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女帝师(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二节 仁而非同】
午时,宇文君山的父母兄弟一家二十四口,于东市问斩。鲜血染红了夕阳,映得粉墙一片通红。我坐在廊下,看丫头们洒水压尘,濯洗花叶。茂林修竹,过墙成荫,蕉雨凝翠,疏花翦翦。景色正好,我不能流露出半点痛心惋惜之色。丫头们正撩水玩耍,前院笑成一片。忽见李威回府请安,一张脸黑得能掐出墨汁来。丫头们见了,顿时敛声屏气。
我笑道:“李总管回来了。”
李威直挺挺地行了一礼,颇有些不耐烦:“王爷明日带兵出征,百官饯行。小人以为,君侯明日也去送一送的好。”
李威不是新平侯府的人,虽然住了好一阵子,却从未有所提议。我明白,他口中的“小人以为”,实则是“信王有命”。他这般不快,也是因为厌倦了在京中守护主子的“外室”。我也不点破,只淡淡道:“送一送也是应当的,只是我一介女流,实在不好与百官一道践行。”
李威道:“百官只送出二十里,君侯若能送出五十里,王爷定然高兴。”
“好。”说罢我转头吩咐绿萼,“备车。”
绿萼蹙眉道:“备车做什么?天就要黑了。”
我起身笑道:“趁城门还没有关,连夜赶到中牟,明晨在路边早早恭候,方是践行的诚意。”绿萼不解,却也不敢多话,只狠狠剜了李威一眼。我忙道,“银杏与小钱随我去就好了,你留在家里。”说罢推一推她,绿萼这才领命去了。
李威低着头,眉心紧锁,目光涣散,显得心不在焉。我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一直想随王爷出征,明日我便在王爷面前提一提此事,允不允准,却要看王爷的意思了。”
李威抬起头,眼中流露出五分惊喜、五分感激。随即一怔,眸中光彩随夕阳沉落,依旧低眉垂首:“留在京中保护君侯与随王爷出征,于小人来说,并无什么不同。”
我笑道:“也罢。”
李威暗暗叹了一口气,虽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小人先去预备,伺候君侯出城。”说罢退了两步,转身离去。
银杏饶有兴致地望着李威的背影,笑道:“姑娘若肯为他说几句话,信王说不定还真准他从军了。他倒是乖觉,不肯受姑娘半点恩惠,谨小慎微,怨不得最得信王宠信。”
我笑道:“你也瞧出来了。”
银杏道:“姑娘一向对信王不假辞色,为何这一次要出城去送他?”
我笑道:“衣带诏之事虽然暂且查不出来什么,可信王的耐心已消耗殆尽。他命我践行,不过是需要我表一表忠心。表忠心而已,去就去吧。”
银杏忍不住又问起她已问了千百次的问题:“姑娘,你说昌王会胜么?”我没有回答。银杏又叹,“如果钜哥哥还在,咱们也不必看李威的脸色。巴巴地去践什么行,是嫌昌王败得不够快么?”
我拉起她的手,宽慰道:“该做的,能做的,我们都已做了,余下的不必多想。”
银杏双目一红:“是因为无事可做,所以姑娘才遣钜哥哥走了么?”
我淡淡一笑:“‘祸福无门,兴亡有数’[129],由他去吧。”
当夜,我宿在中牟驿站。第二日清晨,我早早起身,与银杏在官道旁漫步。远树葱茏,芳草萋萋,清溪奔注,水若流风。一线雾气如轻纱横逸。
小钱命一小厮远远地在路口探听,若见有大队人马来,立时禀报。
不过辰初,便闻车马辚辚,举目烟尘漫天,不辨多少。我特意换了一身紫地牙白团花的广袖交领长衣,绾起华丽繁复的惊鸿髻,中心一枚金丝白玉点翠扣,簪一对赤金多宝珍珠步摇。银杏亦换了一身华衣,捧着三只玉杯并一壶自酿的葡萄酒,站在我身后。
不一时,高旸当先驰来,勒马道旁。众骑依旧不停,在他身侧呼啸而过。人马俱着戎装,一般的斗志昂扬。虽消瘦,却掩不住勇猛彪悍之意。
高旸下了马,我连忙迎了上去:“殿下为国征战,劳苦功高。玉机特来相送。”银杏躬身奉上三只玉杯,我依次斟满。高旸见我盛妆,甚是满意,举杯一饮而尽。
“你来了就好。”高旸一扬马鞭,“你瞧我的健儿,是不是必胜?”
