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邢夫人逆推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富人家里也不乏贪赃人命的,只要是人,都有权,钱,情的纠纷,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努力去争,再有的人便想走捷径。说来还是穷人做事清楚少攀扯,犯罪伏法,杀人偿命,那些富人官员多狡辩,托情,找人冒名丁页,罔顾法纪。可他们一旦杀人放火,可就不是一条人命可以了事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上位者说的话就是法,可以决断下面的人命,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都不惜踩着人命熬成人上人。
贾赦听了若有所思,他这三年里看不上那些多出来的杂税,只要不是上面的派下来的捐税,自家一律不添加任何名目的征收,即使有些损耗银子,也都是自家补上,加上地方上富户献上的“份例”,每年确实贴补进去万两银子有余,他是有挣钱的铺子不在乎这个,可后来的县令呢?谁做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就算是他们不捞不占,也得有银子来贴补啊,有句俗话叫做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家里富裕的有几个会到小地方来做县令?跟他这样只为了做官倒贴银子的官员有几个?就是他妹夫林如海也说过他几次,张捷似乎也在看他笑话等他哭鼻子,只是他沉浸在百姓的奉承堆里没有清醒,这下被邢薇用人命官司一吓,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于是贾赦又把精力都投入到民生建设中去。
都说樵夫难为无米炊,就是做官也一样,贾赦把银子控制住了,老百姓们却有了怨言。
原来,淤县和茅县还有溪县本就是紧邻,溪县因为在上游,相对来说条件还好些,这也是张老太爷偏心,细心给自家姑爷挑的不好也不坏的地方,这样即使开了后门做了县令,提意见的也少。
只这淤县和茅县的百姓早就在羡慕溪县的百姓了,好容易老天爷开眼把淤县和茅县都并给了贾赦,他们也以为自己可以享受到溪县老百姓一样的福利待遇,等啊等,县令大人倒是也兴修水利,建设农田,开挖池塘等,干活倒都是有工钱可领。
可有些痞子或者老人也想学着跟溪县原来个别百姓一样去奉承贾赦几句得个赏银,却发现,不仅没有了,还会被贾县令给教训一顿,教训完了不算,还得家里出劳力去做工,——你都混到要饭的程度了,还不去做工挣钱?
尤其是那些老人拉着孩子去讨钱的,贾赦就会责备他们的子女,竟然饿着老人,亏着孩子,念在是初犯,暂不追究,若有再犯,严惩不贷。
不仅淤县和茅县的百姓如此,就连溪县的百姓也发现县令改了作风,比以往更“抠门”了。
想要搭赏,可以,干活多了就有,干活多且质量好,加倍,于是那些手脚勤快能干的人越来越多,好吃懒做凭着嘴卖力的就没有了市场。
事有利弊,人有私心,风言风语的出来不少,在一些人的鼓动下,有一段时间工地上竟然招不到工人做活,贾赦气坏了,这是喂了一群白眼狼出来啊?
邢薇笑着摇头,这是威胁,看你没有人做活可怎么办?
不过,这事还真难不住人,三个县衙里关了不少人犯,都是那种够不上十恶不赦,流放杀头的轻犯、从犯,经过邢薇的建议,把他们以□□改劳动教育,然后以劳动成果报上级批准,或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刑事责任。
这个时代关押的犯人,没有门路有可能真的在里面关一辈子,虽然只是一丁点的小事,可三年县令一轮换,有的卷宗就找不到了,有的根本就没有卷宗,就那么被当时的官差衙役或者“上面”的人给抓了,就那么一关,连个手续都没有。
人谁不想自由,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不管是为了什么事情进去的,个个都拼命做工,就是不冲着自由,只看着一日三餐每顿饭有菜有肉还管饱,他们就不愿意偷奸耍滑的再被关回去啊!
得,县令大人不仅么有被难住,还得了一批不用出工钱,只管饭就行的强劳力,这下三个县的百姓们傻眼了,得罪了县令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很快就知道了,贾赦恢复了从前县令的各种杂税,虽然没有多收,可也没有少多少。
除了溪县的百姓有些接受不能——三年时间,他们已经被养叼了,以为只要有贾赦在,他们就可以继续享受各种实惠。
可惜,贾赦的报复很实际,贴出告示,有给面子的就交,超过一半人不响应,他立即辞职,次子前自然要找当初找他“借”过银子的人家要银子,当然,利息就当送的了。
这下溪县的百姓们炸锅了,原来县令大人“赏”的银子还是要拿回去的?茅县和淤县的百姓们也算是心理平衡了,原来做官的都一样,原来还以为这贾县令是个傻子?
