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明军工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钱谦益等人被发配到陕西以后整个朝廷终于清静了,没了这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小人,东林党也老实多了,朱慈炅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点实事了。
首先自然是收交易税,别看东林党吹的每亩租税增加三分以后每年可以多收一千万两税赋,那是理想状态,五省一京大旱还要持续十多年,这一小半的地区就别想收到多少租税,剩下的省份能收到五六百万两就算不错了,拿这些钱去救济三千万灾民,每人每天也就能喝上一碗稀饭。
每人每天一碗稀饭是什么概念,就能堪堪把命吊住而已,那饥饿感会更强烈,能饿的人发疯!所以这交易税必须要收,虽然全收上来也就一千万两,才够每人每天喝三碗稀饭,但那样至少人喝个假饱,不会饿的发疯想要去造反。
当然,天天喝稀饭也不是个事,喝一年两年可能还不会发疯,如果喝个十年八年就算不疯那也只剩下皮包骨头了,不饿死也得病死,所以这个粮食问题必须解决。
朱慈炅毕竟是穿越而来的,历代所有皇帝来了都要绝望的事情,他竟然想出了解决办法。
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迁移,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移。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这些重灾区将连续大旱十多年,那片土地已经养不活那么多人口了,必须迁徙,将大部分人口都迁徙出去,迁到雨水充足的地方他们才有活路,不然十多年以后就会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十不存一!
当然,光迁徙还不够,就算迁到雨水充足的地方也得有东西吃啊,种水稻、小麦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些作物在明朝的时候亩产才三四百斤,除非把整个湖广、江浙的人口全部迁到别的地方去,不然种出来的东西是不够这些灾民加原住民吃的。
为了安置灾民把原来的住户全部迁走,那些原住民不也得造反啊,这样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想来想去就只有种植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了,古代人不知道什么东西产量高,现代人却是知道的,光朱慈炅知道的就有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可不得了,只要种植方法正确,亩产最低都是四五千斤,如果土地肥沃,管理得当,那亩产上万斤都不是问题!
其实明朝的时候这两样东西已经传入内陆了,但因为种植方法不当,所以产量并不高。在加上华北历来主要种植的都是水稻和小麦,突然来个新鲜东西,能种活就不错了,至于产量,那只能看运气了,毕竟什么都需要时间去摸索不是。
朱慈炅已经没有时间去摸索了,他也不知道怎么提高这东西的产量,但是他知道欧洲人是这方面的行家。这两样东西虽然都出自美洲,但欧洲人对种植它们更有心得,明朝的时候马铃薯已经是欧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当皇帝就是这样好,什么事情都不用亲自动手,只要一句话,马上有人屁颠屁颠的给他去办。
想要土豆和红薯的样品,不用亲自去找,只要一道口谕,自然有人八百里加急给他送过来。想要见洋人,也简单,只要一句话,洋人自然会快马加鞭跑到京城来觐见。那会儿欧洲人正想尽办法和大明拉关系呢,你不想见他们,他们都想凑上来。
不久,土豆和红薯的样品都送过来了,由于不知道皇上要多少,所以每样都整了几麻袋。朱慈炅亲自查看了一下,这东西倒是没错,是土豆和红薯,但这卖相,实在是太差了。土豆最大的也就鸡蛋大小,最小的才鹌鹑蛋那么大,红薯更是只有手指头粗细,这产量能高到哪里去,怕是比水稻和小麦都不如吧!
又过了不久,洋人也来了,这位洋人名叫奥伐罗·塞默多,中文名曾德昭,是葡萄牙人,同时也是一位传教士,他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就来到了大明,一直居住在... -->>
钱谦益等人被发配到陕西以后整个朝廷终于清静了,没了这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小人,东林党也老实多了,朱慈炅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点实事了。
首先自然是收交易税,别看东林党吹的每亩租税增加三分以后每年可以多收一千万两税赋,那是理想状态,五省一京大旱还要持续十多年,这一小半的地区就别想收到多少租税,剩下的省份能收到五六百万两就算不错了,拿这些钱去救济三千万灾民,每人每天也就能喝上一碗稀饭。
每人每天一碗稀饭是什么概念,就能堪堪把命吊住而已,那饥饿感会更强烈,能饿的人发疯!所以这交易税必须要收,虽然全收上来也就一千万两,才够每人每天喝三碗稀饭,但那样至少人喝个假饱,不会饿的发疯想要去造反。
当然,天天喝稀饭也不是个事,喝一年两年可能还不会发疯,如果喝个十年八年就算不疯那也只剩下皮包骨头了,不饿死也得病死,所以这个粮食问题必须解决。
朱慈炅毕竟是穿越而来的,历代所有皇帝来了都要绝望的事情,他竟然想出了解决办法。
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迁移,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移。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这些重灾区将连续大旱十多年,那片土地已经养不活那么多人口了,必须迁徙,将大部分人口都迁徙出去,迁到雨水充足的地方他们才有活路,不然十多年以后就会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十不存一!
当然,光迁徙还不够,就算迁到雨水充足的地方也得有东西吃啊,种水稻、小麦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些作物在明朝的时候亩产才三四百斤,除非把整个湖广、江浙的人口全部迁到别的地方去,不然种出来的东西是不够这些灾民加原住民吃的。
为了安置灾民把原来的住户全部迁走,那些原住民不也得造反啊,这样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想来想去就只有种植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了,古代人不知道什么东西产量高,现代人却是知道的,光朱慈炅知道的就有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可不得了,只要种植方法正确,亩产最低都是四五千斤,如果土地肥沃,管理得当,那亩产上万斤都不是问题!
其实明朝的时候这两样东西已经传入内陆了,但因为种植方法不当,所以产量并不高。在加上华北历来主要种植的都是水稻和小麦,突然来个新鲜东西,能种活就不错了,至于产量,那只能看运气了,毕竟什么都需要时间去摸索不是。
朱慈炅已经没有时间去摸索了,他也不知道怎么提高这东西的产量,但是他知道欧洲人是这方面的行家。这两样东西虽然都出自美洲,但欧洲人对种植它们更有心得,明朝的时候马铃薯已经是欧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当皇帝就是这样好,什么事情都不用亲自动手,只要一句话,马上有人屁颠屁颠的给他去办。
想要土豆和红薯的样品,不用亲自去找,只要一道口谕,自然有人八百里加急给他送过来。想要见洋人,也简单,只要一句话,洋人自然会快马加鞭跑到京城来觐见。那会儿欧洲人正想尽办法和大明拉关系呢,你不想见他们,他们都想凑上来。
不久,土豆和红薯的样品都送过来了,由于不知道皇上要多少,所以每样都整了几麻袋。朱慈炅亲自查看了一下,这东西倒是没错,是土豆和红薯,但这卖相,实在是太差了。土豆最大的也就鸡蛋大小,最小的才鹌鹑蛋那么大,红薯更是只有手指头粗细,这产量能高到哪里去,怕是比水稻和小麦都不如吧!
又过了不久,洋人也来了,这位洋人名叫奥伐罗·塞默多,中文名曾德昭,是葡萄牙人,同时也是一位传教士,他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就来到了大明,一直居住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