但觉马蹄隆隆,旌旗飘飘。大地震颤,溪流如沸。我恭敬道:“殿下必当凯旋。”
高旸豪气万丈,朗声道:“两宫还在洛阳,此一战,许胜不许败!”这话似是说给我听,又似说给眼前疾驰的健儿听。忽听三声暴喝,自队伍中间向前后蔓延,似轰雷阵阵,摄人心魄。这是众军士对高旸的回答。银杏与小钱都被吓了一跳,三只空玉杯在填漆小盘上一齐跳了两跳。
我的心猛地一颤,顿觉喘不上气,一张脸变得苍白。高旸歉然:“我忘了,你经不得吓。”说罢伸手欲扶。我退了半步,微微一笑道,“王爷忠君体国,破敌殄寇,壮志干云,可贯金石。”
高旸笑道:“可惜你身子不好,不然我定然带你从军。”说罢将马鞭折起,敲一敲手心,“虽然不能从军,我还是想听一听你的主意。”
我微微喘息:“什么主意?”
高旸道:“高思谊已在洛阳城下攻打大半个月,情势可谓胶着。倘若你是我,会如何应对?”
战旗猎猎,马跃如龙,群鸟振翅,激飞而起。高旸用兵,素来神鬼莫测,想来出征之前,已有周密对策,何须我来多言?不过是嫌送行不足,还要我出谋划策,方才甘心。我欠身道:“军国大事,玉机不敢擅言。”
高旸哼了一声,微微冷笑:“都说你在太宗朝时,一言而升,一言而黜,连立太子的事,太宗都要问过你。到我这里,便什么都不肯说。”
我笑道:“些微见识,不敢露丑。”
高旸笑道:“你又没带过兵,所言不当,有何出奇?只管说便是。”
我深吸一口气。马蹄轻疾,泛起淡淡的腥气。我举眸一笑:“高思谊耽于洛阳城下,强攻十数日,已精疲力竭。此正是殿下用计之时,断绝粮道,以奇兵袭扰,与城内大军夹攻,不过一旬,高思谊必当退军。”
“然后如何?”
“殿下或邀其归路,或追亡逐北,敌寇授首,关东可定。”高旸默然,目光却不肯放松。我只得又道,“殿下挟两宫入关,自可一举扫平关内。”
高旸这才露出一点笑意,颔首道:“我就知道,你与我所思一般。你若是男人,我就任命你为军师。”
我笑道:“胡乱一说,殿下见笑。”
骑兵过后,乃是辎重与步兵。但见长槊如林,盾甲如山。高旸远望将尽的队伍,稍稍犹豫,还是上前握住我的手,柔声道:“近来城中不太平,你自己要多多小心。无事不要出门,出门也必得让李威跟着。”顿一顿,忽又道,“那日的事,望你不要怪我。”
我淡淡道:“不敢。”
他屈一屈臂,似乎想抱住我,迟疑片刻,又怕铁甲坚硬,终究只是紧一紧双手,上马绝尘而去。
自从高旸宣称在襄阳城搜出的衣带诏是宇文君山等人伪造的,整个汴城都松了一口气,至少不会因为这份伪诏明着兴起狱事了。他临行前将吴粲的命案交予施哲与董重。御史台、大理寺与汴城府联手查了十数日,仍一无所获。最蹊跷的是,吴粲的无头尸身至今没有寻到,更无法确定凶案现场到底在何处。高旸每日飞书催问,口气颇为严厉,施哲与董重每每闻信,俱汗流浃背。好在... -->>
【第四十二节 仁而非同】
午时,宇文君山的父母兄弟一家二十四口,于东市问斩。鲜血染红了夕阳,映得粉墙一片通红。我坐在廊下,看丫头们洒水压尘,濯洗花叶。茂林修竹,过墙成荫,蕉雨凝翠,疏花翦翦。景色正好,我不能流露出半点痛心惋惜之色。丫头们正撩水玩耍,前院笑成一片。忽见李威回府请安,一张脸黑得能掐出墨汁来。丫头们见了,顿时敛声屏气。
我笑道:“李总管回来了。”
李威直挺挺地行了一礼,颇有些不耐烦:“王爷明日带兵出征,百官饯行。小人以为,君侯明日也去送一送的好。”
