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红楼之富贵闲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上了。
贾敬被贾代化这一番话弄得哭笑不得,他是真没想到这个上头,在他看来,十多岁的贾珍还是个孩子呢,后世的时候,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去学校报道,都得父母家人护送呢,贾敬怎么会想到,贾珍会自个回金陵去参加考试呢?以贾家的权势,让贾珍在顺天府报名考个秀才,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因此,压根没想到这一茬好不好。
不过贾代化都这么说了,贾赦也只得连声赔罪,硬是被贾代化又敲诈了走了十坛子果酒,不过贾赦自个也不是什么贪杯之人,平常若是家中没有客人,差不多是滴酒不沾的,他酿了那么多的酒,一般也就是用来走礼,还有逢年过节喝上几杯而已,就当是提前孝敬了贾代化了。
“伯父,珍哥儿才多大啊,就叫他去考试!”贾赦赔了罪,又低头服小,哄得贾代化眉开眼笑地,然后才问道。
贾代化撇撇嘴,说道:“珍哥儿不小啦,这次不管他考不考得上,回来就要准备给他娶妻了!”
“哦?那伯父相中了谁家的女孩子啊?”贾赦来了兴趣,不由凑过去打听道。
贾代化摸了摸胡子,说道:“已经看中了几个人家的闺女,不过珍哥儿如今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直接跑到人家那里去提亲,人家也得看上珍哥儿才行啊!所以啊,这次珍哥儿回去,我都跟他说了,要是连个童生都考不上,那就不要回来了,我这个祖父可丢不起那个人!”
贾代化看着是在放狠话,实际上对贾珍还是挺有信心的,贾珍这些年也没有虚度,贾敬对这个儿子管教也比较严厉,贾珍本来也不是什么蠢人,而且童生试并不需要糊名,但凡贾珍的卷子过得去,没什么纰漏,金陵本来也是贾家起家的地方,当地的官员总得看贾家一点面子,因此,一个童生总归是没什么问题的。
由此,也可以知道贾政的水平了,他当初南下考了足有两三次,结果愣是每次都是空手回来的,还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也是因为这样,贾代善当初才算是对贾政的科举之路再也不报什么希望了!毕竟,人家哪怕是看在贾家的面子上,都不能硬着头皮点了贾政,要不然的话,只怕就要背一个徇私媚上的罪名了!
贾代化这边直接打了包票,贾赦回头就传信给了贾敏,直接就说贾珍也要南下准备来年的科考,就由贾珍护送贾敏他们一行人回江南。
贾敏心里头不由松了口气,贾敏虽说感念贾赦的好意,但是心中也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林家如今还在守孝,人家虽说看在贾赦的份上,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头却难免有些忌讳的地方,到时候有什么想法,那就不美了。
如今既然是贾珍,那是娘家的侄子,虽说算不上亲的,也是堂侄,这就没有太多需要避讳的地方了。
老实说,贾敏既然要走,说不定之后几年都未必能够回京了,临走也去了一趟荣府,怎么着也得跟史氏还有贾政小王氏他们道个别,不过,除了史氏还流了几滴眼泪,说着一些舍不得的话之外,贾政小王氏的反应都非常冷淡,史氏也就是哭了两声,也没有说什么派人护送的话,人最怕的是对比,一个光是嘴上说两句好听的,抱着你说什么心肝肉啊,实际上却是没有半点实际行动的人,跟一个平常没什么甜言蜜语,但是到了要紧的关头,比谁都靠得住的人,两边一对比,感情上更倾向于谁,那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如今再看宁国府,贾敏跟宁国府也算不上亲近,但是如今贾代化却是愿意让自家孙子护送自个回去,虽说也打着请教自家丈夫学问的旗号,但是毕竟让人觉得心中妥帖。
贾珍也是个稳妥的孩子,他之前跟着贾敬顾氏在外头,也帮着处理过一些外务,回到京城之后,贾敬天天在衙门里头忙活,贾代化对家里的事情早就放了手,贾珍是宁国府的承重孙,贾代化自然是着力培养他,平常有什么事情,都会带上贾珍,叫他在旁边看着,一些事情也会直接交到他的手上。
贾代化年纪是真的不小了,他年轻的时候,身上的伤不比贾代善少多少,只不过贾代化看得开,他两个儿子,哪怕是早死的贾敷,其实本质上也是个比较省心的,因此,贾代化还真没有太操过什么心,他也不像贾代善当年简在帝心,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管着京都大营,贾代化之前其实就是在兵部挂个闲职,如此并不劳心劳力,贾代化自然也就活得比较长久了。
只是贾代化这两年也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只不过,如今贾敬正是关键的时候,贾代化若是一死,贾敬只怕就要前功尽弃,因此,贾代化在问过了贾赦之后,这些日子一方面着力保养身体,另一方面也开始逐渐安排起自个的后事来了。
