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江东初乱 (1/2)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p
在关中、河北即将迎来大变时,江东局势也不安稳,各方蠢蠢欲动。
隆安元年(公元396年),正月下旬,孝武帝司马曜被葬于隆平陵。
孝武帝之死,结束了朝中持续多年的主相争斗的政治格局,中枢大权尽归司马道子。
但江东并未因此而恢复平静,地方实力派对此深感不满,各方蠢蠢欲动。
兖州刺史、前将军王恭首先发难,意欲起兵清君侧,以改变目前朝中局势。
而司马道子自是不甘示弱,在心腹建议下,决心先削弱王恭兵权。
按计划,会稽王准备先在朝中剪除其同党,而后再下诏剥夺王恭兵权。
隆安元年,二月初,司马道子采取明升暗降之法,剥夺了王珣掌握的人事大权,将吏部尚书一职交由其心腹王国宝接任。
解决掉王珣后不久,司马道子又下诏罢免了王恭弟弟王爽职务。
面对司马道子步步紧逼,王恭也没闲着。
他一边暗中整顿兵马,以备不时之需;一边四处联络各地刺史、将领。
在各方镇中,最为王恭看重者,当属北府大将刘牢之、荆州刺史殷仲堪两人。
刘牢之还好说,毕竟从属于王恭,在三言两语拉拢、逼迫下,悍然投靠了王恭
而北府旧将来投,让王恭实力骤然膨胀,成为当前名副其实的江东第一藩镇。
然而,在王恭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又派人联络荆州刺史殷仲堪,相约共讨王国宝。
消息传至荆州,殷仲堪还没怎样,反倒让荆州土皇帝桓玄兴奋起来。
这么多年来,桓玄一直被朝廷排挤、打压,郁郁不得志。
之前他曾试图借朝廷北伐谋取江州刺史之职,殊料殷仲堪兵败武关、孝武骤然病逝让桓玄一切谋划付之东流。
原本他一腔不甘正没处发泄,今王恭相约起兵,无疑让桓玄感到有机可乘。
与桓玄蠢蠢欲动不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因武关之败,导致自身实力大损,对起兵清君侧一事犹豫不决。
但桓玄知道,当下他唯有打着殷仲堪旗号,才好介入此事。
于是,他亲自出马劝说殷仲堪。
“王国宝与使君、王将军、王尚书等几人素来不和,如今他已经把持了朝廷大权,又与堂弟王绪互为表里。”
“日后假若王国宝想谋害什么人,恐怕也没有做不成的。”
“王将军乃天子舅舅,向为朝野所重,王国宝即使有心,恐也不敢立即对其动手。”
“反倒是使君,您根基薄弱,又不幸遭遇武关大败,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若在下所料不错,用不了多久,王国宝将极有可能拿使君开刀。”
“而明公先前只是被先帝越级提拔,才有幸成为一方大员。”
“朝野上下全都认为使君虽有才能,却不适合担任方镇大员。”
“万一王国宝以朝廷名义下诏,征召使君出任朝廷官职,再以殷顗为荆州刺史,那使君将如何自处呢?”
当惯了土霸王,即便这个土霸王不怎么名副其实,可殷仲堪依然不舍得进京受罪
他听了桓玄的话,不由忧心忡忡道:“我也一直为此担忧,不知南郡公可有对策?”
“眼下前将军王恭疾恶如仇,相约使君一同起兵,以肃清朝堂中奸臣。”
“明公不要拒绝,而应即刻修书推王恭为盟主。”
“王国宝乃奸邪之辈,天下人所共知。”
“一旦起事,必将引来四方响应。”
“只要诛杀了王国宝,不仅将祸患扼杀于摇篮之中,还将立下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
桓玄处心积虑撺掇殷仲堪附和王恭,自然是不怀好意。
眼下桓玄实力已够,可缺少大义名分,他急需通过... -->>
一 p
在关中、河北即将迎来大变时,江东局势也不安稳,各方蠢蠢欲动。
隆安元年(公元396年),正月下旬,孝武帝司马曜被葬于隆平陵。
孝武帝之死,结束了朝中持续多年的主相争斗的政治格局,中枢大权尽归司马道子。
但江东并未因此而恢复平静,地方实力派对此深感不满,各方蠢蠢欲动。
兖州刺史、前将军王恭首先发难,意欲起兵清君侧,以改变目前朝中局势。
而司马道子自是不甘示弱,在心腹建议下,决心先削弱王恭兵权。
按计划,会稽王准备先在朝中剪除其同党,而后再下诏剥夺王恭兵权。
隆安元年,二月初,司马道子采取明升暗降之法,剥夺了王珣掌握的人事大权,将吏部尚书一职交由其心腹王国宝接任。
解决掉王珣后不久,司马道子又下诏罢免了王恭弟弟王爽职务。
面对司马道子步步紧逼,王恭也没闲着。
他一边暗中整顿兵马,以备不时之需;一边四处联络各地刺史、将领。
在各方镇中,最为王恭看重者,当属北府大将刘牢之、荆州刺史殷仲堪两人。
刘牢之还好说,毕竟从属于王恭,在三言两语拉拢、逼迫下,悍然投靠了王恭
而北府旧将来投,让王恭实力骤然膨胀,成为当前名副其实的江东第一藩镇。
然而,在王恭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又派人联络荆州刺史殷仲堪,相约共讨王国宝。
消息传至荆州,殷仲堪还没怎样,反倒让荆州土皇帝桓玄兴奋起来。
这么多年来,桓玄一直被朝廷排挤、打压,郁郁不得志。
之前他曾试图借朝廷北伐谋取江州刺史之职,殊料殷仲堪兵败武关、孝武骤然病逝让桓玄一切谋划付之东流。
原本他一腔不甘正没处发泄,今王恭相约起兵,无疑让桓玄感到有机可乘。
与桓玄蠢蠢欲动不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因武关之败,导致自身实力大损,对起兵清君侧一事犹豫不决。
但桓玄知道,当下他唯有打着殷仲堪旗号,才好介入此事。
于是,他亲自出马劝说殷仲堪。
“王国宝与使君、王将军、王尚书等几人素来不和,如今他已经把持了朝廷大权,又与堂弟王绪互为表里。”
“日后假若王国宝想谋害什么人,恐怕也没有做不成的。”
“王将军乃天子舅舅,向为朝野所重,王国宝即使有心,恐也不敢立即对其动手。”
“反倒是使君,您根基薄弱,又不幸遭遇武关大败,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若在下所料不错,用不了多久,王国宝将极有可能拿使君开刀。”
“而明公先前只是被先帝越级提拔,才有幸成为一方大员。”
“朝野上下全都认为使君虽有才能,却不适合担任方镇大员。”
“万一王国宝以朝廷名义下诏,征召使君出任朝廷官职,再以殷顗为荆州刺史,那使君将如何自处呢?”
当惯了土霸王,即便这个土霸王不怎么名副其实,可殷仲堪依然不舍得进京受罪
他听了桓玄的话,不由忧心忡忡道:“我也一直为此担忧,不知南郡公可有对策?”
“眼下前将军王恭疾恶如仇,相约使君一同起兵,以肃清朝堂中奸臣。”
“明公不要拒绝,而应即刻修书推王恭为盟主。”
“王国宝乃奸邪之辈,天下人所共知。”
“一旦起事,必将引来四方响应。”
“只要诛杀了王国宝,不仅将祸患扼杀于摇篮之中,还将立下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
桓玄处心积虑撺掇殷仲堪附和王恭,自然是不怀好意。
眼下桓玄实力已够,可缺少大义名分,他急需通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