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帝国玩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windows3.0仍然还不能称之为一个操作系统,它基于MSDOS体系这一点,让它在很多方面不能完美的实现图形操作系统的优势。”
“而同时MSDOS对Intel的CPU糟糕的优化,让windows3.0限制并且浪费了Intel硬件体系下很大一部分的性能。我想格罗夫总裁对此应该深有同感,微软和Intel的合作并不顺利吧?”
胡文海的话语看似是在挑拨Intel和微软之间的关系,然而格罗夫却偏偏吃了他这一套。当提到微软的时候,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这并不奇怪,因为胡文海对外界盛传的所谓wintel联盟究竟是怎么回事,完全心知肚明。
当1988年Intel推出386CPU的时候,纽约时报将其称之为“美国最赚钱的垄断产品”。
对于Intel在CPU硬件市场上的大杀特杀,最不满意的竟然是微软。
微软当时的CEO梅尔沃德竟然公然宣称,要支持Intel的竞争技术,精简指令集CPU芯片。
精简指令集CPU也就是RISC架构CPU,相对于Intel的CISC架构CPU乃是CPU发展的两个方向,微软的这一番宣言根本就是开战檄文,将Intel置于了相当尴尬的位置。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微软当然不愿意将自己的整个帝国,都构建在一个别人家的沙滩上。
执行多种平台策略对于微软来说,是降低风险扩张利润的一条貌似“康庄大道”,微软不是那种肯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企业。
也只有不仅在复杂指令集的x86架构下混的风生水起,而且还要在完全不同的精简指令集RISC的架构下同样两条腿走路,微软才能在与Intel的合作&对抗中获得绝对的主动权。
实际上微软和Intel这对CP,纯粹是被现实无奈硬凑起来的,双方之间实在是没有多少“夫妻”感情。
微软曾经制定过收购国民半导体公司或者AMD的计划,而Intel同样也有过自行开发操作系统的想法。双方都打算用低价搭售CPU或者操作系统的方式,将对方彻底挤出市场。
表面上来看,微软和Intel双方优势互补,互为成就。但实质上双方处于完全的敌对状态,每一方都渴望摧毁另一方的垄断地位。只有更多的选择,才能让他们的垄断地位彻底稳固,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双方王座的可能。
微软渴望甩开Intel两条腿走路,而Intel同样渴望能够让x86架构的操作系统,不至于只有微软一家独霸。
他们将对方的产业视为零和状态,对方多赚一美元就是自己少赚一美元。
最初的对抗是隐蔽的,但这种默契下的竞争到了九十年代,已经是逐渐激烈和公开化了。
尤其是当梅尔沃德宣布微软有意支持RISC架构,并且明里暗里的在业界吹风,声称RISC代替Intel的CISC芯片是大势所趋——作为Intel的总裁格罗夫,当然不会对微软有什么好印象。
格罗夫果不其然冷哼一声,毫不客气的说道。
“对于微软,是绝对不能将其当做是盟友的。Intel和微软与其说是联盟,不如说是将它视为在一艘船上的同路人。双方方向相同,尚且可以合作。但你不能把你客舱的钥匙和信用卡交给他。因为你知道,你们在未来的某一个港口肯定会分道扬镳。所以,对他们过于信任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实际上我们的电子产品体系有一个问题。”
胡文海对微软和Intel之间的矛盾笑了一笑,接着说道:“我们的硬件和软件,是运行在一个不牢靠的联盟之下。而说实在话,微软的软件优化能力也并不出色。Intel的CPU很多潜力被微软所浪费,微软在堆砌功能和系统优化这两点上始终找不到平衡,复杂、不稳定和效率低下。我们的计算机用户可能只需要一种功能,但偏偏却必须为很多不需要的功能付费。我不得不凭着良心说上一句,微软如今就是一个软件业的绑架犯。”
“好了,客套话就先说到这里。”胡文海忽然挥了挥手,将自己讲话的位置让了出来。
“下面的内容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做吧,我不能剥夺技术人员本来就不多的出镜机会了。”
“呵呵——”
房间里响起一阵轻轻的笑声,接着一位双鬓有些斑白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代替胡文海出现在讲台上的是倪光南,这是一个机房中临时改造出来的讲台。背后是一块不小的投影机荧幕,而对面则放了一堆折叠椅,这些美国TI业跺跺脚就会引发一场地震的大人物们就坐在上面。
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倪光南不可能不紧张兴奋。从开发汉字联... -->>
“windows3.0仍然还不能称之为一个操作系统,它基于MSDOS体系这一点,让它在很多方面不能完美的实现图形操作系统的优势。”
“而同时MSDOS对Intel的CPU糟糕的优化,让windows3.0限制并且浪费了Intel硬件体系下很大一部分的性能。我想格罗夫总裁对此应该深有同感,微软和Intel的合作并不顺利吧?”