李威不是新平侯府的人,虽然住了好一阵子,却从未有所提议。我明白,他口中的“小人以为”,实则是“信王有命”。他这般不快,也是因为厌倦了在京中守护主子的“外室”。我也不点破,只淡淡道:“送一送也是应当的,只是我一介女流,实在不好与百官一道践行。”
李威道:“百官只送出二十里,君侯若能送出五十里,王爷定然高兴。”
“好。”说罢我转头吩咐绿萼,“备车。”
绿萼蹙眉道:“备车做什么?天就要黑了。”
我起身笑道:“趁城门还没有关,连夜赶到中牟,明晨在路边早早恭候,方是践行的诚意。”绿萼不解,却也不敢多话,只狠狠剜了李威一眼。我忙道,“银杏与小钱随我去就好了,你留在家里。”说罢推一推她,绿萼这才领命去了。
李威低着头,眉心紧锁,目光涣散,显得心不在焉。我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一直想随王爷出征,明日我便在王爷面前提一提此事,允不允准,却要看王爷的意思了。”
李威抬起头,眼中流露出五分惊喜、五分感激。随即一怔,眸中光彩随夕阳沉落,依旧低眉垂首:“留在京中保护君侯与随王爷出征,于小人来说,并无什么不同。”
我笑道:“也罢。”
李威暗暗叹了一口气,虽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小人先去预备,伺候君侯出城。”说罢退了两步,转身离去。
银杏饶有兴致地望着李威的背影,笑道:“姑娘若肯为他说几句话,信王说不定还真准他从军了。他倒是乖觉,不肯受姑娘半点恩惠,谨小慎微,怨不得最得信王宠信。”
我笑道:“你也瞧出来了。”
银杏道:“姑娘一向对信王不假辞色,为何这一次要出城去送他?”
我笑道:“衣带诏之事虽然暂且查不出来什么,可信王的耐心已消耗殆尽。他命我践行,不过是需要我表一表忠心。表忠心而已,去就去吧。”
银杏忍不住又问起她已问了千百次的问题:“姑娘,你说昌王会胜么?”我没有回答。银杏又叹,“如果钜哥哥还在,咱们也不必看李威的脸色。巴巴地去践什么行,是嫌昌王败得不够快么?”
我拉起她的手,宽慰道:“该做的,能做的,我们都已做了,余下的不必多想。”
银杏双目一红:“是因为无事可做,所以姑娘才遣钜哥哥走了么?”
我淡淡一笑:“‘祸福无门,兴亡有数’[129],由他去吧。”
当夜,我宿在中牟驿站。第二日清晨,我早早起身,与银杏在官道旁漫步。远树葱茏,芳草萋萋,清溪奔注,水若流风。一线雾气如轻纱横逸。
小钱命一小厮远远地在路口探听,若见有大队人马来,立时禀报。
不过辰初,便闻车马辚辚,举目烟尘漫天,不辨多少。我特意换了一身紫地牙白团花的广袖交领长衣,绾起华丽繁复的惊鸿髻,中心一枚金丝白玉点翠扣,簪一对赤金多宝珍珠步摇。银杏亦换了一身华衣,捧着三只玉杯并一壶自酿的葡萄酒,站在我身后。
不一时,高旸当先驰来,勒马道旁。众骑依旧不停,在他身侧呼啸而过。人马俱着戎装,一般的斗志昂扬。虽消瘦,却掩不住勇猛彪悍之意。
高旸下了马,我连忙迎了上去:“殿下为国征战,劳苦功高。玉机特来相送。”银杏躬身奉上三只玉杯,我依次斟满。高旸见我盛妆,甚是满意,举杯一饮而尽。
“你来了就好。”高旸一扬马鞭,“你瞧我的健儿,是不是必胜?”
