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再是统一之前的赵人、秦人,都只会意识到自己是天子的子民。至于谁是天子,跟他们的生活离得太远,根本感受不到。反正谁当天子,都需要他们纳粮纳税。所以对于谁去争天下,老百姓并不在乎,只要不伤害到他们,他们无所谓。
不过这十天周琅在左营的做法,也不全是没有作用的。他写的那些安民告示多少的有点作用的,每天在大街上巡逻的士兵,也让社会秩序没有失控,否则谁知道会有多少牛鬼蛇神出来破坏呢。
而且他的行为显然让当地的精英产生了误解,竟有人上门来投效。
周琅已经接见过三个自称举人的读书人,他们都是亲自投书上门,见了周琅后,都是满口“天下”“仁义”之类的说辞,表现的也都是一副贤人的城府,另外一个共同点则是,这三人都没用真名,周琅只知道他们的姓,名帖中是“王某,刘某”之类的。
这是很让人沮丧的事情,没想到自己只不过带了几十个人占了左营这么一座小城,竟然就有带路党上门,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英国人把中国早些研究透彻,他们是真的有机会在统治印度的同时占领中国的,因为他们在中国真的能找到一大批带路党,而且是颇有能力的带路党。
对这些人周琅是鄙视的,而他并没有跟他们撕破脸,对投书上门的人,他都接见,也都和颜悦色的听完他们的话,并且感谢他们,可绝不说出请他们帮自己的话,这些人也都端着架子,周琅不开口,他们也绝不会纳头便拜。于是周琅既不招他们,也不惹他们,但愿跟这些人井水不犯河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啊。
除了这些精英外,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当地的地痞流氓头子周琅也见过,城里经营赌场、院妓这些灰色产业的帮会头子送来的两百两银子他也安然笑纳,并且保证不会骚扰他们,可也要求他们不要趁乱作恶,对方唯唯诺诺的表示不敢。
当地不得志的读书人,下九流的流氓头子,这些人周琅可以敬而远之,不求他们为我所用,但求他们不搞破坏,可有一些势力,则让周琅都感到有些矛盾。
那就是当地真正反抗官府的会党势力,也就是天地会。
他进入作用第三天,就有一个自称天地会堂主的人拜访,他们并不是来投效的,而是来联盟的,他们希望周琅发兵凤山县,表示说他们几百兄弟可以作为内应。
乾隆朝末期的满清,并不是教科书中描写的康乾盛世,而是相当复杂和矛盾。
台湾作为一个边疆之地,则更加复杂,因此这里也是最混乱的地方。中国古代的社会矛盾,基本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人地矛盾,就是农业社会中的土地养活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无法为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就业不充分意味着有大量的闲散人口,这构成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这种情况在台湾也存在,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开发,台湾的平原地带基本上都开垦成了耕地。而且由于是殖民性开发,往往带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土地过于集中。台湾的地主占有的土地比例远比大陆更高。清政府在鼓励台湾开垦过程中的政策,助长了这种土地垄断。最开始是奖励收复台湾的功臣,比如施琅家族早在康熙年间,就夺占了台湾南部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将这些土地出租给佃户,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
康熙之后,当地官府采取鼓励开荒的方式来增加赋税。开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十分惊人,私人往往无法承担。历朝历代往往是由官府统一组织开垦。可是清政府对台湾的态度一直十分不重视,结果当地官府主要采取了鼓励私人开垦的办法。从福健、潮汕等地招募有能力的富人前来垦荒,允许他们圈占大批生地进行开垦,这些承垦的人家称之为垦户。这些垦户自行招募佃农,他们承担开荒的前期投入,最后成为地主,佃农则成为他们的佃户。因此后期开发出来的土地,大量集中在这些垦户手里。
随着台湾的开发完成,台湾社会中的佃户比例比大陆更高,这些没有自己恒产的佃户,很容易分化成无业游民,加上愿意出海移民的人,往往都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人,所以台湾的社会风气远没有内地安分。
还有开发耕地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是当地土著居住的地区,也被那些垦户承包下来,他们从当地部落手里租下或者买下这些土地,然后垦荒。失去土地的土著生计困难之后就会反叛,官府最后往往会偏袒这些地主,一次次镇压土著之后,导致台湾原住民最后大多居住在山区。可民族矛盾积累了下来,这也是一大不安定因素。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台湾是最后统一进国家的地区,因此一直就有反抗的基因存在,天地会就是这个反抗文化的旗帜。
