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少相对于北方的敌人来讲,荆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汤。
不过这么做还不够,因为敌人还别的办法把荆州变成争地。
江东之敌可以姑且不论,毕竟荆州是在江东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操占优势,水是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曹操。
更何况曹操的军队以北方人居多,而是可以说是没有水军,即便是训练出来水军,只怕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和己方争胜。
而且将来为了面对北方共同的敌人太史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却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巴蜀崛起,那对己方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那等于对方控制了长江的上游,所以为了荆州的安全,巴蜀也将是己方谋略的重点。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行。
否则眼前的这点看似辉煌的胜利就好像沙滩上用沙土堆积起来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个浪头打过来,转眼间便会烟消云散。
周瑜认为,虽然益州的刘焉有枭雄之才,但是毕竟已经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征讨益州的动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在益州这块大肥肉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话令孙策矍然而惊,他没有想到在己方的胜利下面蕴含着这么大的危机。
而周瑜的话则更令孙策的眼前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原来天下有那么大!
第一次,孙策才发觉自己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于是,孙策一面命令黄忠征讨荆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则加快了对荆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孙策军势在必得!
就在这时,荆州的张允大军已经撤回,在见过刘表之后,便同蔡瑁兵合一处,连同荆州水军开始出兵南下,与孙策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双方还大造声势战。
孙策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便对外宣称自己“只诛首恶”,对于荆州百姓绝无半点惊扰。
而刘表则对外宣称孙策乃是叛逆袁术的爪牙,此来还有为自己父亲报仇的理由,所以孙策定会把荆州子民尽皆屠戮。
双方各打旗号,令百姓们莫衷一是。
不过令双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荆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荆州本土的世家子弟开始纷纷撤离荆州。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刘表打不过孙策,但是孙策毕竟是袁术的手下,袁术乃是叛逆,若是孙策占领荆州的话,他们实在不愿意为孙策服务。
周瑜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忙向外界宣称孙策只不过早年在袁术那里栖身而已,并非是袁术的部将,在袁术称帝之后更和袁术划清了界限。
更说若不是袁术阻拦,玉玺要就已经送还给了朝廷,那玉玺根本就是袁术从孙策手里抢走的。
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哪里还有人去分辨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术也没有这个心情。
如此一来,才挽回了一些影响,令大多数世家子弟留了下来,而这些人日后则成为了孙策大军的重要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再来到荆州后一直过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却未下定决心,正好趁此机会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东行,而有的人则向西进入巴蜀。虽然巴蜀也有战乱的迹象,不过和其他的地方相比总归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也随着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来到了巴蜀。
这个少年人的名字叫庞统。
孙策军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不过,也许日后他们还有相见的时候。
至少孙策已经盯上了巴蜀。
当然盯上巴蜀的人还有很多,至少刘备已经入蜀,而贾诩,也早已经谋划多时了。
只不过,贾诩还在关心日趋动荡的西凉和长安。
看似平静的关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中国的南方打得热火朝天,北方的战火却在悄然的熄灭状态中。
青州军已经征讨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关东地区,势力空前的膨胀起来,不过正如太史慈所担心的那样,青州军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四十万青州军全部投入战斗,为了应付战斗,整个青州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大加工厂,四十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
冀州的甄氏家族和新崛起的辛氏家族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全力以赴。
这还未把安置各地的流民所投入的物资算在其中。
管宁在为青州日渐强大的同时更是忧心忡忡,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太史慈汇报请州的经济状况,他认为太史慈应该早日解决北方的战争,并且自北方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不少于一年的恢复建设活动。
太史慈何尝不想?但是现在统一北方的脚步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唯有对管宁说抱歉,希望他勉为其难再坚持一段时间。
管宁也知道太史慈现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坚持,在青州全力号召百姓支援前线,更把太史慈所创建的宣传攻势发挥到了极致,稳定青州。
当然管宁更在担心太史慈“失踪”的事情,毕竟,太史慈已经“失踪”太长时间了的,这对太史慈绝对的不利。
现在青州的稳定完全靠太史慈的改革成果来维持,由于改革的彻底,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完全不因为太史慈不在青州而有任何的混乱。
更何况青州高层人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于世家大族,在今天的青州还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太史慈已经“失踪”将近一个半月了,若是在“失踪”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太史慈是不会令管宁失望的,他写信给管宁,要他配合即将要有所行动的郭嘉,还说郭嘉的行动,就是他现身的端倪。
至少相对于北方的敌人来讲,荆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汤。
不过这么做还不够,因为敌人还别的办法把荆州变成争地。
江东之敌可以姑且不论,毕竟荆州是在江东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操占优势,水是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曹操。
更何况曹操的军队以北方人居多,而是可以说是没有水军,即便是训练出来水军,只怕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和己方争胜。
而且将来为了面对北方共同的敌人太史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却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巴蜀崛起,那对己方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那等于对方控制了长江的上游,所以为了荆州的安全,巴蜀也将是己方谋略的重点。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行。
否则眼前的这点看似辉煌的胜利就好像沙滩上用沙土堆积起来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个浪头打过来,转眼间便会烟消云散。
周瑜认为,虽然益州的刘焉有枭雄之才,但是毕竟已经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征讨益州的动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在益州这块大肥肉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话令孙策矍然而惊,他没有想到在己方的胜利下面蕴含着这么大的危机。
而周瑜的话则更令孙策的眼前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原来天下有那么大!
