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寒门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题目你出的,最后题目外泄,不是你的责任难道是另一个主考官?
这也是当初程敏政倒台的原因,“四子造诣”的考题不是李东阳想出来的,而是程敏政非要在会试出题上卖弄文采。
“两位上官,不知何时出题?我等也好先提前揣摩一下题目,以便阅卷时有所针对。”
这会儿都知道沈溪和靳贵准备出题,内帘官们丝毫不给沈溪和靳贵私人空间,逐渐汇集到总裁室,就等着两位主考官把题目出好,再通过一些隐秘渠道把题目送出去。
靳贵不想出题,沈溪也不想逞能,这下就显得为难了。
两位主考官谁都不想在出题上出风头。
沈溪想了想,道:“陛下崇尚礼乐之治,并于己未年殿试以礼乐之治策问众贡士,此番乡试,不妨就以礼乐之治为题。”
在场的内帘官都点头,觉得这大题目挺好,可马上有人提出:“沈大人,这礼乐之治涉及众多,况且有四书文三道,五经文各四道,这尚且只是第一场便有二十三篇考题,如何以礼乐之治,概括全部?”
乡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四书文和五经文,第二场是诏、判、表、诰,第三场是时务策,仅仅只是出题量就非常庞大。
乡试说起来似乎是三场考试并重,但因考生众多,题目也多,而阅卷的内帘官却连同两位主考在内,总共才九人,批阅三四千名考生且每人有近万字的考卷,要在十五天左右阅卷完成,决定是否录取以及录取后排定名次,根本是强人所难。
所以顺天府跟十三布政使司的乡试一样,同样是以第一场三道四书文的优劣来进行初选。
四书文写得好,才会被拔擢上来,只要五经文和后两场的卷子答得相对合度,那就可以被录取为举人。
也就是说,这次乡试出的考题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取决于三道四书文。
沈溪笑道:“不妨如此如何,将四书排列,《论语》、《孟子》各一道,《大学》、《中庸》取其一而命题,先定页数,再定字数,此字在哪一句,便以哪句为题,如何?”
在场的内帘官一听,都傻眼了。
抓阄出题?
本届乡试岂不成了儿戏?
“沈大人,您可不能言笑,这乡试贡院乃圣人教化之所,可非儿戏。”
旁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听了,立即便想跟沈溪好好理论一下,但他本身只是举人出身,连进士都不是,不过是因为有名望才会被推举来做内帘官,根本就没意识到他没资格抨击东宫讲官、日讲官的沈溪。
沈溪笑道:“胡先生是觉得……《四书》乃是儿戏?”
“这……”
沈溪抓语病抓的很好。
抓阄是儿戏不假,但最后出的题目还是从四书中找出来的,这大明朝各级考试,每年都会考,四书文和五经文的考题必须是四书五经中的原句,让考生用这句话来衍生出自己的八股文章。
可四书五经一共就那么多句,其实每句话基本都被用烂了。
乡试虽然不禁止截搭题,但让翰林官来出截搭题明显有辱斯文,所以这次乡试,还是要用原句来出题。
沈溪说的这种抓阄之法,暗地里操作算是比较好的选择,只是现在把话提到明面上来说,难免招惹非议。
“沈谕德,要不……还是仔细商议一番再出题为好,索性时间不急。”靳贵有些尴尬,因为沈溪说的这种出题方法,就连开明的他也不能接受。
沈溪笑着点头:“那就先出第二场、第三场的题目,至于第一场的题目,放到后面便是。”
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属于应用文的类型,在题目上没多大花样,但时务策的出题还是能分辨考生的水平高低。
当下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需要让考生来好好议论一下,题目出得好不好,全看主考官对朝局大事的把控能力。
对此,沈溪已经有一定考虑。
朝廷如今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皇嗣单薄,但这题目是不能出的,因为这属于妄议朝政,出题时要考虑一下统治者的想法,皇帝可不想让人随便议论我有几个老婆几个儿子,你还让三四千考生来议论这问题,诚心让我难堪啊。
除了皇嗣单薄的问题,还有便是朝中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其中收复哈密和鞑靼犯边都可以议,但不能同时出两道涉及军务的考题。除此之外,诸如黄河决堤、瘟疫肆虐、东南风灾和虫灾等灾荒不能提,即便要出题也得围绕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云云。
朝廷大员功过是非不能议论,皇帝已经做出决断的大政方针不能议……
其实有时候想想,出题的范围其实还是挺窄的。
**********
PS:第一更到!