儿子倒也算了,若是贾敬能够在天津织造府立足稳当,那么日后,天津织造府即便是做出了什么成绩,也是绕不开贾敬过去。贾代化最操心的还是自个孙子贾珍,他若是死了,贾珍作为承重孙,那也是得守足三年的孝的,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实在是太耽误自家宝贝孙子了。
因此,贾代化必须赶在这之前,给贾珍订亲,还得赶紧把人娶回来,最好在闭眼之前,能看到自个的重孙子,那样,贾代化即便是死了也能瞑目了。
因此,哪怕贾敬说贾珍的学问,如今还有些缺了点火候,考个童生不成问题,考秀才就有些悬,毕竟,江南那边文风极盛,书院私塾林立,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也能认识几个字,那边出头本来就不容易,自然得好好磨砺一番,有了十足的把握再说。
按照贾敬的说法,贾珍最好再学习两年,回头一举考上秀才,接下来再一鼓作气,直接去参加当年的乡试,说不定会有很大的可能一举得中,哪怕名次差一些,但是举人的身份总是不同的,到时候,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就会更大一些了。
但是问题是,贾代化压根没这个时间了,男孩子虽说晚婚一点没什么,但是,到时候,好姑娘都要被人家挑光了。反正贾珍日后还能再继承一代爵位,有了这一重身份,再加上一个秀才,哪怕是童生的功名,其实也差不多了。这年头结亲固然看本人,但更多的还是拼爹拼家世,贾珍的家世在这里,婚事也差不了。
而且虽说贾代化是要给贾珍娶未来的宗妇,但是他并不打算在什么高门大户里头选,高门嫁女,低门娶妇,有个差不多的也就行了,弄个出身太高的,到时候仗着娘家在贾家指手画脚的,那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贾代化算是在史氏还有王氏身上得到了这么个教训,因此,宁可家世差一点,也不要那种自恃出身,自以为是的蠢货。
有贾代化这样的老狐狸手把手的教,贾珍本来也不是什么糊不上墙的烂泥,如今看着也是翩翩少年,一派浊世佳公子的风范,叫贾敏看着就心中喜爱,然后又是不由自主地叹息。
宁荣二府本就是同源,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原本是嫡亲的兄弟,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兄弟二人一起揭竿而起,后来投奔本朝太/祖,屡立功勋,最终得封国公,到后来贾代善贾代化一辈,贾代善原本远比贾代化风光,代化伯父四十多岁就不再领军,不过是在兵部挂了个虚职,而自家父亲,直到最后,还是圣上的肱骨重臣。
可是宁国府却是后继有人,敬大伯得中进士,如今已经进入了朝廷重臣的行列,贾珍看着也是出众的少年,宁国府起码三代之内不用担心什么了。
而荣国府呢,大哥贾赦因为父母偏心,还有贾瑚的死直接破门而出,跟荣府再没有多余的往来,贾政倒是如愿以偿,得以成了世子,继承了爵位,偏偏因为他自个作孽,一个国公的爵位,到了贾政手里,竟然只剩下了一个三等将军,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倒是听说自个的侄子贾珠是个会念书的,但是,等到贾珠出头,起码也得是二十年后的事情,而且就算是二十多岁就考上了进士,贾珠还得在七品甚至更低的位置上熬上几年,真要等到贾珠支撑起荣国府的门户来,只怕起码得三四十年的时间。
这么想着,贾敏心中只觉得怅然,哪怕不好直指长辈的是非,她也不得不承认,如今这番状况,只怕起码有一半的错处要归咎到自个的母亲史氏身上,贾敏对于史氏的很多想法做法实在是不能理解,就像是她不能理解,自个嫁了良人,为何史氏对林家却一直不怎么看得上一样,而且总是话里话外说着一些意味不明的话,想要她与夫家离心,好一心依靠荣国府。
这样想着,贾敏低头看着自个还在睡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自己是绝对不会重蹈母亲的覆辙的。
心上了。
贾敬被贾代化这一番话弄得哭笑不得,他是真没想到这个上头,在他看来,十多岁的贾珍还是个孩子呢,后世的时候,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去学校报道,都得父母家人护送呢,贾敬怎么会想到,贾珍会自个回金陵去参加考试呢?以贾家的权势,让贾珍在顺天府报名考个秀才,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因此,压根没想到这一茬好不好。
不过贾代化都这么说了,贾赦也只得连声赔罪,硬是被贾代化又敲诈了走了十坛子果酒,不过贾赦自个也不是什么贪杯之人,平常若是家中没有客人,差不多是滴酒不沾的,他酿了那么多的酒,一般也就是用来走礼,还有逢年过节喝上几杯而已,就当是提前孝敬了贾代化了。
“伯父,珍哥儿才多大啊,就叫他去考试!”贾赦赔了罪,又低头服小,哄得贾代化眉开眼笑地,然后才问道。
贾代化撇撇嘴,说道:“珍哥儿不小啦,这次不管他考不考得上,回来就要准备给他娶妻了!”
