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只是世人断章取义的说法,”玄奘道:“很多人以为,佛家所说的‘放下’,就是什么都不去做,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是空,就是大自在。这其实是错误的,佛家的‘空’,是说一切都不是常住的,一切都是变化的,而不是一切都是没意思的,一切都不应该珍惜的。
“其实,但凡大德高僧皆炽爱弥深,他们爱的是生命、是世人、是世界。《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我们想要成就佛菩萨那样的智慧,就要毫无保留,彻底无我地利益众生。若还有我在,就仍是凡夫。”
可是国王依旧不服:“就算他们爱世人,可他们能像我们祭拜的火神一样,给世人带来好处吗?若是世人得不到好处,这佛法又有什么用呢?”
“好处?”玄奘淡淡一笑,看着国王道,“敢问大王,贵国事火又有何好处?”
话题既然转到拜火教上,国王便稍稍坐直了身子:“火是至明不暗的,无论什么黑暗的地方,经它一照就亮了。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大王的话不错,”玄奘道,“火至明不暗,但火能照亮人心中的黑暗吗?”
国王闻言不禁一愣。
玄奘道:“佛法无边,他的光芒可以照彻人内心深处的黑暗。一个人,如果能够领悟到佛法,心地就会光明快乐,诸邪不侵,这才是真正的至明不暗。”
国王呆了一呆,他注意到这个沙门的眼睛里跳动着琉璃般的亮光,仿佛已经照彻了他内心的阴暗。
这种感觉令他猛地打了个激灵,他恼火地甩了甩头,继续说道:“火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至公无私。不管贫富贵贱,它都一般地照耀,给以温暖。佛法也可以做到吗?”
玄奘道:“佛法更加无私,因为佛说,一切众生本来平等,都有佛性,皆可成佛。菩萨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这才是真正的至公无私,施与人心灵的温暖。大王说,火是至公无私的,不论贫富贵贱,它都一般的温暖,但是,它能温暖人的心灵吗?它能给人终极的温暖吗?”
国王沉默了。
玄奘接着说道:“佛祖释迦牟尼曾言: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即为如来常在不灭。亦如一灯燃百千灯。瞑者皆明明不绝。也就是说,佛法如灯,燃百千灯,灯灯相续,从而照亮这个世界。”
国王突然觉得有些无力,心灵深处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这个沙门已经说服了你。
他勉强问道:“佛法如灯,岂不是与火一样?”
“不完全一样,”玄奘侃侃言道,“佛法的灯,不仅能够照亮有形的器世界,还能够照亮人的本心。另外,佛法又如渡人舟,一块石头扔到水里肯定会沉下去。能不能让石头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呢?很简单,只要将石头放在渡船上就行了。那么,什么才能保证我们的心不会在生死之海中沉沦呢?当然也是船,是佛法的船,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用其善心,善用其心。”
“听法师这么一说,佛倒是辩才无碍,很会说话啊。”国王心里已经有些钦佩了。
玄奘摇头道:“语言不过是一种方便法门罢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最美妙、最神奇的感受,只能靠心灵去感受;而人类最微妙的东西,正是心灵的体验。”
“法师能再说得具体些吗?”国王的语言不由自主地客气起来。
“好的,大王,”玄奘平静地答道,“比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遭遇苦痛,那是因为我们无法认识心的实相,无法恒久地保持那份温暖与平静。当我们被炽热的情绪燃烧时,就化成贪婪、嗔恨、愚痴的烟气,看不见自己的方向;当我们被冷酷的情感冻结时,就凝成傲慢、怀疑、自怜的冰块,不能用来洗涤受伤的创口。所以,我们才总是觉得自己处于苦痛之中。
“佛陀的伟大正在于此,他不是水,却比水更柔;他不是火,却比火更烈。他不否定现实的一切冰冻、燃烧、痛苦,而只是开启我们的本质,教导我们认识心的实相,心的如如之状,使我们不因这现实的寒冷、人生的烦恼、生活的波动,而忘失自心的温暖与清净。”
“可是本王还是有些不明白,”国王道,“飒秣建国以前也曾有过僧人,他们曾跟我说过,成了佛,或者证了阿罗汉果,就可以成就无上智慧,且不入轮回。本王向来不信他们的!世间圆寂或往生的僧人居士不在少数,佛家的时间又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某一段时间成就得少,经过多少万亿劫之后累计起来就会很多了。这样一来,岂不是轮回的众生越来越少?”
