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一样的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涉的河流,并且必经敌人之青山、黄池据点。官陡门有什么风吹草动,西、南、北三面各据点派出的增援部队,在半点钟内都可以赶到。出动飞机不到两分钟就可以飞临上空扫射。官陡门的街道建在河两岸的堤埂上,不到100米长,全是砖瓦房屋,河上只有约1米宽的木板桥贯通。敌人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粟裕却在这样的地方导演了一幕出奇制胜的活剧。
1月18日,粟裕在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狸头桥对参战的三团作了简短动员,便率队北进,25公里路只一次小休息就走到了,当天下午便停止行动宿营。第二天上午部队继续原地休息。下午,粟裕组织队伍悄悄地上船,突然转向西开,划到丹阳湖西岸。部队翻过堤埂,改乘早已预备好的几只装肥料的船,继续由水道西进,午夜以后到达预定地点隐蔽集结。这里距攻击目的地还有35公里。20日下午5时,粟裕带领部队冒着寒风向西疾进。21日凌晨2时行进到离官陡门差不多20里的地方,前面还需渡过一条河。如果再走水路,敌人可能已经封锁渡船。粟裕当机立断,多绕5公里地改走陆路,一定要抢在天亮前发起攻击并结束战斗。部队跑步前进,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头道桥据点,4时许隐蔽到达敌据点前沿。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粟裕率主力过桥,从西向东打;另一部留在河东岸打。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成一片。突击队迅速冲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敌人来不及从掩蔽部里跑出来,就被炸了个人仰马翻,不是丢了命,就是当了俘虏。新四军一举攻占了伪军司令部。
战斗只花了8分钟,连清扫战场总共用了20分钟。周围之敌还没弄清怎么回事,粟裕已率部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安全撤出了。奇袭官陡门,粟裕指挥的新四军以轻伤2名的最小代价,换来俘敌57名的重大胜利,打死打伤的敌伪无法统计,还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粟裕组织指挥游击战的美名在江南广为传颂。重庆《新华日报》后来发表了粟裕撰写的介绍战斗经验的文章《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
1939年1月,粟裕根据挺进江南敌后的实战经验,与二支队参谋长罗忠毅合编了一本《实战经验录》,2月25日延安翻印了这本小册子。粟裕对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粟裕认为,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进行的完全是游击战。相对八路军来说,新四军人少,武器装备也差,没有打大仗的经验,活动区域狭小,作战条件更差,通讯联络也很落后。一、二支队唯一的通讯工具是各有一架电台,可以互相通报情况,与军部联络。而敌人交通方便。新四军处在敌人据点网之中,打大规模的战斗或运动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关于游击战的协同和原则问题。粟裕认为:在形式上看是各打各的,但是在统一意图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我们的原则是积小胜为大胜,不贪多,哪怕只打死一个敌人,只缴一支枪都是好的。只要天天有胜利。
关于战法问题。粟裕认为:要打夜战、近战、白刃战、伏击战、袭击战……这是由于我们的武器装备等条件决定的。日本的武器精良,我们拼他不过。只有近战、夜战、白刃战,才能避开敌人之长,发挥我军之长。打他措手不及,使之处于被动。
关于打击对象和目标选择问题。粟裕说:新四军专打弱敌,或打敌人弱点,打的是运动中的敌人,一般不打驻止之敌。
关于战术动作问题。粟裕认为,过去三年游击战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打的,而现在则在丘陵、平原、水网地区。在这样地区作战,要求更加速战速决。解决战斗要求非常迅速,必须采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闪电一样的突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不让敌占领一个阵地,使其没有站足的地方,没有还手的工夫。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他还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像鹰抓兔子式的才行。战斗行动最多两小时,一般的超过两小时不能解决战斗的,就果断撤出战斗。在敌人增援快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迅速脱离和远离敌人。
粟裕的思考非常细致周到,他强调:战前的侦察、破坏交通非常重要,如地形要详细侦察(哪些地形我用,哪些地形留给敌人),要预先作出周密布置。作战方法和作战手段只能用一次,要适当及时的改变,否则敌会迅速的抓住我们的规律,而使我们吃亏。
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对粟裕高超的游击战组织指挥艺术非常敬服,专门派人来请粟裕去传授游击战的经验。粟裕连续给他们讲了几个小时,有理论有战例,生动活泼,通俗深刻。许多国军将领深感获益匪浅。一名川军师长感慨地说:“粟司令,从前我对你们共产党的军队是有点瞧不起的。可是今天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你们的水平太高了。共产党里有你这样的人,难怪立于不败之地!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涉的河流,并且必经敌人之青山、黄池据点。官陡门有什么风吹草动,西、南、北三面各据点派出的增援部队,在半点钟内都可以赶到。出动飞机不到两分钟就可以飞临上空扫射。官陡门的街道建在河两岸的堤埂上,不到100米长,全是砖瓦房屋,河上只有约1米宽的木板桥贯通。敌人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粟裕却在这样的地方导演了一幕出奇制胜的活剧。
