,设立“总裁”、“议定”和“参与”三个新职务;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作为施政纲领。
看到新天皇的一系列举措后,为了试探天皇的用意,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以退为进,向朝廷提出辞去将军一职。倒幕派认为其是在假意拖延,因为德川庆喜即使去职,还是拥有大量的直辖领地和武装,这些都对天皇权力构成威胁。倒幕派决定对德川庆喜的势力采取彻底的打击,但是没等他们动手,德川庆喜却先下手了。
1868年1月26日,1.5万名幕府军兵分两路朝京都进发,第二天早晨,一路8000人来到京都附近的伏见,另一路7000人来到鸟羽,准备对京都形成包围。倒幕派立即组织实力最强的长州藩和萨摩藩分兵御敌。当时的倒幕军人数只有幕府军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并且还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1月27日黄昏,幕府军开始发动进攻,遭到了倒幕军顽强的阻击,幕府军未能前进一步,而倒幕军猛烈的炮火却使幕府军伤亡惨重。幕府军决定趁夜色发起突袭,但是倒幕军早有准备,突袭失败。到次日清晨,幕府军开始溃退,倒幕军乘胜追击,于1月30日攻占了大阪,原本在大阪等候胜利消息的德川庆喜在城破前已乘坐军舰从大阪逃到了江户。倒幕军专攻江户,江户守军无心抵抗,投降了倒幕军。德川幕府近300年的统治宣告终结。之后,德川庆喜被封于静冈,后迁至骏府,1913年,他因肺炎去世,享年77岁,他是德川幕府历代将军中最长寿的一个。
长达260年的江户时代,与这位最长寿的德川幕府将军一起,随着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都沉入了历史的深渊之中,成了仅供回忆与追思的过往。然而,时间对此未表现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惜,只是头也不回地继续狂奔向前,因为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更精彩。
就历史的经验而言,新时代的开启必定充满了诸多的险难与波折,往往交织着奋进与屈辱的历史,而唯有如此,新时代的到来才带有更多的创造性。新体制的创造、新生活的创造、乃至于新国民的创造,犹如凤凰涅槃,浴后重生,以新的姿态面对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无疑,对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来说,它必将承受这样的煎熬。
佩里武力叩关,使得德川幕府打破常例,问政于京都的孝明天皇,这一举动不仅提高了天皇的地位,也暴露出日益没落的幕府统治正在逐步失去自身的权威。随着大量攘夷派人士聚集到京都天皇的麾下,其坚持的“攘夷论”观念与原本就在京都占据统治地位的“尊王”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效忠天皇,驱逐外夷的“尊王攘夷”思想。
安政五年,即1858年7月,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迫于美国压力,在没有孝明天皇敕许的情况下,径自与首任美国驻日本领事哈里斯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这一举动引起了天皇的不满。一些主张攘夷的强藩藩主策动天皇下诏,拒不批准签约,并历数幕府丧权辱国的行径,号召各领国起来反抗幕府。
“尊王攘夷派”的这一行为惹怒了幕府,从1858年10月到1859年的春天,幕府对京都的“尊王攘夷派”志士进行了大规模的抓捕,吉田松阴、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领袖相继被暗杀,作为支持者的藩主也被流放或关押,其余受此牵连的百余人均被判刑,这一事件被称为“安政大狱”。“尊王攘夷”受到严重挫折。