相比交税还是既交税还要还银子,老百姓当然选择交税了,反正三年前都是这么过的,这三年下来,家家条件都好不少,不用挤都交得起,当然了,这三年间的县令大人既然没有提补交,大家伙都当他忘记了,一律免提。
个别心存侥幸的,家里又迎来了如狼似虎的公差大人,这些人也不抢粮食只抢人,反正工地有的是,就是缺劳力,你们既然愿意做免费的工,县令大人成全你们。
于是工地上又多了许多白工,想要回去,行,交税。
好吧,这一年溪县的税收超常征收,当然,除了正当上缴上去外,剩下的贾赦也不截留,他真不差这个,这样严厉只是方便以后的县令工作,也免得真的养叼了这些百姓。
升米恩斗米仇,他这还没有走呢,就已经出了这么多的白眼狼,不把他们打下去,可怎么是好?难道是他跟下一任县令有仇?
茅县和溪县穷多了,又没有三年时间养精蓄锐,贾赦便又出台政策,以工抵税,反正新开挖的工地极多,需要的人工更多,只要肯来的,不仅管饭,还有工钱,当然这工钱每个月会扣一部分税,剩下的才能拿回去。
老百姓算了一算,并不亏,至少还赚一天三顿饭,于是,也都收拾收拾上工地去了。
因他肯听别人的话,当地老农的经验只要可行,就能采取,这些人也会得到奖励,人多好干活,还有人出主意,就这么这,贾赦的三县工作齐发展,基本上是步入正常了。
辛苦也是有成绩的,淤县现在成了鱼,水稻,莲藕,混养生殖基地,茅县除了这几样,还有不少养牛羊的百姓。
不说税收翻了几番,前几年贾赦投资的钱也回了本,却原来是有些地实在太糟糕,拍卖都卖不出去,贾赦心急就自己买了回去,当然,因地太次,价钱并不高,这下投资起来也更舍得,不过一年功夫,又是鱼塘,又是莲藕菱角的,就有本钱收了回来,按这样下去,以后可比京城里的庄子都有的赚头,因为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有出息,可比京城冬天休眠的土地多了出息。
第二年却是个灾年,也是老天爷开眼没有在去年连阴雨连天。
也是因为去年休整了水利,虽然不是三县处处贯通,可到底是经受住了考验,上游和下游都有水淹村庄和死人的报告,唯独贾赦所辖的地方还算是平安。
“二少爷,你怎么来了?”贾琏一下了船就奔衙门,这雨太大,车轮险些就陷进了泥坑,好在越走路越平坦,路上行人也不如他在别处所见了那样行色匆匆,还有人不时的夸赞着父亲,都说是老天有眼让贾大人连任。
到了衙门一报名姓,可是把看门的吓的大吃一惊;“这大雨下的啊,您要是路上有个好歹,可叫老爷怎么活?”这句话可真是暖了贾琏的心,不管是不是出自父亲的口,总归还有人记得自己是贾家人。
从小到大都在张家长大,虽然没有人嫌弃自己不是他们家人,可越大越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感觉难受几分。
“快,别下车了,直接赶进去,”看门房的直接做了主,也不怕主子回来怪罪,“直接赶到老爷夫人住的正院去,多跟几个人撑着伞,快,别让二少爷淋了雨,”又吩咐人,“去一个人交待一声,给二少爷收拾房间备水洗浴去去寒气。”这一连串的吩咐下来,就是个主子爷不过如此了,偏就有人连声去了,半点都没有耽搁迟疑。
贾琏不免问道:“你是?”“小的是贾庆,因老爷和夫人还有珍大爷都不在家,小的便守在这里照看这些。”原来是外院管家贾庆,难怪这么周到说话处事又这么有水平。
想到这是父亲的得力助手,他想着自己,是不是父亲也没有忘记自己?心里想着便问;“下这么大的雨,老爷和夫人还有珍大哥为何都不在家避雨?”人家下雨都躲在家里,偏自家人都往外跑,还包括自己这个后娘?她一介女流的在外面做什么?难道父亲做事还带着她?贾琏心里不免低落几分,自己会被丢在张家,跟她大有干系。
“老爷在淤县主持泄洪,珍大爷去了茅县看顾着,夫人不放心,在溪县主持大局。”贾庆便说便着急,语气不免带了几分担心:“这雨已经下了半个月了,也不知道二少爷这一路上如何?可遇到过危险?”
