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天道:荀子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前二四七年,李斯辞别老师荀子西行入秦。李斯从成皋之路走进秦国的函谷关,口干舌燥,下马向路边卖水的老妪要碗水。正在茶棚里喝茶的稷下学宫学者淳于越闻声抬头,见是李斯,异常惊喜。李斯望见淳于越也十分高兴,二人亲热攀谈。
原来淳于越也是闻知吕不韦出榜招贤到秦国应聘的,二人便结伴一路同行,进入咸阳城,找到吕不韦的相邦府邸,由侍者引导,小心翼翼地走进吕不韦相府厅堂。
吕不韦听说荀子的弟子和稷下学宫的学士前来应聘,自是高兴,亲自接见他们。见到二人,吕不韦开口便问:“你们哪位是荀老夫子的高徒?”
李斯答话,并呈上荀子的亲笔书信。
吕不韦接过来看,笑道:“荀老夫子向我举荐你呀!当年在邯郸,我曾经拜访过荀老夫子。那时我在邯郸经商,已经很有些资财了。但是,经商赚取的钱财再多,也仅仅富有一时,而从政则可以富有一国,荫及子孙。所以,我便请教荀老夫子,想学些帝王之术。不韦今日走到秦国相邦之位,也应当感激荀老夫子呀!”
吕不韦转身问淳于越:“他是荀老夫子的学生,你便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士淳于越先生了?齐国的稷下学宫,为接应天下学子每年要花费不少钱财。如今怎么样啊?”
淳于越回答说:“自从荀老夫子离开稷下之后,学宫便似群龙无首。齐国原为君王后掌权。前年,君王后去世,齐王胸无大志,少有政见,稷下学宫也就渐渐地人去楼空了。”
“那就到我这里来吧!”吕不韦大度地说,“荀老夫子在昭王的时候曾经来到秦国。他提出秦国只重视武力,不重视儒士,期望秦国能接纳天下儒士入秦。可惜当年昭王没有听从荀老夫子的指教。如今秦国大不同了,要广招天下学士。自不韦贴出招贤榜之后,已有上千名各个学派的学士投奔到我吕氏府门。今日二位先生到来,不韦倍加欢心。李斯先生是荀老夫子的高徒,淳于越先生是稷下学宫的名士,以后不韦当多多讨教呀!”
李斯、淳于越二人一同拱手谦让不敢当。
吕不韦告诉他们,秦王年幼,需要细心施教。他是秦王的仲父,理当尽仲父之责。如今他正在编写一部《吕氏春秋》,是专供秦王阅读的。他要将秦王培养成博通天下学问的君王。请他们二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李斯、淳于越当然高兴,表示愿为吕相邦效力。
时过不久,吕不韦把李斯召来,说他看了李斯为《吕氏春秋》写的文章《察今》,写得很好。李斯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一个故事,说楚国人想去袭击宋国,便派人先在擁水的河道上插了标记,准备到夜间顺着标记过河。不想夜间擁水暴涨,楚国人还按照原来插的标记过河,结果一千多人都淹死在暴涨的河水之中。由此,引申出一个道理,君王如果总按照先王的旧章法去做事,就和那些楚国人过河一样。外面的形势已经改变了,还要用先王的旧法去治理国家,岂不可悲吗?
吕不韦夸赞李斯有见地,他说:“治理国家,墨守陈规,不知道在形势已经变化的时候改变自己,就如同医生看病,病情变化了,而药方不变,长寿的人也会被治成短命。你的文章前面有比喻,后面讲道理,题目叫‘察今’。有理有据,发人深省,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呀!”
