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将隋军团团包围。
当时雁门郡管辖四十一城,其中三十九城被突厥攻占。战争进行得相当惨烈,据说,东突厥人的弓箭,已经射到了杨广的御座前!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杨广没有重视突厥人,而且这位仁兄在位时,全国各地基本上就没有消停,东征高丽已经把他老爹打下的基业糟蹋殆尽,哪里还有能力对抗突厥?
李渊起兵之后,对东突厥实行怀惠政策,暂时妥协于对方,一方面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借助于突厥的兵马以壮声威。他用中原的各种物质与突厥人交换了大量马匹,这使得唐军的骑兵部队成为一支劲旅,在后来的全国统一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甚至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内容大体是说,自己要拯救天下百姓,被迫起兵,希望得到可汗的支持。事成之后,所有财宝归突厥所有。
在当时,有这种疑似汉奸行为的豪雄不老少,梁师都、刘武周、李轨、薛举、高开道、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全都向东突厥人称臣纳贡。而东突厥人也给中原各势力封了不少的官,绝大多数都是“天子”,难不成他们以为“天子”是中原地区一个大官的名称?
不管怎么说,在那段改朝换代的战乱岁月里,突厥人坐收钱粮,尽享渔翁之利,一跃而成为中亚强国。
唐朝建立初期,正是东突厥最强大的时期,东北的契丹、室韦,西北的吐谷浑、薛延陀等族都向颉利可汗称臣纳贡,势力越来越强。而李渊出于天下未定、内战频仍的原因,只好对其采取绥靖策略,始终以防御为主,不愿与突厥全面开战。
这更加助长了颉利可汗的骄狂之心,他率领突厥骑兵,以“打猎”为名,频频入侵,抢劫,规模一次比一次大,首都长安时刻处在突厥人的威胁之下,以至于李渊甚至起了烧掉长安城,南下迁都的念头!
而当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在中原地区混得风生水起之时,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则利用地理之便向西扩张,占领了葱岭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从而控制住了整个丝绸之路!
眼下,颉利可汗正享受着李世民的供奉,虎视耽耽地南望长安;而李世民也在秣马厉兵,准备一举解决东突厥。
望着高昌国王眼中炽热的目光,玄奘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他知道,尽管高昌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更靠近突厥统治区,这使得它不得不依附于更强大的西突厥,高昌王与西突厥可汗的联姻,便缘于此;
他知道,麹文泰嘴上说什么心慕东土,做太子时也确实到中原访问过,但那时毕竟是隋炀帝时期。后来他登基以后,恰逢中原连年战乱,他便再也没有去过中原,反而投向了马背上的西突厥。而对于大唐王朝,则多数时候采取的都是敷衍的政策;
他知道,在麹文泰眼中,大唐的国力是比不上西突厥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次与大唐交战的不是东突厥而是西突厥,则麹文泰定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后者,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举棋不定的想法,更不会向他这个僧人请教这等事情。
只不过现在,即将与大唐交战的是东突厥,其与西突厥之间既是宗亲又是冤家,对于麹文泰来说,这个天平是左右摇摆的,两头都不敢得罪的高昌王此时是如坐针毡。
“如此,玄奘僭越了。”略一思忖,玄奘合掌道。
“法师请讲。”麹文泰忙欠身说道,几位大臣也都面呈关注之色。
玄奘想了想,平静地说道:“贫僧虽不懂国事,但也听边民们说过,那突厥人长年生活在漠北,平日里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很多人更兼忙时放牧,闲时为盗,不知可有此事?”
麹文泰喟然叹道:“法师所言不虚,这丝路上的马贼尤以突厥骑兵为多,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每当一个城邦开始兴盛起来,他们就会过来抄掠,却不会毁掉城市,也不会过多地杀伤居民,因为他们也清楚,没了这些羊一样的人群,他们也会被活活饿死。”
“难怪他们的图腾是狼,”玄奘苦笑道,“据贫僧所知,大唐也曾与东突厥结盟,但边民们仍然常常受到滋扰,突厥可汗更是亲自率军入境,大肆劫掠。后来,我大唐天子与颉利可汗于渭水之上,杀白马饮血酒,再次立下盟约,互不侵犯。可是一转头,颉利便支援大唐叛将,与朝廷为敌。可见此国不通礼仪,不重信义,甚于他国。大王若与他们结盟,一旦遭遇强敌,这些突厥人是否能够及时赶来驰援,又是否愿意帮助高昌呢?”
麹文泰蹙眉沉思,几位大臣也都在点头。要知道,“渭水之盟”可是件大事,丝路诸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玄奘眼里,李世民要打颉利是很正常的,颉利贪得无厌,经常说话不算话,被李世民养得脑满肠肥后,竟然屡屡忘掉和约,撕破脸皮,数度南下烧杀抢掠。不打,大唐实在是难以安宁。
当然,想是这么想,话还是要说得客气一些的:“贫僧想,那漠北苦寒,缺吃少穿,所以突厥骑兵才会不顾信义地到处抄掠。以前的盟友,多有被他们予抢予夺的。既然把自己比作狼,把邻居比作羊,便可知他们没有是非观念,没有礼义廉耻了。大王觉得,依附于这种狼一样的族群,是否真能为高昌带来平安呢?”
