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今萍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泰二年,夏,六月初一,今日是太后出殡的日子。京城纸钱白幔遮天蔽日,白茫茫的一片,明明是盛夏,却平添了一抹凄凉的意味,文武百官并宫中皇后嫔妃等人皆穿着孝衣,送太后棺椁往京郊昌平县天寿山方向而去,先帝爷葬在建陵,此次要重开建陵,将太后的遗体送进去和先帝合葬。
冗长的祭祀大典上,站在汉白玉高台上的安泰帝已经汗流浃背,一身粗麻孝衣已经汗水浸透了,连鞋袜都是湿的,此时已经到了正午,礼部尚书兼内阁大臣刘阁老还在抑扬顿挫的念着语句华丽的祭文,似乎永远都读不完似的,安泰帝强行压抑着内心的烦闷,耐住性子听着。
这时掌印太监走到安泰帝身边耳语道:“皇上,天太热,大皇子有些撑不住了,淑妃娘娘托老奴来问,可不可以让大皇子回宫殿休息片刻再过来?”
安泰帝说道:“太子还站着,他就得站着,都是太后的孙子,他不能被比下去了。”
掌印太监下去传口谕,安泰帝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身后的兄长,顺王站在原地如雕像般纹丝不动,安泰侯头上还有两个内侍打着黄盖遮蔽阳光,顺王头上什么都没有,整个人站在烈日下,汗水将脚下的汉白玉石阶都浸湿了,到了这个地步还没晕倒,真是奇迹。
太后崩天的事情传开后,在南宫的顺王请求送母亲最后一程,安泰帝不许,顺王绝食请求,安泰帝不好在太后死后就落下个饿死兄长的名声,便提出一个令顺王知难而退的建议:南宫大门的锁已经
被铜汁灌注打不开了,宫墙下打了一小洞递送食盒等物,顺王若要送葬,就从小洞里爬出来!
洞口很小,顺王需要像一条狗一样爬进爬出。即使寻常男人也难忍受这种侮辱,何况是曾经当过帝王的男人呢,安泰帝以为顺王会愤然拒绝,但是没想到顺王居然点头答应了,趴下身体,手脚并用,爬出了洞口!
看着昔日尊贵的哥哥如一条狗般爬出来,安泰帝震撼的同时内心也有一种奇妙的征服感和满足感,但是瞧见哥哥慢慢站起来,表情木然的拍去手肘和膝盖上的浮灰,他又隐隐有些害怕和不安。时隔一年八个月,兄弟俩居然以这种方式首次见面,顺王整理好了仪容和衣服,又再次跪下,对皇帝弟弟行起了跪拜君臣之礼,安泰帝楞了好一会,才叫顺王起来说话。
千防万防,顺王为了尽孝道,被逼着像狗一样从洞口爬出来的事件还是很快传出了宫外,传遍了京城,几乎是民怨沸腾,群臣愤怒,有人甚至将安泰帝比作暴戾的纣王。安泰帝闻言大怒,质问心腹掌印太监为何这等私密之事都传出去了,皇宫守护如此薄弱,下一回刺客是不是可以大摇大摆的直接从宫外闯进来?掌印太监跪地求赎罪,内心是不服的,当日谁都没有想到顺王会真的从洞口钻出来,他便没有提前清场,南宫外宫女内侍还有东厂、锦衣卫等一群围观者,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尽管他各种警告甚至杀鸡儆猴过了,但还是泄露了出去。
今日太后和先帝合葬,群臣在后面跪拜,安泰帝心中有鬼,总觉得身后那些大臣不是在跪先帝天后、或者他这个皇帝,而是在跪身后的顺王,这是顺王第一次在群臣面前现身,以孝子忍胯【下之辱的姿态感动大明。
他余威余恩尚存啊!可这又如何?安泰帝目光一冷,看着面前巍峨的建陵,天后已经“病逝”了,拦在废太子之前最大的障碍已经除掉,天下已经是我的了,我将天下传给自己的子孙理所当然,朝中大臣们肯定是一片反对之声,可那又如何呢,天下是朱家人的天下,和大臣们磨几个回合,东宫必然易主……
正思忖着,身后一细小喧哗之声,掌印太监有匆忙跑过来耳语道:“皇后,大皇子撑不住,晕厥过去了!”
