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明朝那些事儿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得不发。
一声号令之下,朱棣亲自率领骑兵攻击,如以往一样,他选择的攻击方向还是盛庸军的左翼,但在他全力攻击之下,左军竟然岿然不动。朱棣反复冲击,却毫无效果。
朱棣的这一招实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对此早有准备。他不但派重兵保护自己的左翼,还设计了一个朱棣做梦也想不到的圈套。
进攻失败的朱棣及时调整了军队部署,他决定改变突破口,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中军,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他重整了部队,转移到了中军方向,准备发起一次致命的攻击。但他预料不到的是,当他威风凛凛地整肃队伍准备进攻时,他和他的部队已经站在了盛庸的麻袋口上。
很快,朱棣率领他的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如他所料,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朱棣大喜,发动全军追击敌人。可是他的追击没有持续多久,朱棣就惊奇地发现,越往里突进,南军的人数越多,而且他们并不像是逃散的士兵,手中都拿着火器和弓弩,正瞄准着自己的军队。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朱棣的脑袋:“上当了!”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
救兵
此时在包围圈外,还聚集着朱棣的大批士兵,但由于主帅被围,大家都不知所措。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总是会有英雄人物出现的,这次充当英雄的是朱能。
他紧跟朱棣攻击南军,但在一片眼花缭乱的阵法变换之后,他发现自己把主帅给丢了,这还了得!再不把人找到,全军就有崩溃的危险!
当他得知朱棣已被包围时,立刻率领自己的亲兵向南军包围圈猛冲。此人实在是少有的勇猛忠义之人,也出了名的不要命,之前他曾有过带领三十余人追击数万大军的光辉纪录。这一次他也没有让朱棣失望,左冲右突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了朱棣,并和他一同冲出重围。
此时远处指挥的盛庸怒不可遏,他没有想到自己花心思设计的圈套居然还是被朱棣跳了出去;既然朱棣已经逃走了,那就去攻击北军士兵,一个也不要让他们溜走!
所谓有失必有得,盛庸设置的圈套虽然没有能够套住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朱棣被包围之后,最为着急的并不只是朱能一人,张玉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公认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将,在以往的战役中,曾身先士卒,居功至伟。朱棣也与他交谊深厚,眼见自己敬爱的领导被陷了进去,张玉也效法朱能,拼命冲进包围圈。
经过奋死拼杀,张玉终于冲了进去,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
此时朱棣已经被朱能救走,而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兵眼看着到手的鸭子飞了,正想找个人发泄一下,张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于是众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把张玉砍成肉酱。此时以往被朱棣追着跑的将领们都意识到,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不用动员,拼死追杀,北军随即一溃不可收拾。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总有万人捶,在这全军败退之时,偏偏朱棣的另一个克星平安又率部赶到,与盛庸合兵一处,追着朱棣跑。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的朱棣就这样败在了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上。
东昌之战成就了盛庸的名声,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
所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胜利的南军统帅盛庸也有被北军箭弩击中的危险。说来十分滑稽,虽然此战中盛庸大量使用了火器和弓弩,并几乎全歼了朱棣的北军,在这场战役中,最安全的人却是败军主帅朱棣。无论南军士兵多么勇猛,那些火器弓弩都不敢朝朱棣身上招呼,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乱军之中得以幸免的主要原因。
这一罕见现象的缔造者正是朱棣的死对头朱允炆,正是他的那道不能伤害朱棣性命的旨意使得朱棣数次死里逃生。而那些打仗的士兵们并不是傻瓜,他们十分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俩,虽然现在刀兵相见,属于敌我矛盾,但万一哪天两人决定不打了,来一场认亲大会,再来个和解,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朱棣没准还能当个王爷,闲来无事的时候写本回忆录,记忆起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某场战役中砍我一刀或者射我一箭,虽然那时朱棣可能仕途上并不得意,但要整个把小兵还是很容易的。
士兵们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朱棣才在乱军之中得以幸免。朱允炆的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的命令本身,而是在于无数的南军将领和士兵们从此命令中看到了两人和解的可能性,面前的这个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穿着防弹衣的朱棣回到了北平。虽然他本人在战役中并没有吃多大亏,但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这才是他最大的损失。此时的北军也终于明白,他们并不是百战百胜、纵横天下的,自己的对手南军也有着很强的实力,而东昌决战的失利使得他们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
情绪低落的朱棣照常去找自己的谋士道衍商量应对之策,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和和气气、礼遇有加了。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个和尚,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这个和尚,自己也不会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不归之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只好问问这个和尚下一步该怎么办?
