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朝着帝国前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华夏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周日。
周日,是各大工厂、学校以及政府的放假日,这一天,大部分操劳了六天的人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说是大部分,那是因为总有在这一天加班、值班或者轮休日不在这一天的人。
这些倒霉蛋中,就包括李康在内的一干高层们。
今天的齐桓镇,就如四个月前的十七号一样,码头上聚集了一大票正好休假闲得无聊的吃瓜群众,不过齐桓镇镇府是不会让他们随便乱跑的,早早的就有军警在一旁维持秩序,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呆着,一些特地安排的群体,站在人群的前列,拉着横幅,举着小旗和鲜花,脸上充满了笑容,翘首以待。
而在人群的最前列,中央位置已经被全副武装的军队和亲卫圈出一片空地,李康等人就站在这等着。
一看这架势,就能猜到这是在欢迎某人的到来。
两天前,一条快船从韩非镇而来,向齐桓镇禀报了一件大事,探路队成功归来。
新任齐桓镇镇长黄元(原第一造船厂厂长)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派人向新安镇报信,自己则召集人手商议接下来的接待事宜,这才有了今天的盛景。
虽然在探路队成功抵达林国的时候,锦衣卫就已经从陆上快马加鞭将消息传了回来,但当探路队真的完成任务回来后,李康发现自己依旧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四个月了,不算短了!
“君上!”管仲低声提醒道。
“我没事…”李康笑了笑,深吸一口气,使自己平静下来,在万众面前,他不能失态。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码头上立刻欢腾起来。
这时候,出发时一共十三条船——留了两条在秦皇镇——的探路队只剩下了八条,损失了三条,在旗舰齐甲号上,张骞等人已都换好了崭新的官服,在甲板上站成一排,激动的眺望着不远处齐桓码头上的人群,不仅是他们,其他七条船上,只要没有任务在身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穿戴整齐,挺直腰杆,面色涨红的迎接着即将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奏乐!起歌!”船队靠近后,临时充当司礼官的内务部典礼司左从事窦嵩连忙招呼道。
乐队一接到命令,就在团长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旁边,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整齐站成三列,随着音乐渐起,神经也开始绷紧,虽然事先有排练过,但时间太紧,不过心意到了就好,不会有多少人在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
这群学生合唱的是《歌唱祖国》,此歌目前为华夏的“代国歌”,一般大型场合都要唱的那种,当初之所以选这首歌,主要还是因为李康偷懒,《歌唱祖国》应景,歌词简单,连一个字都不用改,反正五星红旗也是“代国旗”嘛,额,这又是一个偷懒的成果。
开始还只有这些安排好的学生们在唱,等到他们进入状态后,声音越来越整齐,也越来越激昂,再配合现在的场合,渐渐的离得近的人也跟着唱起来,然后这般跟唱就如瘟疫一样,不断向四处蔓延,没过一会儿就传到了李康这儿。
“额,怎么回事?你们谁安排的?”旁边传来这么大的动静,李康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个环节,有些惊讶的问道。
可是跟在他身边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大摇其头,表示不知。
“不管了,跟着唱吧!难得大家的情绪都起来了!”既然不是有人故意给他惊喜,那就是群众自发行为了,这让李康很高兴,不知不觉间自己都被带入了气氛中,带头跟唱起来。
李康都唱了,其他人还能怎样,唱呗!
于是,等船队完全靠岸的时候,就见到了眼前的一幕,数千人合唱《歌唱祖国》,气势恢宏,饱含热情,他们更是发现,一些人甚至都唱出了热泪。
船队成员一下子就被这个情绪给感染了,也跟着唱了起来,没有人比出去游荡过的人更加知道祖国的含义,所以,他们投入的感情更深,岸上的人只有少部分流了泪,而船上的人却是大半都哭了,没哭的也是双眼红肿。
“……繁荣富强……”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良久…
“啪…啪啪…”李康轻轻的鼓起掌来,慢慢的掌声由小变大,最终成雷鸣之势。
掌声冲淡了庄严,气氛重新变得轻松。
舞龙舞狮的陆续上前,锣鼓喧天,礼炮齐鸣。
“君上如此隆遇,父老如此热情,这让我等如何承受,受之有愧啊!我只能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没有辜负君上的期望!都收拾好心情,随本官去拜见君上!”张骞激动的说道。
“诺!”
“欢迎回家!”这是双方见面后,李康说的第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又让一些泪点低的热泪盈眶。
“你们是华夏的英雄!”这是李康说的第二句。
“你们创造了历史,而我们所有人,则都是见证人!”这是第三句。
李康一共就说了三句,码头上只是一个仪式,重要的事自然不可能在那种环境下说,仪式结束后,李康就让他们去休息了,等三日后再说,并嘱咐三日内不准任何人去打扰这些英雄!
