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官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隐士今晚去桂林参加逐浪年会,更新不会断,还会有个小小的暴发。在这里,感谢书友对隐士的关爱,对《官运》的支持。)
宋刚惊愕地回味着黄庭宏说的话,他终于明白,现在的对手不再是过去那些人了。自己本以为耍点小聪明没人会知道的,可人家不是一个人知道,而是一群人都知道了。并且,宋刚想,这绝对不是某个人看破了机关而把这事传开的,而是知道的人都是自己想办法知道的。
宋刚暗暗笑着自己的失败,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从今以后,他再不敢轻视任何人了。
第二次的会议召开了,令宋刚惊讶的是,这次竟然没有人再提那篇文章的事,大家都规矩地讨论明年的经济问题。
宋刚发现,这次大家的讨论,中规中矩,所谈的内容都是扩大投资的问题。其中,增加高速公路申报;水电建设立项;进一步开发万佛山旅游景区的可行性研究问题,等等,无一不是非常好的建议。
这就是官场上的变脸,变得很彻底,变得很迅速,宋刚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这会议的主线突然就走上了宋刚所希望的道路上了。
奇怪吗?不奇怪的。宋刚想,一定是黄庭宏想通了,他不担心,或者说不过分顾虑自己的荣辱了,他下了决心,他找了每一个人,让他们知道他黄庭宏的思想。
别人一旦知道黄庭宏的思想,并且是单独找的谈话,谁会跟一个书记作对?更何况书记的意见是正确的?
傅建新得罪谁都可以,有两个人他是不会得罪的,一是黄庭宏,二是蔡立峰。他们是顶头上司,又是通天的人物,他们说的话绝对有分量。刘云辉同样是这样,他也不会得罪蔡立峰与黄庭宏,得罪他们除非自己喜欢找自己的麻烦。因此,黄庭宏一跟他们单独聊经济问题,他们立马就心领神会。特别是黄庭宏一句话让大家都释疑了。
黄庭宏说:“这篇文章是我黄庭宏授意宋刚写的。”
既然文章是黄庭宏的意思,那大家也就没有了顾虑,文章里的精华部分可以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的申报立项等,这就成了黄庭宏的成就。所以,今天的会议出奇的思想统一,氛围也出奇的融洽。
宋刚暗暗佩服黄庭宏的领导才能,收放自如。在大家争论时,他稳坐钓鱼船,冷眼看着大家的唾沫横飞。他要收时,可以不露痕迹让暴风雨顿时化为风和日丽。这就是行政高手的本领。
宋刚佩服的地方还不止这些,他佩服黄庭宏敢于在这敏感时期把这东西拿出来。那天他走的时候说:“莫急莫急,我再掂量掂量。”这就是他掂量的结果。他不怕人家说他急功近利,他不怕人家说他想出风头,他不怕人家说他沽名钓誉想升迁。这就是宋刚重新认识的黄庭宏。他不比张文静弱,他很了不起。宋刚想。
的确,黄庭宏并不比张文静弱,甚至于,他更老谋深算一些。他那天跟宋刚谈了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宋刚的预测准吗?想了很久,后来,他基本认可了宋刚的预测,至少宋刚曾经成功预测过亚洲金融风暴,现在的形势是有些不妙,所以,他准备接受宋刚的观点。但是,作为他黄庭宏,现在能不能提这事呢?当然不能提,他职位的异动是有可能的,他是公认的几个最有实力的省委书记之一,这个时候他如果贸然提出美国金融危机,刚好与国家银根紧缩的政策相违背,立即会招来一批金融管理人士与经济界的批评与非难。因此,这说法黄庭宏是不能提的。之所以其他地方也没人提,并不是这个国家只有宋刚才是人才,他们之所以不说,也许,道理是一样的,大家都有顾虑。
这问题好像很难,但黄庭宏很聪明,做事何必有什么理论?何必冠以一个什么原因?有些事,可做不可说。所以,今天的会议很奇怪,整个会议上再没有人议论那篇文章的事了,这就是道理,这就是宋刚惊讶的原因。
宋刚服了,服了所有的人。他们都能心领神会,不简单,不容易,说变脸就变脸。这需要多深的功底?这需要练到多深的火候?宋刚觉得自己还需要磨砺。
其实,其他的人又何尝不佩服宋刚呢?能有这预见性的人不是天才是什么?傅建新与刘云辉都感到了压力,他们知道,如果再等几年,他们在宋刚面前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傅建新与刘云辉得加紧马力在宋刚气候未成之时赶紧上了,等他哪天成了气候,那就什么也别跟他争了。
宋刚佩服别人之时,哪想到自己也被人家佩服着?