对于这个问题,玄奘只是淡然一笑:“大王您说天上的云有几朵?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这个……”国王愣了一下,“云毕竟不是众生吧?”
玄奘道:“众生是无有边际的。经典中说,在一切众生中,如果人的数量是一,那么畜生道的众生,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多;如果畜生道众生数量是一,那么饿鬼道的众生数量就如同天上繁星一般多;如果饿鬼道数量是一,那么地狱众生就如同天上繁星一般多。
“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其中有四道我们是看不到的,即使是畜生道我们也只是看到一小部分而已;即使是人道我们也只是看到娑婆世界的而已。
“娑婆世界以外呢?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不过是虚空法界整个轮回中很小的一个点,在佛的眼里,这个点就如同飘浮在宇宙时空中的一粒微尘。
“所以大王,从久远劫以来,众生成就佛道的的确越来越多,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每一佛所度化的众生,成为阿罗汉或者成为不同阶位的菩萨,都是难以计量。
“但是,‘虚空界无有穷尽,众生界无有穷尽’,出三界的圣贤再多,相对于‘无量’而言还是极为稀有难得;众生就算是越来越少,相对于‘无量’而言也还是不见减少。”
听了这番话,国王心中暗暗折服,眼前这位来自神秘东方的沙门实在是辩才无碍、学识过人且气度不凡,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大师讲得真好,”国王真切地说道,“看来,本王以前是误解了佛法,现在情愿回头,皈依我佛。”
听了这话,玄奘长长地舒了口气。
“阿弥陀佛,”他合掌躬身道,“大王有此一念,实为飒秣建国众生之福。”
“大概也是本王之福吧,”国王兴致颇高地说道,“法师觉得我该如何修行呢?”
玄奘尚未回答,宫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之声——
“师父!师父!”道城一头撞了进来,一大群侍卫跟在他的身后,却阻止不了他。
“怎么回事?!”国王“腾”地一声站了起来,玄奘也缓缓起身,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师父!”已经力竭的道诚终于被宫中侍卫扑倒在地,他气喘吁吁地喊道,“快,快去救道通!”
“怎么了?”玄奘问道。
“有好多人,抓了道通,要烧死他!”
“这只是世人断章取义的说法,”玄奘道:“很多人以为,佛家所说的‘放下’,就是什么都不去做,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是空,就是大自在。这其实是错误的,佛家的‘空’,是说一切都不是常住的,一切都是变化的,而不是一切都是没意思的,一切都不应该珍惜的。
“其实,但凡大德高僧皆炽爱弥深,他们爱的是生命、是世人、是世界。《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我们想要成就佛菩萨那样的智慧,就要毫无保留,彻底无我地利益众生。若还有我在,就仍是凡夫。”
可是国王依旧不服:“就算他们爱世人,可他们能像我们祭拜的火神一样,给世人带来好处吗?若是世人得不到好处,这佛法又有什么用呢?”
“好处?”玄奘淡淡一笑,看着国王道,“敢问大王,贵国事火又有何好处?”
话题既然转到拜火教上,国王便稍稍坐直了身子:“火是至明不暗的,无论什么黑暗的地方,经它一照就亮了。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大王的话不错,”玄奘道,“火至明不暗,但火能照亮人心中的黑暗吗?”
国王闻言不禁一愣。
玄奘道:“佛法无边,他的光芒可以照彻人内心深处的黑暗。一个人,如果能够领悟到佛法,心地就会光明快乐,诸邪不侵,这才是真正的至明不暗。”
国王呆了一呆,他注意到这个沙门的眼睛里跳动着琉璃般的亮光,仿佛已经照彻了他内心的阴暗。
这种感觉令他猛地打了个激灵,他恼火地甩了甩头,继续说道:“火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至公无私。不管贫富贵贱,它都一般地照耀,给以温暖。佛法也可以做到吗?”
玄奘道:“佛法更加无私,因为佛说,一切众生本来平等,都有佛性,皆可成佛。菩萨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这才是真正的至公无私,施与人心灵的温暖。大王说,火是至公无私的,不论贫富贵贱,它都一般的温暖,但是,它能温暖人的心灵吗?它能给人终极的温暖吗?”
