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唐改革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各位学子,你们都是我大唐未来的精英,既然你们进入了我们四门学之后,我也就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为大唐未来而努力读书。我希望你们将来能够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才,而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思考,为了什么读书。我原先刚刚进入四门学的时候,我曾经思考,我们为什么读书。我现在希望问问你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张超说道。
马上有人说:“我是为了报效我大唐而读书。”
“我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我是为了百姓做些事情而读书。”……
大家读书也都是各自有着各自的理由,而张超听到了这话,并没有生气。自古以来也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习文化之后有一定成果了,那自然也都是希望能够步入仕途。而这个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了一千多年之后都没有能够彻底消灭,都没有能彻底的改变。所以张超知道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不过张超却可以让他们能够有所进步,让他们能够都逐步改变一下他们未来的前途。
“各位,你们说了那么多,我认为我们都是为了大唐崛起而读书。大家都是为了大唐的崛起,◎,而努力苦读。不管是为了报效大唐,还是光宗耀祖,甚至是为了百姓做些事情,那也都是一个目的,那也就是我大唐崛起。如果没有我大唐的崛起,那大家读书有何用?”张超问道。
“啪啪啪啪……”各位学子纷纷开始鼓掌。
张超当然知道这个各位学子都不能够不赞同,因为在后世为了国家崛起而读书,那是一代伟人的名言。而这个时代也都没有人敢反驳,因为如果敢反驳那也就是不希望大唐崛起,这样肯定是要被处罚的。在做的也都不是什么“年轻人”了,在古代来说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人了。所以大家也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必须要说好话,说好听的话,这样才能够拍马屁。在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首先考虑“政治正确”再说别的,如果不考虑政治正确,那恐怕会死的很惨。
“好了。各位学子,你们以后都是我大唐的精英。可是我认为精英不代表特权,并不代表是能够为所欲为。相反,真正的精英应该关心百姓,能够真正的为百姓做事,能够真正的走到百姓当中,然后真正的能够体会百姓的艰苦,真正的感受到百姓需要什么。只有你们真正感受到了百姓需要什么,那才能够真正的能够按照百姓的需要去施政。避免反而做出伤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你们必须要走到百姓身边,去看看我大唐九成以上的百姓生活到底如何。如果不能够知道他们的生活,那是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未来的需要的。接下来,你们将会要下到下面的百姓当中,真正的体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你们啊哟弄清楚,目前的百姓土地情况,还有各种的生产关系。土地是谁的。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有多少,靠着租种别人土地的有多少。你们都必须要弄清楚。并且了解一下他们的租种土地的百姓分成比例如何,这样了解一下大家如何能够获得生存的重点。”
“这次考试,我会亲自审阅你们上交的体会和报告,然后如果合格了可以获得两个学分!”
本来大家对于到乡间去做事调查感觉不太满意,也都不太当做一回事。可是现在听到了能够获得两个学分,这个让他们也都感觉非常激动了。因为两个学分可不少了。比起一般的普通课程还要多,几乎比得上一些不太重要的儒家经典了。所以听到了这个考核效果,也都纷纷开始去参加这个社会实践。
张超之所以弄出这个社会调查,其实一方面是张超希望了解大唐最底层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况,尤其是这些百姓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还有各种的拥有财富的情况。张超知道如果没有了解那些普通百姓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情况,那是很难进行改变改革的。当年张超曾经看过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名为变法,看起来也都是轰轰烈烈,可是实际上王安石却并不太了解底层的情况。尤其是王安石他没有经过详细的社会调查也就贸然的实行变法,或者说是他只是调查了普通百姓方面,却没有准确的认识到普通百姓的生产关系。他只是看到了百姓需要什么,却并没有注意到百姓的生产关系。王安石他只是认识到了百姓苦,他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可是王安石却严重疏忽了百姓的生产关系,土地掌握在谁的手里面,还有各种的控制百姓一方的手段,和生产关系的所产生的阶级,这样他们必然会造成失败。
后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如此伟大,能够影响到了全世界,那也就是他成功的总结出来了古今中外的生产关系,而用一个词来概括也就是“阶级”。虽然很多古代人也都明白这个“阶级”的思维,可是却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虽然也都明白阶级,可是对于相关的理论研究却非常的肤浅。古代人对于生产关系的研究总结并不深刻,他们很多也都是停留在表面里面。而“老马”其实最大的重点也就是成功的开创了一个把阶级研究的理论提出来,然后让无数后人跟着他的划分方法来进行划分,这样也都能够成功的过去的历史给分析得一清二楚。
