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血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
岛国和胡志勇达成了协议,海道终于通了。有了粮食、钢铁、石油和其它物资,正在迅速建造更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美国轰炸机经过多次重大损失,再也不能任意的轰炸岛国本土。
在印国的土地上,日军修建了大量的兵工厂。炮火、坦克和步兵武器都可以制作,被奴役的印国民众也在日军的控制下迅速扩编着部队。
胡志勇知道,伊朗、伊拉克都是石油大国,这些交战的国家可定会对伊朗起野心!可是,他不能伸手,却又十分不甘心石油被有野心的人去控制!
远东,常住人口达到七百万,加上汉奸、日军俘虏和印国的二十万起义军、大批的华夏大陆打工者,人员已经达到一千三百万!
济州岛纺织业、服装业、鞋业和轻工业人口剧增,已经接近一百万。加上海南岛五百多万人口,管理的压力十分巨大!
“军火生意还能做多久?新武器是否朝外出售?”胡志勇被每一件事缠绕着,他不由得又开始击打头顶。
“报告,伊朗大使前来,希望和我们建立友好的商贸合作!”
“快请!”这不是正式会晤,胡志勇希望在家里谈判更舒服些。
“是!”
1939年,二战爆发,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1941年,伊拉克建立了亲德政权,英印军队迅速作出反应,登陆伊拉克,占领巴格达,推翻亲德政府。礼萨汗虽非德国的正式盟友,但谁都清楚其亲德倾向。下一步,英国就要收拾伊朗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东线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邱吉尔,立即向莫斯科递去橄榄枝。英苏达成共同对德的协议之一就是逼迫礼萨汗驱逐在伊朗的德国人,因为伊朗可以成为英国向苏俄运输军火和药品的重要通道。
礼萨汗顶住英苏压力,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立即招来了两国联合入侵。1941年8月,英苏两国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伊朗,两军不到一个月即会师,向礼萨汗发出最后通牒,逼他交出所有在伊德国人,并关闭德国及其盟国的大使馆。
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大军兵临城下,礼萨汗不甘屈服流亡海外。行前,他装了一小包伊朗国土带在身上,65岁时他死于南非。
礼萨汗临走前,把王位传于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此君就是日后被伊朗宗教革命赶跑到美国的巴列维国王,当时他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
英苏联军1941年9月17日进入德黑兰,逮捕了那里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德国人,其中一半被俄国抓到西伯利亚,大多惨死;另一半被英国流放澳大利亚。
1942年初,伊朗接受了《三国同盟条约》,事实上这个新“盟友”被英俄瓜分了。英国人在其占领的南方,支持部落势力,对抗中央政府;苏联则在其占领的北方,扶植了“人民党”。
1943年9月,巴列维国王对德宣战,伊朗成为同盟国阵营中的一员。而美英援苏武器,源源不断地经伊朗运往苏联。
外交大臣非常健谈,把二战期间伊朗的情况全部介绍了一遍。胡志勇耐心的听着,十分礼貌地带着甜蜜的微笑。
“大使先生,你们就不担心伊朗将来被列强瓜分?”胡志勇虽然不了解伊朗的历史,根据他的判断,英美苏法四国绝对不会任由自己独立的生存!
英、苏入侵伊朗是在肃清伊朗的德国间谍的名义下进行的。其实,即使当时在伊朗没有德国人,入侵也会发生。
这是因为入侵的根本原因在于打通向苏联运输援助物资的通道,而伊朗则是当时最可靠、距离最近的一条途径,况且那时伊朗刚刚建好连接波斯湾和里海的大铁路,使得它成为盟国最理想的援助苏联的通道。
在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下,英、苏自然不会因为入侵伊朗是不合国际法之举而放弃这样做。正如巴列维国王在其回忆录中所言:“假若盟国不需要经过伊朗运送军火的话,那么就绝不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兵占领我国了。”
“国王直接向罗斯福总统发出求救信,请求美国总统“采取有效和紧急的人道主义措施,以结束(英苏的)侵略行径”。
美国决策者主要关注的是欧洲整体战局,在他们眼中,更有利于对德作战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面对伊朗方面的请求,美国国务卿赫尔仅仅答复说:“伊朗应该与同盟国携手合作,取得它们的好感,而决不要向轴心国提供任何援助”。”
大使说到这里,凄惨的说道:“我们依赖美国制止英、苏威胁的希望落空,听说你解放了东南亚,帮助他们驱赶了日军,国王这才来这里找你求援!”
“难,很难!”胡志勇惋惜的摇着头,他已经得罪了英、法等欧洲国家,如果此时出兵,将会受到同盟国共同的敌视!
“你是不愿出手!”大使悲愤的站起来:“苏联人已经占领了我们阿塞拜疆地区和库尔德地区,他们要分割我们的国土!三少,求求你救救我们五千万同胞吧!”
