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桂西故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狠之人。尤其在两年之前,韦存福势力渗透到了更南边的武勒。武勒可不同于靖西、万涯等州县。武勒乃左江上游一大县,土地平旷、商贾云集,在古便是汉僚杂居的富庶之地。而武勒东部百余里便是桂中最繁华的邕州府,西南沿桂交商道可达交趾国,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那韦存福一面讨好朝廷,一面又与交趾国眉来眼去。虽算不上正人君子所为,倒也左右逢源,称得上个称霸一方的豪绅。
“我倒是看那韦老爷简朴的很,家中也无甚豪华家什,一派简朴。”张郎中慢慢收起心中的惊异。
“这倒是,说这韦老爷倒是很得人心。邻里乡间的琐事,无不上心。且说七日前邻村兰家老爷办喜事,韦老爷便百忙中抽空前去赴宴。怎知行至半道病发甚疾,不得不返回村中修养。”妇人答道。
“夫人虽久卧病榻,却耳聪目明,真可算是桂西巾帼。”郎中赞叹道。
“先生取笑了,只是亡夫旧时好谈四方之事,久受熏陶,无聊之时偶尔打探罢了。”
“不知阿顺小兄弟原就姓梁吗?”张郎中问。
“自然不是,梁乃是我的姓氏。”
“那敢问夫人夫姓如何?”张郎中又问。
妇人有些为难了。
“这阿顺的父姓,还是等他成人之时再告诉他不迟吧。”
“既是如此,在下冒昧了。”郎中施了一礼。
郎中向妇人告辞,去往邻舍去了。那阿顺领着他,走到收拾好的屋里。
“阿顺帮我掌灯吧。”郎中站在窗边,整了整床上的被褥。
“先生还不打算就寝吗?”阿顺点亮了一盏油灯。
“今夜似乎是无法安睡了。”郎中望了望天上的星辰,笑道,“阿顺喜欢学这汉话吗?”
“自然喜欢。”阿顺拿过一张竹垫,坐在地上。
“那僚语呢?”郎中又问。
“自然也喜欢。”
“只是汉家子弟,总是从《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学起,不知你愿不愿意学一学这些入门的东西。”
阿顺没有说话,只是站了起来,然后毕恭毕敬地跪了下来。“所以先生要当我的师父了吗?师父请受徒儿一拜。”
“哎,非也非也。”郎中笑了,“自然不是师父,只是些粗浅的东西罢了。”他把阿顺扶起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哦?你读过论语?”张郎中拈着胡子。
“没有,这是智先哥哥教我的。”
“这韦智先真是个能人。”张郎中暗暗想着。
“我从三字经开始教你吧。”郎中扯过一张竹垫,端坐在阿顺面前。
“先生为何不教我论语?”阿顺歪着脑袋问到。
“哈哈哈,三字经我背的下来,论语我可没本事背下来。下回我有机会来,给你带一本论语。”
“谢谢先生!阿顺兴奋极了。”
不知过了多久,油灯的火光变得暗淡。这竹垫上的两人还在一句一句教着三字经。
山村的星斗总是特别璀璨,月色皎洁得像是夜光的润玉。
古榕树垂下的枝条,顺着山风拂过的方向飘着。白日热烈的村庄,如今仅剩下蛙声起伏在硕大的田园。
浩源赤着脚打着灯笼,匆匆闯了进来。
“不好了,快请郎中去我家!”他急得说起了僚语。
“怎么了?”阿顺用僚语回答他,然后一边叫起了张郎中。
“不用紧张,我们走吧。这一晚上一直在等着呢。”郎中抓起药箱,随着浩源走向韦家。
深夜的乡间路,更加幽冷了。路过每家每户,急促的脚步声总唤起此起彼伏的犬吠。僚家好养黄犬,作安家定宅之用。
智先早早在门前等候着他们。他急得头上冒出了汗。
“韦老爷怎么样了?”郎中问。
“老父服药后便睡去了,今夜子时刚过,便开始咳起血来。一刻钟之后,便狂呕不止,吐出暗红色血液。”
郎中赶进房内,那韦老爷不断呕吐着鲜血,把床上和地上弄得脏乱不堪。腥红的血水里,竟蜿蜒着不少黑黢黢的小虫。
“快去抚一抚老爷的背!”郎中命令道。
然后他赶忙拟了一个方子,交给身边的厨娘。
“按照这些,弄好药。这倒不急,只要看老爷的造化了。”
血吐了些许时间,老爷才停止了剧烈喘息。只见他气若游丝,面目白得像是死人。
“老爷,待我给您把脉。”张郎中走了过去,手搭在韦存福的脉搏上。
“怎么样?”智先赶过来问。他额上的青筋暴起,像是要把人吃了一般。
“老爷无碍了,只是身体太过虚弱,要多时静养。”郎中又走向一边,另开一个方子.
