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春秋我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丘年少时跟随周室大夫苌弘学习天文、地理,也曾好奇过日有多远,天有多高,却从未想过要真去测量他们的距离,大夫此说,实在是引人深思。”
作为子产“天道远,人道弥”的信奉者,“敬鬼神而远之”的自然神论者,孔子对太阳虽然敬畏,却并未视为神圣不可揣测之物,也算是这时代比较进步的学说。
倒是好奇心极重的颜渊目光炯炯地问道:“子贡曾言,大夫在晋国时有一计吏名侨,掌握着神奇的周髀数字,用不同寻常的算术法则来计算。莫非已经能达到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这种经天纬地的境界了?”
赵无恤目光转向颜回,他知道这位眉直眼阔,神情朴实可亲的二十余岁青年是孔子唯一的入室弟子,被孔子称赞为“敏于事而慎于言”。
赵无恤认为已经极为聪明的子贡也曾无奈地称之为“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也就是说子贡学习时闻一而知二,颜回则是恐怖的闻一知十,甚至连孔子都对子贡说过:“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承认连自己都不如颜回。
总之,这是个学霸型的人物,如今是孔子之学最有希望的接班人,据说他对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特点是好学和聪慧,不管什么都喜欢往脑袋里装。但因为为人低调却不显山不露水,并且不打算为政,一心侍奉孔子和研究学问。
颜回的目光里带着好奇,他已经被赵无恤的这番说辞吸引了注意力。
无恤答道:“尚未,不过无恤相信若是有人能继续发扬此道,迟早有一天能实现!”
面对赵无恤提出的测日地距离长短,颜回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而孔子却另有所思。
他笑着说道:“先君昭公之时,丘曾经被先君赐予一乘车,两匹马,一竖子侍奉,在孟氏庶子阔陪伴下入周室问礼。我在周室遇到了老子,向其求学请教,即将告辞离去时老子这样对我说……”
“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会濒临死亡,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会危及其身。子泰大夫欲通晓天地,洞察博览一切,对老子这句话怎么看?”
这不是孔子自己的观点,而是转述老子的看法。
赵无恤摇头道:“老子避世,他和孤竹国的公子伯夷、叔齐,还有孔子的弟子子皙一样,是一位狷者,提倡大隐,大愚。”
“然也,子泰大夫可谓知老子其人矣,鸟,我知其能飞;鱼,我知其能游;兽,我知其能走。会跑的可以用网捕获,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垂钓,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的行踪轨迹,无从琢磨,老子的学问和为人就如同一条入云之龙。”
“既然如此,那孔子以为,这世上能有几条龙?老子的行迹和做法不是常人能效仿的。多数人还是需要为衣食住行发愁的鸟、鱼、兽,所以老子的说法小子不完全认可。这世上的事就像今天的两小儿辩日一样,越辩越明,而不是自愚不去了解就能逃避的。我想,百年千年后,非但日地之距能测,天之大,地之广,海之深,河之源,太阳为何东升西落,人为何生老病死,总有一天能一一知晓。凡此种种,我称之为……”
“格物致知之道!”
“格物致知?”众人肃然,等待着赵无恤解释这个听上去颇有深意的词。
阁楼的凉台上,赵无恤对孔丘,颜回,还有柳下季侃侃而谈道:
“人生在世,作为万物之灵长,自然应该知道万物之本末始终,才能加以利用造福万民。让无恤打个比方罢,古时候,燧人氏上观星辰,下察五木创造出了火,这就是格物致知。”
“之后,包牺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他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山脉水势,或取法于自身,或领悟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天地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这也是格物致知!”
“包牺氏死后数百年,神农氏兴起,他尝遍百草,观察万物的生长特点,于是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创造许多器具,以便教导人民耕种和除草,使天下增加粮食,这还是格物致知。”
赵无恤这番言论层序递进,逻辑严密,还迎合了孔子及其门徒好法古之圣王的习惯,说服力极强。
于是他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格物致知除了能洞悉万物生长、兴盛、衰亡的道理外,还可以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善哉!今日方知格物致知之妙!”无恤一席话后,孔子沉默片刻后,首先发出了赞同的声音。(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惟爱灵伊 ,迅浪 ,九天炎羽 ,我只爱中国 ,飞龙大哥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恭喜书友我只爱中国 成为本书舵主!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丘年少时跟随周室大夫苌弘学习天文、地理,也曾好奇过日有多远,天有多高,却从未想过要真去测量他们的距离,大夫此说,实在是引人深思。”
作为子产“天道远,人道弥”的信奉者,“敬鬼神而远之”的自然神论者,孔子对太阳虽然敬畏,却并未视为神圣不可揣测之物,也算是这时代比较进步的学说。
倒是好奇心极重的颜渊目光炯炯地问道:“子贡曾言,大夫在晋国时有一计吏名侨,掌握着神奇的周髀数字,用不同寻常的算术法则来计算。莫非已经能达到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这种经天纬地的境界了?”