国王沉默了。
玄奘接着说道:“佛祖释迦牟尼曾言: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即为如来常在不灭。亦如一灯燃百千灯。瞑者皆明明不绝。也就是说,佛法如灯,燃百千灯,灯灯相续,从而照亮这个世界。”
国王突然觉得有些无力,心灵深处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这个沙门已经说服了你。
他勉强问道:“佛法如灯,岂不是与火一样?”
“不完全一样,”玄奘侃侃言道,“佛法的灯,不仅能够照亮有形的器世界,还能够照亮人的本心。另外,佛法又如渡人舟,一块石头扔到水里肯定会沉下去。能不能让石头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呢?很简单,只要将石头放在渡船上就行了。那么,什么才能保证我们的心不会在生死之海中沉沦呢?当然也是船,是佛法的船,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用其善心,善用其心。”
“听法师这么一说,佛倒是辩才无碍,很会说话啊。”国王心里已经有些钦佩了。
玄奘摇头道:“语言不过是一种方便法门罢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最美妙、最神奇的感受,只能靠心灵去感受;而人类最微妙的东西,正是心灵的体验。”
“法师能再说得具体些吗?”国王的语言不由自主地客气起来。
“好的,大王,”玄奘平静地答道,“比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遭遇苦痛,那是因为我们无法认识心的实相,无法恒久地保持那份温暖与平静。当我们被炽热的情绪燃烧时,就化成贪婪、嗔恨、愚痴的烟气,看不见自己的方向;当我们被冷酷的情感冻结时,就凝成傲慢、怀疑、自怜的冰块,不能用来洗涤受伤的创口。所以,我们才总是觉得自己处于苦痛之中。
“佛陀的伟大正在于此,他不是水,却比水更柔;他不是火,却比火更烈。他不否定现实的一切冰冻、燃烧、痛苦,而只是开启我们的本质,教导我们认识心的实相,心的如如之状,使我们不因这现实的寒冷、人生的烦恼、生活的波动,而忘失自心的温暖与清净。”
“可是本王还是有些不明白,”国王道,“飒秣建国以前也曾有过僧人,他们曾跟我说过,成了佛,或者证了阿罗汉果,就可以成就无上智慧,且不入轮回。本王向来不信他们的!世间圆寂或往生的僧人居士不在少数,佛家的时间又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某一段时间成就得少,经过多少万亿劫之后累计起来就会很多了。这样一来,岂不是轮回的众生越来越少?”
对于这个问题,玄奘只是淡然一笑:“大王您说天上的云有几朵?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这个……”国王愣了一下,“云毕竟不是众生吧?”
玄奘道:“众生是无有边际的。经典中说,在一切众生中,如果人的数量是一,那么畜生道的众生,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多;如果畜生道众生数量是一,那么饿鬼道的众生数量就如同天上繁星一般多;如果饿鬼道数量是一,那么地狱众生就如同天上繁星一般多。
“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其中有四道我们是看不到的,即使是畜生道我们也只是看到一小部分而已;即使是人道我们也只是看到娑婆世界的而已。
“娑婆世界以外呢?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不过是虚空法界整个轮回中很小的一个点,在佛的眼里,这个点就如同飘浮在宇宙时空中的一粒微尘。
“所以大王,从久远劫以来,众生成就佛道的的确越来越多,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每一佛所度化的众生,成为阿罗汉或者成为不同阶位的菩萨,都是难以计量。
“但是,‘虚空界无有穷尽,众生界无有穷尽’,出三界的圣贤再多,相对于‘无量’而言还是极为稀有难得;众生就算是越来越少,相对于‘无量’而言也还是不见减少。”
听了这番话,国王心中暗暗折服,眼前这位来自神秘东方的沙门实在是辩才无碍、学识过人且气度不凡,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大师讲得真好,”国王真切地说道,“看来,本王以前是误解了佛法,现在情愿回头,皈依我佛。”
听了这话,玄奘长长地舒了口气。
“阿弥陀佛,”他合掌躬身道,“大王有此一念,实为飒秣建国众生之福。”
“大概也是本王之福吧,”国王兴致颇高地说道,“法师觉得我该如何修行呢?”
玄奘尚未回答,宫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之声——
“师父!师父!”道城一头撞了进来,一大群侍卫跟在他的身后,却阻止不了他。
“怎么回事?!”国王“腾”地一声站了起来,玄奘也缓缓起身,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师父!”已经力竭的道诚终于被宫中侍卫扑倒在地,他气喘吁吁地喊道,“快,快去救道通!”
“怎么了?”玄奘问道。
“有好多人,抓了道通,要烧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