“刚才的方子,是给老爷固本的。这个新的方子,是去除老爷身体内剩余的虫病。”郎中向智先拱手,深深一拜。
“先生这是何意?”智先有些惊讶。
张郎中没有说话。他心中知晓,在他给韦老爷治病之时,那韦智先紧紧握着腰上的柴刀。
柴刀乃是僚人贴身之物,每名僚人男子成年之时,或差人锻造,或到集市购买。总之这道具一来可以砍柴劈木、开山拓田,另一方面又是乡间械斗的绝佳武器。这韦智先的柴刀周身乌青,刀刃寒光瑟瑟,看便知是难得的器械。
“如今韦老爷福泽优厚,但无命运之忧。只是往后那酒与生鱼还是少食为好。”
“谢先生提醒。”智先拜过,坐在床边给韦老爷舒身。
“不知韦老夫人在否?”朗中问。
“老太太近日回东兰老家探亲,昨日方知老太爷之事,方启程回村。”智先转身答他。
“如此甚好,我看少东家终日劳务繁忙,还是老夫人陪伴为好。”郎中道,“老爷若要康复至行走自如,还需十余日光景。此间在下留在村中,每日来与老爷把脉探病。”
“有劳先生了。”智先再拜。
“有劳先生了。”浩源也有模有样地鞠了一礼,跑到韦老爷床边帮老爷揉搓着手掌。
“既然如此,那我先拜别了。阿顺我们走吧。”张郎中叫过阿顺,出门走去。
郎中只觉得后背汗如雨下,脚筋酸软,似乎要站立不起。
“先生怎么了?”阿顺搀着他。
“没什么,没什么。”郎中擦了擦额头的汗。
“阿顺还记得我教你的三字经吗,记得多少,背给我听吧。”
“人之初,性本善......”阿顺稚嫩的声音背诵着三字经。汉话声在深夜里飘散在村子的小路上。这如水的凉夜,让郎中湿漉的背部更加冷寒。
他收紧了大褂,用手抚摸着阿顺的头,像是从他那稚嫩的身躯里,找寻一种熟悉的温暖。
“先生,你能也教浩源读书吗?”阿顺转身问他。
“当然。”张郎中看着阿顺乌亮的眼珠,微微笑了。那眼球里,反射着漫天灿烂的星斗,如此透彻,却又如此孤凉。
狠之人。尤其在两年之前,韦存福势力渗透到了更南边的武勒。武勒可不同于靖西、万涯等州县。武勒乃左江上游一大县,土地平旷、商贾云集,在古便是汉僚杂居的富庶之地。而武勒东部百余里便是桂中最繁华的邕州府,西南沿桂交商道可达交趾国,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那韦存福一面讨好朝廷,一面又与交趾国眉来眼去。虽算不上正人君子所为,倒也左右逢源,称得上个称霸一方的豪绅。
“我倒是看那韦老爷简朴的很,家中也无甚豪华家什,一派简朴。”张郎中慢慢收起心中的惊异。
“这倒是,说这韦老爷倒是很得人心。邻里乡间的琐事,无不上心。且说七日前邻村兰家老爷办喜事,韦老爷便百忙中抽空前去赴宴。怎知行至半道病发甚疾,不得不返回村中修养。”妇人答道。
“夫人虽久卧病榻,却耳聪目明,真可算是桂西巾帼。”郎中赞叹道。
“先生取笑了,只是亡夫旧时好谈四方之事,久受熏陶,无聊之时偶尔打探罢了。”
“不知阿顺小兄弟原就姓梁吗?”张郎中问。
“自然不是,梁乃是我的姓氏。”
“那敢问夫人夫姓如何?”张郎中又问。
妇人有些为难了。
“这阿顺的父姓,还是等他成人之时再告诉他不迟吧。”
“既是如此,在下冒昧了。”郎中施了一礼。
郎中向妇人告辞,去往邻舍去了。那阿顺领着他,走到收拾好的屋里。
“阿顺帮我掌灯吧。”郎中站在窗边,整了整床上的被褥。
“先生还不打算就寝吗?”阿顺点亮了一盏油灯。
“今夜似乎是无法安睡了。”郎中望了望天上的星辰,笑道,“阿顺喜欢学这汉话吗?”
