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红楼林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门交际,林苏氏便是得了原身记忆也有许多不知的事,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李氏则不同,她是个爱热闹的,为人又爽快,故与许多夫人们的关系都不错,消息也灵通。林苏氏先前看着一位袁家姑娘不错,便托李氏多打听些袁家的情况。
林苏氏问道:“怎么,有消息了,快说来听听。”李氏也不多说客气话,直接摆手道:“依我看,不合适。”林苏氏道:“怎么个不合适?”
李氏道:“我并不是因你儿子高中状元,眼见着要出仕为官了,婚事也可再高一等而说不合适,是这门亲原就不好结得。那袁家祖籍山西,家里老太太是杭州人士。□□年前因着老太爷调来苏州为官便举家迁了过来,年前他们家老太爷已因老辞官,只是仍居于此,未曾还乡。那位袁姑娘是二房的嫡长女,年十五,父亲现今外任为河南南阳知府。”
李氏继续道来,林苏氏便知为何说不合适了。要说那姑娘也是好的,模样标志,性情温和,最难得的是读书识字明事理,只是袁家实在算不得好做亲的人家。袁家一共四房,前两房嫡出,后两房庶出。四房中唯有二房算得有几分出息,出了个做官的。三房、四房老实懦弱,不惹事也就罢了。大房却是标准的纨绔,整日里招摇过市,招猫遛狗,大麻烦不多,小麻烦却是不断的,更有一个袁家老太太素日极偏心大房。如今一家子只靠着二房撑脸面,偏二房的太太又是个厉害人物,这一房只得两个嫡出的女儿,没有儿子,听说已是打算从大房中过继了。
林苏氏也觉这样的人家做了亲可不只是娶进门一个媳妇,很有可能会惹来一堆的麻烦。不说林家素来讲究门风,就单以林苏氏自己说也不想有这样的亲戚,看来这袁家是不成了。
李氏见林苏氏不说话,便道:“要想找合心意的就得慢慢来,急不得。何况如今你儿子前程远大,还怕修不得一门好亲?熬了这么些年,眼看着你享福的日子也来了,就是不知你是怎么打算的。日后还留在这儿还是进京呢?”
按本朝例,科举高中者皆可先回乡祭祖,而后往吏部处报道。一甲三名皆是直接授官,状元一般会被授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职。如此,林海就得留在京城了,李氏问的正是林苏氏是仍留在苏州还是随林海一起进京。
林苏氏想想道:“海儿虽读书有天分,为官却不比读书,况且他如今不过十八岁,少年得志便易自大,这最是要不得的。翰林院里多的是名学大儒,让他去翰林院虚心学习,涨涨见识,懂些人情世故也好。如此,几年间是定要留在京城的,我还是一起去的好,现今他功名也有了,该是成家的时候了,我怎能不跟着去?”
李氏一听点头,有些伤感道:“我想着你多半也是要去的,不过还是问了一句。哎!只可惜我没能生个女儿,不然倒是极想跟你结这门亲。日后等着你去了京城,等闲我们怕是难见了。”
林苏氏笑道:“林家祖宅就在这儿,这可是跑不了的。就算我们去了京城也总要回来的,总不会在京城待一辈子。我还想着过几年让海儿求个外放,回了江南岂不好,江南的山水是别处比不了的。”
林苏氏自是知道林海还会到扬州当官的,只是不能告诉李夫人。李氏点头,想想又道:“既然你们一家子要去京城,就得好好准备了。京城的局势、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得打听清楚了,到底是京城,不比苏州,居大不易啊。”
林苏氏也觉得有理,便记下了。
出门交际,林苏氏便是得了原身记忆也有许多不知的事,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李氏则不同,她是个爱热闹的,为人又爽快,故与许多夫人们的关系都不错,消息也灵通。林苏氏先前看着一位袁家姑娘不错,便托李氏多打听些袁家的情况。
林苏氏问道:“怎么,有消息了,快说来听听。”李氏也不多说客气话,直接摆手道:“依我看,不合适。”林苏氏道:“怎么个不合适?”
李氏道:“我并不是因你儿子高中状元,眼见着要出仕为官了,婚事也可再高一等而说不合适,是这门亲原就不好结得。那袁家祖籍山西,家里老太太是杭州人士。□□年前因着老太爷调来苏州为官便举家迁了过来,年前他们家老太爷已因老辞官,只是仍居于此,未曾还乡。那位袁姑娘是二房的嫡长女,年十五,父亲现今外任为河南南阳知府。”
李氏继续道来,林苏氏便知为何说不合适了。要说那姑娘也是好的,模样标志,性情温和,最难得的是读书识字明事理,只是袁家实在算不得好做亲的人家。袁家一共四房,前两房嫡出,后两房庶出。四房中唯有二房算得有几分出息,出了个做官的。三房、四房老实懦弱,不惹事也就罢了。大房却是标准的纨绔,整日里招摇过市,招猫遛狗,大麻烦不多,小麻烦却是不断的,更有一个袁家老太太素日极偏心大房。如今一家子只靠着二房撑脸面,偏二房的太太又是个厉害人物,这一房只得两个嫡出的女儿,没有儿子,听说已是打算从大房中过继了。
林苏氏也觉这样的人家做了亲可不只是娶进门一个媳妇,很有可能会惹来一堆的麻烦。不说林家素来讲究门风,就单以林苏氏自己说也不想有这样的亲戚,看来这袁家是不成了。
李氏见林苏氏不说话,便道:“要想找合心意的就得慢慢来,急不得。何况如今你儿子前程远大,还怕修不得一门好亲?熬了这么些年,眼看着你享福的日子也来了,就是不知你是怎么打算的。日后还留在这儿还是进京呢?”
按本朝例,科举高中者皆可先回乡祭祖,而后往吏部处报道。一甲三名皆是直接授官,状元一般会被授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职。如此,林海就得留在京城了,李氏问的正是林苏氏是仍留在苏州还是随林海一起进京。
林苏氏想想道:“海儿虽读书有天分,为官却不比读书,况且他如今不过十八岁,少年得志便易自大,这最是要不得的。翰林院里多的是名学大儒,让他去翰林院虚心学习,涨涨见识,懂些人情世故也好。如此,几年间是定要留在京城的,我还是一起去的好,现今他功名也有了,该是成家的时候了,我怎能不跟着去?”
李氏一听点头,有些伤感道:“我想着你多半也是要去的,不过还是问了一句。哎!只可惜我没能生个女儿,不然倒是极想跟你结这门亲。日后等着你去了京城,等闲我们怕是难见了。”
林苏氏笑道:“林家祖宅就在这儿,这可是跑不了的。就算我们去了京城也总要回来的,总不会在京城待一辈子。我还想着过几年让海儿求个外放,回了江南岂不好,江南的山水是别处比不了的。”
林苏氏自是知道林海还会到扬州当官的,只是不能告诉李夫人。李氏点头,想想又道:“既然你们一家子要去京城,就得好好准备了。京城的局势、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得打听清楚了,到底是京城,不比苏州,居大不易啊。”
林苏氏也觉得有理,便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