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如意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九章
这件事看起来是就这样完了, 可到了第二日,皇上突然从宫里赏出了东西抚慰诚郡王府黄侧妃。
原本以为皇上是心疼未出世的孙子,可却有人从御书房大太监何权处打听到, 这件事原本皇上是没有理会的,只是偏有嘉宁县主在场, 嘉宁县主出宫的时候碰到了皇上,是嘉宁县主表示黄侧妃看着可怜, 这样小年纪就出了这样的事。
皇帝听了嘉宁县主的进言, 才赏出了东西抚慰黄侧妃的。
嘉宁县主真是有体面啊,自然有人就议论起来,不过想一想,嘉宁县主治过太后娘娘,又治好了皇后娘娘的重症,救了皇后娘娘的命,皇上喜欢也是有的,就看赵九姑娘这样的出身, 不仅封了县主, 还赐为安郡王妃呢!
安郡王那可是极受皇上宠爱的, 连皇子们只怕也比不过他, 这样想来, 那这位皇上御赐的安郡王妃, 岂不是就比皇子妃们还有体面了不是?
原本就有不少人想到了这一点,而这一回,也不知从哪里开始盛传的皇帝因为嘉宁县主进言, 而赏了黄侧妃的东西,就更加叫人议论起来了,这位出身不高的嘉宁县主在皇上跟前这样有体面,几乎变的人尽皆知了。
不管赵如意到哪里,都有人来与她结交说话,连赵家也更热闹了几分。
田家大约都被人遗忘了,或许只有在说起嘉宁县主的体面的时候,会捎带着提一下田家。
赵如意自然也听到这些传言,她还真的仔细思考过这些传言,所以她比外头的人还要觉得莫名其妙,她可是很清楚的,她没有救皇后娘娘的命。
而皇帝确实待她好,给她体面,赵如意觉得,这应该是看在安郡王的份上的,皇上对安郡王没得说,说是当了儿子看也是有的。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总是很奇妙的,赵如意想,说不定皇上就是看自己顺眼呢?赵九姑娘人见人爱,连皇上也喜欢。
这样想来,赵如意还有一点喜滋滋的了,抛去那些流言不理会,如今已经进了三月了,安郡王的大婚礼各色东西都预备的差不多了,这一日,礼部送来了郡王妃的喜服,一共三套,其中行礼时穿的大礼服,尚宫局精工所制,里外五层,重达七斤,加上郡王妃所戴的五尾凤冠,看着极其华美,不过全套装饰下来,她觉得只怕要直不起腰了。
不过赵家的姑娘们个个都来看热闹,她们没有嫁郡王爷,当然没那个体面用这样贵重的礼服凤冠,但也没人要跟赵九姑娘比。且赵家底蕴深厚,夫家也都不差,七姑娘要嫁到蓝家,蓝家别的不敢比公主府,只单银子,只怕不比公主府少,如今聘礼虽然还没送来,但想来是定然不差的。
“再过两月,穿这样的大衣服,也怪热的。”赵八姑娘摸着那礼服说,这种礼服,锦缎自然用的厚实,那才挺括有型,再加上里头小衣中衣,都是用的上好的料子,实在够厚。
“这不要紧,九姐姐有药嘛,回头炼一丸什么药,吃了就不会热了。”十姑娘赵淑秀笑着说:“记得送七姐姐一颗,我怕七姐姐到时候得热晕过去。”
赵七姑娘已经十七了,而蓝公子本就是为了秋闱才拖着没有谈亲事的,如今已经过了二十了,旧年秋闱中了进士,有了前程,定了亲,蓝家的意思就是早些成亲的好,赵家也没有异议。
赵如意的亲事日子是皇上定的,不能动,七姑娘的好日子就定在了最近的七月初,虽不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暑热未消了。
赵淑云气的拧她的嘴:“就会胡说!”