所以张超来到了大唐,他要进行改革,可是他要做的是找到大唐的生产关系。只有知道了大唐的生产关系发展,并且了解到了生产力的重点,那才是真正能够调查清楚进行改革的重点。所以他委托这些学生去进行调查,让他们都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普通底层农民的生活,还有了解到那些农民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占有情况。还有自耕农的比例,佃农的比例等等。只有了解到了这些,那以后才是能够担任官员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懂得这些。那最后也都是一群不接地气的官员在上面指手画脚,然后最后他们根本不了解基层。这些古代官员太多了,古代的官员脱离实际的施政简直是数不胜数,所以张超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那是必然的。
没多久,各位学生也都出去进行到农户那里进行调查,希望能调查出来写一份报告然后交给张超。获得两个头学分。不过,张超这个行为,也都有人表示了不满。
“张超,你这个是什么意思?你如此让学生们去帮助百姓务农,成何体统?学子也就应该有学子的样子,而不是跑去不务正业。学子应该好好读书,可是你却以书院博士的名义却让他们帮助百姓做事,帮助百姓务农,这个像什么话?读书人应该有读书人的样子。而不是想着什么去做什么农事。你如此从事农事,那简直是有辱斯文。到时候弄得学子们浑身都是泥土,岂是文人应该做的事情?”贾万春说道。
贾万春这话,显然是继续讽刺张超,说什么张超在这里让学子去从事农事是错的了。自从几天之前,李世民来到了四门学,并且称赞了四门学的学分制之后,这个贾万春也都不被人看好了。因为李世民都公开的支持了张超实行学分制。这个让贾万春非常受到了打击。因为李世民也都主动给张超撑腰,那他这个反对的人能说什么?所以因为李世民支持张超的学分制。那这样让张超彻底在四门学站稳脚跟了。四门学里面张超获得了李世民的授权,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这个贾万春也都被张超排挤到了负责后勤的岗位之上。
可是这个贾万春也都是每次都反对张超的意见,好像如果不反对张超的意见,那这样必然会造成他失去了影响力。反正张超赞同或者提议的东西,他也都拼命反对。所以这个贾万春也都是反对这个推广去让学子去体验农业生活。不过张超看都不看这个贾万春,因为他根本不把这个贾万春当做一个对手。贾万春只是一个七品小官,他年龄也都有了几十岁了,他一辈子前途也就是到这里了,不会有什么进步。自己和他一般见识做什么。反正官场之上都是年轻人有优势。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而老人哪怕你是一个宰相,那你也都迟早要退下来。所以后世广东也都有宁负白发翁,莫欺少年穷的道理。
张超虽然太理会他,可是却也都不会把他怎么样。因为表面上的敬老还是需要的,任何老官员都希望年轻一辈的尊重,这个不光是中国人有敬老爱老的传统,更是因为很多老人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让自己年轻的时候尊重别人,然后自己老爷也都是别人尊重自己。这个也就是一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各位学子,你们都是我大唐未来的精英,既然你们进入了我们四门学之后,我也就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为大唐未来而努力读书。我希望你们将来能够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才,而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思考,为了什么读书。我原先刚刚进入四门学的时候,我曾经思考,我们为什么读书。我现在希望问问你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张超说道。
马上有人说:“我是为了报效我大唐而读书。”
“我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我是为了百姓做些事情而读书。”……
大家读书也都是各自有着各自的理由,而张超听到了这话,并没有生气。自古以来也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习文化之后有一定成果了,那自然也都是希望能够步入仕途。而这个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了一千多年之后都没有能够彻底消灭,都没有能彻底的改变。所以张超知道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不过张超却可以让他们能够有所进步,让他们能够都逐步改变一下他们未来的前途。
“各位,你们说了那么多,我认为我们都是为了大唐崛起而读书。大家都是为了大唐的崛起,◎,而努力苦读。不管是为了报效大唐,还是光宗耀祖,甚至是为了百姓做些事情,那也都是一个目的,那也就是我大唐崛起。如果没有我大唐的崛起,那大家读书有何用?”张超问道。
“啪啪啪啪……”各位学子纷纷开始鼓掌。
张超当然知道这个各位学子都不能够不赞同,因为在后世为了国家崛起而读书,那是一代伟人的名言。而这个时代也都没有人敢反驳,因为如果敢反驳那也就是不希望大唐崛起,这样肯定是要被处罚的。在做的也都不是什么“年轻人”了,在古代来说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人了。所以大家也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必须要说好话,说好听的话,这样才能够拍马屁。在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首先考虑“政治正确”再说别的,如果不考虑政治正确,那恐怕会死的很惨。
“好了。各位学子,你们以后都是我大唐的精英。可是我认为精英不代表特权,并不代表是能够为所欲为。相反,真正的精英应该关心百姓,能够真正的为百姓做事,能够真正的走到百姓当中,然后真正的能够体会百姓的艰苦,真正的感受到百姓需要什么。只有你们真正感受到了百姓需要什么,那才能够真正的能够按照百姓的需要去施政。避免反而做出伤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你们必须要走到百姓身边,去看看我大唐九成以上的百姓生活到底如何。如果不能够知道他们的生活,那是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未来的需要的。接下来,你们将会要下到下面的百姓当中,真正的体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你们啊哟弄清楚,目前的百姓土地情况,还有各种的生产关系。土地是谁的。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有多少,靠着租种别人土地的有多少。你们都必须要弄清楚。并且了解一下他们的租种土地的百姓分成比例如何,这样了解一下大家如何能够获得生存的重点。”
“这次考试,我会亲自审阅你们上交的体会和报告,然后如果合格了可以获得两个学分!”
