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见这远来的沙门面色从容,语言流畅,回答那些咄咄逼人的问题时,更是冲和平淡,毫无蹇滞,脸上也无一丝一毫傲慢的态度,都不禁为之鄂然。
辰那呾逻多毕竟是僧祇部的高僧,还算有些修行,与玄奘对论几句后,便知对方是个真正的学者,且为人谦逊,又留余地。心中越来越佩服。当即起身,恭敬礼拜道:“法师气度非凡,学识渊博,学僧远不及矣,今日冒昧前来打扰,深为惶恐。”
见辰那饭荼已经心悦诚服地认输,众人自然也说不出什么来,纷纷拜别而去。
从此玄奘声名大震,很快传遍迦湿弥罗国,传遍北印度的各个国家。
这以后的日子里,没有了辩经的干扰,玄奘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潜心于佛学之中。
对于玄奘来说,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他在迦湿弥罗国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对玄奘来说至关重要,他取经的目的地本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那里才是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在进入那里之前,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语言和逻辑等其它应用知识。而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年来,玄奘的梵文大进,不仅能够熟练地用悉檀体写论文,且在与来自五印度的各个高僧学者的交谈中,各民族的语言和方言也已能熟练地加以应用,口音越来越接近于本地人,这为他日后求学和周游五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来,玄奘对印度佛学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将五百罗汉第四次集结的三十万颂佛经一一细读并抄录,读完了九十六万字的佛教典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梵文经藏,并开始着手翻译抄录下来的经书;
这一年来,玄奘几乎参观了迦湿弥罗国内所有的圣迹——他先是巡礼了五百罗汉的遗迹,又参拜了迦腻色迦王用石函封记铜经文的大塔。在那座大塔里,他见到了迦腻色迦王手书的经文,此经封存一个石函之中,已经保存了数百年……
然而玄奘并没有忘记他的使命,所谓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他决定离开迦湿弥罗,继续前进。
看到玄奘在精心捆扎包裹那些抄录好的经文,僧伽耶舍长老和众多僧侣颇为不舍,纷纷劝他长住下来,别再四处奔波。
玄奘道:“蒙恩师和诸位大德盛情挽留,玄奘安敢不遵?只是玄奘此行,是为求法取经,利益众生。又怎能贪图一地之安逸,止步不前?正所谓天外有天,佛法无边,让玄奘去中印度吧,玄奘定不负大家所托,矢志弘扬佛法。”
这番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话,让高僧们非常感动,他们明白玄奘去意已决,无法挽留,遂不再劝阻。
贞观四年三月(公元630年),玄奘告别迦湿弥罗国,告别恩师僧伽耶舍和热情的国王,告别藏经楼里那两只可爱的猫儿,带着四匹马拉的经文,离开了迦湿弥罗国的都城,一路往西南方向而去。
一路上风餐露宿,走了七八天,一百四五十里路,终于在大河以北,大山之南,发现了一座大众部佛寺。
玄奘立即进去挂单,这里面居然有僧徒一百多人,住持告诉他,从前,佛地罗论师曾在这里撰写大众部经典《集真论》。
在这所伽蓝里美美地歇息一晚后,玄奘继续往西南方向行走了七百多里,越过一道山岭,抵达半笯蹉国。
这也是北印度的一个山国,国中没有君主,隶属于迦湿弥罗。玄奘一路行来,发现这里山峰峡谷居多,农田耕地较少,盛产各种花卉、水果,特别是庵没罗果、庵弭罗果、乌谈跋罗果、跋达罗果、茂遮果,当地人酷爱这些水果的美味,因而家家户户种植成林。
这里的佛教同样已经衰微,国中有伽蓝五所,都已荒芜倒塌,除都城北部的一间佛寺内有几个僧人外,其余地方都没有看到僧侣。
好在当地民风质朴,百姓们也信佛,对过路的玄奘颇有好感。无论他走到哪一家,都有新鲜的果子招待,他们甚至用甘蔗来喂玄奘的马,然后聚在一起,听这远来的僧侣讲些简单的经文。走之前,又在他的行囊里塞满干果。
离开了这些好客的村民,玄奘一人四马,在山间行走了十余日,到达下一个国家——曷逻阇补罗国。
这里的地势依然险要,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岭,平原狭小,物产不丰,民风刚烈,居民们肤色黝黑,个子矮小,身上裹着皮毛,形貌甚是丑陋、猥琐。
都城内倒是有几所简陋的伽蓝,有少量僧徒在里面修行。婆罗门天祠只有一所,却是富丽堂皇,门前聚集着大量的外道,看起来甚是热闹。
在这所神庙前,玄奘遇到了一支前往中印度的商队,领头的名叫钵利奥逻,随行的五六人都是同一家族婆罗门种姓的商人,还有七八个雇拥来搬运行李的首陀罗奴隶。
钵利奥逻虽为婆罗门种姓,却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因而一看到玄奘就热情地打招呼,问出一连串的问题——
“你这沙门不像是本地人,打哪儿来的?怎么就一个人?还牵了四匹马!你也打算做点生意吗?我跟你说,这里的民风不太好,你要当心被抢劫!倒不如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人多。不过你得先让我看看你都带了些什么奇货!”