1月18日,粟裕在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狸头桥对参战的三团作了简短动员,便率队北进,25公里路只一次小休息就走到了,当天下午便停止行动宿营。第二天上午部队继续原地休息。下午,粟裕组织队伍悄悄地上船,突然转向西开,划到丹阳湖西岸。部队翻过堤埂,改乘早已预备好的几只装肥料的船,继续由水道西进,午夜以后到达预定地点隐蔽集结。这里距攻击目的地还有35公里。20日下午5时,粟裕带领部队冒着寒风向西疾进。21日凌晨2时行进到离官陡门差不多20里的地方,前面还需渡过一条河。如果再走水路,敌人可能已经封锁渡船。粟裕当机立断,多绕5公里地改走陆路,一定要抢在天亮前发起攻击并结束战斗。部队跑步前进,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头道桥据点,4时许隐蔽到达敌据点前沿。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粟裕率主力过桥,从西向东打;另一部留在河东岸打。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成一片。突击队迅速冲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敌人来不及从掩蔽部里跑出来,就被炸了个人仰马翻,不是丢了命,就是当了俘虏。新四军一举攻占了伪军司令部。
战斗只花了8分钟,连清扫战场总共用了20分钟。周围之敌还没弄清怎么回事,粟裕已率部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安全撤出了。奇袭官陡门,粟裕指挥的新四军以轻伤2名的最小代价,换来俘敌57名的重大胜利,打死打伤的敌伪无法统计,还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粟裕组织指挥游击战的美名在江南广为传颂。重庆《新华日报》后来发表了粟裕撰写的介绍战斗经验的文章《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
1939年1月,粟裕根据挺进江南敌后的实战经验,与二支队参谋长罗忠毅合编了一本《实战经验录》,2月25日延安翻印了这本小册子。粟裕对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粟裕认为,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进行的完全是游击战。相对八路军来说,新四军人少,武器装备也差,没有打大仗的经验,活动区域狭小,作战条件更差,通讯联络也很落后。一、二支队唯一的通讯工具是各有一架电台,可以互相通报情况,与军部联络。而敌人交通方便。新四军处在敌人据点网之中,打大规模的战斗或运动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关于游击战的协同和原则问题。粟裕认为:在形式上看是各打各的,但是在统一意图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我们的原则是积小胜为大胜,不贪多,哪怕只打死一个敌人,只缴一支枪都是好的。只要天天有胜利。
关于战法问题。粟裕认为:要打夜战、近战、白刃战、伏击战、袭击战……这是由于我们的武器装备等条件决定的。日本的武器精良,我们拼他不过。只有近战、夜战、白刃战,才能避开敌人之长,发挥我军之长。打他措手不及,使之处于被动。
关于打击对象和目标选择问题。粟裕说:新四军专打弱敌,或打敌人弱点,打的是运动中的敌人,一般不打驻止之敌。
关于战术动作问题。粟裕认为,过去三年游击战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打的,而现在则在丘陵、平原、水网地区。在这样地区作战,要求更加速战速决。解决战斗要求非常迅速,必须采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闪电一样的突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不让敌占领一个阵地,使其没有站足的地方,没有还手的工夫。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他还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像鹰抓兔子式的才行。战斗行动最多两小时,一般的超过两小时不能解决战斗的,就果断撤出战斗。在敌人增援快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迅速脱离和远离敌人。
粟裕的思考非常细致周到,他强调:战前的侦察、破坏交通非常重要,如地形要详细侦察(哪些地形我用,哪些地形留给敌人),要预先作出周密布置。作战方法和作战手段只能用一次,要适当及时的改变,否则敌会迅速的抓住我们的规律,而使我们吃亏。
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对粟裕高超的游击战组织指挥艺术非常敬服,专门派人来请粟裕去传授游击战的经验。粟裕连续给他们讲了几个小时,有理论有战例,生动活泼,通俗深刻。许多国军将领深感获益匪浅。一名川军师长感慨地说:“粟司令,从前我对你们共产党的军队是有点瞧不起的。可是今天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你们的水平太高了。共产党里有你这样的人,难怪立于不败之地!以后还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