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超感精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邯县一建和二建和当初的三建比起来,那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就说资质就比三建高一个档次。三建是省二级的资质,而邯县一建手里有个国家三级的建筑资质,至于其他的技术力量,设备等等也都比三建强不止一倍。二建虽然比一建差一点,但它属下有一家混凝土预构件厂拥有生产经营商品混凝土的资质。
这些都是两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按理说一建和二建应该经营的比三建好。但事实上,由于邯县建委和城建局对县属的几家建筑公司管的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一建的总经理是原建委副主任沈平凡,二建的总经理是原城建局副局长汤魏东。
沈平凡就是沈元根的父亲。自从沈元根被纪委抓了之后,沈平凡也被牵扯到了。纪委深挖了一下之后发现沈平凡比他儿子还能捞。整个一建表面上很是繁荣,经营状况很不错,可实际上却是债台高筑,已经濒临破产了。沈平凡被双规之后,他又把老朋友汤魏东给供了出来。至此,由三建总经理陈长友引发的这个串案算是吧一二三建的三个老总全套进去了。
贪官虽然抓起来了,可一建和二建被掩盖住的问题同样也爆发了出来,自从去年下半年之后,一建和二建就一直没有发过工资。在建的项目也基本停了。随后由主管城建的常委副县长朱克捷主导进驻一建和二建公司,进行清理整顿。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建和二建加起来,现有的资产总值将近六百多万。但债务却高达一千一百万。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其实已经资不抵债了。
之前朱克捷成功的主导了三建的改制,所以他对于一建和二建的问题也主张用改制的办法。相对于三建来说,一建和二建的改制关注的人就比较多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研究和讨论,最终一建由原一建第一分公司经理冯伟刚接手改制,联合了公司的三十多个中层干部作为集体股东把一建盘了下来。二建则是由其下属的混凝土预构件厂厂长孙兴斌接手。
从朱克捷的角度来说,一建二建至此就算成功改制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改制的一个起点。冯伟刚和孙兴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原本一建和二建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在一建原本三个分公司也就只有第一分公司经营的还算不错,而二建的混凝土预构件厂也是二建下属单位中经营情况最好的。冯伟刚和孙兴斌都是能人。
不过他们对于接手一建和二建之后,管理的范围扩大了。但思路却依然停留在原本的层次上,冯伟刚将重振企业的突破口放在了接业务上。他原本在第一分公司的时候,就以接业务接到手软闻名。他谈业务公关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当初第一分公司接下来做不了的工程,他还会让给其他两个分公司做。按照他的想法,拿下一建之后多接点业务,多做几个大工程就可以让一建重新站起来。
可他没想到的是一建接的工程越多,他们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就越多。现在的建筑企业接工程大多都是需要带资和垫资的。以前一建还是县属企业的时候,这些资金需求可以向上边要,也可以找银行贷款。但现在一建改制之后,供血就断了。为了接业务,冯伟刚找银行把企业资产的很大一部分都抵押出去了。
这些业务接下来,也开始做了。可做完了之后,结款的事情却一拖再拖。三四个项目做完之后,一建彻底被拖垮了。工人工资发不出来,银行贷款还不上,设备和资产被法院查封……而那些应收款又收不回来。这下子冯伟刚彻底傻眼了。
二建的情况也差不多,孙兴斌把经营重点放在了混凝土预构件厂这个下金蛋的母鸡身上。他大刀阔斧的进行产业调整,将原本二建的施工队伍和设备卖给了一建的冯伟刚。而那时冯伟刚正愁接到工程之后没人干活,就把二建的施工队伍都接过来了。孙兴斌收拢了资金之后投入资金扩大生产。混凝土预构件厂的产能提高了近一倍。一开始运营情况非常好,原来由于产能上不来而只能放弃的客户被孙兴斌全拉了过来。
混凝土的生意那也是很不错的,产能上去了之后,销量自然也跟着大幅度的提升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没有引起孙兴斌的重视。那些使用混凝土的,都是建筑企业,这些企业接来的业务都是带资和垫资的,所以他们的结款周期比较长。原先产能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当产能规模上来之后,这个问题就立刻凸显了出来。由于结款周期长,孙兴斌又失去了财政的供血,他就面临着和冯伟刚一样的问题——资金链断裂。
冯伟刚和孙兴斌两人其实犯了同样的错,在失去了财政的供血之后,他们的思路却依然还和以前一样,想着靠扩大业务来发展企业。可业务扩大了之后,就相当于一个贫血的成人,只有小孩子的血量,根本无法维持运转。所以一建和二建很快就再次陷入了困境。