道衍却没有朱棣那样焦急的心态,对他而言,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不紧不慢地告诉朱棣,现在已经不能回头了,最紧要的事情应该是立刻整顿士气,为下一次的战役做好准备。
北军刚遇大败,要恢复士气又谈何容易?但道衍似乎总是有办法的,他为朱棣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做感情文章的人——张玉。
张玉被称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有着很高的威信,朱棣本也对他的死去痛惜不已,便顺水推舟,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命令所有部下都要参加。由于张玉是死于乱军之中,估计是没有尸首的,所以遗体告别仪式也没法搞,但朱棣还是下足了功夫,他亲自为张玉写悼文,并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示哀悼。虽然根据其财富估计,他的衣服很多,但这一举动却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他们纷纷流下眼泪,表示愿意继续作战,为张玉复仇。
朱棣用他精彩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
不得不发。
一声号令之下,朱棣亲自率领骑兵攻击,如以往一样,他选择的攻击方向还是盛庸军的左翼,但在他全力攻击之下,左军竟然岿然不动。朱棣反复冲击,却毫无效果。
朱棣的这一招实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对此早有准备。他不但派重兵保护自己的左翼,还设计了一个朱棣做梦也想不到的圈套。
进攻失败的朱棣及时调整了军队部署,他决定改变突破口,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中军,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他重整了部队,转移到了中军方向,准备发起一次致命的攻击。但他预料不到的是,当他威风凛凛地整肃队伍准备进攻时,他和他的部队已经站在了盛庸的麻袋口上。
很快,朱棣率领他的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如他所料,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朱棣大喜,发动全军追击敌人。可是他的追击没有持续多久,朱棣就惊奇地发现,越往里突进,南军的人数越多,而且他们并不像是逃散的士兵,手中都拿着火器和弓弩,正瞄准着自己的军队。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朱棣的脑袋:“上当了!”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
救兵
此时在包围圈外,还聚集着朱棣的大批士兵,但由于主帅被围,大家都不知所措。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总是会有英雄人物出现的,这次充当英雄的是朱能。
他紧跟朱棣攻击南军,但在一片眼花缭乱的阵法变换之后,他发现自己把主帅给丢了,这还了得!再不把人找到,全军就有崩溃的危险!
当他得知朱棣已被包围时,立刻率领自己的亲兵向南军包围圈猛冲。此人实在是少有的勇猛忠义之人,也出了名的不要命,之前他曾有过带领三十余人追击数万大军的光辉纪录。这一次他也没有让朱棣失望,左冲右突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了朱棣,并和他一同冲出重围。
此时远处指挥的盛庸怒不可遏,他没有想到自己花心思设计的圈套居然还是被朱棣跳了出去;既然朱棣已经逃走了,那就去攻击北军士兵,一个也不要让他们溜走!
所谓有失必有得,盛庸设置的圈套虽然没有能够套住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朱棣被包围之后,最为着急的并不只是朱能一人,张玉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公认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将,在以往的战役中,曾身先士卒,居功至伟。朱棣也与他交谊深厚,眼见自己敬爱的领导被陷了进去,张玉也效法朱能,拼命冲进包围圈。
经过奋死拼杀,张玉终于冲了进去,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
此时朱棣已经被朱能救走,而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兵眼看着到手的鸭子飞了,正想找个人发泄一下,张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于是众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把张玉砍成肉酱。此时以往被朱棣追着跑的将领们都意识到,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不用动员,拼死追杀,北军随即一溃不可收拾。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总有万人捶,在这全军败退之时,偏偏朱棣的另一个克星平安又率部赶到,与盛庸合兵一处,追着朱棣跑。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的朱棣就这样败在了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上。
东昌之战成就了盛庸的名声,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
所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胜利的南军统帅盛庸也有被北军箭弩击中的危险。说来十分滑稽,虽然此战中盛庸大量使用了火器和弓弩,并几乎全歼了朱棣的北军,在这场战役中,最安全的人却是败军主帅朱棣。无论南军士兵多么勇猛,那些火器弓弩都不敢朝朱棣身上招呼,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乱军之中得以幸免的主要原因。
这一罕见现象的缔造者正是朱棣的死对头朱允炆,正是他的那道不能伤害朱棣性命的旨意使得朱棣数次死里逃生。而那些打仗的士兵们并不是傻瓜,他们十分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俩,虽然现在刀兵相见,属于敌我矛盾,但万一哪天两人决定不打了,来一场认亲大会,再来个和解,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朱棣没准还能当个王爷,闲来无事的时候写本回忆录,记忆起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某场战役中砍我一刀或者射我一箭,虽然那时朱棣可能仕途上并不得意,但要整个把小兵还是很容易的。
士兵们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朱棣才在乱军之中得以幸免。朱允炆的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的命令本身,而是在于无数的南军将领和士兵们从此命令中看到了两人和解的可能性,面前的这个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穿着防弹衣的朱棣回到了北平。虽然他本人在战役中并没有吃多大亏,但他苦心经营的北军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这才是他最大的损失。此时的北军也终于明白,他们并不是百战百胜、纵横天下的,自己的对手南军也有着很强的实力,而东昌决战的失利使得他们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
情绪低落的朱棣照常去找自己的谋士道衍商量应对之策,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和和气气、礼遇有加了。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个和尚,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这个和尚,自己也不会毅然决然地走上这条不归之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只好问问这个和尚下一步该怎么办?
道衍却没有朱棣那样焦急的心态,对他而言,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不紧不慢地告诉朱棣,现在已经不能回头了,最紧要的事情应该是立刻整顿士气,为下一次的战役做好准备。
北军刚遇大败,要恢复士气又谈何容易?但道衍似乎总是有办法的,他为朱棣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做感情文章的人——张玉。
张玉被称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有着很高的威信,朱棣本也对他的死去痛惜不已,便顺水推舟,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命令所有部下都要参加。由于张玉是死于乱军之中,估计是没有尸首的,所以遗体告别仪式也没法搞,但朱棣还是下足了功夫,他亲自为张玉写悼文,并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示哀悼。虽然根据其财富估计,他的衣服很多,但这一举动却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他们纷纷流下眼泪,表示愿意继续作战,为张玉复仇。
朱棣用他精彩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