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彭龄的事情闹的很大,朝臣议论纷纷,皇帝都知道了。
此时和珅已经从大大小小数千文武官员手里榨出了上千万银子,外地官员也听闻风声,纷纷掀起了为朝廷募捐的活动,各地商人也被以各种慕名勒索报效。
嘉庆听到后,勒令停止募捐,乾隆更是大度,不但不要募捐了,还要求退银,表示朝臣公忠体国,让人感念,但国朝自有规制,岂能让臣子都破家。于是勒令和珅,京官按照品级,扣一年的“恩俸”,“饭银”,外省地方官,扣一年养廉银。
恩俸、饭银,是专门给京官设立的补贴,其实跟养廉银是一个道理,只是名目不同。
京官这笔钱虽然没有地方官的养廉银动辄十倍百倍于俸禄那么多,但也相当可观。
有一个叫做王际华的乾隆早年京官,官职做到了户部尚书,他喜欢写日记,后来成了重要史料。他在日记中详细记述自己的收入,户部尚书的饭银一年大概能拿到九千两。户部尚书是从一品大员,比他高的一品大员肯定超过一万。
扣一年饭银,其实也不少了,几千名官员,少的一二百两,多的也有上万两,最后退下来,也留下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外地官员募捐的更多,他们的养廉银更为丰厚,总督为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俸禄为155两银,养廉银则达10,000两银。台湾总兵年俸67两银,军事加给144两银,养廉银则为1,500两银。至于那些小官,都司全年俸薪、马干、养廉银四百四十九两,千总俸薪、马干、养廉银一百九十二两。
这些地方官的养廉银最后折算起来,高达数千万。
对官员来说,一年的额外补贴,其实算不了什么,真正倒霉的是那些商人,一家家被勒令成千上万的缴纳,奉献的少了,那就是打地方官的脸,父母官一发怒,小商人抖三抖啊,于是全国商贾又贡献了几千万两。
其中十三行行商贡献了三百万两,盐商贡献了两百万两,丝商、瓷商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商人报效加起来,广东就拿出了一千万两;其他富庶地方,比如包括盐商在内的徽商拿出了一千两百万两,山西晋商拿出了一千五百万两,全天下商人在这一波政治压迫式的募捐中,竟然提供了两亿两银子。
当年明末李自成对北京官员动大刑拷掠,最后拷打出来的银子,有的说六千万两,有的说七千万两,也又说八千万两的,总之不足一亿。
对比之下,足见清朝之富庶,比明朝尤甚。
这没什么奇怪的,后世估计,到乾隆年间,日本、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从两亿两到十亿两都有,较为保守的数字是六亿两,其中明代流入两亿两,满清中前期流入四亿两,道光之后鴉片流入,反而开始白银外流了。
光是满清时代流入的这四亿两银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白银储备,中国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些钱绝大多数都在一个个官员、权贵和富商手中,小部分在地主豪族手中,普通老百姓手里往往没有白银,平时使用的都是铜钱,白银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来说,购买力太大了,买柴米油盐可能都找不开。
这些银子高度集中,也就方便搜刮。明代时候其实也一样,贫富分化严重,财富掌握在富裕阶层手中,可明朝皇帝就是榨不出来,这不是明朝文官不爱国,清朝官员也不爱国,关键是有一个和珅,关键是要找到正确把银钱榨出来的方法,不是皇帝去苦苦哀求募捐,而是应该像和珅这样,直接用威胁的方式。你哀求他,无法获得他的忠诚和支持,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才能让他们对你言听计从,李自成就是这么做的。
周琅并不知道和珅竟然这么能搜刮,也不知道我大清的银子竟然这么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心软让价。
但他已经很满意了,从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不断送来的财宝让他都迷失了双眼,那些珍珠宝玉,当装在一个个箱子里,摆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冲击力,真的很能让人产生幸福感。
你今天幸福吗?
我很幸福!