十姑娘笑着求饶,正乱着,丫鬟通报侯姑娘来了,便见侯宝如笑嘻嘻的进门来,披着件金碧辉煌的织金洋缎斗篷,赵淑秀从她姐姐手底下挣脱出来,不怕死的继续笑道:“哎哟还要给侯姐姐一颗,就是别的人都不用,侯姐姐那是必要用的。”
“说什么呢。”侯宝如成亲的日子恰在赵如意和赵淑云之间,正是六月,最热的时候,她有点不明所以,所以没去理会赵淑秀,也跟着去看看赵如意的礼服:“真是好东西。”
侯家做着不小的布料生意,侯宝如见的多了,也不由的赞叹:“这料子,一年大约也就出两三匹,外头一点儿也得不着。”
她给赵如意送的礼,也是各色布料,不过知道外头做大衣服的衣料有预备的,是以她送来的,多是做中衣的软布细布,连同赵淑云赵淑兰这两位待嫁的姑娘处都有,因与赵如意熟识了,她多往赵家走动,就与赵家的姐妹们都熟识了,都是年轻姑娘,且又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脾性,自然熟悉的很快。
侯宝如是跟着母亲一起来送赵如意的添妆的,虽然楚大姑太太是公主府的亲戚,但侯宝如受伤后,赵如意一直为她诊治了一个月,是以单从交情论,也来给赵如意添妆了。
赵如意的嫁妆已经预备的差不多了,办庶务赵二夫人是一把好手,两个多月下来,已经预备好了一百零八抬的嫁妆,两万两银子办的嫁妆,箱箱厚实,装衣料的箱子连手都插不进去。
这屋里说着话,外头却是一阵喧闹,不一会儿,就有小丫鬟进来回道:“直郡王府、诚郡王府、康郡王府、理郡王府、淳郡王府都打发人送了给县主的添妆来。”
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赐婚时,都赏了封号,晋封郡王,分封出宫开府了。
“真是好红火的行情。”侯宝如笑道:“这样的体面可不常有,都要赶上公主了。”
有个皇后义女的名义,几位皇子算是兄长,送一份儿礼来添妆自是说得通的,不过到底不是真公主,那不送这个礼也同样说得通,赵如意心中多少有点儿数,这是因着皇上给她撑腰,给她体面,这些皇子们才这样给她体面的。
皇子们都大了,六皇子也已经十七了,谁会不指望着那九五之位呢。
东西都不算稀罕,无非就是首饰,古董,缎匹,摆件之类,摆起来还是琳琅满目的,赵家赏了来人上等封儿,又替赵如意打发了人去各王府磕头。
这一起礼送过了,宫里各宫主位娘娘,挂的上名号的主儿,也都从宫里赏出来东西,还有各处藩王府、公主府等,也不知是不是都揣摩了圣意,虽然都没有亲自上门送东西,但却都送了一份儿添妆来。
都是宗室的人,给皇后娘娘的义女添妆,都是应该的。
嘉康八年的京城,最为热闹的事情,就是安郡王与嘉宁县主成亲的大喜事,而最为出风头的人物,不是安郡王,而是嘉宁县主。
有些闲人,没事儿就在赵家门口看热闹,眼见得一会儿就有高头大马,七八个宫里的太监,捧着大红锦盒来送礼,过一日又有王府长史官一群人来赵家送礼。
有些年龄大些的,见识多的,还指点着各府,顺便讲起各府八卦来,倒显得更热闹了。
皇上颇为满意,笑对护国长公主道:“这样子热闹,才不委屈她。”
上一回替赵如意指了个那样的亲事,叫她受了那样的委屈,皇帝后来颇为懊悔,他还对护国长公主说:“你们家长寿,可不许欺负她。”
“如意那么讨人喜欢,长寿可喜欢她了。”护国长公主一脸笑:“谁想到长寿有这样的造化呢。”
护国长公主也算是看着赵如意长大的,自然喜欢,尤其是安郡王地位超然,用不着用联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是以护国长公主的喜欢就显得更加真心实意了。
皇帝也明白这一点,当然越想就越满意这个女婿,当日还曾嫌安郡王不爱读书,舞刀弄枪不斯文,不过既然如意喜欢,他老人家当然要遂了女儿的意,而在赐婚时的表现,主动上书表示他不要侧妃侍妾,更让皇帝满意,这小子有眼色!