贾琏听了不免吃惊,都说自己这个继母都会看着父亲处理政事,原来她还干涉到衙门工作:“一路上倒还平安,搭了朋友的大船,很是安全。”张老太爷怎么可能放心贾琏一个人远行,贾琏越大越孤单,他也看在眼里,想着贾赦现在多少有了些出息,难免这也想让他们父子多相处几日,至于邢薇会不会对贾琏不利,他表示,贾琏一个是长大了,有了自保能力,再者看了这几年,邢薇确实不是那种人。
贾琏并不露自己的心事,只是也替贾赦担心:“这一路上看许多地方房倒屋塌,个别地方堤坝都泄了,不知道父亲管的几个地方如何?父亲和珍大哥哥他们不会有危险吧?”
“不会,不会,”贾庆十分自豪的说到:“二少爷放心,咱们老爷头几年投的银子都没有白花,可不,这老天爷都来考验成绩来了。”他一路上跟着贾琏的车,在一旁撑着伞,回答这贾琏的问题,“去年这三县的百姓还有些抱怨,说咱们老爷不该收税,就该跟往年一样,什么都自己垫补,这雨一下啊,他们倒都变了口气,都说就是多缴一分也没有什么,不在遭灾、家小平安就行。”
贾琏听了笑,这天下还有百姓惦记着多缴税银的,只他听着贾庆还有下文,也不说破,继续听着。“二少爷您是不知道啊,”贾庆语气里丝毫没有把贾琏当做孩子看待,这贾琏统共不过十岁,他早年也是在路太君的庄子上,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两人只是“神交”亦,可这一路上对贾琏亲切的语气,谈话的内容也不见外,似乎从来就在一起,“这上游和下游的百姓早在五六天就有拖儿带女出门逃难的,可天老爷下雨到处都一样,他们能够往那里逃?大概早就听说了咱们县里富裕,于是有亲戚的便都过来投了亲戚,没有亲戚的也往咱们这里来要饭,咱们老爷怎么能够看着他们那样呢,就组织人把他们集中起来,反正咱们衙门里空屋子多,就男女老少都在一起,虽然人多挤点,可好歹不漏雨,不饿肚子不是,这本地的百姓跟他们一对比,还不感天谢地?”
贾琏便笑了,自家父亲在京城的名声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早先说他浮夸顽劣,不孝祖母,不友兄弟,不爱亲子,这几年又说他是“傻大憨”,别人当官都发财,他倒好,往里贴银子。
只是听到贾庆这样说地方的百姓夸父亲,再听到别处的百姓背井离乡的来此避难,他心里就不免高兴几分,在张老太爷的教育下,贾琏可不是一个看重铜臭的人,人心有取舍,如果真的多花几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条人命的平安喜乐,他倒是愿意倾家荡产。
这也是张老太爷针对贾赦的“见钱眼开”专门对贾琏做的思想教育,他也怕遗传啊。
说着话,马车已经赶进了主院,就听得贾庆吩咐,“把马车往廊下赶点,别让二少爷淋了雨。”这边贾琏扶着贾庆下了马车,那边忽然就窜出来一个小人,头上戴着可笑的动物面罩帽子,身上穿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衣服,在雨里来回淋着竟也不怕雨。只听他大喝一声;“来着何人,报上名来。”就挡在了贾琏面前,可笑的是他人还没有椅子高,却摆着一副大将军的架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贾庆不免就笑了:“三少爷,这是你二哥,二少爷来了。”
“二哥?”贾瑛歪着脑袋看了贾琏一眼,“不像?”
“为什么不像?”贾庆似乎一点都不怕自己越了身份,逗着贾瑛道:“你见过二少爷?”
“小爷什么时候见过二哥?”贾瑛一脸得意,摇头晃脑的学着:“才两三岁就离开的父亲,独自一人留在张家,虽然是外祖父家,可是到底孤单,”说完又点着头道;“好可怜。”虽然不知道他学的谁,不过一看就知道说的是自己,贾琏心里那种被父亲抛弃了的感觉忽然就淡了几分,微微笑着道:“你听谁说的?”
