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内阁诸臣无异议。那么朕看不若这样,朝廷就在闽浙增设一位总督,统管两省灾民救济安置,募民屯垦,以及督办两省海防军务等事宜。”
皇帝说完这话,温体仁心中大喜,看来皇帝果然有此意,这时他又听见皇帝说道:“今日朝廷既然议定增设闽浙总督,那么总督人选,也就一起议一议吧。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皇帝话音刚落,不等几位内阁阁臣说话,温体仁立即上前跪下,朗声说道:“臣温体仁不才,愿向陛下毛遂自荐。”
温体仁此话一出,满殿哗然。
明朝的时候地方督抚的权力还没有像后世满清那样大,巡抚通常是由督察院派出,多数由督察院的佐贰官兼任,而总督或者督师则多由六部侍郎出任,一般出任的时候可能还要加个兵部尚书的衔,所以从品级上来说,侍郎出任地方总督,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之所以满殿哗然,实在是因为毛遂自荐,可不是这个时代任官的传统。一般来说都是别人推荐,往往这时被推荐的人还要谦虚推让,一直等到皇帝坚持任命,本人才能表现出一副勉强接受任命的样子。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有多想要这个位置,但面上的功夫通常都是要做的。
如今不等别人推荐,也不等内阁阁臣先提,而温体仁自己就抢先向皇帝表明态度,确实是有点匪夷所思。
但是对此,崇祯皇帝倒是感到无所谓,特别是看到自荐的人是温体仁以后,当时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崇祯皇帝略一考虑,正准备答应,突然文臣列中又走出来一个人,只见此人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吏科都给事中姚士慎反对。温大人虽然官居侍郎,品秩足够,但浙江乃温大人故乡,族人亲友遍地,温大人理当避嫌,由其总督浙江、福建,不合朝廷规矩。”
过去,一个人一旦当上官员,就注定要背井离乡,因为不允许官员在其家乡所在之地任职。
听了此话,崇祯皇帝看着内阁诸臣,说道:“内阁怎么说?”
内阁这几位阁臣,事前都没有考虑过此事,一时也说不上来太恰当的人选,而温体仁的自荐,又让他们觉得此事推荐别人,等于是摆明了否定温体仁,而温体仁作为礼部的侍郎,一直中规中矩,表现的也很有才干,而礼部尚书徐光启如今又大受皇帝信重,实在没有必须要出言反对。
李国鐠沉吟了片刻,终于还是说道:“此事请陛下圣断。”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看向后面的孙承宗、徐光启等人。
徐光启是礼部尚书,是温体仁的上官,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回避,于是先说道:“陛下,温大人任职礼部多年,学识才干皆是上上之选,臣以为出任闽浙总督足以胜任。至于朝廷官员任职避嫌惯例,臣以为闽浙总督衙门,倒也不必非要设在浙省,请陛下明鉴。”
这时孙承宗躬身说道:“以六部侍郎出任地方总督,国朝惯例如此。若说避嫌桑梓的惯例,臣以为徐阁老所言极是,闽浙总督衙门完全可以设在闽省,以福州为闽浙总督行辕所在。”
对崇祯皇帝来说,闽浙总督当然是搁在浙江更好,但是搁在福建也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要赶紧把温体仁这样的才智之士派出去任职,而不是留在朝中蛰伏。
那个时代的多数人都会以为,朝廷应该把天下所有才智卓绝之士集中在皇帝的身边,帮着皇帝处理朝政,否则朝政就会沦落到奸邪小人的手上。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当如今的崇祯皇帝拥有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之后。
因为地方上更需要才智杰出的官员,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同时所有才智杰出的官员,都集中在朝中,也容易引发朝堂上无休止的争斗,反而造成严重的内耗。
历史上明末的情况就是这样,地方上到处都是荒唐怠政的官员,而朝中大臣却又各自争斗不休,最后白白便宜了开化没几年的满清。
所以在如今崇祯皇帝的心中,除了几个特别需要的大臣,比如孙承宗、徐光启、李邦华等人,其他的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最好都给安排到各地去干些实务,不要老是在朝堂之上干耗着。
因此,听完了内阁几位阁臣的说法之后,崇祯皇帝当即说道:“既然这样,那也无需再议。内阁拟旨,朝廷在闽浙两省巡抚之上增设总督,驻地福州,统管两省军务财政,主持两省赈灾、抚民、剿匪等事。闽浙总督由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出任。”
说完这些,崇祯皇帝突然又想到了历史上崇祯年间浙江湖州等地发生的农民起义,很可能就是与这次水灾有关,因此看着仍然跪在地上的温体仁说道:“温爱卿,救灾如救火,一日也拖延不得。爱卿归家后,三五日内尽快收拾行装离京赴任,无须再入宫陛辞。至于闽浙总督衙门佐贰官人选,爱卿到任之后,可另外向朕提出建议,届时朝廷再行任免。”
至此,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温体仁,自然是压抑着心中的喜悦,马上领旨谢恩。朝议到了这里,崇祯皇帝也是感到颇为疲惫,于是果断结束朝会,返回内宫。