皇帝就道:“今年春猎防卫,我想交给长寿来统领。”
每年三月围猎,是方山猎场一大盛事,因在京郊,京城里几处人马如何驻扎,如何布防,如何遣人,连同随皇帝围猎的一众臣子官员并随行女眷们怎么安排怎么退步,都要统领安排,不过因人数有限,地方不大,这样的防卫,就像是京城防务的一次小演习一般,以前均由兵部会同顺天府并宫禁卫一并协同布防,这一回皇帝却提出由安郡王统领。
护国长公主不是完全不谙政事的人,此时也不是太明白皇帝的意思,莫非皇上今后是要把京城防务整合起来,交由安郡王来统领了?
这可是心腹之重了,只是这是为了什么呢?护国长公主参不透这意思,便只得含糊的笑道:“皇上要怎么使他,都是他的造化。”
心里头却在想,皇上要动京城防务,难道是有什么迹象不成?不过皇上自上次事件之后,处理政事确实越来越强硬了,且少了制擘,好似也更得心应手些了。
不止护国长公主参不透皇上的意思,安郡王统领春猎防卫各事的消息出来,各处人等也都在纷纷的猜测,皇帝此举的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太后娘娘这些日子以来不太顺心的缘故,想出去散散心,此次春猎她老人家便吩咐也要去。太后要去,皇后自也要去伺候,几位主位娘娘随行,又挑了几位年轻嫔妃随行,并传谕各府,三品以上大臣并勋贵人家的女眷都可随行。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是好些年不曾去春猎的了,且各府女眷都可随行,这也算是很久没见过的盛况了,京城里顿时... -->>
第六十九章
这件事看起来是就这样完了, 可到了第二日,皇上突然从宫里赏出了东西抚慰诚郡王府黄侧妃。
原本以为皇上是心疼未出世的孙子,可却有人从御书房大太监何权处打听到, 这件事原本皇上是没有理会的,只是偏有嘉宁县主在场, 嘉宁县主出宫的时候碰到了皇上,是嘉宁县主表示黄侧妃看着可怜, 这样小年纪就出了这样的事。
皇帝听了嘉宁县主的进言, 才赏出了东西抚慰黄侧妃的。
嘉宁县主真是有体面啊,自然有人就议论起来,不过想一想,嘉宁县主治过太后娘娘,又治好了皇后娘娘的重症,救了皇后娘娘的命,皇上喜欢也是有的,就看赵九姑娘这样的出身, 不仅封了县主, 还赐为安郡王妃呢!
安郡王那可是极受皇上宠爱的, 连皇子们只怕也比不过他, 这样想来, 那这位皇上御赐的安郡王妃, 岂不是就比皇子妃们还有体面了不是?
