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84_84155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洛京城里,又一次发生了朝野更迭。
南燕荣氏政权重返故土,许多离乡已久的士人们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之时,都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齐国和卓氏,执掌风云六载,于昭元六年秋,随着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君王卓文远的死宣告覆灭。
少帝荣寻仍未主事,丞相晏云之提议以诸侯之礼将卓氏厚葬。关于这段历史的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下葬的那一天,洛京又下了一场大雨。
桑祈不知道该说他这辈子最为错信的人,究竟是自己还是顾平川。
她在他的后宫中,日复一日地窃取着情报,慢慢给他下毒,最后还与宫外的人里应外合,城破之日给他来了一剂猛药。并且,暗中为在齐昌的家族旧部和晏云之牵线,促成了桑家军和晏家军一支自北向南,一支自南向北,联手向洛京合拢的局面。
而顾平川则利用尚书令的身份,名义上是游走于各地筹备科举考试,实际暗中为晏云之的回归扫平了道路。并且利用科举,在新成立的兵部之中,安插了几个关键人物。更为要紧的是,正是他利用与西昭有过生意往来的那些人贩,为她弄到了极乐引。
加上晏云之的用兵如神,闫琰的英勇无畏。多方合力,大燕王朝的复兴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有人说卓文远是被临安城营造出的安居一隅的假象蒙蔽,掉以轻心了。
有人说卓文远是被桑祈的美色所惑,荒废了朝政。
也有人说卓文远比之晏云之,到底还是稍逊一筹。
总之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而现在摆在重归金銮殿的众人面前,最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卓文远留下的那些改革了一半的政务。
在科举取仕的这件事上,众人最为争论不休,最终有人问晏云之,要他拿个主意,到底要不要保留这一刚刚建立的新制。
毕竟,他是大燕可谓只手遮天的那个无所不能的宰相。
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晏云之却好像没听见似的,一脸事不关己地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难免有一直放心不下的人,自从回到洛京以来,就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好像生怕卓文远当初的预言成真,他又临时变了卦,将荣寻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再坐上去,成为最后的赢家似的。
尽管突破禁宫的那天,他们赶到殿中时,手里拿着长剑,衣袍染血,眉目清寒地站在龙椅前的那个晏相只是在众人不安的注视下,平静地走了出去而已。
这个男子过于强大,可以让人托付,也会令人不安。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真心实意地想让他拿主意的,毕竟时间久了,已经习惯于依靠他。可晏云之只是在这样的视线打量下,缓缓开口问了句:“陛下以为呢?”轻飘飘地将这个问题丢给了十五岁的荣寻。
殿上有人咳了咳,似是不满道:“陛下还小……”
“不小了。”他云淡风轻地将这种论调打断,看向身后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桑祝小将军,不也是年仅十四,便上阵杀敌了么?相信对于陛下来说,做出决策,或者至少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不难。”
的确,桑祝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稚童了,打从战争开始,他就像一夕之间长大了一般。如今年纪尚小,已显出了几分成熟男子的韵味。虽然个子还没完全长开,但身姿笔挺,剑眉锋锐,目光中有着少年老成的稳重。迎着众人打量自己的视线,不卑不亢地坦然直视着前方。
座上的荣寻,比他还年长一岁,但看上去却比他要瘦小一些。随了父亲的长相,棱角温和,白净细腻。少了几分帝王的威严,倒像是个文弱知礼的书生。也因此经常给人一种还没长大,需要人保护的感觉。
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说出自己的政见,荣寻显得有些紧张,但既然晏云之这么问了,他便沉思一番后,面色微红,酝酿一番后道:“孤以为,不应该取消科举。相对于家族世袭,以名取仕而言,采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乃是一种进步。但是也不能像卓帝一般,完全取消原来的举荐制,否则便会动摇统治的根基,重蹈他改革失败的覆辙。眼下我们应该使两种取仕方式并存,并逐渐进行过度。”
少年帝王的一袭言论,语惊四座。
晏云之满意地点了点头,淡淡道:“既然陛下已有主意,臣便不插手了。”
再看他身边一直以来悉心辅导的老帝师冯默,已经别过头去,感动得老泪纵横,忍不住低喃着:“先帝有灵,先帝有灵,大燕果然命不该绝……”
这一激动,还猛地咳嗽了起来,眼见着身体摇晃,有些站不稳。
晏云之忙扶了一下,拱手对身边的人道:“冯太师年事已高,经不起久站,晏某先带他去偏殿歇歇。”