“哦?那伯父相中了谁家的女孩子啊?”贾赦来了兴趣,不由凑过去打听道。
贾代化摸了摸胡子,说道:“已经看中了几个人家的闺女,不过珍哥儿如今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直接跑到人家那里去提亲,人家也得看上珍哥儿才行啊!所以啊,这次珍哥儿回去,我都跟他说了,要是连个童生都考不上,那就不要回来了,我这个祖父可丢不起那个人!”
贾代化看着是在放狠话,实际上对贾珍还是挺有信心的,贾珍这些年也没有虚度,贾敬对这个儿子管教也比较严厉,贾珍本来也不是什么蠢人,而且童生试并不需要糊名,但凡贾珍的卷子过得去,没什么纰漏,金陵本来也是贾家起家的地方,当地的官员总得看贾家一点面子,因此,一个童生总归是没什么问题的。
由此,也可以知道贾政的水平了,他当初南下考了足有两三次,结果愣是每次都是空手回来的,还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也是因为这样,贾代善当初才算是对贾政的科举之路再也不报什么希望了!毕竟,人家哪怕是看在贾家的面子上,都不能硬着头皮点了贾政,要不然的话,只怕就要背一个徇私媚上的罪名了!
贾代化这边直接打了包票,贾赦回头就传信给了贾敏,直接就说贾珍也要南下准备来年的科考,就由贾珍护送贾敏他们一行人回江南。
贾敏心里头不由松了口气,贾敏虽说感念贾赦的好意,但是心中也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林家如今还在守孝,人家虽说看在贾赦的份上,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头却难免有些忌讳的地方,到时候有什么想法,那就不美了。
如今既然是贾珍,那是娘家的侄子,虽说算不上亲的,也是堂侄,这就没有太多需要避讳的地方了。
老实说,贾敏既然要走,说不定之后几年都未必能够回京了,临走也去了一趟荣府,怎么着也得跟史氏还有贾政小王氏他们道个别,不过,除了史氏还流了几滴眼泪,说着一些舍不得的话之外,贾政小王氏的反应都非常冷淡,史氏也就是哭了两声,也没有说什么派人护送的话,人最怕的是对比,一个光是嘴上说两句好听的,抱着你说什么心肝肉啊,实际上却是没有半点实际行动的人,跟一个平常没什么甜言蜜语,但是到了要紧的关头,比谁都靠得住的人,两边一对比,感情上更倾向于谁,那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如今再看宁国府,贾敏跟宁国府也算不上亲近,但是如今贾代化却是愿意让自家孙子护送自个回去,虽说也打着请教自家丈夫学问的旗号,但是毕竟让人觉得心中妥帖。
贾珍也是个稳妥的孩子,他之前跟着贾敬顾氏在外头,也帮着处理过一些外务,回到京城之后,贾敬天天在衙门里头忙活,贾代化对家里的事情早就放了手,贾珍是宁国府的承重孙,贾代化自然是着力培养他,平常有什么事情,都会带上贾珍,叫他在旁边看着,一些事情也会直接交到他的手上。
贾代化年纪是真的不小了,他年轻的时候,身上的伤不比贾代善少多少,只不过贾代化看得开,他两个儿子,哪怕是早死的贾敷,其实本质上也是个比较省心的,因此,贾代化还真没有太操过什么心,他也不像贾代善当年简在帝心,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管着京都大营,贾代化之前其实就是在兵部挂个闲职,如此并不劳心劳力,贾代化自然也就活得比较长久了。
只是贾代化这两年也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只不过,如今贾敬正是关键的时候,贾代化若是一死,贾敬只怕就要前功尽弃,因此,贾代化在问过了贾赦之后,这些日子一方面着力保养身体,另一方面也开始逐渐安排起自个的后事来了。
