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官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处去了,因此呢,梅县似乎麻雀成群,对杨兆国有意见的人不能再说是少数了。程光辉这人不苟笑语,凡事都经过深思熟虑,言语极其谨慎,说起话来往往滴水不漏。所以,众人说他城府很深,那也是有理由的。他有个特点,遇到下属们惹怒了他时,他不会轻易发火,也不会故意做作什么,只是轻描淡写地点到为止,等过后,单独叫到办公室,不愠不火地指出别人的“不足”,他很少说别人有“错误”,所以,天长日久,程光辉在梅县的威信和亲和力显然要高于杨兆国。
祸根就这样种下了。
其实,杨兆国与程光辉人品、能力什么的也都称得是不错的好干部,但是,功高盖主那是行政中的一大忌讳,渐渐,杨兆国与程光辉之间就多少有了些矛盾。这矛盾,按理说,只要两人人品不怎么坏,那还是有调和的余地与机会的,合作是永恒的主题嘛,既然平日里需要合作,互相退一步那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官场上的一大风气那就是下属们往往睁大眼睛看着两巨头,一有了缝隙就会拿着撬棍使劲地帮着撬,使缝隙越撬越大。为什么下属们喜欢干这事呢?就是“站队”的后果,这在哪里都是这样。有站队,就有急先锋,急先锋为了立功,为了表现忠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打听对手的言行,添油加醋、夸张捏造、推测想象,都是他们汇报的基本脉络。这就是杨兆国与程光辉矛盾越来越大的根源所在。
宋刚知道,梅县一行不会很轻松,他会无形地被拖进这场官场斗争中来。可是,宋刚这次不是来做包青天的,更不是康微服私访来的,他既没人事权,也没有财权,只相当于过去候补的州官员外郎。宋刚此次的目的是韬光的、养晦的,等候省里的风起云涌。所以,黄庭宏问宋刚“巡视了什么”就是这个意思:你走远点吧,最好是学学徐霞客,到处去游山玩水,甚至是学学道、修修仙,都行,当然,该用你的时候一声召唤,宋刚你就是我黄庭宏的杀手锏,撒出去就必须是必胜的一招。
宋刚不想做包青天,可是,要求他做包青天的人络绎不绝,看来要回避那也得费一番脑筋。
这时,恰恰遇到了一桩公案,使得杨兆国与程光辉斗起了气。而这桩公案呢,却正好是非常棘手的事,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很坏,甚至还会收不得场。
是一件什么事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副县长绍光文的小舅子与政法委杨青山书记的表弟为了争拍一块地干了一场,人伤了,梅县对此议论纷纷。
这场官司本来是城区派出所处理的事,可是,所长一看,这事没法处理,因为,原告、被告的背后都是惹不起的主儿,就报告了公安局长。公安局长一看,心里叫着,我的妈呀,都是我的顶头上司,一个政法委书记,一个分管政法的副县长,惹不起,于是报告了县里的两个头。两个头一看这小事也惹到了他们的头上,杨兆国呢还是本性难改,对公安局长说:“秉公处理不就得了?还用得着把这小事往上交?你们这不是交麻烦吗?”程光辉想得复杂一些,这事只怕很难说清楚谁对说错,弄不好会引起班子之间的不团结。他就说,糊稀泥巴算了,既然都是为了一块地,那就再让出一块地出来吧,搞个平衡,和了算了。杨兆国一听,这哪能这么处理?土地都是挂怕拍卖的,这样做不是弄虚作假吗?再说,领导的亲戚是这样处理,那要是遇到老百姓与他们争执,这不明摆着是腐败行为吗?所以,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程光辉大发雷霆,说:“过去都是县老爷自己秉公办案,要是你是在过去当县老爷,也这么糊稀泥巴,你这县老爷是怎么当的?你可要记得头上还有块‘正大光明’的牌子呢。这样搞,那不是糊涂官吗?”程光辉被杨兆国这么一吼,也来气了,说:“我不也是为了班子的团结吗?你又不是不知道,绍光文与杨青山本就不和,这事本就难得说个谁对谁错,要公安局处理,不是给他们出难题吗?他们俩都是管公安的呢。”
一个坚持秉公办理,一个坚持糊稀泥巴,最后,这桩公案就到了宋刚这里。
宋刚一听是这么回事,又好笑又好气,他们谁错了?杨兆国秉公行事自然是对的,杨青山维护班子团结也错不到哪里去。但是,摆在桌面上,自然还是杨兆国更站得脚住。
可是,事情就真的这么简单吗?平日里,绍光文与杨青山都是程光辉的爱将,对杨兆国的话往往打上三分的水漂,对程光辉的话倒是不折不扣的执行,难道中间就没有杨兆国的故意出出难题的私心?这程光辉这次也着实为难了,绍光文与杨青山都是本地人,老资格了,都是常委,也很强势,谁也得罪不起。所以说,程光辉的思路也是一种变通的办法之一,说不上是个糊涂官。
宋刚看着他们两位,笑了笑,说:“看来,这事是告到了州府一级了?我惊堂木一拍:‘发回去再审。’怎么样?兆国、光辉,我说个故事吧。有个愚人说:我要有100亩田就好了。邻居说:你若有100亩田,我就养1万只鸭,吃光你田里的稻谷。两人争吵起来,一同去官府评理。经过学宫时,见那红高墙,大门楼,以为就是官府了,便拉扯着进去了。一个秀才迎了出来,他们以为是官老爷,便抢着各说各的理,秀才笑着说:你们一个去买田,一个先去养鸭吧,等我做了官,再来审理这件案子!”
