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南宋日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春风啊,何止只是剪刀?还是一把离愁的剑,将普天下学子的思乡情一剑斩断,然后埋头到“吃铁饭碗”的另一番愁绪之中。燕子欢欢喜喜启程时,书生也几家欢喜几家愁绪地离了故乡……
按刘涣心中的知识,他多多少少是记得一些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可而今身临其境,却感一阵突兀,不知是历史戏弄了他?还是他戏弄了历史?
赵构南逃以来,进士科的考试每三年大比,凡应试之人,大抵通过县试、乡试、省试、殿试,期间虽有变卦,但也相差无几,所谓“三级考试”,即成惯制。
也就是说,各路举子须先经“解试”,即通过州试(乡试)、转运司试(漕试)或国子监试(太学试)中的一种,称为“正解”。“正解”和“免解”(不经考试)举子,头年发解,次年春参加“省试”、“殿试”。
历经重重“劫难”,到了后来“功成名就”之时,前三名被点为状元、榜眼、探花。从建炎二年开始,定经义、诗赋分科,第一场分别考经义或诗赋,第二场考论,第三场考策;到时必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既然是封建科举,难免有利有弊。其中,官家思想的主导性极强——却说这两年以来,皇帝赵昚不知是嫌生∧∠,活过于安逸,还是心底开始着发急?他于去年秋冬时节下了圣旨,尽将乡试时间安排在了乾道八年的春季时节,然后火急火燎,于当年八月秋季举行省试与殿试。
一年时间,完成三年一次的科考,本是常态。可今年的安排,难免过于急促,不晓得他是甚么意思?尚有大臣反驳,赵昚只回应一句话,大体意思是说:“老子现在缺人才,等不急了!”
涣哥儿记得模糊,貌似这科考一说,各路应考的举子中举者的比例相差很大,通常开封府、国子监举子每四五人中举一名,而外路举子常是二三十人中举一名,有时六七十人才中举一名,河东、广西、夔州、利州等路有时甚至无一人中举。
这倒好了,他而今就是身处在夔州!就要参加乡试,这乡试而今又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对了,按常理不是八月份的么,赵昚老儿急甚么?哎……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了,我不过海中一叶扁舟,身似浮萍,随浪逐打罢……”刘涣长叹一声,找出张年丰送给他的毛笔,搬到了夔州中心的奉节县城,他要感受一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他除了震惊以外,却多多少少感到应试者的不满。大多议论,明明秋天才举行的乡试,安排到春季作甚?
也怪不得时人纳闷,而今时局“安稳”,朝廷“无难”,官家却偏非要这般折磨人,为了吃这碗饭,好多学子不辞幸劳,便在寒冬腊月就开始离家,连那除夕夜都未能与家人团聚……
纵然怨气滔天,可也无可奈何,学子们这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涣哥儿有喜有忧,喜的是他而今小有名气,总算做了几件大事的,其一是结交权贵,文章更被官家看重;其二是诗文传世,纵然是抄袭的,可能为这个时代做一点正能量的事情,他觉得责无旁贷,关键还做成了,比如三字经;其三是与武人厮混,“主义”得以伸张,比如特种战法;之后便是办报社、搞武器、兴‘时装’,都算初见规模。
忧的是,在平常的岁月当中,他开始被磨去了棱角,满面风霜,心中的信仰尽开始动摇!
还有一点是他很不满意,就是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发明”了这么多的玩意儿,却好像不曾给自己带来甚么财富,而今还是阆中羞涩,清贫得很,想要奢侈一番,也显捉襟见肘!
