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明朝那些帮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仅仅一天,孙广义对马义长接连两次改观。
来广德之前,马义长给南京督捕司的人印象是谦和有礼,谨慎低调。昨夜马义长来访,孙广义才发现马义长有这么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一面——虽然动机是贪功。现在,孙广义在心里将马义长骂了一千遍。
虽各为其主,孙广义也不得不佩服马天复的心黑手辣,但这人的脑瓜子却实在不太好使,简直是愚不可及。就算到南京时日不久,很多情况不了解,可单就这件事而言,得有多蠢才会这么办!
孙广义只是个办差的,只能大体猜测上面的想法。迟百年没有跟他细说,不过也没有太多避讳。因为天门帮在靖难时期的不老实,朝廷对天门帮的监管本来就比其他府帮要严,明面上在帮派高层的“监帮”虽只有丘引和张桂二人,暗地里安插的远比这样多。收到天门寨开始对绿林帮派动手的消息之后,在上面的示意下督捕司立刻进行了一些扶植绿林势力的行动,意在指使这些人通过与天门帮的对抗,消耗天门帮的实力。然而由于无法过于明显的直接插手,并且没有认识到天门帮势力的强大,当地绿林没支持多久就败下阵来。
上至督捕司,下至绿林草莽都是同一个帮派把持,而这个帮派又有家族来维持其稳固,如果让宁国维持这种现状并以为常态,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靖难后,治安特别是直隶的治安是重中之重。庐州府知府因为治安问题三日之内罢官问罪,恐怕不是错在处事失当,其主因还是庐州府出现了一种“乱世”的氛围。治安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稳定,“治安”更重要的还是长治久安。天门帮这种帮派在任何地方存在都是一种隐患,何况是在紧邻南京的宁国府。
要动天门帮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说简单是因为只需要某个权柄人物下个决心,从武力上来说灭掉天门帮是易如反掌,难就难在如何善后。这个难点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所有帮派身上。
去南京勤王是动天门帮的重要原由,同样也是不能动天门帮的重要原由。皇帝说过的话没人敢不当回事。为安抚北方武人,平安现在尚且在北平舒舒服服地做他的指挥使——那可是数次险些要了皇帝的命的人!天门帮的这点事绝不能成为明面上的理由,甚至绝不能让人看出与这件事有一点点关系。
虽然仅此一条便已足够,但还有个更直接的原因。有人在出远门之前放下一句狠话:江湖武人我不管,可但凡要动任何一个府帮,等我回来再说,如果有人擅作主张,我不问是谁主使,我先找办事的那个人。
这个人便是永乐二年下西洋的内官监掌印,郑和。
虽然郑和在永乐元年被姚广孝收为菩萨戒弟子,但朝中没人会认为他是姚广孝的人。郑和自燕王府始伴圣三十年,比姚广孝资历还要老。姚广孝需要夜宿寺庙以明心志,郑和却不用。所有人都知道,郑和有佛家法号,但信的仍是回教。最关键的一点,姚广孝多次谏言“治武”,而郑和的一贯主张却是“武治”!
“先找办事那个人”倒可以用马... -->>
仅仅一天,孙广义对马义长接连两次改观。
来广德之前,马义长给南京督捕司的人印象是谦和有礼,谨慎低调。昨夜马义长来访,孙广义才发现马义长有这么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一面——虽然动机是贪功。现在,孙广义在心里将马义长骂了一千遍。
虽各为其主,孙广义也不得不佩服马天复的心黑手辣,但这人的脑瓜子却实在不太好使,简直是愚不可及。就算到南京时日不久,很多情况不了解,可单就这件事而言,得有多蠢才会这么办!
孙广义只是个办差的,只能大体猜测上面的想法。迟百年没有跟他细说,不过也没有太多避讳。因为天门帮在靖难时期的不老实,朝廷对天门帮的监管本来就比其他府帮要严,明面上在帮派高层的“监帮”虽只有丘引和张桂二人,暗地里安插的远比这样多。收到天门寨开始对绿林帮派动手的消息之后,在上面的示意下督捕司立刻进行了一些扶植绿林势力的行动,意在指使这些人通过与天门帮的对抗,消耗天门帮的实力。然而由于无法过于明显的直接插手,并且没有认识到天门帮势力的强大,当地绿林没支持多久就败下阵来。
上至督捕司,下至绿林草莽都是同一个帮派把持,而这个帮派又有家族来维持其稳固,如果让宁国维持这种现状并以为常态,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靖难后,治安特别是直隶的治安是重中之重。庐州府知府因为治安问题三日之内罢官问罪,恐怕不是错在处事失当,其主因还是庐州府出现了一种“乱世”的氛围。治安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稳定,“治安”更重要的还是长治久安。天门帮这种帮派在任何地方存在都是一种隐患,何况是在紧邻南京的宁国府。
要动天门帮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说简单是因为只需要某个权柄人物下个决心,从武力上来说灭掉天门帮是易如反掌,难就难在如何善后。这个难点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所有帮派身上。
去南京勤王是动天门帮的重要原由,同样也是不能动天门帮的重要原由。皇帝说过的话没人敢不当回事。为安抚北方武人,平安现在尚且在北平舒舒服服地做他的指挥使——那可是数次险些要了皇帝的命的人!天门帮的这点事绝不能成为明面上的理由,甚至绝不能让人看出与这件事有一点点关系。
虽然仅此一条便已足够,但还有个更直接的原因。有人在出远门之前放下一句狠话:江湖武人我不管,可但凡要动任何一个府帮,等我回来再说,如果有人擅作主张,我不问是谁主使,我先找办事的那个人。
这个人便是永乐二年下西洋的内官监掌印,郑和。
虽然郑和在永乐元年被姚广孝收为菩萨戒弟子,但朝中没人会认为他是姚广孝的人。郑和自燕王府始伴圣三十年,比姚广孝资历还要老。姚广孝需要夜宿寺庙以明心志,郑和却不用。所有人都知道,郑和有佛家法号,但信的仍是回教。最关键的一点,姚广孝多次谏言“治武”,而郑和的一贯主张却是“武治”!
“先找办事那个人”倒可以用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