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明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县库里的火枪为什么不拿出来装备民壮?这东西可要比刀枪厉害许多啊。”
“你说的是火铳吧?”
鲁典史没想到李信问的居然是这个,关于这批火铳他是知道的,是上次鞑子入寇时由孙阁老出资购买,但炸膛太厉害没人敢用,只好扔在库里落灰生锈。
“火铳虽好,但总炸伤自己人,反倒是为敌人助阵了。”
其实,明军火铳经常炸膛诚然有制造质量的因素,更大的原因还是操作问题,由于明末时期明军战斗素质急剧下降,在使用火器的时候一味多装药,使得爆炸时产生的压力远超过枪管的抗压能力,炸膛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减小炸膛的几率,在质量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制定出一整套简单易行的使用规范。
“典史大人,炸膛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要不要看看改进后的火铳如何射击?”
鲁典史眼睛一亮,这厮闹了半天是在献宝,如果真的解决了炸膛问题,这些火铳便可以拿出来抵御鞑子了。
“当真解决了?李总办又是大功一件!”
李信的工程指挥部就设在了县城北门里的县库,这几日抽空测试了几支火枪,质量远比想象中要好。于是他在火药上做了些改进,黑火药颗粒化是必备的,然后经过上百次的测试,又确定了每次发射不会炸膛的装药量,将一次发射定量的颗粒化黑火药用一小方皮纸包成圆柱状,一根根码好,使用时用嘴咬开个口子倒入枪口即可。如此一来,既固定了装药量,又加快了装药速度。
李信从县库里取出火枪又变戏法似的从随身的一个小包里取出早就包好的火药,撕开装药,装弹,用通条压实,动作一气呵成,娴熟的仿佛他便是一名久经战阵的火枪手。最后将引燃的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上,举枪射击。随着爆响声从枪尾一侧冲出了大量白色气体。接着,李信重复之前的动作,一口气发射了十次。
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燃烧后残留的浓烈硫磺味,鲁典史挥挥手试图驱散环绕在身周的白烟,李信这十枪打的他心惊肉跳,生怕一不小心炸了膛,将其炸伤,他是亲眼见过几个士兵民壮接连炸膛受伤的惨状,所幸这家伙安然无恙,总算长舒一口气。
“典史大人,如何?”时人称火铳,但李信总习惯叫火枪,他一脸得色的讲起火枪炸膛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案。
鲁典史对此还是持怀疑态度,认为李信不过是运气好没有遇到炸膛,但听他一桩桩道来,似乎也有些道理。最后在李信怂恿下,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之徒也壮着胆子发射了十枪,果真安然无恙,虽然背后衣裳早已被冷汗湿透,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总办此法果真管用。”
“我这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炸膛的几率,也没说会百分百避免炸膛,毕竟每支火枪质量不一,但总归不会大概率发生的。”
李信一用这种方式说话鲁典史就头疼,啰里啰嗦不算还夹杂着前所未闻的词语,但仔细听也能明白个大概,他这是在防止话说的太满,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有点滑头嘛,鲁典史暗暗对李信下了一个评语。
“典史大人我建议咱们高阳县招募民壮成立一支专门由火枪手组成的火枪队。”
“火枪队?”
鲁典史终于明白,李信绕了如此大一个圈子,这才是他要讲的重点。原本李信打算的是,先将鲁典史说服,再由他去说服孙承宗和雷县令,但却不知道自己不但找对了人,而且眼前这个人就有能力达成他的愿望。
典史一职原本只是管理缉捕、囚狱的小吏,但高阳县是小县,不设县丞、主簿,便由典史兼管其职。所以鲁之藩这个典史虽然不入流却在高阳县拥有很大的权力,大体上相当于李信前世的常务副县长兼政府办公室主任、公安局长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局长。再遇上个避祸唯恐不及的雷县令,很多事只要取得本城士绅的谅解与支持,鲁典史便可一言而决。
高阳县没有驻军,仅仅靠几十个皂隶维持治安,鞑子入寇,京师戒严,不能光指望朝廷,自行组织民壮已经迫在眉睫。李信这个建议等于正中他下怀,成立一支火枪队这个建议很超前,也很吸引他。在明军的战斗序列里装备火铳的部队一般都是配合作战,如果成立一支专有火铳部队岂不是成了战斗中的主力?是以,他很想听听这家伙又有什么主意。
“火铳功能大体相当于箭矢,如无步兵配合恐怕难以独当一面……”
&... -->>
“县库里的火枪为什么不拿出来装备民壮?这东西可要比刀枪厉害许多啊。”
“你说的是火铳吧?”