胡文海的话语看似是在挑拨Intel和微软之间的关系,然而格罗夫却偏偏吃了他这一套。当提到微软的时候,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这并不奇怪,因为胡文海对外界盛传的所谓wintel联盟究竟是怎么回事,完全心知肚明。
当1988年Intel推出386CPU的时候,纽约时报将其称之为“美国最赚钱的垄断产品”。
对于Intel在CPU硬件市场上的大杀特杀,最不满意的竟然是微软。
微软当时的CEO梅尔沃德竟然公然宣称,要支持Intel的竞争技术,精简指令集CPU芯片。
精简指令集CPU也就是RISC架构CPU,相对于Intel的CISC架构CPU乃是CPU发展的两个方向,微软的这一番宣言根本就是开战檄文,将Intel置于了相当尴尬的位置。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微软当然不愿意将自己的整个帝国,都构建在一个别人家的沙滩上。
执行多种平台策略对于微软来说,是降低风险扩张利润的一条貌似“康庄大道”,微软不是那种肯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企业。
也只有不仅在复杂指令集的x86架构下混的风生水起,而且还要在完全不同的精简指令集RISC的架构下同样两条腿走路,微软才能在与Intel的合作&对抗中获得绝对的主动权。
实际上微软和Intel这对CP,纯粹是被现实无奈硬凑起来的,双方之间实在是没有多少“夫妻”感情。
微软曾经制定过收购国民半导体公司或者AMD的计划,而Intel同样也有过自行开发操作系统的想法。双方都打算用低价搭售CPU或者操作系统的方式,将对方彻底挤出市场。
表面上来看,微软和Intel双方优势互补,互为成就。但实质上双方处于完全的敌对状态,每一方都渴望摧毁另一方的垄断地位。只有更多的选择,才能让他们的垄断地位彻底稳固,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双方王座的可能。
微软渴望甩开Intel两条腿走路,而Intel同样渴望能够让x86架构的操作系统,不至于只有微软一家独霸。
他们将对方的产业视为零和状态,对方多赚一美元就是自己少赚一美元。
最初的对抗是隐蔽的,但这种默契下的竞争到了九十年代,已经是逐渐激烈和公开化了。
尤其是当梅尔沃德宣布微软有意支持RISC架构,并且明里暗里的在业界吹风,声称RISC代替Intel的CISC芯片是大势所趋——作为Intel的总裁格罗夫,当然不会对微软有什么好印象。
格罗夫果不其然冷哼一声,毫不客气的说道。
“对于微软,是绝对不能将其当做是盟友的。Intel和微软与其说是联盟,不如说是将它视为在一艘船上的同路人。双方方向相同,尚且可以合作。但你不能把你客舱的钥匙和信用卡交给他。因为你知道,你们在未来的某一个港口肯定会分道扬镳。所以,对他们过于信任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实际上我们的电子产品体系有一个问题。”
胡文海对微软和Intel之间的矛盾笑了一笑,接着说道:“我们的硬件和软件,是运行在一个不牢靠的联盟之下。而说实在话,微软的软件优化能力也并不出色。Intel的CPU很多潜力被微软所浪费,微软在堆砌功能和系统优化这两点上始终找不到平衡,复杂、不稳定和效率低下。我们的计算机用户可能只需要一种功能,但偏偏却必须为很多不需要的功能付费。我不得不凭着良心说上一句,微软如今就是一个软件业的绑架犯。”
“好了,客套话就先说到这里。”胡文海忽然挥了挥手,将自己讲话的位置让了出来。
“下面的内容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做吧,我不能剥夺技术人员本来就不多的出镜机会了。”
“呵呵——”
房间里响起一阵轻轻的笑声,接着一位双鬓有些斑白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代替胡文海出现在讲台上的是倪光南,这是一个机房中临时改造出来的讲台。背后是一块不小的投影机荧幕,而对面则放了一堆折叠椅,这些美国TI业跺跺脚就会引发一场地震的大人物们就坐在上面。
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倪光南不可能不紧张兴奋。从开发汉字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