“娘亲啊。”贾瑛仰着小脸得意道:“她教训父亲时候说的,说一个儿子不在身边就够了,偏还要把我也送走。”
“为什么送你走?”贾琏不免奇道;“又要把你... -->>
其实富人家里也不乏贪赃人命的,只要是人,都有权,钱,情的纠纷,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努力去争,再有的人便想走捷径。说来还是穷人做事清楚少攀扯,犯罪伏法,杀人偿命,那些富人官员多狡辩,托情,找人冒名丁页,罔顾法纪。可他们一旦杀人放火,可就不是一条人命可以了事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上位者说的话就是法,可以决断下面的人命,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都不惜踩着人命熬成人上人。
贾赦听了若有所思,他这三年里看不上那些多出来的杂税,只要不是上面的派下来的捐税,自家一律不添加任何名目的征收,即使有些损耗银子,也都是自家补上,加上地方上富户献上的“份例”,每年确实贴补进去万两银子有余,他是有挣钱的铺子不在乎这个,可后来的县令呢?谁做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就算是他们不捞不占,也得有银子来贴补啊,有句俗话叫做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家里富裕的有几个会到小地方来做县令?跟他这样只为了做官倒贴银子的官员有几个?就是他妹夫林如海也说过他几次,张捷似乎也在看他笑话等他哭鼻子,只是他沉浸在百姓的奉承堆里没有清醒,这下被邢薇用人命官司一吓,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于是贾赦又把精力都投入到民生建设中去。
都说樵夫难为无米炊,就是做官也一样,贾赦把银子控制住了,老百姓们却有了怨言。
原来,淤县和茅县还有溪县本就是紧邻,溪县因为在上游,相对来说条件还好些,这也是张老太爷偏心,细心给自家姑爷挑的不好也不坏的地方,这样即使开了后门做了县令,提意见的也少。
只这淤县和茅县的百姓早就在羡慕溪县的百姓了,好容易老天爷开眼把淤县和茅县都并给了贾赦,他们也以为自己可以享受到溪县老百姓一样的福利待遇,等啊等,县令大人倒是也兴修水利,建设农田,开挖池塘等,干活倒都是有工钱可领。
可有些痞子或者老人也想学着跟溪县原来个别百姓一样去奉承贾赦几句得个赏银,却发现,不仅没有了,还会被贾县令给教训一顿,教训完了不算,还得家里出劳力去做工,——你都混到要饭的程度了,还不去做工挣钱?
尤其是那些老人拉着孩子去讨钱的,贾赦就会责备他们的子女,竟然饿着老人,亏着孩子,念在是初犯,暂不追究,若有再犯,严惩不贷。
不仅淤县和茅县的百姓如此,就连溪县的百姓也发现县令改了作风,比以往更“抠门”了。
想要搭赏,可以,干活多了就有,干活多且质量好,加倍,于是那些手脚勤快能干的人越来越多,好吃懒做凭着嘴卖力的就没有了市场。
事有利弊,人有私心,风言风语的出来不少,在一些人的鼓动下,有一段时间工地上竟然招不到工人做活,贾赦气坏了,这是喂了一群白眼狼出来啊?
邢薇笑着摇头,这是威胁,看你没有人做活可怎么办?
不过,这事还真难不住人,三个县衙里关了不少人犯,都是那种够不上十恶不赦,流放杀头的轻犯、从犯,经过邢薇的建议,把他们以□□改劳动教育,然后以劳动成果报上级批准,或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刑事责任。
这个时代关押的犯人,没有门路有可能真的在里面关一辈子,虽然只是一丁点的小事,可三年县令一轮换,有的卷宗就找不到了,有的根本就没有卷宗,就那么被当时的官差衙役或者“上面”的人给抓了,就那么一关,连个手续都没有。
人谁不想自由,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不管是为了什么事情进去的,个个都拼命做工,就是不冲着自由,只看着一日三餐每顿饭有菜有肉还管饱,他们就不愿意偷奸耍滑的再被关回去啊!
得,县令大人不仅么有被难住,还得了一批不用出工钱,只管饭就行的强劳力,这下三个县的百姓们傻眼了,得罪了县令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很快就知道了,贾赦恢复了从前县令的各种杂税,虽然没有多收,可也没有少多少。
除了溪县的百姓有些接受不能——三年时间,他们已经被养叼了,以为只要有贾赦在,他们就可以继续享受各种实惠。
可惜,贾赦的报复很实际,贴出告示,有给面子的就交,超过一半人不响应,他立即辞职,次子前自然要找当初找他“借”过银子的人家要银子,当然,利息就当送的了。
这下溪县的百姓们炸锅了,原来县令大人“赏”的银子还是要拿回去的?茅县和淤县的百姓们也算是心理平衡了,原来做官的都一样,原来还以为这贾县令是个傻子?