玄奘觉得好笑,对这个热情的商人说:“多谢盛情。我是远来求法的僧侣,对做生意可没什么兴趣。这马上带的也不是货物,而是经夹。”
钵利奥逻显然不信,玄奘便给他看了自己的行李。果然,四匹马背上驮的除了干粮饮水和一小部分文具衣物外,其余的全是经夹。
钵利奥逻顿时肃然起敬,立即恭敬地顶礼谢罪道:“是弟子太过鲁莽,冒犯了圣者。”
玄奘按照印度的习俗,为他摩顶祝福,搀他起来道:“你没有冒犯我,倒是我要谢谢你,为我的安危担忧。”
钵利奥逻笑了:“法师这是准备到哪里去?”
玄奘道:“暂时打算先去磔迦国,再去中印度。”
钵利奥逻大喜:“巧了,我们同路!法师与我们一起走吧。”
玄奘微笑点头:“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
“现在就走,”钵利奥逻道,“我跟你说法师,这曷逻阇补罗国没什么好看的,城中也没有君王,就是迦湿弥罗的属国。我在这里呆了两天了,只想早点离开。这里的人模样丑陋,性情粗暴,礼义轻薄,说出来的话也庸俗不堪,都是些低劣不祥之人。像法师您这样的,还是离他们远点为好。”
对于他的评价,玄奘不置可否。但要说早点走,他倒是没意见,也的确不打算多耽搁了。
见这远来的沙门面色从容,语言流畅,回答那些咄咄逼人的问题时,更是冲和平淡,毫无蹇滞,脸上也无一丝一毫傲慢的态度,都不禁为之鄂然。
辰那呾逻多毕竟是僧祇部的高僧,还算有些修行,与玄奘对论几句后,便知对方是个真正的学者,且为人谦逊,又留余地。心中越来越佩服。当即起身,恭敬礼拜道:“法师气度非凡,学识渊博,学僧远不及矣,今日冒昧前来打扰,深为惶恐。”
见辰那饭荼已经心悦诚服地认输,众人自然也说不出什么来,纷纷拜别而去。
从此玄奘声名大震,很快传遍迦湿弥罗国,传遍北印度的各个国家。
这以后的日子里,没有了辩经的干扰,玄奘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潜心于佛学之中。
对于玄奘来说,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他在迦湿弥罗国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对玄奘来说至关重要,他取经的目的地本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那里才是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在进入那里之前,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语言和逻辑等其它应用知识。而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年来,玄奘的梵文大进,不仅能够熟练地用悉檀体写论文,且在与来自五印度的各个高僧学者的交谈中,各民族的语言和方言也已能熟练地加以应用,口音越来越接近于本地人,这为他日后求学和周游五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来,玄奘对印度佛学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将五百罗汉第四次集结的三十万颂佛经一一细读并抄录,读完了九十六万字的佛教典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梵文经藏,并开始着手翻译抄录下来的经书;
这一年来,玄奘几乎参观了迦湿弥罗国内所有的圣迹——他先是巡礼了五百罗汉的遗迹,又参拜了迦腻色迦王用石函封记铜经文的大塔。在那座大塔里,他见到了迦腻色迦王手书的经文,此经封存一个石函之中,已经保存了数百年……
然而玄奘并没有忘记他的使命,所谓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他决定离开迦湿弥罗,继续前进。
看到玄奘在精心捆扎包裹那些抄录好的经文,僧伽耶舍长老和众多僧侣颇为不舍,纷纷劝他长住下来,别再四处奔波。