儿子倒也算了,若是贾敬能够在天津织造府立足稳当,那么日后,天津织造府即便是做出了什么成绩,也是绕不开贾敬过去。贾代化最操心的还是自个孙子贾珍,他若是死了,贾珍作为承重孙,那也是得守足三年的孝的,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实在是太耽误自家宝贝孙子了。
因此,贾代化必须赶在这之前,给贾珍订亲,还得赶紧把人娶回来,最好在闭眼之前,能看到自个的重孙子,那样,贾代化即便是死了也能瞑目了。
因此,哪怕贾敬说贾珍的学问,如今还有些缺了点火候,考个童生不成问题,考秀才就有些悬,毕竟,江南那边文风极盛,书院私塾林立,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也能认识几个字,那边出头本来就不容易,自然得好好磨砺一番,有了十足的把握再说。
按照贾敬的说法,贾珍最好再学习两年,回头一举考上秀才,接下来再一鼓作气,直接去参加当年的乡试,说不定会有很大的可能一举得中,哪怕名次差一些,但是举人的身份总是不同的,到时候,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就会更大一些了。
但是问题是,贾代化压根没这个时间了,男孩子虽说晚婚一点没什么,但是,到时候,好姑娘都要被人家挑光了。反正贾珍日后还能再继承一代爵位,有了这一重身份,再加上一个秀才,哪怕是童生的功名,其实也差不多了。这年头结亲固然看本人,但更多的还是拼爹拼家世,贾珍的家世在这里,婚事也差不了。
而且虽说贾代化是要给贾珍娶未来的宗妇,但是他并不打算在什么高门大户里头选,高门嫁女,低门娶妇,有个差不多的也就行了,弄个出身太高的,到时候仗着娘家在贾家指手画脚的,那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贾代化算是在史氏还有王氏身上得到了这么个教训,因此,宁可家世差一点,也不要那种自恃出身,自以为是的蠢货。
有贾代化这样的老狐狸手把手的教,贾珍本来也不是什么糊不上墙的烂泥,如今看着也是翩翩少年,一派浊世佳公子的风范,叫贾敏看着就心中喜爱,然后又是不由自主地叹息。
宁荣二府本就是同源,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原本是嫡亲的兄弟,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兄弟二人一起揭竿而起,后来投奔本朝太/祖,屡立功勋,最终得封国公,到后来贾代善贾代化一辈,贾代善原本远比贾代化风光,代化伯父四十多岁就不再领军,不过是在兵部挂了个虚职,而自家父亲,直到最后,还是圣上的肱骨重臣。
可是宁国府却是后继有人,敬大伯得中进士,如今已经进入了朝廷重臣的行列,贾珍看着也是出众的少年,宁国府起码三代之内不用担心什么了。
而荣国府呢,大哥贾赦因为父母偏心,还有贾瑚的死直接破门而出,跟荣府再没有多余的往来,贾政倒是如愿以偿,得以成了世子,继承了爵位,偏偏因为他自个作孽,一个国公的爵位,到了贾政手里,竟然只剩下了一个三等将军,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倒是听说自个的侄子贾珠是个会念书的,但是,等到贾珠出头,起码也得是二十年后的事情,而且就算是二十多岁就考上了进士,贾珠还得在七品甚至更低的位置上熬上几年,真要等到贾珠支撑起荣国府的门户来,只怕起码得三四十年的时间。
这么想着,贾敏心中只觉得怅然,哪怕不好直指长辈的是非,她也不得不承认,如今这番状况,只怕起码有一半的错处要归咎到自个的母亲史氏身上,贾敏对于史氏的很多想法做法实在是不能理解,就像是她不能理解,自个嫁了良人,为何史氏对林家却一直不怎么看得上一样,而且总是话里话外说着一些意味不明的话,想要她与夫家离心,好一心依靠荣国府。
这样想着,贾敏低头看着自个还在睡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自己是绝对不会重蹈母亲的覆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