今天天子争取四更,请大家多多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题目你出的,最后题目外泄,不是你的责任难道是另一个主考官?
这也是当初程敏政倒台的原因,“四子造诣”的考题不是李东阳想出来的,而是程敏政非要在会试出题上卖弄文采。
“两位上官,不知何时出题?我等也好先提前揣摩一下题目,以便阅卷时有所针对。”
这会儿都知道沈溪和靳贵准备出题,内帘官们丝毫不给沈溪和靳贵私人空间,逐渐汇集到总裁室,就等着两位主考官把题目出好,再通过一些隐秘渠道把题目送出去。
靳贵不想出题,沈溪也不想逞能,这下就显得为难了。
两位主考官谁都不想在出题上出风头。
沈溪想了想,道:“陛下崇尚礼乐之治,并于己未年殿试以礼乐之治策问众贡士,此番乡试,不妨就以礼乐之治为题。”
在场的内帘官都点头,觉得这大题目挺好,可马上有人提出:“沈大人,这礼乐之治涉及众多,况且有四书文三道,五经文各四道,这尚且只是第一场便有二十三篇考题,如何以礼乐之治,概括全部?”
乡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四书文和五经文,第二场是诏、判、表、诰,第三场是时务策,仅仅只是出题量就非常庞大。
乡试说起来似乎是三场考试并重,但因考生众多,题目也多,而阅卷的内帘官却连同两位主考在内,总共才九人,批阅三四千名考生且每人有近万字的考卷,要在十五天左右阅卷完成,决定是否录取以及录取后排定名次,根本是强人所难。
所以顺天府跟十三布政使司的乡试一样,同样是以第一场三道四书文的优劣来进行初选。
四书文写得好,才会被拔擢上来,只要五经文和后两场的卷子答得相对合度,那就可以被录取为举人。
也就是说,这次乡试出的考题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取决于三道四书文。
沈溪笑道:“不妨如此如何,将四书排列,《论语》、《孟子》各一道,《大学》、《中庸》取其一而命题,先定页数,再定字数,此字在哪一句,便以哪句为题,如何?”
在场的内帘官一听,都傻眼了。
抓阄出题?
本届乡试岂不成了儿戏?
“沈大人,您可不能言笑,这乡试贡院乃圣人教化之所,可非儿戏。”
旁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听了,立即便想跟沈溪好好理论一下,但他本身只是举人出身,连进士都不是,不过是因为有名望才会被推举来做内帘官,根本就没意识到他没资格抨击东宫讲官、日讲官的沈溪。
沈溪笑道:“胡先生是觉得……《四书》乃是儿戏?”
“这……”
沈溪抓语病抓的很好。
抓阄是儿戏不假,但最后出的题目还是从四书中找出来的,这大明朝各级考试,每年都会考,四书文和五经文的考题必须是四书五经中的原句,让考生用这句话来衍生出自己的八股文章。
可四书五经一共就那么多句,其实每句话基本都被用烂了。
乡试虽然不禁止截搭题,但让翰林官来出截搭题明显有辱斯文,所以这次乡试,还是要用原句来出题。
沈溪说的这种抓阄之法,暗地里操作算是比较好的选择,只是现在把话提到明面上来说,难免招惹非议。
“沈谕德,要不……还是仔细商议一番再出题为好,索性时间不急。”靳贵有些尴尬,因为沈溪说的这种出题方法,就连开明的他也不能接受。
沈溪笑着点头:“那就先出第二场、第三场的题目,至于第一场的题目,放到后面便是。”
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属于应用文的类型,在题目上没多大花样,但时务策的出题还是能分辨考生的水平高低。
当下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需要让考生来好好议论一下,题目出得好不好,全看主考官对朝局大事的把控能力。
对此,沈溪已经有一定考虑。
朝廷如今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皇嗣单薄,但这题目是不能出的,因为这属于妄议朝政,出题时要考虑一下统治者的想法,皇帝可不想让人随便议论我有几个老婆几个儿子,你还让三四千考生来议论这问题,诚心让我难堪啊。
除了皇嗣单薄的问题,还有便是朝中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其中收复哈密和鞑靼犯边都可以议,但不能同时出两道涉及军务的考题。除此之外,诸如黄河决堤、瘟疫肆虐、东南风灾和虫灾等灾荒不能提,即便要出题也得围绕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云云。
朝廷大员功过是非不能议论,皇帝已经做出决断的大政方针不能议……
其实有时候想想,出题的范围其实还是挺窄的。
**********
PS:第一更到!
今天天子争取四更,请大家多多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