跟和珅达成协议之后,周琅没着急,反倒是和珅催着交钱。
和珅急切的希望周琅撤兵,可圆明园里那些宝贝实在是太多了。
圆明园里到... -->>
初彭龄的事情闹的很大,朝臣议论纷纷,皇帝都知道了。
此时和珅已经从大大小小数千文武官员手里榨出了上千万银子,外地官员也听闻风声,纷纷掀起了为朝廷募捐的活动,各地商人也被以各种慕名勒索报效。
嘉庆听到后,勒令停止募捐,乾隆更是大度,不但不要募捐了,还要求退银,表示朝臣公忠体国,让人感念,但国朝自有规制,岂能让臣子都破家。于是勒令和珅,京官按照品级,扣一年的“恩俸”,“饭银”,外省地方官,扣一年养廉银。
恩俸、饭银,是专门给京官设立的补贴,其实跟养廉银是一个道理,只是名目不同。
京官这笔钱虽然没有地方官的养廉银动辄十倍百倍于俸禄那么多,但也相当可观。
有一个叫做王际华的乾隆早年京官,官职做到了户部尚书,他喜欢写日记,后来成了重要史料。他在日记中详细记述自己的收入,户部尚书的饭银一年大概能拿到九千两。户部尚书是从一品大员,比他高的一品大员肯定超过一万。
扣一年饭银,其实也不少了,几千名官员,少的一二百两,多的也有上万两,最后退下来,也留下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外地官员募捐的更多,他们的养廉银更为丰厚,总督为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俸禄为155两银,养廉银则达10,000两银。台湾总兵年俸67两银,军事加给144两银,养廉银则为1,500两银。至于那些小官,都司全年俸薪、马干、养廉银四百四十九两,千总俸薪、马干、养廉银一百九十二两。
这些地方官的养廉银最后折算起来,高达数千万。
对官员来说,一年的额外补贴,其实算不了什么,真正倒霉的是那些商人,一家家被勒令成千上万的缴纳,奉献的少了,那就是打地方官的脸,父母官一发怒,小商人抖三抖啊,于是全国商贾又贡献了几千万两。
其中十三行行商贡献了三百万两,盐商贡献了两百万两,丝商、瓷商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商人报效加起来,广东就拿出了一千万两;其他富庶地方,比如包括盐商在内的徽商拿出了一千两百万两,山西晋商拿出了一千五百万两,全天下商人在这一波政治压迫式的募捐中,竟然提供了两亿两银子。
当年明末李自成对北京官员动大刑拷掠,最后拷打出来的银子,有的说六千万两,有的说七千万两,也又说八千万两的,总之不足一亿。
对比之下,足见清朝之富庶,比明朝尤甚。
这没什么奇怪的,后世估计,到乾隆年间,日本、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从两亿两到十亿两都有,较为保守的数字是六亿两,其中明代流入两亿两,满清中前期流入四亿两,道光之后鴉片流入,反而开始白银外流了。
光是满清时代流入的这四亿两银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白银储备,中国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些钱绝大多数都在一个个官员、权贵和富商手中,小部分在地主豪族手中,普通老百姓手里往往没有白银,平时使用的都是铜钱,白银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来说,购买力太大了,买柴米油盐可能都找不开。
这些银子高度集中,也就方便搜刮。明代时候其实也一样,贫富分化严重,财富掌握在富裕阶层手中,可明朝皇帝就是榨不出来,这不是明朝文官不爱国,清朝官员也不爱国,关键是有一个和珅,关键是要找到正确把银钱榨出来的方法,不是皇帝去苦苦哀求募捐,而是应该像和珅这样,直接用威胁的方式。你哀求他,无法获得他的忠诚和支持,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才能让他们对你言听计从,李自成就是这么做的。
周琅并不知道和珅竟然这么能搜刮,也不知道我大清的银子竟然这么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心软让价。
但他已经很满意了,从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不断送来的财宝让他都迷失了双眼,那些珍珠宝玉,当装在一个个箱子里,摆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冲击力,真的很能让人产生幸福感。
你今天幸福吗?
我很幸福!
跟和珅达成协议之后,周琅没着急,反倒是和珅催着交钱。
和珅急切的希望周琅撤兵,可圆明园里那些宝贝实在是太多了。
圆明园里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