玄奘道:“蒙恩师和诸位大德盛情挽留,玄奘安敢不遵?只是玄奘此行,是为求法取经,利益众生。又怎能贪图一地之安逸,止步不前?正所谓天外有天,佛法无边,让玄奘去中印度吧,玄奘定不负大家所托,矢志弘扬佛法。”
这番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话,让高僧们非常感动,他们明白玄奘去意已决,无法挽留,遂不再劝阻。
贞观四年三月(公元630年),玄奘告别迦湿弥罗国,告别恩师僧伽耶舍和热情的国王,告别藏经楼里那两只可爱的猫儿,带着四匹马拉的经文,离开了迦湿弥罗国的都城,一路往西南方向而去。
一路上风餐露宿,走了七八天,一百四五十里路,终于在大河以北,大山之南,发现了一座大众部佛寺。
玄奘立即进去挂单,这里面居然有僧徒一百多人,住持告诉他,从前,佛地罗论师曾在这里撰写大众部经典《集真论》。
在这所伽蓝里美美地歇息一晚后,玄奘继续往西南方向行走了七百多里,越过一道山岭,抵达半笯蹉国。
这也是北印度的一个山国,国中没有君主,隶属于迦湿弥罗。玄奘一路行来,发现这里山峰峡谷居多,农田耕地较少,盛产各种花卉、水果,特别是庵没罗果、庵弭罗果、乌谈跋罗果、跋达罗果、茂遮果,当地人酷爱这些水果的美味,因而家家户户种植成林。
这里的佛教同样已经衰微,国中有伽蓝五所,都已荒芜倒塌,除都城北部的一间佛寺内有几个僧人外,其余地方都没有看到僧侣。
好在当地民风质朴,百姓们也信佛,对过路的玄奘颇有好感。无论他走到哪一家,都有新鲜的果子招待,他们甚至用甘蔗来喂玄奘的马,然后聚在一起,听这远来的僧侣讲些简单的经文。走之前,又在他的行囊里塞满干果。
离开了这些好客的村民,玄奘一人四马,在山间行走了十余日,到达下一个国家——曷逻阇补罗国。
这里的地势依然险要,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岭,平原狭小,物产不丰,民风刚烈,居民们肤色黝黑,个子矮小,身上裹着皮毛,形貌甚是丑陋、猥琐。
都城内倒是有几所简陋的伽蓝,有少量僧徒在里面修行。婆罗门天祠只有一所,却是富丽堂皇,门前聚集着大量的外道,看起来甚是热闹。
在这所神庙前,玄奘遇到了一支前往中印度的商队,领头的名叫钵利奥逻,随行的五六人都是同一家族婆罗门种姓的商人,还有七八个雇拥来搬运行李的首陀罗奴隶。
钵利奥逻虽为婆罗门种姓,却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因而一看到玄奘就热情地打招呼,问出一连串的问题——
“你这沙门不像是本地人,打哪儿来的?怎么就一个人?还牵了四匹马!你也打算做点生意吗?我跟你说,这里的民风不太好,你要当心被抢劫!倒不如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人多。不过你得先让我看看你都带了些什么奇货!”
玄奘觉得好笑,对这个热情的商人说:“多谢盛情。我是远来求法的僧侣,对做生意可没什么兴趣。这马上带的也不是货物,而是经夹。”
钵利奥逻显然不信,玄奘便给他看了自己的行李。果然,四匹马背上驮的除了干粮饮水和一小部分文具衣物外,其余的全是经夹。
钵利奥逻顿时肃然起敬,立即恭敬地顶礼谢罪道:“是弟子太过鲁莽,冒犯了圣者。”
玄奘按照印度的习俗,为他摩顶祝福,搀他起来道:“你没有冒犯我,倒是我要谢谢你,为我的安危担忧。”
钵利奥逻笑了:“法师这是准备到哪里去?”
玄奘道:“暂时打算先去磔迦国,再去中印度。”
钵利奥逻大喜:“巧了,我们同路!法师与我们一起走吧。”
玄奘微笑点头:“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
“现在就走,”钵利奥逻道,“我跟你说法师,这曷逻阇补罗国没什么好看的,城中也没有君王,就是迦湿弥罗的属国。我在这里呆了两天了,只想早点离开。这里的人模样丑陋,性情粗暴,礼义轻薄,说出来的话也庸俗不堪,都是些低劣不祥之人。像法师您这样的,还是离他们远点为好。”
对于他的评价,玄奘不置可否。但要说早点走,他倒是没意见,也的确不打算多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