原本就有不少人想到了这一点,而这一回,也不知从哪里开始盛传的皇帝因为嘉宁县主进言, 而赏了黄侧妃的东西,就更加叫人议论起来了,这位出身不高的嘉宁县主在皇上跟前这样有体面,几乎变的人尽皆知了。
不管赵如意到哪里,都有人来与她结交说话,连赵家也更热闹了几分。
田家大约都被人遗忘了,或许只有在说起嘉宁县主的体面的时候,会捎带着提一下田家。
赵如意自然也听到这些传言,她还真的仔细思考过这些传言,所以她比外头的人还要觉得莫名其妙,她可是很清楚的,她没有救皇后娘娘的命。
而皇帝确实待她好,给她体面,赵如意觉得,这应该是看在安郡王的份上的,皇上对安郡王没得说,说是当了儿子看也是有的。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总是很奇妙的,赵如意想,说不定皇上就是看自己顺眼呢?赵九姑娘人见人爱,连皇上也喜欢。
这样想来,赵如意还有一点喜滋滋的了,抛去那些流言不理会,如今已经进了三月了,安郡王的大婚礼各色东西都预备的差不多了,这一日,礼部送来了郡王妃的喜服,一共三套,其中行礼时穿的大礼服,尚宫局精工所制,里外五层,重达七斤,加上郡王妃所戴的五尾凤冠,看着极其华美,不过全套装饰下来,她觉得只怕要直不起腰了。
不过赵家的姑娘们个个都来看热闹,她们没有嫁郡王爷,当然没那个体面用这样贵重的礼服凤冠,但也没人要跟赵九姑娘比。且赵家底蕴深厚,夫家也都不差,七姑娘要嫁到蓝家,蓝家别的不敢比公主府,只单银子,只怕不比公主府少,如今聘礼虽然还没送来,但想来是定然不差的。
“再过两月,穿这样的大衣服,也怪热的。”赵八姑娘摸着那礼服说,这种礼服,锦缎自然用的厚实,那才挺括有型,再加上里头小衣中衣,都是用的上好的料子,实在够厚。
“这不要紧,九姐姐有药嘛,回头炼一丸什么药,吃了就不会热了。”十姑娘赵淑秀笑着说:“记得送七姐姐一颗,我怕七姐姐到时候得热晕过去。”
赵七姑娘已经十七了,而蓝公子本就是为了秋闱才拖着没有谈亲事的,如今已经过了二十了,旧年秋闱中了进士,有了前程,定了亲,蓝家的意思就是早些成亲的好,赵家也没有异议。
赵如意的亲事日子是皇上定的,不能动,七姑娘的好日子就定在了最近的七月初,虽不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暑热未消了。
赵淑云气的拧她的嘴:“就会胡说!”
十姑娘笑着求饶,正乱着,丫鬟通报侯姑娘来了,便见侯宝如笑嘻嘻的进门来,披着件金碧辉煌的织金洋缎斗篷,赵淑秀从她姐姐手底下挣脱出来,不怕死的继续笑道:“哎哟还要给侯姐姐一颗,就是别的人都不用,侯姐姐那是必要用的。”
“说什么呢。”侯宝如成亲的日子恰在赵如意和赵淑云之间,正是六月,最热的时候,她有点不明所以,所以没去理会赵淑秀,也跟着去看看赵如意的礼服:“真是好东西。”
侯家做着不小的布料生意,侯宝如见的多了,也不由的赞叹:“这料子,一年大约也就出两三匹,外头一点儿也得不着。”
她给赵如意送的礼,也是各色布料,不过知道外头做大衣服的衣料有预备的,是以她送来的,多是做中衣的软布细布,连同赵淑云赵淑兰这两位待嫁的姑娘处都有,因与赵如意熟识了,她多往赵家走动,就与赵家的姐妹们都熟识了,都是年轻姑娘,且又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脾性,自然熟悉的很快。
侯宝如是跟着母亲一起来送赵如意的添妆的,虽然楚大姑太太是公主府的亲戚,但侯宝如受伤后,赵如意一直为她诊治了一个月,是以单从交情论,也来给赵如意添妆了。
赵如意的嫁妆已经预备的差不多了,办庶务赵二夫人是一把好手,两个多月下来,已经预备好了一百零八抬的嫁妆,两万两银子办的嫁妆,箱箱厚实,装衣料的箱子连手都插不进去。
这屋里说着话,外头却是一阵喧闹,不一会儿,就有小丫鬟进来回道:“直郡王府、诚郡王府、康郡王府、理郡王府、淳郡王府都打发人送了给县主的添妆来。”