而在张骞一行休息的三天内,华夏目前仅有的三家报纸头版头条都被探路队平安归来给占据了,街头巷尾几乎都能听到关于探路队的事,在官方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张骞等人,真真正正的成了英雄,谁提到都要竖起一根大拇指。
因为李康根本就没打算封锁消息——也封锁不住——所以《苏武报》连篇累牍的报道了好几天,导致这个消息开始向赎罪荒野以及河东诸国民间传开,但引起的反响却是没有多... -->>
华夏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周日。
周日,是各大工厂、学校以及政府的放假日,这一天,大部分操劳了六天的人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说是大部分,那是因为总有在这一天加班、值班或者轮休日不在这一天的人。
这些倒霉蛋中,就包括李康在内的一干高层们。
今天的齐桓镇,就如四个月前的十七号一样,码头上聚集了一大票正好休假闲得无聊的吃瓜群众,不过齐桓镇镇府是不会让他们随便乱跑的,早早的就有军警在一旁维持秩序,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呆着,一些特地安排的群体,站在人群的前列,拉着横幅,举着小旗和鲜花,脸上充满了笑容,翘首以待。
而在人群的最前列,中央位置已经被全副武装的军队和亲卫圈出一片空地,李康等人就站在这等着。
一看这架势,就能猜到这是在欢迎某人的到来。
两天前,一条快船从韩非镇而来,向齐桓镇禀报了一件大事,探路队成功归来。
新任齐桓镇镇长黄元(原第一造船厂厂长)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派人向新安镇报信,自己则召集人手商议接下来的接待事宜,这才有了今天的盛景。
虽然在探路队成功抵达林国的时候,锦衣卫就已经从陆上快马加鞭将消息传了回来,但当探路队真的完成任务回来后,李康发现自己依旧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四个月了,不算短了!
“君上!”管仲低声提醒道。
“我没事…”李康笑了笑,深吸一口气,使自己平静下来,在万众面前,他不能失态。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码头上立刻欢腾起来。
这时候,出发时一共十三条船——留了两条在秦皇镇——的探路队只剩下了八条,损失了三条,在旗舰齐甲号上,张骞等人已都换好了崭新的官服,在甲板上站成一排,激动的眺望着不远处齐桓码头上的人群,不仅是他们,其他七条船上,只要没有任务在身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穿戴整齐,挺直腰杆,面色涨红的迎接着即将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奏乐!起歌!”船队靠近后,临时充当司礼官的内务部典礼司左从事窦嵩连忙招呼道。
乐队一接到命令,就在团长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旁边,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整齐站成三列,随着音乐渐起,神经也开始绷紧,虽然事先有排练过,但时间太紧,不过心意到了就好,不会有多少人在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
这群学生合唱的是《歌唱祖国》,此歌目前为华夏的“代国歌”,一般大型场合都要唱的那种,当初之所以选这首歌,主要还是因为李康偷懒,《歌唱祖国》应景,歌词简单,连一个字都不用改,反正五星红旗也是“代国旗”嘛,额,这又是一个偷懒的成果。
开始还只有这些安排好的学生们在唱,等到他们进入状态后,声音越来越整齐,也越来越激昂,再配合现在的场合,渐渐的离得近的人也跟着唱起来,然后这般跟唱就如瘟疫一样,不断向四处蔓延,没过一会儿就传到了李康这儿。
“额,怎么回事?你们谁安排的?”旁边传来这么大的动静,李康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个环节,有些惊讶的问道。
可是跟在他身边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大摇其头,表示不知。
“不管了,跟着唱吧!难得大家的情绪都起来了!”既然不是有人故意给他惊喜,那就是群众自发行为了,这让李康很高兴,不知不觉间自己都被带入了气氛中,带头跟唱起来。
李康都唱了,其他人还能怎样,唱呗!
于是,等船队完全靠岸的时候,就见到了眼前的一幕,数千人合唱《歌唱祖国》,气势恢宏,饱含热情,他们更是发现,一些人甚至都唱出了热泪。
船队成员一下子就被这个情绪给感染了,也跟着唱了起来,没有人比出去游荡过的人更加知道祖国的含义,所以,他们投入的感情更深,岸上的人只有少部分流了泪,而船上的人却是大半都哭了,没哭的也是双眼红肿。
“……繁荣富强……”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良久…
“啪…啪啪…”李康轻轻的鼓起掌来,慢慢的掌声由小变大,最终成雷鸣之势。
掌声冲淡了庄严,气氛重新变得轻松。
舞龙舞狮的陆续上前,锣鼓喧天,礼炮齐鸣。
“君上如此隆遇,父老如此热情,这让我等如何承受,受之有愧啊!我只能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没有辜负君上的期望!都收拾好心情,随本官去拜见君上!”张骞激动的说道。
“诺!”
“欢迎回家!”这是双方见面后,李康说的第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又让一些泪点低的热泪盈眶。
“你们是华夏的英雄!”这是李康说的第二句。
“你们创造了历史,而我们所有人,则都是见证人!”这是第三句。
李康一共就说了三句,码头上只是一个仪式,重要的事自然不可能在那种环境下说,仪式结束后,李康就让他们去休息了,等三日后再说,并嘱咐三日内不准任何人去打扰这些英雄!
而在张骞一行休息的三天内,华夏目前仅有的三家报纸头版头条都被探路队平安归来给占据了,街头巷尾几乎都能听到关于探路队的事,在官方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张骞等人,真真正正的成了英雄,谁提到都要竖起一根大拇指。
因为李康根本就没打算封锁消息——也封锁不住——所以《苏武报》连篇累牍的报道了好几天,导致这个消息开始向赎罪荒野以及河东诸国民间传开,但引起的反响却是没有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