本文由小说“”阅读。
是!”
岛国和胡志勇达成了协议,海道终于通了。有了粮食、钢铁、石油和其它物资,正在迅速建造更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美国轰炸机经过多次重大损失,再也不能任意的轰炸岛国本土。
在印国的土地上,日军修建了大量的兵工厂。炮火、坦克和步兵武器都可以制作,被奴役的印国民众也在日军的控制下迅速扩编着部队。
胡志勇知道,伊朗、伊拉克都是石油大国,这些交战的国家可定会对伊朗起野心!可是,他不能伸手,却又十分不甘心石油被有野心的人去控制!
远东,常住人口达到七百万,加上汉奸、日军俘虏和印国的二十万起义军、大批的华夏大陆打工者,人员已经达到一千三百万!
济州岛纺织业、服装业、鞋业和轻工业人口剧增,已经接近一百万。加上海南岛五百多万人口,管理的压力十分巨大!
“军火生意还能做多久?新武器是否朝外出售?”胡志勇被每一件事缠绕着,他不由得又开始击打头顶。
“报告,伊朗大使前来,希望和我们建立友好的商贸合作!”
“快请!”这不是正式会晤,胡志勇希望在家里谈判更舒服些。
“是!”
1939年,二战爆发,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1941年,伊拉克建立了亲德政权,英印军队迅速作出反应,登陆伊拉克,占领巴格达,推翻亲德政府。礼萨汗虽非德国的正式盟友,但谁都清楚其亲德倾向。下一步,英国就要收拾伊朗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东线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邱吉尔,立即向莫斯科递去橄榄枝。英苏达成共同对德的协议之一就是逼迫礼萨汗驱逐在伊朗的德国人,因为伊朗可以成为英国向苏俄运输军火和药品的重要通道。
礼萨汗顶住英苏压力,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立即招来了两国联合入侵。1941年8月,英苏两国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伊朗,两军不到一个月即会师,向礼萨汗发出最后通牒,逼他交出所有在伊德国人,并关闭德国及其盟国的大使馆。
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大军兵临城下,礼萨汗不甘屈服流亡海外。行前,他装了一小包伊朗国土带在身上,65岁时他死于南非。
礼萨汗临走前,把王位传于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此君就是日后被伊朗宗教革命赶跑到美国的巴列维国王,当时他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
英苏联军1941年9月17日进入德黑兰,逮捕了那里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德国人,其中一半被俄国抓到西伯利亚,大多惨死;另一半被英国流放澳大利亚。
1942年初,伊朗接受了《三国同盟条约》,事实上这个新“盟友”被英俄瓜分了。英国人在其占领的南方,支持部落势力,对抗中央政府;苏联则在其占领的北方,扶植了“人民党”。
1943年9月,巴列维国王对德宣战,伊朗成为同盟国阵营中的一员。而美英援苏武器,源源不断地经伊朗运往苏联。
外交大臣非常健谈,把二战期间伊朗的情况全部介绍了一遍。胡志勇耐心的听着,十分礼貌地带着甜蜜的微笑。
“大使先生,你们就不担心伊朗将来被列强瓜分?”胡志勇虽然不了解伊朗的历史,根据他的判断,英美苏法四国绝对不会任由自己独立的生存!
英、苏入侵伊朗是在肃清伊朗的德国间谍的名义下进行的。其实,即使当时在伊朗没有德国人,入侵也会发生。
这是因为入侵的根本原因在于打通向苏联运输援助物资的通道,而伊朗则是当时最可靠、距离最近的一条途径,况且那时伊朗刚刚建好连接波斯湾和里海的大铁路,使得它成为盟国最理想的援助苏联的通道。
在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下,英、苏自然不会因为入侵伊朗是不合国际法之举而放弃这样做。正如巴列维国王在其回忆录中所言:“假若盟国不需要经过伊朗运送军火的话,那么就绝不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兵占领我国了。”
“国王直接向罗斯福总统发出求救信,请求美国总统“采取有效和紧急的人道主义措施,以结束(英苏的)侵略行径”。
美国决策者主要关注的是欧洲整体战局,在他们眼中,更有利于对德作战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面对伊朗方面的请求,美国国务卿赫尔仅仅答复说:“伊朗应该与同盟国携手合作,取得它们的好感,而决不要向轴心国提供任何援助”。”
大使说到这里,凄惨的说道:“我们依赖美国制止英、苏威胁的希望落空,听说你解放了东南亚,帮助他们驱赶了日军,国王这才来这里找你求援!”
“难,很难!”胡志勇惋惜的摇着头,他已经得罪了英、法等欧洲国家,如果此时出兵,将会受到同盟国共同的敌视!
“你是不愿出手!”大使悲愤的站起来:“苏联人已经占领了我们阿塞拜疆地区和库尔德地区,他们要分割我们的国土!三少,求求你救救我们五千万同胞吧!”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