俗话说红颜薄命,为什么薄命?还不是因为太美貌了?
男人呢,太有才了也同样命运多厄。文种、韩信等人,那是古人,他们因为才华而立,又因才华而败。现在,又有多少人身怀异才却无法得到施展。所谓金子在哪里都发光,那是一句最具蛊惑性的谎言。
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听起来多好听!安排你到一个位子上,别埋怨,别感到委屈,有人会告诉你: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的。嘿嘿,多安慰人,多体贴人。可是,一个没人去的地方,你发光吧,给谁看?荒漠里、阴沟里、黑夜里,你就拼命地发光吧!
所以呀,有才的人最容易被人嫉妒,一被人嫉妒啊,多半就会让你在别地方发光去。有的老行政往往告诉自己欣赏的人,“要低调,要韬光养晦,要不露锋芒。”为什么,他们见识多呀,一辈子跌跌碰碰,再愚钝的人都看懂了,都学会了,千万不要做有才华的人。
有才华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累死你,可是成绩与功劳与你无缘,那是领导的;二是不用你,把你晾着,让你“发光”去。所以,怀才不遇的人自古到今有多少!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是士人的呐喊!多凄凉!多悲壮!
这就是有才华的人。
宋刚早年就被称为江城才子。那没关系,因为,江城是小地方,再有才那也是草根的,山寨的,上不得正版的。在临江、在清江,他也被人称誉,政绩斐然。那也没关系,... -->>
(隐士今晚去桂林参加逐浪年会,更新不会断,还会有个小小的暴发。在这里,感谢书友对隐士的关爱,对《官运》的支持。)
宋刚惊愕地回味着黄庭宏说的话,他终于明白,现在的对手不再是过去那些人了。自己本以为耍点小聪明没人会知道的,可人家不是一个人知道,而是一群人都知道了。并且,宋刚想,这绝对不是某个人看破了机关而把这事传开的,而是知道的人都是自己想办法知道的。
宋刚暗暗笑着自己的失败,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从今以后,他再不敢轻视任何人了。
第二次的会议召开了,令宋刚惊讶的是,这次竟然没有人再提那篇文章的事,大家都规矩地讨论明年的经济问题。
宋刚发现,这次大家的讨论,中规中矩,所谈的内容都是扩大投资的问题。其中,增加高速公路申报;水电建设立项;进一步开发万佛山旅游景区的可行性研究问题,等等,无一不是非常好的建议。
这就是官场上的变脸,变得很彻底,变得很迅速,宋刚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这会议的主线突然就走上了宋刚所希望的道路上了。
奇怪吗?不奇怪的。宋刚想,一定是黄庭宏想通了,他不担心,或者说不过分顾虑自己的荣辱了,他下了决心,他找了每一个人,让他们知道他黄庭宏的思想。
别人一旦知道黄庭宏的思想,并且是单独找的谈话,谁会跟一个书记作对?更何况书记的意见是正确的?