大量的无业游民,不安分的社会风气,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旧有的反抗文化,这些加起来,让台湾社会格外的动荡。
所以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年到1788年)发生了林爽文起义,从南到北,整个台湾都被波及。林爽文就是天地会的头目。
林爽文起义,也不过是五年前结束的事情,可以说他的影响还没有结束。遍及全台湾的天地会余党进入了地下活动,但却一直在积聚实力,打算卷土重来。
周琅矛盾在于,这些天地会的人手,有可能会在自己跟当地官府的冲突中帮助到自己,但也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混乱。周琅并没有现在就在台湾建立基地的打算,台湾在周琅的计划中,也不是建立基地的选择,因为这里没有他需要的贸易基础。他需要以商业贸易来积累势力,广東和福健这两个茶叶出产基地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如果真的跟天地会结盟,有可能引起范围广泛的起义,倒是波及太广,死伤太大。
周琅的道德水准算不上圣母,可基本的道德还是有的,如果他打算在台湾建立基业,那么让台湾乱起来火中取栗的事情,他可能会考虑。但他并不打算在这里发展,那么让当地彻底混乱起来,就没有意义了。
而且他现在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火中取栗,他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的军事力量,现在都掌握在科林手中,科林则是一个听命于东印度公司的军官,周琅真的能够火中取栗,那也是给东印度公司做嫁衣。
所以他目前当然不能跟天地会合作,除非他手里有几百自己的嫡系,然后以此为核心,大肆招兵买马,才真正有可能跟当地官府对抗。就算手里有自己的人马,周琅也不愿意将台湾作为自己的基地,更何况他还没有这些资源呢。
因此他目前的计划依然是修好船优先,如果遇到变故,则寄希望于谢清高能及时赶到将大家接走。
算算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现在出发前往澳门的船应该到了,不知道他们跟谢清高联系上了没有。
更不知道,谢清高收到信后,会不会如周琅所愿马上来台湾。
,不再是统一之前的赵人、秦人,都只会意识到自己是天子的子民。至于谁是天子,跟他们的生活离得太远,根本感受不到。反正谁当天子,都需要他们纳粮纳税。所以对于谁去争天下,老百姓并不在乎,只要不伤害到他们,他们无所谓。
不过这十天周琅在左营的做法,也不全是没有作用的。他写的那些安民告示多少的有点作用的,每天在大街上巡逻的士兵,也让社会秩序没有失控,否则谁知道会有多少牛鬼蛇神出来破坏呢。
而且他的行为显然让当地的精英产生了误解,竟有人上门来投效。
周琅已经接见过三个自称举人的读书人,他们都是亲自投书上门,见了周琅后,都是满口“天下”“仁义”之类的说辞,表现的也都是一副贤人的城府,另外一个共同点则是,这三人都没用真名,周琅只知道他们的姓,名帖中是“王某,刘某”之类的。
这是很让人沮丧的事情,没想到自己只不过带了几十个人占了左营这么一座小城,竟然就有带路党上门,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英国人把中国早些研究透彻,他们是真的有机会在统治印度的同时占领中国的,因为他们在中国真的能找到一大批带路党,而且是颇有能力的带路党。
对这些人周琅是鄙视的,而他并没有跟他们撕破脸,对投书上门的人,他都接见,也都和颜悦色的听完他们的话,并且感谢他们,可绝不说出请他们帮自己的话,这些人也都端着架子,周琅不开口,他们也绝不会纳头便拜。于是周琅既不招他们,也不惹他们,但愿跟这些人井水不犯河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啊。
除了这些精英外,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当地的地痞流氓头子周琅也见过,城里经营赌场、院妓这些灰色产业的帮会头子送来的两百两银子他也安然笑纳,并且保证不会骚扰他们,可也要求他们不要趁乱作恶,对方唯唯诺诺的表示不敢。
当地不得志的读书人,下九流的流氓头子,这些人周琅可以敬而远之,不求他们为我所用,但求他们不搞破坏,可有一些势力,则让周琅都感到有些矛盾。
那就是当地真正反抗官府的会党势力,也就是天地会。
他进入作用第三天,就有一个自称天地会堂主的人拜访,他们并不是来投效的,而是来联盟的,他们希望周琅发兵凤山县,表示说他们几百兄弟可以作为内应。
乾隆朝末期的满清,并不是教科书中描写的康乾盛世,而是相当复杂和矛盾。