都是被他娘娇惯的!弱不禁风!安泰帝心中虽恼怒,但还是很关心儿子,“怕是中暑了,抬下去多灌些解暑的汤药,叫太医好好瞧瞧。”
大皇子被太监们匆匆抱下去了,林淑妃看的心焦,还是咬牙顶住,并没有跟着下去照看大皇子,一旁的刘皇后冷冷一笑,说道:“你倒是纯孝。”儿子都不管了,还坚持在这里跪拜太后。
林淑妃说道:“遵守孝道,为人父母的,定以身作则。”她敢暗讽皇后至今无子,手里掌握了刘氏的把柄,就等着时机一到,给皇后致命一击。
刘皇后一噎,很快又恢复了神色,你有儿子又如何?皇上想要一个嫡子,离红丸事件刚好过去了半年,皇上也禁【欲调养了半年,为了子嗣大计,皇上不用拘于孝期长短,用不了多少时间,皇上就会宣她侍寝。
祭文终于念完了,典礼过后,刘皇后回宫殿休息,她也是在典礼上强撑着,午睡酣然无梦,醒来时猛地发现枕边有一个折成纸鹤的信件。斟酌再三,她战战兢兢的展开纸鹤,上头的内容触目惊心,她如坠冰窟,看到信件末尾时,才慢慢恢复了神色,到底是谁如此神通广大,居然知晓淑妃已经知道自己当瘦马的过去,还将淑妃害死福王妃的把柄透露给了自己?对方目的何在?到底是敌是友呢……
一场宫闱大战即将开始,林淑妃悉心照顾着中暑昏迷的儿子,怒骂太医:“不是说只是中暑,并无大碍吗?怎么还没醒过来?”
太医说道:“大皇子年纪小,身体孱弱,恢复的寻常人慢一些,娘娘放心,只要坚持多喂糖盐水,不用吃药就会好的。”
一旁的宫人说道:“太医说的容易,大皇子正在昏迷中,喂一半,吐一半,这可如何是好。”
太医说道:“实在不行,就将大皇子浸在温水中泡澡,这也能解暑气、补水份。”
淑妃忙命人抬了温水来,泡了估摸一盏茶的时间,大皇子悠悠转醒,连连叫渴,淑妃忙将太医配置的盐糖水端给大皇子,大皇子喝了一口就皱眉扔到一边去,吵着要喝酸梅汤,淑妃疼惜孩子,命人换了酸梅汤来,太医提醒说不要放冰,否则一冷一热轮番来,大皇子身体会受不了得,孩子生病都娇气些,大皇子拒绝喝温吞水般的酸梅汤,非要在里头加冰,淑妃只得命宫人去取冰。
正在这时,安泰帝进来探望大皇子了,看到这一幕,不禁动了怒气,“谁不许取冰!好好的孩子,都让你们娇惯坏了。”
淑妃示意宫人们退下,将酸梅汤递给儿子,“快喝,不然你父皇要生气了。”
安泰帝一直扮演着严父的形象,大皇子惧怕父亲,忙咕噜噜一气喝下去,再也不吵闹了。安泰帝板着脸对儿子说道:“这些日子忙着葬礼,书和字都丢下了吧?从明日起,每晚都要去给父皇讲一讲当日所学,不可以再贪玩了。”
大皇子还小,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此刻在浴桶里嘟着小嘴低头不语,看来十分失望,又不敢反抗父亲的安排。淑妃心疼儿子,忙说道:“这几日虽然没有翰林院的讲经师傅教他,但是每日都至少有一个时辰在温书写字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大皇子并没有忘记皇上的教诲。”
安泰帝脸色稍缓,说道:“记得就好,皇儿毕竟还小,总是想出去玩耍,淑妃要好好管束他。”
浴桶里的大皇子突然抬头说道:“父皇,儿臣并不是总想要出去玩耍,儿臣也想好好学,可是师傅们讲得东西大多都听不懂,听着听着就困了,又不能睡觉。师傅们总是讲圣人、明君如何如何,要儿臣以此为榜样。可是儿臣还是个小孩子嘛,难道那些圣人明君生来就是如此吗?他们小时候都不出去玩么?都是在屋里读书写字吗?就像父皇这样的明君,您小时候也是一天到晚对着书本子么?”