第一次,孙策才发觉自己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于是,孙策一面命令黄忠征讨荆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则加快了对荆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孙策军势在必得!
就在这时,荆州的张允大军已经撤回,在见过刘表之后,便同蔡瑁兵合一处,连同荆州水军开始出兵南下,与孙策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双方还大造声势战。
孙策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便对外宣称自己“只诛首恶”,对于荆州百姓绝无半点惊扰。
而刘表则对外宣称孙策乃是叛逆袁术的爪牙,此来还有为自己父亲报仇的理由,所以孙策定会把荆州子民尽皆屠戮。
双方各打旗号,令百姓们莫衷一是。
不过令双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荆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荆州本土的世家子弟开始纷纷撤离荆州。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刘表打不过孙策,但是孙策毕竟是袁术的手下,袁术乃是叛逆,若是孙策占领荆州的话,他们实在不愿意为孙策服务。
周瑜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忙向外界宣称孙策只不过早年在袁术那里栖身而已,并非是袁术的部将,在袁术称帝之后更和袁术划清了界限。
更说若不是袁术阻拦,玉玺要就已经送还给了朝廷,那玉玺根本就是袁术从孙策手里抢走的。
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哪里还有人去分辨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术也没有这个心情。
如此一来,才挽回了一些影响,令大多数世家子弟留了下来,而这些人日后则成为了孙策大军的重要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再来到荆州后一直过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却未下定决心,正好趁此机会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东行,而有的人则向西进入巴蜀。虽然巴蜀也有战乱的迹象,不过和其他的地方相比总归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也随着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来到了巴蜀。
这个少年人的名字叫庞统。
孙策军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不过,也许日后他们还有相见的时候。
至少孙策已经盯上了巴蜀。
当然盯上巴蜀的人还有很多,至少刘备已经入蜀,而贾诩,也早已经谋划多时了。
只不过,贾诩还在关心日趋动荡的西凉和长安。
看似平静的关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中国的南方打得热火朝天,北方的战火却在悄然的熄灭状态中。
青州军已经征讨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关东地区,势力空前的膨胀起来,不过正如太史慈所担心的那样,青州军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四十万青州军全部投入战斗,为了应付战斗,整个青州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大加工厂,四十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
冀州的甄氏家族和新崛起的辛氏家族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全力以赴。
这还未把安置各地的流民所投入的物资算在其中。
管宁在为青州日渐强大的同时更是忧心忡忡,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太史慈汇报请州的经济状况,他认为太史慈应该早日解决北方的战争,并且自北方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不少于一年的恢复建设活动。
太史慈何尝不想?但是现在统一北方的脚步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唯有对管宁说抱歉,希望他勉为其难再坚持一段时间。
管宁也知道太史慈现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坚持,在青州全力号召百姓支援前线,更把太史慈所创建的宣传攻势发挥到了极致,稳定青州。
当然管宁更在担心太史慈“失踪”的事情,毕竟,太史慈已经“失踪”太长时间了的,这对太史慈绝对的不利。
现在青州的稳定完全靠太史慈的改革成果来维持,由于改革的彻底,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完全不因为太史慈不在青州而有任何的混乱。
更何况青州高层人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于世家大族,在今天的青州还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太史慈已经“失踪”将近一个半月了,若是在“失踪”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太史慈是不会令管宁失望的,他写信给管宁,要他配合即将要有所行动的郭嘉,还说郭嘉的行动,就是他现身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