台湾作为一个边疆之地,则更加复杂,因此这里也是最混乱的地方。中国古代的社会矛盾,基本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人地矛盾,就是农业社会中的土地养活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无法为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就业不充分意味着有大量的闲散人口,这构成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这种情况在台湾也存在,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开发,台湾的平原地带基本上都开垦成了耕地。而且由于是殖民性开发,往往带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土地过于集中。台湾的地主占有的土地比例远比大陆更高。清政府在鼓励台湾开垦过程中的政策,助长了这种土地垄断。最开始是奖励收复台湾的功臣,比如施琅家族早在康熙年间,就夺占了台湾南部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将这些土地出租给佃户,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
康熙之后,当地官府采取鼓励开荒的方式来增加赋税。开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十分惊人,私人往往无法承担。历朝历代往往是由官府统一组织开垦。可是清政府对台湾的态度一直十分不重视,结果当地官府主要采取了鼓励私人开垦的办法。从福健、潮汕等地招募有能力的富人前来垦荒,允许他们圈占大批生地进行开垦,这些承垦的人家称之为垦户。这些垦户自行招募佃农,他们承担开荒的前期投入,最后成为地主,佃农则成为他们的佃户。因此后期开发出来的土地,大量集中在这些垦户手里。
随着台湾的开发完成,台湾社会中的佃户比例比大陆更高,这些没有自己恒产的佃户,很容易分化成无业游民,加上愿意出海移民的人,往往都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人,所以台湾的社会风气远没有内地安分。
还有开发耕地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是当地土著居住的地区,也被那些垦户承包下来,他们从当地部落手里租下或者买下这些土地,然后垦荒。失去土地的土著生计困难之后就会反叛,官府最后往往会偏袒这些地主,一次次镇压土著之后,导致台湾原住民最后大多居住在山区。可民族矛盾积累了下来,这也是一大不安定因素。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台湾是最后统一进国家的地区,因此一直就有反抗的基因存在,天地会就是这个反抗文化的旗帜。
大量的无业游民,不安分的社会风气,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旧有的反抗文化,这些加起来,让台湾社会格外的动荡。
所以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年到1788年)发生了林爽文起义,从南到北,整个台湾都被波及。林爽文就是天地会的头目。
林爽文起义,也不过是五年前结束的事情,可以说他的影响还没有结束。遍及全台湾的天地会余党进入了地下活动,但却一直在积聚实力,打算卷土重来。
周琅矛盾在于,这些天地会的人手,有可能会在自己跟当地官府的冲突中帮助到自己,但也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混乱。周琅并没有现在就在台湾建立基地的打算,台湾在周琅的计划中,也不是建立基地的选择,因为这里没有他需要的贸易基础。他需要以商业贸易来积累势力,广東和福健这两个茶叶出产基地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如果真的跟天地会结盟,有可能引起范围广泛的起义,倒是波及太广,死伤太大。
周琅的道德水准算不上圣母,可基本的道德还是有的,如果他打算在台湾建立基业,那么让台湾乱起来火中取栗的事情,他可能会考虑。但他并不打算在这里发展,那么让当地彻底混乱起来,就没有意义了。
而且他现在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火中取栗,他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的军事力量,现在都掌握在科林手中,科林则是一个听命于东印度公司的军官,周琅真的能够火中取栗,那也是给东印度公司做嫁衣。
所以他目前当然不能跟天地会合作,除非他手里有几百自己的嫡系,然后以此为核心,大肆招兵买马,才真正有可能跟当地官府对抗。就算手里有自己的人马,周琅也不愿意将台湾作为自己的基地,更何况他还没有这些资源呢。
因此他目前的计划依然是修好船优先,如果遇到变故,则寄希望于谢清高能及时赶到将大家接走。
算算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现在出发前往澳门的船应该到了,不知道他们跟谢清高联系上了没有。
更不知道,谢清高收到信后,会不会如周琅所愿马上来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