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着讨伐袁白的大潮落幕,元起率军沿海路返回了辽东,然后从辽东沿陆路回到燕京。因为江东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孙策已经掌控了大局,因此,甘静和鲁肃率领的水军,也随同元起一起返回了幽州。
刚刚到达燕京,李儒就拿着一张幽州出产的薄纸走了过来,上面写着潜龙成员传回来的两条消息。第一条,元协已经同意了元起的保奏,让孙策出任扬州牧之职,统领江东、淮南等地;第二条,则让元起有些吃惊,宇宫照烈部下的宇宫仁、泰河联手,在青、徐交界处,一战消灭了袁丁派往淮南的大军,审配仅仅率领着三四千残兵返回邺城,颜良、文丑都被宇宫照烈收降了,另有一万袁军,也一同投降了宇宫照烈。
元起知道,宇宫照烈要对袁丁动手了,或者说,他是在为动手前,做着准备。不过,在联合宇宫照烈一起攻打袁丁之前,元起还有着一些问题必须要提前解决。北疆的鲜卑虽然已经臣服,并不是说自此以后,北疆就安稳如山了,西北还有辛蛮盘踞,和辛蛮比邻的,还有被元起打的元气大损的刺塔人。
尽管辛蛮和刺塔因为元起的打压,实力大不如以前,但毕竟也是一个隐患,这个隐患不除,元起可没有办法安心攻打冀州。袁丁和刺塔的关系很好,如果在元起攻打冀州的时候,刺塔人受袁丁之托,在自己背后搞点什么小动作,那可是相当的麻烦。所以,元起当初和宇宫照烈争夺这场战役的主动权,把开战的时间和方式捏到自己手里,就是为了留出时间来,先把刺塔和辛蛮彻底铲平。
当夜。元起找来诸葛亮、贾愿、荀略、李儒和徐庶几人,连夜商讨针对辛蛮和刺塔的方案。开始的时候,众人的思路在处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商量来商量去,众人却先后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以至于征讨刺塔、辛蛮之事,竟然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幽、并二州在经过平定北疆的战役之后,士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这多出来的一部分人。大多都是汉化后的鲜卑族战士,虽然可战的军士增多是件值得高兴地事,但是各种问题却也相继暴露了出来。
首先,就是军饷的发放,以及军粮的供给问题。鲜卑族人各个骁勇善战,凡是成年的男子,稍加训练,都是一名不错的骑兵,即使再怎么优中选优。以鲜卑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最后被选到军中服役的,依然有五万之众,这五万军士的粮饷、装备、战马等等等等。都需要尽快筹措,以便把他们尽早训练成军。虽然在光州,也就是以前的鲜卑境内,元起得到了大量被冻死的牛羊。诸葛亮把这些牛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通过太始商会和上官氏商会变成了钱粮,但也仅仅是比较宽裕的完成鲜卑人内迁之后的问题而已。根本就没有多少多余的钱粮来供养这五万骑兵。
其次,鲜卑人虽然在一系列比较平和的政策下,逐渐融入了汉人之中,但毕竟时日还短,还没有形成彻底的融合,如果在这个时候,元起率领大军离开的话,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机挑起境内汉人和鲜卑人的矛盾,这对元起的统治,势必会造成影响,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再次,元起在一年之内连续平定高句丽、扶余和北疆,不少武将、能臣都被留在了当地,用以安抚当地民众的情绪和震慑宵小,像魏延、张龙、邓芝等人,分别留在扶余、高句丽等各地,出征刺塔和辛蛮,这些猛将和能臣是必不可少的,元起必需找到合适的替代者,来替代者接替魏延等人的工作。
另外,元起还要留下足够多的将士,镇守燕京,对内可以安民,对外可以保境。尚未完全汉化的鲜卑人中,还存在着少数极端份子,如果他们和冀州的袁丁联合起来,那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所以,这次征讨刺塔和辛蛮的人手,不能太多,最多只能抽调出全部军队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元起麾下虽然有二十四万大军,但最多,也只能动用六万人而已。想要以六万将士迅速平定辛蛮和刺塔,实在是有些困难。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元起等人的话题,逐渐转换到了政策改革上来了,随着光州并入元起的治下,原有的幽并都督令,显然已经有些不太适应了,现在的情形,亟待元起在原有的政策中保留精华,... -->>