李斯说他所讲的乃是老师荀卿的主张。老师一向倡导,君王治国不必效法先王。
吕不韦要李斯以后替他把《吕氏春秋》这部书统筹起来。李斯知道《吕氏春秋》的重要,让他统筹,自是相邦的格外器重。他受宠若惊,立即感谢相邦栽培,表示一定尽心竭力。
然而秦王政对《吕氏春秋》并不感兴趣。他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经常要宫人赵高陪他到渭水河边钓鱼。吕不韦为此焦心。
李斯抱着许多简册走进吕不韦书房,说是近日学士们写下的文章,请相邦过目。... -->>
公元前二四七年,李斯辞别老师荀子西行入秦。李斯从成皋之路走进秦国的函谷关,口干舌燥,下马向路边卖水的老妪要碗水。正在茶棚里喝茶的稷下学宫学者淳于越闻声抬头,见是李斯,异常惊喜。李斯望见淳于越也十分高兴,二人亲热攀谈。
原来淳于越也是闻知吕不韦出榜招贤到秦国应聘的,二人便结伴一路同行,进入咸阳城,找到吕不韦的相邦府邸,由侍者引导,小心翼翼地走进吕不韦相府厅堂。
吕不韦听说荀子的弟子和稷下学宫的学士前来应聘,自是高兴,亲自接见他们。见到二人,吕不韦开口便问:“你们哪位是荀老夫子的高徒?”
李斯答话,并呈上荀子的亲笔书信。
吕不韦接过来看,笑道:“荀老夫子向我举荐你呀!当年在邯郸,我曾经拜访过荀老夫子。那时我在邯郸经商,已经很有些资财了。但是,经商赚取的钱财再多,也仅仅富有一时,而从政则可以富有一国,荫及子孙。所以,我便请教荀老夫子,想学些帝王之术。不韦今日走到秦国相邦之位,也应当感激荀老夫子呀!”
吕不韦转身问淳于越:“他是荀老夫子的学生,你便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士淳于越先生了?齐国的稷下学宫,为接应天下学子每年要花费不少钱财。如今怎么样啊?”
淳于越回答说:“自从荀老夫子离开稷下之后,学宫便似群龙无首。齐国原为君王后掌权。前年,君王后去世,齐王胸无大志,少有政见,稷下学宫也就渐渐地人去楼空了。”
“那就到我这里来吧!”吕不韦大度地说,“荀老夫子在昭王的时候曾经来到秦国。他提出秦国只重视武力,不重视儒士,期望秦国能接纳天下儒士入秦。可惜当年昭王没有听从荀老夫子的指教。如今秦国大不同了,要广招天下学士。自不韦贴出招贤榜之后,已有上千名各个学派的学士投奔到我吕氏府门。今日二位先生到来,不韦倍加欢心。李斯先生是荀老夫子的高徒,淳于越先生是稷下学宫的名士,以后不韦当多多讨教呀!”
李斯、淳于越二人一同拱手谦让不敢当。
吕不韦告诉他们,秦王年幼,需要细心施教。他是秦王的仲父,理当尽仲父之责。如今他正在编写一部《吕氏春秋》,是专供秦王阅读的。他要将秦王培养成博通天下学问的君王。请他们二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李斯、淳于越当然高兴,表示愿为吕相邦效力。
时过不久,吕不韦把李斯召来,说他看了李斯为《吕氏春秋》写的文章《察今》,写得很好。李斯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一个故事,说楚国人想去袭击宋国,便派人先在擁水的河道上插了标记,准备到夜间顺着标记过河。不想夜间擁水暴涨,楚国人还按照原来插的标记过河,结果一千多人都淹死在暴涨的河水之中。由此,引申出一个道理,君王如果总按照先王的旧章法去做事,就和那些楚国人过河一样。外面的形势已经改变了,还要用先王的旧法去治理国家,岂不可悲吗?
吕不韦夸赞李斯有见地,他说:“治理国家,墨守陈规,不知道在形势已经变化的时候改变自己,就如同医生看病,病情变化了,而药方不变,长寿的人也会被治成短命。你的文章前面有比喻,后面讲道理,题目叫‘察今’。有理有据,发人深省,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呀!”
李斯说他所讲的乃是老师荀卿的主张。老师一向倡导,君王治国不必效法先王。
吕不韦要李斯以后替他把《吕氏春秋》这部书统筹起来。李斯知道《吕氏春秋》的重要,让他统筹,自是相邦的格外器重。他受宠若惊,立即感谢相邦栽培,表示一定尽心竭力。
然而秦王政对《吕氏春秋》并不感兴趣。他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经常要宫人赵高陪他到渭水河边钓鱼。吕不韦为此焦心。
李斯抱着许多简册走进吕不韦书房,说是近日学士们写下的文章,请相邦过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