这孩子怎么说出这种话来!淑妃听得心急,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安泰帝的神色,就担心他会发火。岂料安泰帝并没有生气,他沉默了一会,说道:“父皇小时候没有你这么幸运,能够被当做一个储君来培养。储君和皇子是天壤之别啊。父皇的生母是一个贵人,其实以前她只是个宫女,生下你大姑姑临安长公主后,才封了贵人,生父皇的时候血崩,难产去了,父皇从小是由太后抚养长大的。从记事起,就见先帝和太后对顺王非常严厉,无论读书还是骑射,都要求做的最好,从不懈怠姑息。但是他们对父皇就不同了,向来是和颜悦色,稍微做的好些,就夸赞不绝,但是顺王无论做的有多好,他们都很吝啬一声赞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n... -->>
安泰二年,夏,六月初一,今日是太后出殡的日子。京城纸钱白幔遮天蔽日,白茫茫的一片,明明是盛夏,却平添了一抹凄凉的意味,文武百官并宫中皇后嫔妃等人皆穿着孝衣,送太后棺椁往京郊昌平县天寿山方向而去,先帝爷葬在建陵,此次要重开建陵,将太后的遗体送进去和先帝合葬。
冗长的祭祀大典上,站在汉白玉高台上的安泰帝已经汗流浃背,一身粗麻孝衣已经汗水浸透了,连鞋袜都是湿的,此时已经到了正午,礼部尚书兼内阁大臣刘阁老还在抑扬顿挫的念着语句华丽的祭文,似乎永远都读不完似的,安泰帝强行压抑着内心的烦闷,耐住性子听着。
这时掌印太监走到安泰帝身边耳语道:“皇上,天太热,大皇子有些撑不住了,淑妃娘娘托老奴来问,可不可以让大皇子回宫殿休息片刻再过来?”
安泰帝说道:“太子还站着,他就得站着,都是太后的孙子,他不能被比下去了。”
掌印太监下去传口谕,安泰帝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身后的兄长,顺王站在原地如雕像般纹丝不动,安泰侯头上还有两个内侍打着黄盖遮蔽阳光,顺王头上什么都没有,整个人站在烈日下,汗水将脚下的汉白玉石阶都浸湿了,到了这个地步还没晕倒,真是奇迹。
太后崩天的事情传开后,在南宫的顺王请求送母亲最后一程,安泰帝不许,顺王绝食请求,安泰帝不好在太后死后就落下个饿死兄长的名声,便提出一个令顺王知难而退的建议:南宫大门的锁已经
被铜汁灌注打不开了,宫墙下打了一小洞递送食盒等物,顺王若要送葬,就从小洞里爬出来!
洞口很小,顺王需要像一条狗一样爬进爬出。即使寻常男人也难忍受这种侮辱,何况是曾经当过帝王的男人呢,安泰帝以为顺王会愤然拒绝,但是没想到顺王居然点头答应了,趴下身体,手脚并用,爬出了洞口!
看着昔日尊贵的哥哥如一条狗般爬出来,安泰帝震撼的同时内心也有一种奇妙的征服感和满足感,但是瞧见哥哥慢慢站起来,表情木然的拍去手肘和膝盖上的浮灰,他又隐隐有些害怕和不安。时隔一年八个月,兄弟俩居然以这种方式首次见面,顺王整理好了仪容和衣服,又再次跪下,对皇帝弟弟行起了跪拜君臣之礼,安泰帝楞了好一会,才叫顺王起来说话。
千防万防,顺王为了尽孝道,被逼着像狗一样从洞口爬出来的事件还是很快传出了宫外,传遍了京城,几乎是民怨沸腾,群臣愤怒,有人甚至将安泰帝比作暴戾的纣王。安泰帝闻言大怒,质问心腹掌印太监为何这等私密之事都传出去了,皇宫守护如此薄弱,下一回刺客是不是可以大摇大摆的直接从宫外闯进来?掌印太监跪地求赎罪,内心是不服的,当日谁都没有想到顺王会真的从洞口钻出来,他便没有提前清场,南宫外宫女内侍还有东厂、锦衣卫等一群围观者,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尽管他各种警告甚至杀鸡儆猴过了,但还是泄露了出去。
今日太后和先帝合葬,群臣在后面跪拜,安泰帝心中有鬼,总觉得身后那些大臣不是在跪先帝天后、或者他这个皇帝,而是在跪身后的顺王,这是顺王第一次在群臣面前现身,以孝子忍胯【下之辱的姿态感动大明。
他余威余恩尚存啊!可这又如何?安泰帝目光一冷,看着面前巍峨的建陵,天后已经“病逝”了,拦在废太子之前最大的障碍已经除掉,天下已经是我的了,我将天下传给自己的子孙理所当然,朝中大臣们肯定是一片反对之声,可那又如何呢,天下是朱家人的天下,和大臣们磨几个回合,东宫必然易主……
正思忖着,身后一细小喧哗之声,掌印太监有匆忙跑过来耳语道:“皇后,大皇子撑不住,晕厥过去了!”