但觉马蹄隆隆,旌旗飘飘。大地震颤,溪流如沸。我恭敬道:“殿下必当凯旋。”
高旸豪气万丈,朗声道:“两宫还在洛阳,此一战,许胜不许败!”这话似是说给我听,又似说给眼前疾驰的健儿听。忽听三声暴喝,自队伍中间向前后蔓延,似轰雷阵阵,摄人心魄。这是众军士对高旸的回答。银杏与小钱都被吓了一跳,三只空玉杯在填漆小盘上一齐跳了两跳。
我的心猛地一颤,顿觉喘不上气,一张脸变得苍白。高旸歉然:“我忘了,你经不得吓。”说罢伸手欲扶。我退了半步,微微一笑道,“王爷忠君体国,破敌殄寇,壮志干云,可贯金石。”
高旸笑道:“可惜你身子不好,不然我定然带你从军。”说罢将马鞭折起,敲一敲手心,“虽然不能从军,我还是想听一听你的主意。”
我微微喘息:“什么主意?”
高旸道:“高思谊已在洛阳城下攻打大半个月,情势可谓胶着。倘若你是我,会如何应对?”
战旗猎猎,马跃如龙,群鸟振翅,激飞而起。高旸用兵,素来神鬼莫测,想来出征之前,已有周密对策,何须我来多言?不过是嫌送行不足,还要我出谋划策,方才甘心。我欠身道:“军国大事,玉机不敢擅言。”
高旸哼了一声,微微冷笑:“都说你在太宗朝时,一言而升,一言而黜,连立太子的事,太宗都要问过你。到我这里,便什么都不肯说。”
我笑道:“些微见识,不敢露丑。”
高旸笑道:“你又没带过兵,所言不当,有何出奇?只管说便是。”
我深吸一口气。马蹄轻疾,泛起淡淡的腥气。我举眸一笑:“高思谊耽于洛阳城下,强攻十数日,已精疲力竭。此正是殿下用计之时,断绝粮道,以奇兵袭扰,与城内大军夹攻,不过一旬,高思谊必当退军。”
“然后如何?”
“殿下或邀其归路,或追亡逐北,敌寇授首,关东可定。”高旸默然,目光却不肯放松。我只得又道,“殿下挟两宫入关,自可一举扫平关内。”
高旸这才露出一点笑意,颔首道:“我就知道,你与我所思一般。你若是男人,我就任命你为军师。”
我笑道:“胡乱一说,殿下见笑。”
骑兵过后,乃是辎重与步兵。但见长槊如林,盾甲如山。高旸远望将尽的队伍,稍稍犹豫,还是上前握住我的手,柔声道:“近来城中不太平,你自己要多多小心。无事不要出门,出门也必得让李威跟着。”顿一顿,忽又道,“那日的事,望你不要怪我。”
我淡淡道:“不敢。”
他屈一屈臂,似乎想抱住我,迟疑片刻,又怕铁甲坚硬,终究只是紧一紧双手,上马绝尘而去。
自从高旸宣称在襄阳城搜出的衣带诏是宇文君山等人伪造的,整个汴城都松了一口气,至少不会因为这份伪诏明着兴起狱事了。他临行前将吴粲的命案交予施哲与董重。御史台、大理寺与汴城府联手查了十数日,仍一无所获。最蹊跷的是,吴粲的无头尸身至今没有寻到,更无法确定凶案现场到底在何处。高旸每日飞书催问,口气颇为严厉,施哲与董重每每闻信,俱汗流浃背。好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