本来大家对于到乡间去做事调查感觉不太满意,也都不太当做一回事。可是现在听到了能够获得两个学分,这个让他们也都感觉非常激动了。因为两个学分可不少了。比起一般的普通课程还要多,几乎比得上一些不太重要的儒家经典了。所以听到了这个考核效果,也都纷纷开始去参加这个社会实践。
张超之所以弄出这个社会调查,其实一方面是张超希望了解大唐最底层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况,尤其是这些百姓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还有各种的拥有财富的情况。张超知道如果没有了解那些普通百姓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情况,那是很难进行改变改革的。当年张超曾经看过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名为变法,看起来也都是轰轰烈烈,可是实际上王安石却并不太了解底层的情况。尤其是王安石他没有经过详细的社会调查也就贸然的实行变法,或者说是他只是调查了普通百姓方面,却没有准确的认识到普通百姓的生产关系。他只是看到了百姓需要什么,却并没有注意到百姓的生产关系。王安石他只是认识到了百姓苦,他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可是王安石却严重疏忽了百姓的生产关系,土地掌握在谁的手里面,还有各种的控制百姓一方的手段,和生产关系的所产生的阶级,这样他们必然会造成失败。
后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如此伟大,能够影响到了全世界,那也就是他成功的总结出来了古今中外的生产关系,而用一个词来概括也就是“阶级”。虽然很多古代人也都明白这个“阶级”的思维,可是却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虽然也都明白阶级,可是对于相关的理论研究却非常的肤浅。古代人对于生产关系的研究总结并不深刻,他们很多也都是停留在表面里面。而“老马”其实最大的重点也就是成功的开创了一个把阶级研究的理论提出来,然后让无数后人跟着他的划分方法来进行划分,这样也都能够成功的过去的历史给分析得一清二楚。
所以张超来到了大唐,他要进行改革,可是他要做的是找到大唐的生产关系。只有知道了大唐的生产关系发展,并且了解到了生产力的重点,那才是真正能够调查清楚进行改革的重点。所以他委托这些学生去进行调查,让他们都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普通底层农民的生活,还有了解到那些农民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占有情况。还有自耕农的比例,佃农的比例等等。只有了解到了这些,那以后才是能够担任官员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懂得这些。那最后也都是一群不接地气的官员在上面指手画脚,然后最后他们根本不了解基层。这些古代官员太多了,古代的官员脱离实际的施政简直是数不胜数,所以张超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那是必然的。
没多久,各位学生也都出去进行到农户那里进行调查,希望能调查出来写一份报告然后交给张超。获得两个头学分。不过,张超这个行为,也都有人表示了不满。
“张超,你这个是什么意思?你如此让学生们去帮助百姓务农,成何体统?学子也就应该有学子的样子,而不是跑去不务正业。学子应该好好读书,可是你却以书院博士的名义却让他们帮助百姓做事,帮助百姓务农,这个像什么话?读书人应该有读书人的样子。而不是想着什么去做什么农事。你如此从事农事,那简直是有辱斯文。到时候弄得学子们浑身都是泥土,岂是文人应该做的事情?”贾万春说道。
贾万春这话,显然是继续讽刺张超,说什么张超在这里让学子去从事农事是错的了。自从几天之前,李世民来到了四门学,并且称赞了四门学的学分制之后,这个贾万春也都不被人看好了。因为李世民都公开的支持了张超实行学分制。这个让贾万春非常受到了打击。因为李世民也都主动给张超撑腰,那他这个反对的人能说什么?所以因为李世民支持张超的学分制。那这样让张超彻底在四门学站稳脚跟了。四门学里面张超获得了李世民的授权,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这个贾万春也都被张超排挤到了负责后勤的岗位之上。
可是这个贾万春也都是每次都反对张超的意见,好像如果不反对张超的意见,那这样必然会造成他失去了影响力。反正张超赞同或者提议的东西,他也都拼命反对。所以这个贾万春也都是反对这个推广去让学子去体验农业生活。不过张超看都不看这个贾万春,因为他根本不把这个贾万春当做一个对手。贾万春只是一个七品小官,他年龄也都有了几十岁了,他一辈子前途也就是到这里了,不会有什么进步。自己和他一般见识做什么。反正官场之上都是年轻人有优势。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而老人哪怕你是一个宰相,那你也都迟早要退下来。所以后世广东也都有宁负白发翁,莫欺少年穷的道理。
张超虽然太理会他,可是却也都不会把他怎么样。因为表面上的敬老还是需要的,任何老官员都希望年轻一辈的尊重,这个不光是中国人有敬老爱老的传统,更是因为很多老人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让自己年轻的时候尊重别人,然后自己老爷也都是别人尊重自己。这个也就是一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