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 (2/2)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唐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的民族融合政策在此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其他少数部族已经开始融合的情况下,有了汉民族的加入等于让这种民族融合有了新的内涵,也有了引导。所以这也是哈穆德等人归降大唐之后能够飞速找到归属感的原因所在,此时的汉民族创造的历史和文明对于周边的大小部族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强盛的文明和发达的文化足够让这些在战场上败给对方的大小部族飞速主动的融合进来。
“这种办法在高昌推行起来很快,但是在其他地方未必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岑天时见到徐天翔有点兴奋忍不住苦笑道:“高昌地区是因为本身就有基础加上地靠沙洲。说起来张朝奉其实还是做了点贡献的,至少保存了这块西北汉人最后的希望。但是其他地方的汉人历经百年的罹乱,不是被屠杀殆尽就是因为迫于生计改头换面变成了少数部族的模样,改说其他部族的语言和文化,这么多年三四代人持续不断只怕他们的后代子孙未必都会觉得大唐才是他们的源头和母国了。”说起来这些岑天时就觉得有点愤懑,堂堂汉民后裔如今却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地,忘却了唐言和汉字这让他如何不心惊?前线拓跋思谏传回来的汇报当中多有那些汉人血脉变得比起回鹘人还要顽固,坚持认为大唐来西北是破坏了西北的民族平衡,甚至带头造乱。这些人甚至还不如昭武九姓后裔,他们虽然不是华夏血脉,但是在艰难困苦当中却始终心向大唐,记得百年前那个封疆万里的大帝国才是这片广袤土地的真正主人。所以在天策军的旗号在西北亮明之后这些人反倒是成了大唐最坚实的拥护者,为此不顾回鹘人的镇压抽调各部落子弟组成军团不远千里支援作战。如今名震西北的安西兵团就是近乎全员昭武九姓后裔子弟组成,但是他们在于阗的所作所为却让每一位大唐百姓刮目相看。
“让教育部迅速制定西北地区普及唐言汉字的教育计划,将此作为一项国策在西北铺开。我们就是要穷一代人之力彻底同化西北各部族。”后世不是说要想彻底消亡一个民族必须有三步吗?先是军事占领,然后政治分化,最后才是文化同流。如今在政治上李玄清已经决心推行迁徙人口和屯垦戌边的计划,那么在文化上面自然不会忘记,西北那边的教育比起中原都不遑多让。
“三年内抽调至少三千名各级教师前往西北支援教育,要让西北大小部族的精英子弟都学习大唐的文化,学习我们的语言和汉字。”李玄清将农业部的计划大纲递给岑天时继续道:“另外正式通告西北各地,以后往来所有的政务公文必须全部使用唐言汉字,正式场合全部取缔所有的少数部族语言和文字。”李玄清的话让岑天时忽然感觉到一阵凉意,他本是文人出身自然明白李玄清的这一招的威力所在,这是不仅仅是断绝其他各族的历史,还要断绝他们的文化传承的根基,一旦唐言汉字在西北全面铺开百年以后自然所有的部族都会变成汉人,这一招虽然见效缓慢,但是却胜在长久,而且是真正的绝户之计。
“皇上放心,这个交给天时,我会办好的。此项国策以后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举凡所有非汉人区域都可以使用这个,百年之后都会只见汉人不见其他部族百姓了。”岑天时深吸一口气肃然道。不管自己心里是不是有些不忍,但是在种族大义面前岑天时飞速压制了心头的怜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你也放心,到时候你让元和组织一些人将这些人的文化和历史详细记录下来然后送到史学馆那里,这样他们的历史就变成了我们的历史的一部分,跟随我们一起传承下去,百年之后就算是有些人还会坚持也就无所谓了。也算是统一化和多样性并存吧。”李玄清来自后世自然明白岑天时心里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摆摆手道。
“好了天翔,你马上去通知陈凡和万毅师兄吧,将两边的战俘飞速对调。同时内阁也把这份计划传给副首相,让他以此作为今后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总纲,包括于阗在内。”李玄清拍了拍手吩咐徐天翔和岑天时二人。虽然自己心头对于西北那个大难题依然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在农业部的这个计划实施之后至少能够极大的缓解这种状况。而且铁路已经在不断往前推进,多修筑一里的铁路就会减轻西北那边一分的负担。如果自己的铁路线能够和后世的西北大动脉一样那么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可以说交通运输的方式革新有时候就是契机。而且比起后世至少自己还有一件优势,那就是手中掌握着数以十万计的战俘,这种几乎免费的劳动力让自己在西北修筑铁路的成本降低到极致,这才是自己能够将铁路不断往西北延伸的本钱所在。
不过李玄清此时还不清楚的是,被岑天时紧急传送到西北的这份计划大纲对于西北的深远影响。在后面不断推进的军势之后拓跋思谏很果断的利用军管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扫平了焉耆本地的叛乱,而且因为诸多部族参与回鹘人对抗天策军,所以这些部族都被剥夺了大部分财产,部分甚至被驱逐出焉耆区域,移交到沙洲司马道信那边,而交换过来的汉民则飞速掌握了这些部族留下来的牲畜和田产。这样一来在强横的军势面前拓跋思谏飞速完成了整合,然后放心的颁布其他的政策,而最让整个焉耆地区产生振动的就是大唐的户籍制度。
在西北那边因为大本营这边制定的大纲而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来自于阗的战报也飞速朝焉耆而去,而往来于西北和关中的火车中万毅等人的战报也在逐步的朝大本营而去。