都是被他娘娇惯的!弱不禁风!安泰帝心中虽恼怒,但还是很关心儿子,“怕是中暑了,抬下去多灌些解暑的汤药,叫太医好好瞧瞧。”
大皇子被太监们匆匆抱下去了,林淑妃看的心焦,还是咬牙顶住,并没有跟着下去照看大皇子,一旁的刘皇后冷冷一笑,说道:“你倒是纯孝。”儿子都不管了,还坚持在这里跪拜太后。
林淑妃说道:“遵守孝道,为人父母的,定以身作则。”她敢暗讽皇后至今无子,手里掌握了刘氏的把柄,就等着时机一到,给皇后致命一击。
刘皇后一噎,很快又恢复了神色,你有儿子又如何?皇上想要一个嫡子,离红丸事件刚好过去了半年,皇上也禁【欲调养了半年,为了子嗣大计,皇上不用拘于孝期长短,用不了多少时间,皇上就会宣她侍寝。
祭文终于念完了,典礼过后,刘皇后回宫殿休息,她也是在典礼上强撑着,午睡酣然无梦,醒来时猛地发现枕边有一个折成纸鹤的信件。斟酌再三,她战战兢兢的展开纸鹤,上头的内容触目惊心,她如坠冰窟,看到信件末尾时,才慢慢恢复了神色,到底是谁如此神通广大,居然知晓淑妃已经知道自己当瘦马的过去,还将淑妃害死福王妃的把柄透露给了自己?对方目的何在?到底是敌是友呢……
一场宫闱大战即将开始,林淑妃悉心照顾着中暑昏迷的儿子,怒骂太医:“不是说只是中暑,并无大碍吗?怎么还没醒过来?”
太医说道:“大皇子年纪小,身体孱弱,恢复的寻常人慢一些,娘娘放心,只要坚持多喂糖盐水,不用吃药就会好的。”
一旁的宫人说道:“太医说的容易,大皇子正在昏迷中,喂一半,吐一半,这可如何是好。”
太医说道:“实在不行,就将大皇子浸在温水中泡澡,这也能解暑气、补水份。”
淑妃忙命人抬了温水来,泡了估摸一盏茶的时间,大皇子悠悠转醒,连连叫渴,淑妃忙将太医配置的盐糖水端给大皇子,大皇子喝了一口就皱眉扔到一边去,吵着要喝酸梅汤,淑妃疼惜孩子,命人换了酸梅汤来,太医提醒说不要放冰,否则一冷一热轮番来,大皇子身体会受不了得,孩子生病都娇气些,大皇子拒绝喝温吞水般的酸梅汤,非要在里头加冰,淑妃只得命宫人去取冰。
正在这时,安泰帝进来探望大皇子了,看到这一幕,不禁动了怒气,“谁不许取冰!好好的孩子,都让你们娇惯坏了。”
淑妃示意宫人们退下,将酸梅汤递给儿子,“快喝,不然你父皇要生气了。”
安泰帝一直扮演着严父的形象,大皇子惧怕父亲,忙咕噜噜一气喝下去,再也不吵闹了。安泰帝板着脸对儿子说道:“这些日子忙着葬礼,书和字都丢下了吧?从明日起,每晚都要去给父皇讲一讲当日所学,不可以再贪玩了。”
大皇子还小,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此刻在浴桶里嘟着小嘴低头不语,看来十分失望,又不敢反抗父亲的安排。淑妃心疼儿子,忙说道:“这几日虽然没有翰林院的讲经师傅教他,但是每日都至少有一个时辰在温书写字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大皇子并没有忘记皇上的教诲。”
安泰帝脸色稍缓,说道:“记得就好,皇儿毕竟还小,总是想出去玩耍,淑妃要好好管束他。”
浴桶里的大皇子突然抬头说道:“父皇,儿臣并不是总想要出去玩耍,儿臣也想好好学,可是师傅们讲得东西大多都听不懂,听着听着就困了,又不能睡觉。师傅们总是讲圣人、明君如何如何,要儿臣以此为榜样。可是儿臣还是个小孩子嘛,难道那些圣人明君生来就是如此吗?他们小时候都不出去玩么?都是在屋里读书写字吗?就像父皇这样的明君,您小时候也是一天到晚对着书本子么?”
这孩子怎么说出这种话来!淑妃听得心急,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安泰帝的神色,就担心他会发火。岂料安泰帝并没有生气,他沉默了一会,说道:“父皇小时候没有你这么幸运,能够被当做一个储君来培养。储君和皇子是天壤之别啊。父皇的生母是一个贵人,其实以前她只是个宫女,生下你大姑姑临安长公主后,才封了贵人,生父皇的时候血崩,难产去了,父皇从小是由太后抚养长大的。从记事起,就见先帝和太后对顺王非常严厉,无论读书还是骑射,都要求做的最好,从不懈怠姑息。但是他们对父皇就不同了,向来是和颜悦色,稍微做的好些,就夸赞不绝,但是顺王无论做的有多好,他们都很吝啬一声赞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