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度鬼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姥姥的罗盘并没有指向小蛾的坟,而是笔直地指向了旁边另一座坟包。这就奇怪了,先前的所有征兆都显示是小蛾和那鬼妖所闹的那些怪事,以及二子的病,可现在那灵异又偏偏不在小蛾坟里,难道这坟还会自己长腿跑了吗?
这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正在休息,而信使们正在为黑子包扎,只有太姥姥、姥姥、村长、二子爹和小五在研究着下一步的行动。
那旁边的坟又是怎么回事呢?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村子上相传多年的一个故事。
我们这个村子在入海口不远处的内陆河北岸,在清朝的时候是盐运的重要集地,整个清朝皇室以及北京城的用盐全靠我们这里。
我们这个村子虽然不以运盐为生,但盐运的繁荣也影响着我们这个小村子的兴旺。清朝初年,对言论是非常严苛的,不是就有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定死罪并诛连的事发生么。
那一年,正赶上会考,全国各地的秀才、举人们都到北京去赶考。因为那时候交通是相当不便利的,有的南方的赶考者要经过大半年才能赶到北京,而有的提前来的呢,就在北京城附近的地方住着,以待考试的时间。
我们这里虽然不是皇城根下,可每到考试年,也有不少准备考试的学子们在我们这里小住上一段时间。于是在那段时间,村子里就会常听到读书声和吟诵声,让一个以种地为生的村子就显得分外有文化。要不说环境改变人呢,就因为这过路的学子,让我们整个村的文化和教育都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
就说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两个赶考的学子,寄住在村上的一户人家里,这户人家姓王,老王头家是穷苦出身,盼着有人来寄宿,这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所以他就总盼着有学子们来他家里投宿。
而这两个学子是从南方来的,光路程就走了快一年了,走走停停间连雨伞都用坏了好几把,更别提衣物和鞋帽了。他们两个一同来,一同住在老王家,也一同早上起来读书写字,不知道的以为这两个人是哥俩呢。
老王看这两位如此好学,就很感动,联想到自己孩子要是也能如此用功,也有如此机会该多好啊,于是就每天找机会和这两位小哥套近乎。
日子长了,大家也就没有什么不谈的了,南方的景色从这两人的诗里、画里、文章里让老王好生向往。不过当老王提到北方的寒冷,北方的白雪皑皑时也是让这两个人羡慕不已,总盼着能看到一场真正的大雪,因此大家在闲聊天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个时候,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去读书,读的书多了,再加上运气好,能考上个功名,就可以坐官了,这是读书人的最终追求。尤其对于汉族人来说,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只有图得功名,才有上升的空间,所以很多学子们都把会考当作人生的最大追求,视为生命。
这两个人也一样,两个人的家境也并不好,希望能通过读书而改变一家的生活和自己命运。他们俩是在乡试的时候认识的,所以也结伴来北京城赶考。
北京城的繁荣还没看到,可这入海口的海味可让这两个人享受不已,那时候海里的东西也多,我们这里要想吃到当季的大螃蟹什么的可容易了,而且味道绝对正宗,连老百姓对如何做海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这两个人在吃了海味后,每每还要做诗以纪念这段赶考的日子。每每吃着螃蟹而满口的诗词时,总会把旁边的观众们逗得前仰后合的。
可突然有一天,老王刚把大门打开,准备去地里挖些红薯回来,就有一队官兵来到门前,说要带走其中的一个秀才。这就让老王有些吃惊,心想,这两个读书人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呢?
可是官兵不由分说地就把那个姓林的秀才都给带走了,可奇怪的是屋里的另一个寄宿的考生却丝毫没事,但当官兵带走林秀才时,他却连个面都没露啊。等官兵把林秀才带走后,老王就去问另一个考生:“毕竟你们是一起来的,又住在一起,怎么就会出这样的事情呢?”