鲁典史没想到李信问的居然是这个,关于这批火铳他是知道的,是上次鞑子入寇时由孙阁老出资购买,但炸膛太厉害没人敢用,只好扔在库里落灰生锈。
“火铳虽好,但总炸伤自己人,反倒是为敌人助阵了。”
其实,明军火铳经常炸膛诚然有制造质量的因素,更大的原因还是操作问题,由于明末时期明军战斗素质急剧下降,在使用火器的时候一味多装药,使得爆炸时产生的压力远超过枪管的抗压能力,炸膛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减小炸膛的几率,在质量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制定出一整套简单易行的使用规范。
“典史大人,炸膛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要不要看看改进后的火铳如何射击?”
鲁典史眼睛一亮,这厮闹了半天是在献宝,如果真的解决了炸膛问题,这些火铳便可以拿出来抵御鞑子了。
“当真解决了?李总办又是大功一件!”
李信的工程指挥部就设在了县城北门里的县库,这几日抽空测试了几支火枪,质量远比想象中要好。于是他在火药上做了些改进,黑火药颗粒化是必备的,然后经过上百次的测试,又确定了每次发射不会炸膛的装药量,将一次发射定量的颗粒化黑火药用一小方皮纸包成圆柱状,一根根码好,使用时用嘴咬开个口子倒入枪口即可。如此一来,既固定了装药量,又加快了装药速度。
李信从县库里取出火枪又变戏法似的从随身的一个小包里取出早就包好的火药,撕开装药,装弹,用通条压实,动作一气呵成,娴熟的仿佛他便是一名久经战阵的火枪手。最后将引燃的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上,举枪射击。随着爆响声从枪尾一侧冲出了大量白色气体。接着,李信重复之前的动作,一口气发射了十次。
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燃烧后残留的浓烈硫磺味,鲁典史挥挥手试图驱散环绕在身周的白烟,李信这十枪打的他心惊肉跳,生怕一不小心炸了膛,将其炸伤,他是亲眼见过几个士兵民壮接连炸膛受伤的惨状,所幸这家伙安然无恙,总算长舒一口气。
“典史大人,如何?”时人称火铳,但李信总习惯叫火枪,他一脸得色的讲起火枪炸膛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案。
鲁典史对此还是持怀疑态度,认为李信不过是运气好没有遇到炸膛,但听他一桩桩道来,似乎也有些道理。最后在李信怂恿下,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之徒也壮着胆子发射了十枪,果真安然无恙,虽然背后衣裳早已被冷汗湿透,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总办此法果真管用。”
“我这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炸膛的几率,也没说会百分百避免炸膛,毕竟每支火枪质量不一,但总归不会大概率发生的。”
李信一用这种方式说话鲁典史就头疼,啰里啰嗦不算还夹杂着前所未闻的词语,但仔细听也能明白个大概,他这是在防止话说的太满,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有点滑头嘛,鲁典史暗暗对李信下了一个评语。
“典史大人我建议咱们高阳县招募民壮成立一支专门由火枪手组成的火枪队。”
“火枪队?”
鲁典史终于明白,李信绕了如此大一个圈子,这才是他要讲的重点。原本李信打算的是,先将鲁典史说服,再由他去说服孙承宗和雷县令,但却不知道自己不但找对了人,而且眼前这个人就有能力达成他的愿望。
典史一职原本只是管理缉捕、囚狱的小吏,但高阳县是小县,不设县丞、主簿,便由典史兼管其职。所以鲁之藩这个典史虽然不入流却在高阳县拥有很大的权力,大体上相当于李信前世的常务副县长兼政府办公室主任、公安局长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局长。再遇上个避祸唯恐不及的雷县令,很多事只要取得本城士绅的谅解与支持,鲁典史便可一言而决。
高阳县没有驻军,仅仅靠几十个皂隶维持治安,鞑子入寇,京师戒严,不能光指望朝廷,自行组织民壮已经迫在眉睫。李信这个建议等于正中他下怀,成立一支火枪队这个建议很超前,也很吸引他。在明军的战斗序列里装备火铳的部队一般都是配合作战,如果成立一支专有火铳部队岂不是成了战斗中的主力?是以,他很想听听这家伙又有什么主意。
“火铳功能大体相当于箭矢,如无步兵配合恐怕难以独当一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