行的民族融合政策在此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其他少数部族已经开始融合的情况下,有了汉民族的加入等于让这种民族融合有了新的内涵,也有了引导。所以这也是哈穆德等人归降大唐之后能够飞速找到归属感的原因所在,此时的汉民族创造的历史和文明对于周边的大小部族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强盛的文明和发达的文化足够让这些在战场上败给对方的大小部族飞速主动的融合进来。
“这种办法在高昌推行起来很快,但是在其他地方未必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岑天时见到徐天翔有点兴奋忍不住苦笑道:“高昌地区是因为本身就有基础加上地靠沙洲。说起来张朝奉其实还是做了点贡献的,至少保存了这块西北汉人最后的希望。但是其他地方的汉人历经百年的罹乱,不是被屠杀殆尽就是因为迫于生计改头换面变成了少数部族的模样,改说其他部族的语言和文化,这么多年三四代人持续不断只怕他们的后代子孙未必都会觉得大唐才是他们的源头和母国了。”说起来这些岑天时就觉得有点愤懑,堂堂汉民后裔如今却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地,忘却了唐言和汉字这让他如何不心惊?前线拓跋思谏传回来的汇报当中多有那些汉人血脉变得比起回鹘人还要顽固,坚持认为大唐来西北是破坏了西北的民族平衡,甚至带头造乱。这些人甚至还不如昭武九姓后裔,他们虽然不是华夏血脉,但是在艰难困苦当中却始终心向大唐,记得百年前那个封疆万里的大帝国才是这片广袤土地的真正主人。所以在天策军的旗号在西北亮明之后这些人反倒是成了大唐最坚实的拥护者,为此不顾回鹘人的镇压抽调各部落子弟组成军团不远千里支援作战。如今名震西北的安西兵团就是近乎全员昭武九姓后裔子弟组成,但是他们在于阗的所作所为却让每一位大唐百姓刮目相看。
“让教育部迅速制定西北地区普及唐言汉字的教育计划,将此作为一项国策在西北铺开。我们就是要穷一代人之力彻底同化西北各部族。”后世不是说要想彻底消亡一个民族必须有三步吗?先是军事占领,然后政治分化,最后才是文化同流。如今在政治上李玄清已经决心推行迁徙人口和屯垦戌边的计划,那么在文化上面自然不会忘记,西北那边的教育比起中原都不遑多让。
“三年内抽调至少三千名各级教师前往西北支援教育,要让西北大小部族的精英子弟都学习大唐的文化,学习我们的语言和汉字。”李玄清将农业部的计划大纲递给岑天时继续道:“另外正式通告西北各地,以后往来所有的政务公文必须全部使用唐言汉字,正式场合全部取缔所有的少数部族语言和文字。”李玄清的话让岑天时忽然感觉到一阵凉意,他本是文人出身自然明白李玄清的这一招的威力所在,这是不仅仅是断绝其他各族的历史,还要断绝他们的文化传承的根基,一旦唐言汉字在西北全面铺开百年以后自然所有的部族都会变成汉人,这一招虽然见效缓慢,但是却胜在长久,而且是真正的绝户之计。
“皇上放心,这个交给天时,我会办好的。此项国策以后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举凡所有非汉人区域都可以使用这个,百年之后都会只见汉人不见其他部族百姓了。”岑天时深吸一口气肃然道。不管自己心里是不是有些不忍,但是在种族大义面前岑天时飞速压制了心头的怜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你也放心,到时候你让元和组织一些人将这些人的文化和历史详细记录下来然后送到史学馆那里,这样他们的历史就变成了我们的历史的一部分,跟随我们一起传承下去,百年之后就算是有些人还会坚持也就无所谓了。也算是统一化和多样性并存吧。”李玄清来自后世自然明白岑天时心里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摆摆手道。
“好了天翔,你马上去通知陈凡和万毅师兄吧,将两边的战俘飞速对调。同时内阁也把这份计划传给副首相,让他以此作为今后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总纲,包括于阗在内。”李玄清拍了拍手吩咐徐天翔和岑天时二人。虽然自己心头对于西北那个大难题依然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在农业部的这个计划实施之后至少能够极大的缓解这种状况。而且铁路已经在不断往前推进,多修筑一里的铁路就会减轻西北那边一分的负担。如果自己的铁路线能够和后世的西北大动脉一样那么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可以说交通运输的方式革新有时候就是契机。而且比起后世至少自己还有一件优势,那就是手中掌握着数以十万计的战俘,这种几乎免费的劳动力让自己在西北修筑铁路的成本降低到极致,这才是自己能够将铁路不断往西北延伸的本钱所在。
不过李玄清此时还不清楚的是,被岑天时紧急传送到西北的这份计划大纲对于西北的深远影响。在后面不断推进的军势之后拓跋思谏很果断的利用军管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扫平了焉耆本地的叛乱,而且因为诸多部族参与回鹘人对抗天策军,所以这些部族都被剥夺了大部分财产,部分甚至被驱逐出焉耆区域,移交到沙洲司马道信那边,而交换过来的汉民则飞速掌握了这些部族留下来的牲畜和田产。这样一来在强横的军势面前拓跋思谏飞速完成了整合,然后放心的颁布其他的政策,而最让整个焉耆地区产生振动的就是大唐的户籍制度。
在西北那边因为大本营这边制定的大纲而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来自于阗的战报也飞速朝焉耆而去,而往来于西北和关中的火车中万毅等人的战报也在逐步的朝大本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