内阁诸臣无异议。那么朕看不若这样,朝廷就在闽浙增设一位总督,统管两省灾民救济安置,募民屯垦,以及督办两省海防军务等事宜。”
皇帝说完这话,温体仁心中大喜,看来皇帝果然有此意,这时他又听见皇帝说道:“今日朝廷既然议定增设闽浙总督,那么总督人选,也就一起议一议吧。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皇帝话音刚落,不等几位内阁阁臣说话,温体仁立即上前跪下,朗声说道:“臣温体仁不才,愿向陛下毛遂自荐。”
温体仁此话一出,满殿哗然。
明朝的时候地方督抚的权力还没有像后世满清那样大,巡抚通常是由督察院派出,多数由督察院的佐贰官兼任,而总督或者督师则多由六部侍郎出任,一般出任的时候可能还要加个兵部尚书的衔,所以从品级上来说,侍郎出任地方总督,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之所以满殿哗然,实在是因为毛遂自荐,可不是这个时代任官的传统。一般来说都是别人推荐,往往这时被推荐的人还要谦虚推让,一直等到皇帝坚持任命,本人才能表现出一副勉强接受任命的样子。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有多想要这个位置,但面上的功夫通常都是要做的。
如今不等别人推荐,也不等内阁阁臣先提,而温体仁自己就抢先向皇帝表明态度,确实是有点匪夷所思。
但是对此,崇祯皇帝倒是感到无所谓,特别是看到自荐的人是温体仁以后,当时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崇祯皇帝略一考虑,正准备答应,突然文臣列中又走出来一个人,只见此人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吏科都给事中姚士慎反对。温大人虽然官居侍郎,品秩足够,但浙江乃温大人故乡,族人亲友遍地,温大人理当避嫌,由其总督浙江、福建,不合朝廷规矩。”
过去,一个人一旦当上官员,就注定要背井离乡,因为不允许官员在其家乡所在之地任职。
听了此话,崇祯皇帝看着内阁诸臣,说道:“内阁怎么说?”
内阁这几位阁臣,事前都没有考虑过此事,一时也说不上来太恰当的人选,而温体仁的自荐,又让他们觉得此事推荐别人,等于是摆明了否定温体仁,而温体仁作为礼部的侍郎,一直中规中矩,表现的也很有才干,而礼部尚书徐光启如今又大受皇帝信重,实在没有必须要出言反对。
李国鐠沉吟了片刻,终于还是说道:“此事请陛下圣断。”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看向后面的孙承宗、徐光启等人。
徐光启是礼部尚书,是温体仁的上官,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回避,于是先说道:“陛下,温大人任职礼部多年,学识才干皆是上上之选,臣以为出任闽浙总督足以胜任。至于朝廷官员任职避嫌惯例,臣以为闽浙总督衙门,倒也不必非要设在浙省,请陛下明鉴。”
这时孙承宗躬身说道:“以六部侍郎出任地方总督,国朝惯例如此。若说避嫌桑梓的惯例,臣以为徐阁老所言极是,闽浙总督衙门完全可以设在闽省,以福州为闽浙总督行辕所在。”
对崇祯皇帝来说,闽浙总督当然是搁在浙江更好,但是搁在福建也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要赶紧把温体仁这样的才智之士派出去任职,而不是留在朝中蛰伏。
那个时代的多数人都会以为,朝廷应该把天下所有才智卓绝之士集中在皇帝的身边,帮着皇帝处理朝政,否则朝政就会沦落到奸邪小人的手上。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当如今的崇祯皇帝拥有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之后。
因为地方上更需要才智杰出的官员,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同时所有才智杰出的官员,都集中在朝中,也容易引发朝堂上无休止的争斗,反而造成严重的内耗。
历史上明末的情况就是这样,地方上到处都是荒唐怠政的官员,而朝中大臣却又各自争斗不休,最后白白便宜了开化没几年的满清。
所以在如今崇祯皇帝的心中,除了几个特别需要的大臣,比如孙承宗、徐光启、李邦华等人,其他的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最好都给安排到各地去干些实务,不要老是在朝堂之上干耗着。
因此,听完了内阁几位阁臣的说法之后,崇祯皇帝当即说道:“既然这样,那也无需再议。内阁拟旨,朝廷在闽浙两省巡抚之上增设总督,驻地福州,统管两省军务财政,主持两省赈灾、抚民、剿匪等事。闽浙总督由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出任。”
说完这些,崇祯皇帝突然又想到了历史上崇祯年间浙江湖州等地发生的农民起义,很可能就是与这次水灾有关,因此看着仍然跪在地上的温体仁说道:“温爱卿,救灾如救火,一日也拖延不得。爱卿归家后,三五日内尽快收拾行装离京赴任,无须再入宫陛辞。至于闽浙总督衙门佐贰官人选,爱卿到任之后,可另外向朕提出建议,届时朝廷再行任免。”
至此,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温体仁,自然是压抑着心中的喜悦,马上领旨谢恩。朝议到了这里,崇祯皇帝也是感到颇为疲惫,于是果断结束朝会,返回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