麹文泰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时,一位大臣突然问道:“可是,若依法师之意,不与东突厥结盟,转而同大唐交好,便可保得高昌平安了吗?”
玄奘平静地答道:“大唐乃繁华之地,礼仪之乡,民众信奉守土为安,又重千金一诺,向来只有诚信之意,并无掠夺的传统。”
“可是,”麹文泰兀自有些不放心地说道,“大唐与高昌之间隔着千里大漠,若遇危难,又怎么指望得上呢?”
玄奘道:“大唐与高昌之间也并不全是沙漠,否则,又怎么能够与突厥人开战呢?”
“那么法师你……”麹文泰欲言又止。
玄奘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当即说道:“贫僧之所以不得不走大漠,实是因为私自出关,身上无有大唐过所,不敢走官道之故。”
“原来如此,”麹文泰豁然开朗,当即起身道,“听法师一席话,直令文泰茅塞顿开!文泰已经决定,不日将亲率使团,东赴长安,与大唐交好!”
“善哉!”玄奘合掌道。
麹文泰解决了这些日子困扰心中的一大难题,心情大好,哈哈一笑道:“大师若是不念弥陀,文泰险些便要将你当做一位唐使了。”
说罢转身又对大臣们说道:“高昌若想昌盛,与大唐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自今日起,任何政事我们都可与玄奘大师商议。”
“大王明见。”大臣们一起行礼道。
玄奘皱了皱眉头:“大王,玄奘已在高昌逗留半月有余,如今也该辞行了。”
“大师何必那么急着走呢?”麹文泰忙道,“弟子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让弟子再多供养大师一段时间吧。”
“是啊,”一位大臣接口道,“葱岭以东便不太平,马贼横行得紧;过了葱岭,更是些外道国家,听说那里的人不敬佛陀,不通礼法,像法师这样的,到了那里,简直就像是一块肥肉掉进了虎狼窝,几乎逃不脱被偷、骗、抢、杀的命运。还不如留在这里,接受大王和我高昌全体僧俗的供养。”
见玄奘还想说什么,麹文泰摆手制止了他,说道:“法师莫要忘了,你还答应去宫中为太妃王妃们讲经呢,大唐高僧,可不能言而无信呐。”
玄奘无奈,只得说道:“也好,贫僧明日就入宫讲经,讲完就走。”
麴文泰与大臣们对望了一眼,都有些沉默。
,将隋军团团包围。
当时雁门郡管辖四十一城,其中三十九城被突厥攻占。战争进行得相当惨烈,据说,东突厥人的弓箭,已经射到了杨广的御座前!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杨广没有重视突厥人,而且这位仁兄在位时,全国各地基本上就没有消停,东征高丽已经把他老爹打下的基业糟蹋殆尽,哪里还有能力对抗突厥?
李渊起兵之后,对东突厥实行怀惠政策,暂时妥协于对方,一方面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借助于突厥的兵马以壮声威。他用中原的各种物质与突厥人交换了大量马匹,这使得唐军的骑兵部队成为一支劲旅,在后来的全国统一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甚至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内容大体是说,自己要拯救天下百姓,被迫起兵,希望得到可汗的支持。事成之后,所有财宝归突厥所有。
在当时,有这种疑似汉奸行为的豪雄不老少,梁师都、刘武周、李轨、薛举、高开道、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全都向东突厥人称臣纳贡。而东突厥人也给中原各势力封了不少的官,绝大多数都是“天子”,难不成他们以为“天子”是中原地区一个大官的名称?
不管怎么说,在那段改朝换代的战乱岁月里,突厥人坐收钱粮,尽享渔翁之利,一跃而成为中亚强国。
唐朝建立初期,正是东突厥最强大的时期,东北的契丹、室韦,西北的吐谷浑、薛延陀等族都向颉利可汗称臣纳贡,势力越来越强。而李渊出于天下未定、内战频仍的原因,只好对其采取绥靖策略,始终以防御为主,不愿与突厥全面开战。
这更加助长了颉利可汗的骄狂之心,他率领突厥骑兵,以“打猎”为名,频频入侵,抢劫,规模一次比一次大,首都长安时刻处在突厥人的威胁之下,以至于李渊甚至起了烧掉长安城,南下迁都的念头!
而当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在中原地区混得风生水起之时,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则利用地理之便向西扩张,占领了葱岭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从而控制住了整个丝绸之路!