剩下的那个考生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这让老王心头就更纳闷了。
在考试前的一天,老王就听说,那个被捉走的林考生因牵扯到了一个文字狱,所以就被砍头了,其实消息来的时候,那个林学子已经被处置了。可奇... -->>
太姥姥的罗盘并没有指向小蛾的坟,而是笔直地指向了旁边另一座坟包。这就奇怪了,先前的所有征兆都显示是小蛾和那鬼妖所闹的那些怪事,以及二子的病,可现在那灵异又偏偏不在小蛾坟里,难道这坟还会自己长腿跑了吗?
这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正在休息,而信使们正在为黑子包扎,只有太姥姥、姥姥、村长、二子爹和小五在研究着下一步的行动。
那旁边的坟又是怎么回事呢?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村子上相传多年的一个故事。
我们这个村子在入海口不远处的内陆河北岸,在清朝的时候是盐运的重要集地,整个清朝皇室以及北京城的用盐全靠我们这里。
我们这个村子虽然不以运盐为生,但盐运的繁荣也影响着我们这个小村子的兴旺。清朝初年,对言论是非常严苛的,不是就有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定死罪并诛连的事发生么。
那一年,正赶上会考,全国各地的秀才、举人们都到北京去赶考。因为那时候交通是相当不便利的,有的南方的赶考者要经过大半年才能赶到北京,而有的提前来的呢,就在北京城附近的地方住着,以待考试的时间。
我们这里虽然不是皇城根下,可每到考试年,也有不少准备考试的学子们在我们这里小住上一段时间。于是在那段时间,村子里就会常听到读书声和吟诵声,让一个以种地为生的村子就显得分外有文化。要不说环境改变人呢,就因为这过路的学子,让我们整个村的文化和教育都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
就说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两个赶考的学子,寄住在村上的一户人家里,这户人家姓王,老王头家是穷苦出身,盼着有人来寄宿,这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所以他就总盼着有学子们来他家里投宿。
而这两个学子是从南方来的,光路程就走了快一年了,走走停停间连雨伞都用坏了好几把,更别提衣物和鞋帽了。他们两个一同来,一同住在老王家,也一同早上起来读书写字,不知道的以为这两个人是哥俩呢。
老王看这两位如此好学,就很感动,联想到自己孩子要是也能如此用功,也有如此机会该多好啊,于是就每天找机会和这两位小哥套近乎。
日子长了,大家也就没有什么不谈的了,南方的景色从这两人的诗里、画里、文章里让老王好生向往。不过当老王提到北方的寒冷,北方的白雪皑皑时也是让这两个人羡慕不已,总盼着能看到一场真正的大雪,因此大家在闲聊天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个时候,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去读书,读的书多了,再加上运气好,能考上个功名,就可以坐官了,这是读书人的最终追求。尤其对于汉族人来说,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只有图得功名,才有上升的空间,所以很多学子们都把会考当作人生的最大追求,视为生命。
这两个人也一样,两个人的家境也并不好,希望能通过读书而改变一家的生活和自己命运。他们俩是在乡试的时候认识的,所以也结伴来北京城赶考。
北京城的繁荣还没看到,可这入海口的海味可让这两个人享受不已,那时候海里的东西也多,我们这里要想吃到当季的大螃蟹什么的可容易了,而且味道绝对正宗,连老百姓对如何做海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这两个人在吃了海味后,每每还要做诗以纪念这段赶考的日子。每每吃着螃蟹而满口的诗词时,总会把旁边的观众们逗得前仰后合的。
可突然有一天,老王刚把大门打开,准备去地里挖些红薯回来,就有一队官兵来到门前,说要带走其中的一个秀才。这就让老王有些吃惊,心想,这两个读书人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呢?
可是官兵不由分说地就把那个姓林的秀才都给带走了,可奇怪的是屋里的另一个寄宿的考生却丝毫没事,但当官兵带走林秀才时,他却连个面都没露啊。等官兵把林秀才带走后,老王就去问另一个考生:“毕竟你们是一起来的,又住在一起,怎么就会出这样的事情呢?”
剩下的那个考生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这让老王心头就更纳闷了。
在考试前的一天,老王就听说,那个被捉走的林考生因牵扯到了一个文字狱,所以就被砍头了,其实消息来的时候,那个林学子已经被处置了。可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