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鸿逵不是一个寻常角色,他是纵横大海的狠角色,昨夜不过是被杨潮突然抬出来的上面的人给唬住了,当时脑子就犯迷糊,最后让出了太多的利。
今天醒来之后,突然就感觉这件事不是那么靠谱的,皇帝走私这种事情闻所未闻,弄不好他还真的被杨潮那厮给骗了,因为杨潮说的,只有五个人知道,可是这五个人都是不可能暴露出来的人。
郑家不可能跟史可法验证,就算能见到史可法,询问这种事,如果是假的,史可法肯定暴怒,责问他污蔑皇帝,当即拿下送入牢中,杀头都不稀奇;如果是真的,史可法弄不好会直接杀他灭口,毕竟这件事是说不出去的。
皇帝他更不可能去验证了,郑家还没能力见到皇帝,别说皇帝了,就是见朝廷大员,都未必能见得到。
唯一能够验证的,也就是那个太监王承恩了,但这件事又不好直接问,想来想去,还真给郑鸿逵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想到这里,郑鸿逵咬了咬牙,再次送了一份大礼,再次宴请王承恩。
言语试探了好久,而且将王承恩灌了个半醉,总算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王承恩这次来南京,确实是传一份中旨,让杨潮去金华府剿匪。
最后郑鸿逵终于使出了杀手锏,直接告诉王承恩,自己跟杨潮之间的交易,表示海贸生意利润丰厚,但是关系门路必须够硬,否则做不长久做不安稳,郑家可以和杨潮做这种生意,也可以和其他人做这种生意。
公开的告诉王承恩,说郑家愿意跟王公公做生意。还埋怨杨潮开价太黑了,询问王承恩的意思。
结果王承恩连连摆手,说这生意他做不得。叮嘱郑鸿逵好好跟杨潮做,不要生出其他心思。
郑鸿逵这下子才不疑惑。这么丰厚的利润,这么贪财的太监,却不敢做,要说他是怕杨潮,郑家可不信,这足以证明,这桩生意里头,有一个王承恩都惹不起的人物。除了皇帝还有谁?
于是郑鸿逵在不多疑,心下对杨潮更是心生震惊,杨潮的背景他早就调查了个清清楚楚,先是帮助周延儒再相,接着一手翻云一手覆雨,只掌间平息了让所有人头痛的书生哄闹,现在竟然能够替皇帝做生意,这种人让郑鸿逵惊叹的同时,也只剩下敬佩了。
天下能让郑鸿逵敬佩的人不多,从此又多了一个杨潮。
当天郑鸿逵就将银票交到了金钗楼。交到了康小宝手上。
然后写了一封密信,将事情原原本本报告给了郑芝龙,解释他为何又给杨潮让出一倍利的情由。结果郑芝龙不但没有怪郑鸿逵,反而回信说他做的很对,大肆表扬了一番,交代他继续跟杨潮合作,同时给他详细解释了一番,郑家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根基,郑家海盗出身,可总不能永远做海盗。
尤其是现在已经家大业大。要守住这份基业,不是那么容易的。拥有自己的实力自然重要,找一个靠山也很重要。交代郑鸿逵,如果上面那位胃口大的话,随他开价,只要郑家能保本,白白给他干都行!
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郑家眼里的红人杨潮,已经踏上了战船,并且一路顺利的赶到了镇江。
前面的张大桅已经联系好了王家的人,王家在镇江的掌柜做不了主,但是也提供了一批船帮忙运送物资去了杭州,然后不久杭州就传回来消息,让沿运河所有商铺全力帮助杨潮,必要的时候,停止王家的生意,也要给杨潮腾出船来。
不是王家仗义,而是因为本就是结盟,权力和利益的结盟,要不是打着杨潮的旗号,王家八辈子也杀不进淮安的盐业中去。
在杨潮看来,这没有什么可耻的东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每个国家都存在政商关系,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那本来就是一种权力,而所有的权力都是需要军事来保护的。西方人哪一次战争背后,不是站着一群磨刀霍霍的资本家呢。
中国还算好的,资本对国家权力的渗透没有那么彻底,因为中国统治文化历来都是脱胎于农耕的地主阶层文化,统治中国的思想从来都是那些耕读传家的缙绅阶层的思想,这些人对商人鄙视了几千年了,所以商人反而要变着法的巴结他们,形成中国特有的政商文化。
杨潮给王家提供方便获取商业利益,王家支持杨潮,取得军事胜利,这就是结盟,没有写在纸上但大家心照不宣。
所以杨潮安心接受王家货船的服务,不但让他们运送军事物资,而且还运送人。
这可是不小的压力,因为杨潮带来的人可不止五千战兵,这几天别以为杨潮光是在南京城陪着王承恩打秋风了,杨潮可是让黄凤府带着人紧急在难民中招募了两万人,这不是私自扩军,因为这些人只是民夫而已,帮助杨潮运输补给罢了,大明朝的军队出征,哪有不带民夫和辅兵的。
但是谁敢说这些人被杨潮带起东阳接受一下战争的洗礼,然后拿起武器不是一个军人?