眼下,颉利可汗正享受着李世民的供奉,虎视耽耽地南望长安;而李世民也在秣马厉兵,准备一举解决东突厥。
望着高昌国王眼中炽热的目光,玄奘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他知道,尽管高昌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更靠近突厥统治区,这使得它不得不依附于更强大的西突厥,高昌王与西突厥可汗的联姻,便缘于此;
他知道,麹文泰嘴上说什么心慕东土,做太子时也确实到中原访问过,但那时毕竟是隋炀帝时期。后来他登基以后,恰逢中原连年战乱,他便再也没有去过中原,反而投向了马背上的西突厥。而对于大唐王朝,则多数时候采取的都是敷衍的政策;
他知道,在麹文泰眼中,大唐的国力是比不上西突厥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次与大唐交战的不是东突厥而是西突厥,则麹文泰定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后者,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举棋不定的想法,更不会向他这个僧人请教这等事情。
只不过现在,即将与大唐交战的是东突厥,其与西突厥之间既是宗亲又是冤家,对于麹文泰来说,这个天平是左右摇摆的,两头都不敢得罪的高昌王此时是如坐针毡。
“如此,玄奘僭越了。”略一思忖,玄奘合掌道。
“法师请讲。”麹文泰忙欠身说道,几位大臣也都面呈关注之色。
玄奘想了想,平静地说道:“贫僧虽不懂国事,但也听边民们说过,那突厥人长年生活在漠北,平日里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很多人更兼忙时放牧,闲时为盗,不知可有此事?”
麹文泰喟然叹道:“法师所言不虚,这丝路上的马贼尤以突厥骑兵为多,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每当一个城邦开始兴盛起来,他们就会过来抄掠,却不会毁掉城市,也不会过多地杀伤居民,因为他们也清楚,没了这些羊一样的人群,他们也会被活活饿死。”
“难怪他们的图腾是狼,”玄奘苦笑道,“据贫僧所知,大唐也曾与东突厥结盟,但边民们仍然常常受到滋扰,突厥可汗更是亲自率军入境,大肆劫掠。后来,我大唐天子与颉利可汗于渭水之上,杀白马饮血酒,再次立下盟约,互不侵犯。可是一转头,颉利便支援大唐叛将,与朝廷为敌。可见此国不通礼仪,不重信义,甚于他国。大王若与他们结盟,一旦遭遇强敌,这些突厥人是否能够及时赶来驰援,又是否愿意帮助高昌呢?”
麹文泰蹙眉沉思,几位大臣也都在点头。要知道,“渭水之盟”可是件大事,丝路诸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玄奘眼里,李世民要打颉利是很正常的,颉利贪得无厌,经常说话不算话,被李世民养得脑满肠肥后,竟然屡屡忘掉和约,撕破脸皮,数度南下烧杀抢掠。不打,大唐实在是难以安宁。
当然,想是这么想,话还是要说得客气一些的:“贫僧想,那漠北苦寒,缺吃少穿,所以突厥骑兵才会不顾信义地到处抄掠。以前的盟友,多有被他们予抢予夺的。既然把自己比作狼,把邻居比作羊,便可知他们没有是非观念,没有礼义廉耻了。大王觉得,依附于这种狼一样的族群,是否真能为高昌带来平安呢?”
麹文泰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时,一位大臣突然问道:“可是,若依法师之意,不与东突厥结盟,转而同大唐交好,便可保得高昌平安了吗?”
玄奘平静地答道:“大唐乃繁华之地,礼仪之乡,民众信奉守土为安,又重千金一诺,向来只有诚信之意,并无掠夺的传统。”
“可是,”麹文泰兀自有些不放心地说道,“大唐与高昌之间隔着千里大漠,若遇危难,又怎么指望得上呢?”
玄奘道:“大唐与高昌之间也并不全是沙漠,否则,又怎么能够与突厥人开战呢?”
“那么法师你……”麹文泰欲言又止。
玄奘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当即说道:“贫僧之所以不得不走大漠,实是因为私自出关,身上无有大唐过所,不敢走官道之故。”
“原来如此,”麹文泰豁然开朗,当即起身道,“听法师一席话,直令文泰茅塞顿开!文泰已经决定,不日将亲率使团,东赴长安,与大唐交好!”
“善哉!”玄奘合掌道。
麹文泰解决了这些日子困扰心中的一大难题,心情大好,哈哈一笑道:“大师若是不念弥陀,文泰险些便要将你当做一位唐使了。”
说罢转身又对大臣们说道:“高昌若想昌盛,与大唐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自今日起,任何政事我们都可与玄奘大师商议。”
“大王明见。”大臣们一起行礼道。
玄奘皱了皱眉头:“大王,玄奘已在高昌逗留半月有余,如今也该辞行了。”
“大师何必那么急着走呢?”麹文泰忙道,“弟子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让弟子再多供养大师一段时间吧。”
“是啊,”一位大臣接口道,“葱岭以东便不太平,马贼横行得紧;过了葱岭,更是些外道国家,听说那里的人不敬佛陀,不通礼法,像法师这样的,到了那里,简直就像是一块肥肉掉进了虎狼窝,几乎逃不脱被偷、骗、抢、杀的命运。还不如留在这里,接受大王和我高昌全体僧俗的供养。”
见玄奘还想说什么,麹文泰摆手制止了他,说道:“法师莫要忘了,你还答应去宫中为太妃王妃们讲经呢,大唐高僧,可不能言而无信呐。”
玄奘无奈,只得说道:“也好,贫僧明日就入宫讲经,讲完就走。”
麴文泰与大臣们对望了一眼,都有些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