随着讨伐袁白的大潮落幕,元起率军沿海路返回了辽东,然后从辽东沿陆路回到燕京。因为江东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孙策已经掌控了大局,因此,甘静和鲁肃率领的水军,也随同元起一起返回了幽州。
刚刚到达燕京,李儒就拿着一张幽州出产的薄纸走了过来,上面写着潜龙成员传回来的两条消息。第一条,元协已经同意了元起的保奏,让孙策出任扬州牧之职,统领江东、淮南等地;第二条,则让元起有些吃惊,宇宫照烈部下的宇宫仁、泰河联手,在青、徐交界处,一战消灭了袁丁派往淮南的大军,审配仅仅率领着三四千残兵返回邺城,颜良、文丑都被宇宫照烈收降了,另有一万袁军,也一同投降了宇宫照烈。
元起知道,宇宫照烈要对袁丁动手了,或者说,他是在为动手前,做着准备。不过,在联合宇宫照烈一起攻打袁丁之前,元起还有着一些问题必须要提前解决。北疆的鲜卑虽然已经臣服,并不是说自此以后,北疆就安稳如山了,西北还有辛蛮盘踞,和辛蛮比邻的,还有被元起打的元气大损的刺塔人。
尽管辛蛮和刺塔因为元起的打压,实力大不如以前,但毕竟也是一个隐患,这个隐患不除,元起可没有办法安心攻打冀州。袁丁和刺塔的关系很好,如果在元起攻打冀州的时候,刺塔人受袁丁之托,在自己背后搞点什么小动作,那可是相当的麻烦。所以,元起当初和宇宫照烈争夺这场战役的主动权,把开战的时间和方式捏到自己手里,就是为了留出时间来,先把刺塔和辛蛮彻底铲平。
当夜。元起找来诸葛亮、贾愿、荀略、李儒和徐庶几人,连夜商讨针对辛蛮和刺塔的方案。开始的时候,众人的思路在处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商量来商量去,众人却先后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以至于征讨刺塔、辛蛮之事,竟然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幽、并二州在经过平定北疆的战役之后,士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这多出来的一部分人。大多都是汉化后的鲜卑族战士,虽然可战的军士增多是件值得高兴地事,但是各种问题却也相继暴露了出来。
首先,就是军饷的发放,以及军粮的供给问题。鲜卑族人各个骁勇善战,凡是成年的男子,稍加训练,都是一名不错的骑兵,即使再怎么优中选优。以鲜卑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最后被选到军中服役的,依然有五万之众,这五万军士的粮饷、装备、战马等等等等。都需要尽快筹措,以便把他们尽早训练成军。虽然在光州,也就是以前的鲜卑境内,元起得到了大量被冻死的牛羊。诸葛亮把这些牛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通过太始商会和上官氏商会变成了钱粮,但也仅仅是比较宽裕的完成鲜卑人内迁之后的问题而已。根本就没有多少多余的钱粮来供养这五万骑兵。
其次,鲜卑人虽然在一系列比较平和的政策下,逐渐融入了汉人之中,但毕竟时日还短,还没有形成彻底的融合,如果在这个时候,元起率领大军离开的话,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机挑起境内汉人和鲜卑人的矛盾,这对元起的统治,势必会造成影响,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再次,元起在一年之内连续平定高句丽、扶余和北疆,不少武将、能臣都被留在了当地,用以安抚当地民众的情绪和震慑宵小,像魏延、张龙、邓芝等人,分别留在扶余、高句丽等各地,出征刺塔和辛蛮,这些猛将和能臣是必不可少的,元起必需找到合适的替代者,来替代者接替魏延等人的工作。
另外,元起还要留下足够多的将士,镇守燕京,对内可以安民,对外可以保境。尚未完全汉化的鲜卑人中,还存在着少数极端份子,如果他们和冀州的袁丁联合起来,那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所以,这次征讨刺塔和辛蛮的人手,不能太多,最多只能抽调出全部军队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元起麾下虽然有二十四万大军,但最多,也只能动用六万人而已。想要以六万将士迅速平定辛蛮和刺塔,实在是有些困难。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元起等人的话题,逐渐转换到了政策改革上来了,随着光州并入元起的治下,原有的幽并都督令,显然已经有些不太适应了,现在的情形,亟待元起在原有的政策中保留精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