杨兆国与程光辉一听,知道宋刚不想管这事。程光辉说:“我们也知道,这小事不应该麻烦您领导,可是,……唉,不好意思,还是我们来自己处理吧。”
到处去了,因此呢,梅县似乎麻雀成群,对杨兆国有意见的人不能再说是少数了。程光辉这人不苟笑语,凡事都经过深思熟虑,言语极其谨慎,说起话来往往滴水不漏。所以,众人说他城府很深,那也是有理由的。他有个特点,遇到下属们惹怒了他时,他不会轻易发火,也不会故意做作什么,只是轻描淡写地点到为止,等过后,单独叫到办公室,不愠不火地指出别人的“不足”,他很少说别人有“错误”,所以,天长日久,程光辉在梅县的威信和亲和力显然要高于杨兆国。
祸根就这样种下了。
其实,杨兆国与程光辉人品、能力什么的也都称得是不错的好干部,但是,功高盖主那是行政中的一大忌讳,渐渐,杨兆国与程光辉之间就多少有了些矛盾。这矛盾,按理说,只要两人人品不怎么坏,那还是有调和的余地与机会的,合作是永恒的主题嘛,既然平日里需要合作,互相退一步那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官场上的一大风气那就是下属们往往睁大眼睛看着两巨头,一有了缝隙就会拿着撬棍使劲地帮着撬,使缝隙越撬越大。为什么下属们喜欢干这事呢?就是“站队”的后果,这在哪里都是这样。有站队,就有急先锋,急先锋为了立功,为了表现忠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打听对手的言行,添油加醋、夸张捏造、推测想象,都是他们汇报的基本脉络。这就是杨兆国与程光辉矛盾越来越大的根源所在。
宋刚知道,梅县一行不会很轻松,他会无形地被拖进这场官场斗争中来。可是,宋刚这次不是来做包青天的,更不是康微服私访来的,他既没人事权,也没有财权,只相当于过去候补的州官员外郎。宋刚此次的目的是韬光的、养晦的,等候省里的风起云涌。所以,黄庭宏问宋刚“巡视了什么”就是这个意思:你走远点吧,最好是学学徐霞客,到处去游山玩水,甚至是学学道、修修仙,都行,当然,该用你的时候一声召唤,宋刚你就是我黄庭宏的杀手锏,撒出去就必须是必胜的一招。
宋刚不想做包青天,可是,要求他做包青天的人络绎不绝,看来要回避那也得费一番脑筋。
这时,恰恰遇到了一桩公案,使得杨兆国与程光辉斗起了气。而这桩公案呢,却正好是非常棘手的事,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很坏,甚至还会收不得场。
是一件什么事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副县长绍光文的小舅子与政法委杨青山书记的表弟为了争拍一块地干了一场,人伤了,梅县对此议论纷纷。
这场官司本来是城区派出所处理的事,可是,所长一看,这事没法处理,因为,原告、被告的背后都是惹不起的主儿,就报告了公安局长。公安局长一看,心里叫着,我的妈呀,都是我的顶头上司,一个政法委书记,一个分管政法的副县长,惹不起,于是报告了县里的两个头。两个头一看这小事也惹到了他们的头上,杨兆国呢还是本性难改,对公安局长说:“秉公处理不就得了?还用得着把这小事往上交?你们这不是交麻烦吗?”程光辉想得复杂一些,这事只怕很难说清楚谁对说错,弄不好会引起班子之间的不团结。他就说,糊稀泥巴算了,既然都是为了一块地,那就再让出一块地出来吧,搞个平衡,和了算了。杨兆国一听,这哪能这么处理?土地都是挂怕拍卖的,这样做不是弄虚作假吗?再说,领导的亲戚是这样处理,那要是遇到老百姓与他们争执,这不明摆着是腐败行为吗?所以,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程光辉大发雷霆,说:“过去都是县老爷自己秉公办案,要是你是在过去当县老爷,也这么糊稀泥巴,你这县老爷是怎么当的?你可要记得头上还有块‘正大光明’的牌子呢。这样搞,那不是糊涂官吗?”程光辉被杨兆国这么一吼,也来气了,说:“我不也是为了班子的团结吗?你又不是不知道,绍光文与杨青山本就不和,这事本就难得说个谁对谁错,要公安局处理,不是给他们出难题吗?他们俩都是管公安的呢。”
一个坚持秉公办理,一个坚持糊稀泥巴,最后,这桩公案就到了宋刚这里。
宋刚一听是这么回事,又好笑又好气,他们谁错了?杨兆国秉公行事自然是对的,杨青山维护班子团结也错不到哪里去。但是,摆在桌面上,自然还是杨兆国更站得脚住。
可是,事情就真的这么简单吗?平日里,绍光文与杨青山都是程光辉的爱将,对杨兆国的话往往打上三分的水漂,对程光辉的话倒是不折不扣的执行,难道中间就没有杨兆国的故意出出难题的私心?这程光辉这次也着实为难了,绍光文与杨青山都是本地人,老资格了,都是常委,也很强势,谁也得罪不起。所以说,程光辉的思路也是一种变通的办法之一,说不上是个糊涂官。
宋刚看着他们两位,笑了笑,说:“看来,这事是告到了州府一级了?我惊堂木一拍:‘发回去再审。’怎么样?兆国、光辉,我说个故事吧。有个愚人说:我要有100亩田就好了。邻居说:你若有100亩田,我就养1万只鸭,吃光你田里的稻谷。两人争吵起来,一同去官府评理。经过学宫时,见那红高墙,大门楼,以为就是官府了,便拉扯着进去了。一个秀才迎了出来,他们以为是官老爷,便抢着各说各的理,秀才笑着说:你们一个去买田,一个先去养鸭吧,等我做了官,再来审理这件案子!”
杨兆国与程光辉一听,知道宋刚不想管这事。程光辉说:“我们也知道,这小事不应该麻烦您领导,可是,……唉,不好意思,还是我们来自己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