合理合法,连史可法都支持杨潮带走这些难民,毕竟留下这些人史可... -->>
郑鸿逵不是一个寻常角色,他是纵横大海的狠角色,昨夜不过是被杨潮突然抬出来的上面的人给唬住了,当时脑子就犯迷糊,最后让出了太多的利。
今天醒来之后,突然就感觉这件事不是那么靠谱的,皇帝走私这种事情闻所未闻,弄不好他还真的被杨潮那厮给骗了,因为杨潮说的,只有五个人知道,可是这五个人都是不可能暴露出来的人。
郑家不可能跟史可法验证,就算能见到史可法,询问这种事,如果是假的,史可法肯定暴怒,责问他污蔑皇帝,当即拿下送入牢中,杀头都不稀奇;如果是真的,史可法弄不好会直接杀他灭口,毕竟这件事是说不出去的。
皇帝他更不可能去验证了,郑家还没能力见到皇帝,别说皇帝了,就是见朝廷大员,都未必能见得到。
唯一能够验证的,也就是那个太监王承恩了,但这件事又不好直接问,想来想去,还真给郑鸿逵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想到这里,郑鸿逵咬了咬牙,再次送了一份大礼,再次宴请王承恩。
言语试探了好久,而且将王承恩灌了个半醉,总算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王承恩这次来南京,确实是传一份中旨,让杨潮去金华府剿匪。
最后郑鸿逵终于使出了杀手锏,直接告诉王承恩,自己跟杨潮之间的交易,表示海贸生意利润丰厚,但是关系门路必须够硬,否则做不长久做不安稳,郑家可以和杨潮做这种生意,也可以和其他人做这种生意。
公开的告诉王承恩,说郑家愿意跟王公公做生意。还埋怨杨潮开价太黑了,询问王承恩的意思。
结果王承恩连连摆手,说这生意他做不得。叮嘱郑鸿逵好好跟杨潮做,不要生出其他心思。
郑鸿逵这下子才不疑惑。这么丰厚的利润,这么贪财的太监,却不敢做,要说他是怕杨潮,郑家可不信,这足以证明,这桩生意里头,有一个王承恩都惹不起的人物。除了皇帝还有谁?
于是郑鸿逵在不多疑,心下对杨潮更是心生震惊,杨潮的背景他早就调查了个清清楚楚,先是帮助周延儒再相,接着一手翻云一手覆雨,只掌间平息了让所有人头痛的书生哄闹,现在竟然能够替皇帝做生意,这种人让郑鸿逵惊叹的同时,也只剩下敬佩了。
天下能让郑鸿逵敬佩的人不多,从此又多了一个杨潮。
当天郑鸿逵就将银票交到了金钗楼。交到了康小宝手上。
然后写了一封密信,将事情原原本本报告给了郑芝龙,解释他为何又给杨潮让出一倍利的情由。结果郑芝龙不但没有怪郑鸿逵,反而回信说他做的很对,大肆表扬了一番,交代他继续跟杨潮合作,同时给他详细解释了一番,郑家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根基,郑家海盗出身,可总不能永远做海盗。
尤其是现在已经家大业大。要守住这份基业,不是那么容易的。拥有自己的实力自然重要,找一个靠山也很重要。交代郑鸿逵,如果上面那位胃口大的话,随他开价,只要郑家能保本,白白给他干都行!
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郑家眼里的红人杨潮,已经踏上了战船,并且一路顺利的赶到了镇江。
前面的张大桅已经联系好了王家的人,王家在镇江的掌柜做不了主,但是也提供了一批船帮忙运送物资去了杭州,然后不久杭州就传回来消息,让沿运河所有商铺全力帮助杨潮,必要的时候,停止王家的生意,也要给杨潮腾出船来。
不是王家仗义,而是因为本就是结盟,权力和利益的结盟,要不是打着杨潮的旗号,王家八辈子也杀不进淮安的盐业中去。
在杨潮看来,这没有什么可耻的东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每个国家都存在政商关系,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那本来就是一种权力,而所有的权力都是需要军事来保护的。西方人哪一次战争背后,不是站着一群磨刀霍霍的资本家呢。
中国还算好的,资本对国家权力的渗透没有那么彻底,因为中国统治文化历来都是脱胎于农耕的地主阶层文化,统治中国的思想从来都是那些耕读传家的缙绅阶层的思想,这些人对商人鄙视了几千年了,所以商人反而要变着法的巴结他们,形成中国特有的政商文化。
杨潮给王家提供方便获取商业利益,王家支持杨潮,取得军事胜利,这就是结盟,没有写在纸上但大家心照不宣。
所以杨潮安心接受王家货船的服务,不但让他们运送军事物资,而且还运送人。
这可是不小的压力,因为杨潮带来的人可不止五千战兵,这几天别以为杨潮光是在南京城陪着王承恩打秋风了,杨潮可是让黄凤府带着人紧急在难民中招募了两万人,这不是私自扩军,因为这些人只是民夫而已,帮助杨潮运输补给罢了,大明朝的军队出征,哪有不带民夫和辅兵的。
但是谁敢说这些人被杨潮带起东阳接受一下战争的洗礼,然后拿起武器不是一个军人?
合理合法,连史可法都支持杨潮带走这些难民,毕竟留下这些人史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