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赐婚时,都赏了封号,晋封郡王,分封出宫开府了。
“真是好红火的行情。”侯宝如笑道:“这样的体面可不常有,都要赶上公主了。”
有个皇后义女的名义,几位皇子算是兄长,送一份儿礼来添妆自是说得通的,不过到底不是真公主,那不送这个礼也同样说得通,赵如意心中多少有点儿数,这是因着皇上给她撑腰,给她体面,这些皇子们才这样给她体面的。
皇子们都大了,六皇子也已经十七了,谁会不指望着那九五之位呢。
东西都不算稀罕,无非就是首饰,古董,缎匹,摆件之类,摆起来还是琳琅满目的,赵家赏了来人上等封儿,又替赵如意打发了人去各王府磕头。
这一起礼送过了,宫里各宫主位娘娘,挂的上名号的主儿,也都从宫里赏出来东西,还有各处藩王府、公主府等,也不知是不是都揣摩了圣意,虽然都没有亲自上门送东西,但却都送了一份儿添妆来。
都是宗室的人,给皇后娘娘的义女添妆,都是应该的。
嘉康八年的京城,最为热闹的事情,就是安郡王与嘉宁县主成亲的大喜事,而最为出风头的人物,不是安郡王,而是嘉宁县主。
有些闲人,没事儿就在赵家门口看热闹,眼见得一会儿就有高头大马,七八个宫里的太监,捧着大红锦盒来送礼,过一日又有王府长史官一群人来赵家送礼。
有些年龄大些的,见识多的,还指点着各府,顺便讲起各府八卦来,倒显得更热闹了。
皇上颇为满意,笑对护国长公主道:“这样子热闹,才不委屈她。”
上一回替赵如意指了个那样的亲事,叫她受了那样的委屈,皇帝后来颇为懊悔,他还对护国长公主说:“你们家长寿,可不许欺负她。”
“如意那么讨人喜欢,长寿可喜欢她了。”护国长公主一脸笑:“谁想到长寿有这样的造化呢。”
护国长公主也算是看着赵如意长大的,自然喜欢,尤其是安郡王地位超然,用不着用联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是以护国长公主的喜欢就显得更加真心实意了。
皇帝也明白这一点,当然越想就越满意这个女婿,当日还曾嫌安郡王不爱读书,舞刀弄枪不斯文,不过既然如意喜欢,他老人家当然要遂了女儿的意,而在赐婚时的表现,主动上书表示他不要侧妃侍妾,更让皇帝满意,这小子有眼色!
皇帝就道:“今年春猎防卫,我想交给长寿来统领。”
每年三月围猎,是方山猎场一大盛事,因在京郊,京城里几处人马如何驻扎,如何布防,如何遣人,连同随皇帝围猎的一众臣子官员并随行女眷们怎么安排怎么退步,都要统领安排,不过因人数有限,地方不大,这样的防卫,就像是京城防务的一次小演习一般,以前均由兵部会同顺天府并宫禁卫一并协同布防,这一回皇帝却提出由安郡王统领。
护国长公主不是完全不谙政事的人,此时也不是太明白皇帝的意思,莫非皇上今后是要把京城防务整合起来,交由安郡王来统领了?
这可是心腹之重了,只是这是为了什么呢?护国长公主参不透这意思,便只得含糊的笑道:“皇上要怎么使他,都是他的造化。”
心里头却在想,皇上要动京城防务,难道是有什么迹象不成?不过皇上自上次事件之后,处理政事确实越来越强硬了,且少了制擘,好似也更得心应手些了。
不止护国长公主参不透皇上的意思,安郡王统领春猎防卫各事的消息出来,各处人等也都在纷纷的猜测,皇帝此举的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太后娘娘这些日子以来不太顺心的缘故,想出去散散心,此次春猎她老人家便吩咐也要去。太后要去,皇后自也要去伺候,几位主位娘娘随行,又挑了几位年轻嫔妃随行,并传谕各府,三品以上大臣并勋贵人家的女眷都可随行。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是好些年不曾去春猎的了,且各府女眷都可随行,这也算是很久没见过的盛况了,京城里顿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