“哎,老子不要当大官也好,可有几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土地、二是钱财、三是兄弟、四是女人,这些东西当中,老子最差的就是钱财。看来经济问题永远都是大问题,特别是而今通货膨胀,总觉得钱不够用。没办法了,大环境嘛,且不知老子能不能改变这环境,可要想活得精彩,便是头破血流,也要去闯荡一番的!”刘... -->>
二月春风啊,何止只是剪刀?还是一把离愁的剑,将普天下学子的思乡情一剑斩断,然后埋头到“吃铁饭碗”的另一番愁绪之中。燕子欢欢喜喜启程时,书生也几家欢喜几家愁绪地离了故乡……
按刘涣心中的知识,他多多少少是记得一些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可而今身临其境,却感一阵突兀,不知是历史戏弄了他?还是他戏弄了历史?
赵构南逃以来,进士科的考试每三年大比,凡应试之人,大抵通过县试、乡试、省试、殿试,期间虽有变卦,但也相差无几,所谓“三级考试”,即成惯制。
也就是说,各路举子须先经“解试”,即通过州试(乡试)、转运司试(漕试)或国子监试(太学试)中的一种,称为“正解”。“正解”和“免解”(不经考试)举子,头年发解,次年春参加“省试”、“殿试”。
历经重重“劫难”,到了后来“功成名就”之时,前三名被点为状元、榜眼、探花。从建炎二年开始,定经义、诗赋分科,第一场分别考经义或诗赋,第二场考论,第三场考策;到时必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既然是封建科举,难免有利有弊。其中,官家思想的主导性极强——却说这两年以来,皇帝赵昚不知是嫌生∧∠,活过于安逸,还是心底开始着发急?他于去年秋冬时节下了圣旨,尽将乡试时间安排在了乾道八年的春季时节,然后火急火燎,于当年八月秋季举行省试与殿试。
一年时间,完成三年一次的科考,本是常态。可今年的安排,难免过于急促,不晓得他是甚么意思?尚有大臣反驳,赵昚只回应一句话,大体意思是说:“老子现在缺人才,等不急了!”
涣哥儿记得模糊,貌似这科考一说,各路应考的举子中举者的比例相差很大,通常开封府、国子监举子每四五人中举一名,而外路举子常是二三十人中举一名,有时六七十人才中举一名,河东、广西、夔州、利州等路有时甚至无一人中举。
这倒好了,他而今就是身处在夔州!就要参加乡试,这乡试而今又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对了,按常理不是八月份的么,赵昚老儿急甚么?哎……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了,我不过海中一叶扁舟,身似浮萍,随浪逐打罢……”刘涣长叹一声,找出张年丰送给他的毛笔,搬到了夔州中心的奉节县城,他要感受一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他除了震惊以外,却多多少少感到应试者的不满。大多议论,明明秋天才举行的乡试,安排到春季作甚?
也怪不得时人纳闷,而今时局“安稳”,朝廷“无难”,官家却偏非要这般折磨人,为了吃这碗饭,好多学子不辞幸劳,便在寒冬腊月就开始离家,连那除夕夜都未能与家人团聚……
纵然怨气滔天,可也无可奈何,学子们这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涣哥儿有喜有忧,喜的是他而今小有名气,总算做了几件大事的,其一是结交权贵,文章更被官家看重;其二是诗文传世,纵然是抄袭的,可能为这个时代做一点正能量的事情,他觉得责无旁贷,关键还做成了,比如三字经;其三是与武人厮混,“主义”得以伸张,比如特种战法;之后便是办报社、搞武器、兴‘时装’,都算初见规模。
忧的是,在平常的岁月当中,他开始被磨去了棱角,满面风霜,心中的信仰尽开始动摇!
还有一点是他很不满意,就是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发明”了这么多的玩意儿,却好像不曾给自己带来甚么财富,而今还是阆中羞涩,清贫得很,想要奢侈一番,也显捉襟见肘!
“哎,老子不要当大官也好,可有几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土地、二是钱财、三是兄弟、四是女人,这些东西当中,老子最差的就是钱财。看来经济问题永远都是大问题,特别是而今通货膨胀,总觉得钱不够用。没办法了,大环境嘛,且不知老子能不能改变这环境,可要想活得精彩,便是头破血流,也要去闯荡一番的!”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