相比交税还是既交税还要还银子,老百姓当然选择交税了,反正三年前都是这么过的,这三年下来,家家条件都好不少,不用挤都交得起,当然了,这三年间的县令大人既然没有提补交,大家伙都当他忘记了,一律免提。
个别心存侥幸的,家里又迎来了如狼似虎的公差大人,这些人也不抢粮食只抢人,反正工地有的是,就是缺劳力,你们既然愿意做免费的工,县令大人成全你们。
于是工地上又多了许多白工,想要回去,行,交税。
好吧,这一年溪县的税收超常征收,当然,除了正当上缴上去外,剩下的贾赦也不截留,他真不差这个,这样严厉只是方便以后的县令工作,也免得真的养叼了这些百姓。
升米恩斗米仇,他这还没有走呢,就已经出了这么多的白眼狼,不把他们打下去,可怎么是好?难道是他跟下一任县令有仇?
茅县和溪县穷多了,又没有三年时间养精蓄锐,贾赦便又出台政策,以工抵税,反正新开挖的工地极多,需要的人工更多,只要肯来的,不仅管饭,还有工钱,当然这工钱每个月会扣一部分税,剩下的才能拿回去。
老百姓算了一算,并不亏,至少还赚一天三顿饭,于是,也都收拾收拾上工地去了。
因他肯听别人的话,当地老农的经验只要可行,就能采取,这些人也会得到奖励,人多好干活,还有人出主意,就这么这,贾赦的三县工作齐发展,基本上是步入正常了。
辛苦也是有成绩的,淤县现在成了鱼,水稻,莲藕,混养生殖基地,茅县除了这几样,还有不少养牛羊的百姓。
不说税收翻了几番,前几年贾赦投资的钱也回了本,却原来是有些地实在太糟糕,拍卖都卖不出去,贾赦心急就自己买了回去,当然,因地太次,价钱并不高,这下投资起来也更舍得,不过一年功夫,又是鱼塘,又是莲藕菱角的,就有本钱收了回来,按这样下去,以后可比京城里的庄子都有的赚头,因为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有出息,可比京城冬天休眠的土地多了出息。
第二年却是个灾年,也是老天爷开眼没有在去年连阴雨连天。
也是因为去年休整了水利,虽然不是三县处处贯通,可到底是经受住了考验,上游和下游都有水淹村庄和死人的报告,唯独贾赦所辖的地方还算是平安。
“二少爷,你怎么来了?”贾琏一下了船就奔衙门,这雨太大,车轮险些就陷进了泥坑,好在越走路越平坦,路上行人也不如他在别处所见了那样行色匆匆,还有人不时的夸赞着父亲,都说是老天有眼让贾大人连任。
到了衙门一报名姓,可是把看门的吓的大吃一惊;“这大雨下的啊,您要是路上有个好歹,可叫老爷怎么活?”这句话可真是暖了贾琏的心,不管是不是出自父亲的口,总归还有人记得自己是贾家人。
从小到大都在张家长大,虽然没有人嫌弃自己不是他们家人,可越大越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感觉难受几分。
“快,别下车了,直接赶进去,”看门房的直接做了主,也不怕主子回来怪罪,“直接赶到老爷夫人住的正院去,多跟几个人撑着伞,快,别让二少爷淋了雨,”又吩咐人,“去一个人交待一声,给二少爷收拾房间备水洗浴去去寒气。”这一连串的吩咐下来,就是个主子爷不过如此了,偏就有人连声去了,半点都没有耽搁迟疑。
贾琏不免问道:“你是?”“小的是贾庆,因老爷和夫人还有珍大爷都不在家,小的便守在这里照看这些。”原来是外院管家贾庆,难怪这么周到说话处事又这么有水平。
想到这是父亲的得力助手,他想着自己,是不是父亲也没有忘记自己?心里想着便问;“下这么大的雨,老爷和夫人还有珍大哥为何都不在家避雨?”人家下雨都躲在家里,偏自家人都往外跑,还包括自己这个后娘?她一介女流的在外面做什么?难道父亲做事还带着她?贾琏心里不免低落几分,自己会被丢在张家,跟她大有干系。
“老爷在淤县主持泄洪,珍大爷去了茅县看顾着,夫人不放心,在溪县主持大局。”贾庆便说便着急,语气不免带了几分担心:“这雨已经下了半个月了,也不知道二少爷这一路上如何?可遇到过危险?”