&nbs... -->>
邯县一建和二建和当初的三建比起来,那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就说资质就比三建高一个档次。三建是省二级的资质,而邯县一建手里有个国家三级的建筑资质,至于其他的技术力量,设备等等也都比三建强不止一倍。二建虽然比一建差一点,但它属下有一家混凝土预构件厂拥有生产经营商品混凝土的资质。
这些都是两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按理说一建和二建应该经营的比三建好。但事实上,由于邯县建委和城建局对县属的几家建筑公司管的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一建的总经理是原建委副主任沈平凡,二建的总经理是原城建局副局长汤魏东。
沈平凡就是沈元根的父亲。自从沈元根被纪委抓了之后,沈平凡也被牵扯到了。纪委深挖了一下之后发现沈平凡比他儿子还能捞。整个一建表面上很是繁荣,经营状况很不错,可实际上却是债台高筑,已经濒临破产了。沈平凡被双规之后,他又把老朋友汤魏东给供了出来。至此,由三建总经理陈长友引发的这个串案算是吧一二三建的三个老总全套进去了。
贪官虽然抓起来了,可一建和二建被掩盖住的问题同样也爆发了出来,自从去年下半年之后,一建和二建就一直没有发过工资。在建的项目也基本停了。随后由主管城建的常委副县长朱克捷主导进驻一建和二建公司,进行清理整顿。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建和二建加起来,现有的资产总值将近六百多万。但债务却高达一千一百万。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其实已经资不抵债了。
之前朱克捷成功的主导了三建的改制,所以他对于一建和二建的问题也主张用改制的办法。相对于三建来说,一建和二建的改制关注的人就比较多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研究和讨论,最终一建由原一建第一分公司经理冯伟刚接手改制,联合了公司的三十多个中层干部作为集体股东把一建盘了下来。二建则是由其下属的混凝土预构件厂厂长孙兴斌接手。
从朱克捷的角度来说,一建二建至此就算成功改制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改制的一个起点。冯伟刚和孙兴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原本一建和二建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在一建原本三个分公司也就只有第一分公司经营的还算不错,而二建的混凝土预构件厂也是二建下属单位中经营情况最好的。冯伟刚和孙兴斌都是能人。
不过他们对于接手一建和二建之后,管理的范围扩大了。但思路却依然停留在原本的层次上,冯伟刚将重振企业的突破口放在了接业务上。他原本在第一分公司的时候,就以接业务接到手软闻名。他谈业务公关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当初第一分公司接下来做不了的工程,他还会让给其他两个分公司做。按照他的想法,拿下一建之后多接点业务,多做几个大工程就可以让一建重新站起来。
可他没想到的是一建接的工程越多,他们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就越多。现在的建筑企业接工程大多都是需要带资和垫资的。以前一建还是县属企业的时候,这些资金需求可以向上边要,也可以找银行贷款。但现在一建改制之后,供血就断了。为了接业务,冯伟刚找银行把企业资产的很大一部分都抵押出去了。
这些业务接下来,也开始做了。可做完了之后,结款的事情却一拖再拖。三四个项目做完之后,一建彻底被拖垮了。工人工资发不出来,银行贷款还不上,设备和资产被法院查封……而那些应收款又收不回来。这下子冯伟刚彻底傻眼了。
二建的情况也差不多,孙兴斌把经营重点放在了混凝土预构件厂这个下金蛋的母鸡身上。他大刀阔斧的进行产业调整,将原本二建的施工队伍和设备卖给了一建的冯伟刚。而那时冯伟刚正愁接到工程之后没人干活,就把二建的施工队伍都接过来了。孙兴斌收拢了资金之后投入资金扩大生产。混凝土预构件厂的产能提高了近一倍。一开始运营情况非常好,原来由于产能上不来而只能放弃的客户被孙兴斌全拉了过来。
混凝土的生意那也是很不错的,产能上去了之后,销量自然也跟着大幅度的提升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没有引起孙兴斌的重视。那些使用混凝土的,都是建筑企业,这些企业接来的业务都是带资和垫资的,所以他们的结款周期比较长。原先产能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当产能规模上来之后,这个问题就立刻凸显了出来。由于结款周期长,孙兴斌又失去了财政的供血,他就面临着和冯伟刚一样的问题——资金链断裂。
冯伟刚和孙兴斌两人其实犯了同样的错,在失去了财政的供血之后,他们的思路却依然还和以前一样,想着靠扩大业务来发展企业。可业务扩大了之后,就相当于一个贫血的成人,只有小孩子的血量,根本无法维持运转。所以一建和二建很快就再次陷入了困境。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