傅建新得罪谁都可以,有两个人他是不会得罪的,一是黄庭宏,二是蔡立峰。他们是顶头上司,又是通天的人物,他们说的话绝对有分量。刘云辉同样是这样,他也不会得罪蔡立峰与黄庭宏,得罪他们除非自己喜欢找自己的麻烦。因此,黄庭宏一跟他们单独聊经济问题,他们立马就心领神会。特别是黄庭宏一句话让大家都释疑了。
黄庭宏说:“这篇文章是我黄庭宏授意宋刚写的。”
既然文章是黄庭宏的意思,那大家也就没有了顾虑,文章里的精华部分可以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的申报立项等,这就成了黄庭宏的成就。所以,今天的会议出奇的思想统一,氛围也出奇的融洽。
宋刚暗暗佩服黄庭宏的领导才能,收放自如。在大家争论时,他稳坐钓鱼船,冷眼看着大家的唾沫横飞。他要收时,可以不露痕迹让暴风雨顿时化为风和日丽。这就是行政高手的本领。
宋刚佩服的地方还不止这些,他佩服黄庭宏敢于在这敏感时期把这东西拿出来。那天他走的时候说:“莫急莫急,我再掂量掂量。”这就是他掂量的结果。他不怕人家说他急功近利,他不怕人家说他想出风头,他不怕人家说他沽名钓誉想升迁。这就是宋刚重新认识的黄庭宏。他不比张文静弱,他很了不起。宋刚想。
的确,黄庭宏并不比张文静弱,甚至于,他更老谋深算一些。他那天跟宋刚谈了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宋刚的预测准吗?想了很久,后来,他基本认可了宋刚的预测,至少宋刚曾经成功预测过亚洲金融风暴,现在的形势是有些不妙,所以,他准备接受宋刚的观点。但是,作为他黄庭宏,现在能不能提这事呢?当然不能提,他职位的异动是有可能的,他是公认的几个最有实力的省委书记之一,这个时候他如果贸然提出美国金融危机,刚好与国家银根紧缩的政策相违背,立即会招来一批金融管理人士与经济界的批评与非难。因此,这说法黄庭宏是不能提的。之所以其他地方也没人提,并不是这个国家只有宋刚才是人才,他们之所以不说,也许,道理是一样的,大家都有顾虑。
这问题好像很难,但黄庭宏很聪明,做事何必有什么理论?何必冠以一个什么原因?有些事,可做不可说。所以,今天的会议很奇怪,整个会议上再没有人议论那篇文章的事了,这就是道理,这就是宋刚惊讶的原因。
宋刚服了,服了所有的人。他们都能心领神会,不简单,不容易,说变脸就变脸。这需要多深的功底?这需要练到多深的火候?宋刚觉得自己还需要磨砺。
其实,其他的人又何尝不佩服宋刚呢?能有这预见性的人不是天才是什么?傅建新与刘云辉都感到了压力,他们知道,如果再等几年,他们在宋刚面前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傅建新与刘云辉得加紧马力在宋刚气候未成之时赶紧上了,等他哪天成了气候,那就什么也别跟他争了。
宋刚佩服别人之时,哪想到自己也被人家佩服着?
俗话说红颜薄命,为什么薄命?还不是因为太美貌了?
男人呢,太有才了也同样命运多厄。文种、韩信等人,那是古人,他们因为才华而立,又因才华而败。现在,又有多少人身怀异才却无法得到施展。所谓金子在哪里都发光,那是一句最具蛊惑性的谎言。
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听起来多好听!安排你到一个位子上,别埋怨,别感到委屈,有人会告诉你: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的。嘿嘿,多安慰人,多体贴人。可是,一个没人去的地方,你发光吧,给谁看?荒漠里、阴沟里、黑夜里,你就拼命地发光吧!
所以呀,有才的人最容易被人嫉妒,一被人嫉妒啊,多半就会让你在别地方发光去。有的老行政往往告诉自己欣赏的人,“要低调,要韬光养晦,要不露锋芒。”为什么,他们见识多呀,一辈子跌跌碰碰,再愚钝的人都看懂了,都学会了,千万不要做有才华的人。
有才华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累死你,可是成绩与功劳与你无缘,那是领导的;二是不用你,把你晾着,让你“发光”去。所以,怀才不遇的人自古到今有多少!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是士人的呐喊!多凄凉!多悲壮!
这就是有才华的人。
宋刚早年就被称为江城才子。那没关系,因为,江城是小地方,再有才那也是草根的,山寨的,上不得正版的。在临江、在清江,他也被人称誉,政绩斐然。那也没关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