为了替死去的志士报仇,水户、萨摩两藩的“攘夷派”志士在1860年3月24日发起了一次暗杀行动。他们的目标就是造成“安政大狱”的幕后黑手井伊直弼。这一天天空飘着细细的白雪,17个水户藩志士人和1个萨摩藩志士埋伏在井伊直弼宅邸附近的樱田门,伺机行刺。当井伊直弼乘坐骄子由60人组成的护卫队从家中出来时,志士们发动了突袭。虽然井伊直弼的护卫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因事出突然,护卫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志士们利用这一时机,接连砍翻几名护卫,直接冲到骄子里,砍下井伊直弼的首级,然后四散逃匿。这一过程中,有几名志士先后被砍成重伤,后切腹自杀而死。有8人带伤向官府自首,2人在逃亡途中被幕府抓捕,1人于逃亡两年后自杀,只有2人在逃亡后得享余年。
为了不在双方之间造成更大的对立,也为了取得权力的平衡,幕府实行了所谓的“公武合体”。“公武合体”实际上是幕府和天皇相互妥协的产物,由此,原先支持“攘夷”的孝明天皇也转而支持“公武合体派”,并将自己的妹妹和宫嫁给了幕府的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天皇朝廷希望以这种方式使“公武合体”得以巩固,天皇的权威也能因此加强。但是天皇的举动让一部分“尊王攘夷派”很是不理解,他们纷纷表示反对天皇与幕府联合。
为了巩固权力,1863年,“公武合体派”驱逐了“尊王攘夷派”在京都的势力,掌握了政局的主导权。1864年,幕府对“公武合体”进行改革,建立了由幕府和各地强藩大名组成的参领会议,这实际上又企图架空天皇的权力。
虽然京都的“尊王攘夷派”遭到驱逐,但是地方强藩的“尊王攘夷”依旧如火如荼。长州藩和萨摩藩是地方“尊王攘夷”的中心,他们驱逐了幕府派驻本地的官员,对美、英等国的船只和人员进行炮击和杀害。这一举动引起了西方列强的不满,美、英、法、荷等四国对长州藩和萨摩藩进行了严厉的报复,迫使两藩屈服,并要求赔偿战争损失。而此时,对“尊王攘夷”愈演愈烈的长州藩和萨摩藩强烈不满的幕府也发动了对两藩的征讨。在内乏外攻之下,长州藩和萨摩藩只好向幕府屈服,保守势力重新掌握藩政,“尊王攘夷”志士被迫逃亡。
斗争的失利使“尊王攘夷派”认识到若想抵御外国侵略,使本国独立富强,必须先打倒软弱无能的幕府。“尊王攘夷派”随即改变战略,由“攘夷派”转化成了“倒幕派”。1867年1月30日,孝明天皇去世,16岁的睦仁太子即位。在倒幕派的鼓舞和支持下,1867年12月9日,睦仁天皇实行“王政复古”,废除摄政、关白、幕府,设立“总裁”、“议定”和“参与”三个新职务;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作为施政纲领。
看到新天皇的一系列举措后,为了试探天皇的用意,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以退为进,向朝廷提出辞去将军一职。倒幕派认为其是在假意拖延,因为德川庆喜即使去职,还是拥有大量的直辖领地和武装,这些都对天皇权力构成威胁。倒幕派决定对德川庆喜的势力采取彻底的打击,但是没等他们动手,德川庆喜却先下手了。
1868年1月26日,1.5万名幕府军兵分两路朝京都进发,第二天早晨,一路8000人来到京都附近的伏见,另一路7000人来到鸟羽,准备对京都形成包围。倒幕派立即组织实力最强的长州藩和萨摩藩分兵御敌。当时的倒幕军人数只有幕府军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并且还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1月27日黄昏,幕府军开始发动进攻,遭到了倒幕军顽强的阻击,幕府军未能前进一步,而倒幕军猛烈的炮火却使幕府军伤亡惨重。幕府军决定趁夜色发起突袭,但是倒幕军早有准备,突袭失败。到次日清晨,幕府军开始溃退,倒幕军乘胜追击,于1月30日攻占了大阪,原本在大阪等候胜利消息的德川庆喜在城破前已乘坐军舰从大阪逃到了江户。倒幕军专攻江户,江户守军无心抵抗,投降了倒幕军。德川幕府近300年的统治宣告终结。之后,德川庆喜被封于静冈,后迁至骏府,1913年,他因肺炎去世,享年77岁,他是德川幕府历代将军中最长寿的一个。
长达260年的江户时代,与这位最长寿的德川幕府将军一起,随着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都沉入了历史的深渊之中,成了仅供回忆与追思的过往。然而,时间对此未表现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惜,只是头也不回地继续狂奔向前,因为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