贾琏听了不免吃惊,都说自己这个继母都会看着父亲处理政事,原来她还干涉到衙门工作:“一路上倒还平安,搭了朋友的大船,很是安全。”张老太爷怎么可能放心贾琏一个人远行,贾琏越大越孤单,他也看在眼里,想着贾赦现在多少有了些出息,难免这也想让他们父子多相处几日,至于邢薇会不会对贾琏不利,他表示,贾琏一个是长大了,有了自保能力,再者看了这几年,邢薇确实不是那种人。
贾琏并不露自己的心事,只是也替贾赦担心:“这一路上看许多地方房倒屋塌,个别地方堤坝都泄了,不知道父亲管的几个地方如何?父亲和珍大哥哥他们不会有危险吧?”
“不会,不会,”贾庆十分自豪的说到:“二少爷放心,咱们老爷头几年投的银子都没有白花,可不,这老天爷都来考验成绩来了。”他一路上跟着贾琏的车,在一旁撑着伞,回答这贾琏的问题,“去年这三县的百姓还有些抱怨,说咱们老爷不该收税,就该跟往年一样,什么都自己垫补,这雨一下啊,他们倒都变了口气,都说就是多缴一分也没有什么,不在遭灾、家小平安就行。”
贾琏听了笑,这天下还有百姓惦记着多缴税银的,只他听着贾庆还有下文,也不说破,继续听着。“二少爷您是不知道啊,”贾庆语气里丝毫没有把贾琏当做孩子看待,这贾琏统共不过十岁,他早年也是在路太君的庄子上,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两人只是“神交”亦,可这一路上对贾琏亲切的语气,谈话的内容也不见外,似乎从来就在一起,“这上游和下游的百姓早在五六天就有拖儿带女出门逃难的,可天老爷下雨到处都一样,他们能够往那里逃?大概早就听说了咱们县里富裕,于是有亲戚的便都过来投了亲戚,没有亲戚的也往咱们这里来要饭,咱们老爷怎么能够看着他们那样呢,就组织人把他们集中起来,反正咱们衙门里空屋子多,就男女老少都在一起,虽然人多挤点,可好歹不漏雨,不饿肚子不是,这本地的百姓跟他们一对比,还不感天谢地?”
贾琏便笑了,自家父亲在京城的名声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早先说他浮夸顽劣,不孝祖母,不友兄弟,不爱亲子,这几年又说他是“傻大憨”,别人当官都发财,他倒好,往里贴银子。
只是听到贾庆这样说地方的百姓夸父亲,再听到别处的百姓背井离乡的来此避难,他心里就不免高兴几分,在张老太爷的教育下,贾琏可不是一个看重铜臭的人,人心有取舍,如果真的多花几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条人命的平安喜乐,他倒是愿意倾家荡产。
这也是张老太爷针对贾赦的“见钱眼开”专门对贾琏做的思想教育,他也怕遗传啊。
说着话,马车已经赶进了主院,就听得贾庆吩咐,“把马车往廊下赶点,别让二少爷淋了雨。”这边贾琏扶着贾庆下了马车,那边忽然就窜出来一个小人,头上戴着可笑的动物面罩帽子,身上穿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衣服,在雨里来回淋着竟也不怕雨。只听他大喝一声;“来着何人,报上名来。”就挡在了贾琏面前,可笑的是他人还没有椅子高,却摆着一副大将军的架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贾庆不免就笑了:“三少爷,这是你二哥,二少爷来了。”
“二哥?”贾瑛歪着脑袋看了贾琏一眼,“不像?”
“为什么不像?”贾庆似乎一点都不怕自己越了身份,逗着贾瑛道:“你见过二少爷?”
“小爷什么时候见过二哥?”贾瑛一脸得意,摇头晃脑的学着:“才两三岁就离开的父亲,独自一人留在张家,虽然是外祖父家,可是到底孤单,”说完又点着头道;“好可怜。”虽然不知道他学的谁,不过一看就知道说的是自己,贾琏心里那种被父亲抛弃了的感觉忽然就淡了几分,微微笑着道:“你听谁说的?”
“娘亲啊。”贾瑛仰着小脸得意道:“她教训父亲时候说的,说一个儿子不在身边就够了,偏还要把我也送走。”
“为什么送你走?”贾琏不免奇道;“又要把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