... -->>
84_84155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洛京城里,又一次发生了朝野更迭。
南燕荣氏政权重返故土,许多离乡已久的士人们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之时,都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齐国和卓氏,执掌风云六载,于昭元六年秋,随着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君王卓文远的死宣告覆灭。
少帝荣寻仍未主事,丞相晏云之提议以诸侯之礼将卓氏厚葬。关于这段历史的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下葬的那一天,洛京又下了一场大雨。
桑祈不知道该说他这辈子最为错信的人,究竟是自己还是顾平川。
她在他的后宫中,日复一日地窃取着情报,慢慢给他下毒,最后还与宫外的人里应外合,城破之日给他来了一剂猛药。并且,暗中为在齐昌的家族旧部和晏云之牵线,促成了桑家军和晏家军一支自北向南,一支自南向北,联手向洛京合拢的局面。
而顾平川则利用尚书令的身份,名义上是游走于各地筹备科举考试,实际暗中为晏云之的回归扫平了道路。并且利用科举,在新成立的兵部之中,安插了几个关键人物。更为要紧的是,正是他利用与西昭有过生意往来的那些人贩,为她弄到了极乐引。
加上晏云之的用兵如神,闫琰的英勇无畏。多方合力,大燕王朝的复兴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有人说卓文远是被临安城营造出的安居一隅的假象蒙蔽,掉以轻心了。
有人说卓文远是被桑祈的美色所惑,荒废了朝政。
也有人说卓文远比之晏云之,到底还是稍逊一筹。
总之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而现在摆在重归金銮殿的众人面前,最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卓文远留下的那些改革了一半的政务。
在科举取仕的这件事上,众人最为争论不休,最终有人问晏云之,要他拿个主意,到底要不要保留这一刚刚建立的新制。
毕竟,他是大燕可谓只手遮天的那个无所不能的宰相。
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晏云之却好像没听见似的,一脸事不关己地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难免有一直放心不下的人,自从回到洛京以来,就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好像生怕卓文远当初的预言成真,他又临时变了卦,将荣寻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再坐上去,成为最后的赢家似的。
尽管突破禁宫的那天,他们赶到殿中时,手里拿着长剑,衣袍染血,眉目清寒地站在龙椅前的那个晏相只是在众人不安的注视下,平静地走了出去而已。
这个男子过于强大,可以让人托付,也会令人不安。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真心实意地想让他拿主意的,毕竟时间久了,已经习惯于依靠他。可晏云之只是在这样的视线打量下,缓缓开口问了句:“陛下以为呢?”轻飘飘地将这个问题丢给了十五岁的荣寻。
殿上有人咳了咳,似是不满道:“陛下还小……”
“不小了。”他云淡风轻地将这种论调打断,看向身后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桑祝小将军,不也是年仅十四,便上阵杀敌了么?相信对于陛下来说,做出决策,或者至少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不难。”
的确,桑祝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稚童了,打从战争开始,他就像一夕之间长大了一般。如今年纪尚小,已显出了几分成熟男子的韵味。虽然个子还没完全长开,但身姿笔挺,剑眉锋锐,目光中有着少年老成的稳重。迎着众人打量自己的视线,不卑不亢地坦然直视着前方。
座上的荣寻,比他还年长一岁,但看上去却比他要瘦小一些。随了父亲的长相,棱角温和,白净细腻。少了几分帝王的威严,倒像是个文弱知礼的书生。也因此经常给人一种还没长大,需要人保护的感觉。
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说出自己的政见,荣寻显得有些紧张,但既然晏云之这么问了,他便沉思一番后,面色微红,酝酿一番后道:“孤以为,不应该取消科举。相对于家族世袭,以名取仕而言,采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乃是一种进步。但是也不能像卓帝一般,完全取消原来的举荐制,否则便会动摇统治的根基,重蹈他改革失败的覆辙。眼下我们应该使两种取仕方式并存,并逐渐进行过度。”
少年帝王的一袭言论,语惊四座。
晏云之满意地点了点头,淡淡道:“既然陛下已有主意,臣便不插手了。”
再看他身边一直以来悉心辅导的老帝师冯默,已经别过头去,感动得老泪纵横,忍不住低喃着:“先帝有灵,先帝有灵,大燕果然命不该绝……”
这一激动,还猛地咳嗽了起来,眼见着身体摇晃,有些站不稳。
晏云之忙扶了一下,拱手对身边的人道:“冯太师年事已高,经不起久站,晏某先带他去偏殿歇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