赵无恤目光转向颜回,他知道这位眉直眼阔,神情朴实可亲的二十余岁青年是孔子唯一的入室弟子,被孔子称赞为“敏于事而慎于言”。
赵无恤认为已经极为聪明的子贡也曾无奈地称之为“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也就是说子贡学习时闻一而知二,颜回则是恐怖的闻一知十,甚至连孔子都对子贡说过:“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承认连自己都不如颜回。
总之,这是个学霸型的人物,如今是孔子之学最有希望的接班人,据说他对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特点是好学和聪慧,不管什么都喜欢往脑袋里装。但因为为人低调却不显山不露水,并且不打算为政,一心侍奉孔子和研究学问。
颜回的目光里带着好奇,他已经被赵无恤的这番说辞吸引了注意力。
无恤答道:“尚未,不过无恤相信若是有人能继续发扬此道,迟早有一天能实现!”
面对赵无恤提出的测日地距离长短,颜回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而孔子却另有所思。
他笑着说道:“先君昭公之时,丘曾经被先君赐予一乘车,两匹马,一竖子侍奉,在孟氏庶子阔陪伴下入周室问礼。我在周室遇到了老子,向其求学请教,即将告辞离去时老子这样对我说……”
“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会濒临死亡,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会危及其身。子泰大夫欲通晓天地,洞察博览一切,对老子这句话怎么看?”
这不是孔子自己的观点,而是转述老子的看法。
赵无恤摇头道:“老子避世,他和孤竹国的公子伯夷、叔齐,还有孔子的弟子子皙一样,是一位狷者,提倡大隐,大愚。”
“然也,子泰大夫可谓知老子其人矣,鸟,我知其能飞;鱼,我知其能游;兽,我知其能走。会跑的可以用网捕获,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垂钓,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的行踪轨迹,无从琢磨,老子的学问和为人就如同一条入云之龙。”
“既然如此,那孔子以为,这世上能有几条龙?老子的行迹和做法不是常人能效仿的。多数人还是需要为衣食住行发愁的鸟、鱼、兽,所以老子的说法小子不完全认可。这世上的事就像今天的两小儿辩日一样,越辩越明,而不是自愚不去了解就能逃避的。我想,百年千年后,非但日地之距能测,天之大,地之广,海之深,河之源,太阳为何东升西落,人为何生老病死,总有一天能一一知晓。凡此种种,我称之为……”
“格物致知之道!”
“格物致知?”众人肃然,等待着赵无恤解释这个听上去颇有深意的词。
阁楼的凉台上,赵无恤对孔丘,颜回,还有柳下季侃侃而谈道:
“人生在世,作为万物之灵长,自然应该知道万物之本末始终,才能加以利用造福万民。让无恤打个比方罢,古时候,燧人氏上观星辰,下察五木创造出了火,这就是格物致知。”
“之后,包牺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他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山脉水势,或取法于自身,或领悟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天地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这也是格物致知!”
“包牺氏死后数百年,神农氏兴起,他尝遍百草,观察万物的生长特点,于是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创造许多器具,以便教导人民耕种和除草,使天下增加粮食,这还是格物致知。”
赵无恤这番言论层序递进,逻辑严密,还迎合了孔子及其门徒好法古之圣王的习惯,说服力极强。
于是他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格物致知除了能洞悉万物生长、兴盛、衰亡的道理外,还可以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善哉!今日方知格物致知之妙!”无恤一席话后,孔子沉默片刻后,首先发出了赞同的声音。(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惟爱灵伊 ,迅浪 ,九天炎羽 ,我只爱中国 ,飞龙大哥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恭喜书友我只爱中国 成为本书舵主!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