“自然喜欢。”阿顺拿过一张竹垫,坐在地上。
“那僚语呢?”郎中又问。
“自然也喜欢。”
“只是汉家子弟,总是从《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学起,不知你愿不愿意学一学这些入门的东西。”
阿顺没有说话,只是站了起来,然后毕恭毕敬地跪了下来。“所以先生要当我的师父了吗?师父请受徒儿一拜。”
“哎,非也非也。”郎中笑了,“自然不是师父,只是些粗浅的东西罢了。”他把阿顺扶起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哦?你读过论语?”张郎中拈着胡子。
“没有,这是智先哥哥教我的。”
“这韦智先真是个能人。”张郎中暗暗想着。
“我从三字经开始教你吧。”郎中扯过一张竹垫,端坐在阿顺面前。
“先生为何不教我论语?”阿顺歪着脑袋问到。
“哈哈哈,三字经我背的下来,论语我可没本事背下来。下回我有机会来,给你带一本论语。”
“谢谢先生!阿顺兴奋极了。”
不知过了多久,油灯的火光变得暗淡。这竹垫上的两人还在一句一句教着三字经。
山村的星斗总是特别璀璨,月色皎洁得像是夜光的润玉。
古榕树垂下的枝条,顺着山风拂过的方向飘着。白日热烈的村庄,如今仅剩下蛙声起伏在硕大的田园。
浩源赤着脚打着灯笼,匆匆闯了进来。
“不好了,快请郎中去我家!”他急得说起了僚语。
“怎么了?”阿顺用僚语回答他,然后一边叫起了张郎中。
“不用紧张,我们走吧。这一晚上一直在等着呢。”郎中抓起药箱,随着浩源走向韦家。
深夜的乡间路,更加幽冷了。路过每家每户,急促的脚步声总唤起此起彼伏的犬吠。僚家好养黄犬,作安家定宅之用。
智先早早在门前等候着他们。他急得头上冒出了汗。
“韦老爷怎么样了?”郎中问。
“老父服药后便睡去了,今夜子时刚过,便开始咳起血来。一刻钟之后,便狂呕不止,吐出暗红色血液。”
郎中赶进房内,那韦老爷不断呕吐着鲜血,把床上和地上弄得脏乱不堪。腥红的血水里,竟蜿蜒着不少黑黢黢的小虫。
“快去抚一抚老爷的背!”郎中命令道。
然后他赶忙拟了一个方子,交给身边的厨娘。
“按照这些,弄好药。这倒不急,只要看老爷的造化了。”
血吐了些许时间,老爷才停止了剧烈喘息。只见他气若游丝,面目白得像是死人。
“老爷,待我给您把脉。”张郎中走了过去,手搭在韦存福的脉搏上。
“怎么样?”智先赶过来问。他额上的青筋暴起,像是要把人吃了一般。
“老爷无碍了,只是身体太过虚弱,要多时静养。”郎中又走向一边,另开一个方子.
“刚才的方子,是给老爷固本的。这个新的方子,是去除老爷身体内剩余的虫病。”郎中向智先拱手,深深一拜。
“先生这是何意?”智先有些惊讶。
张郎中没有说话。他心中知晓,在他给韦老爷治病之时,那韦智先紧紧握着腰上的柴刀。
柴刀乃是僚人贴身之物,每名僚人男子成年之时,或差人锻造,或到集市购买。总之这道具一来可以砍柴劈木、开山拓田,另一方面又是乡间械斗的绝佳武器。这韦智先的柴刀周身乌青,刀刃寒光瑟瑟,看便知是难得的器械。
“如今韦老爷福泽优厚,但无命运之忧。只是往后那酒与生鱼还是少食为好。”
“谢先生提醒。”智先拜过,坐在床边给韦老爷舒身。
“不知韦老夫人在否?”朗中问。
“老太太近日回东兰老家探亲,昨日方知老太爷之事,方启程回村。”智先转身答他。
“如此甚好,我看少东家终日劳务繁忙,还是老夫人陪伴为好。”郎中道,“老爷若要康复至行走自如,还需十余日光景。此间在下留在村中,每日来与老爷把脉探病。”
“有劳先生了。”智先再拜。
“有劳先生了。”浩源也有模有样地鞠了一礼,跑到韦老爷床边帮老爷揉搓着手掌。
“既然如此,那我先拜别了。阿顺我们走吧。”张郎中叫过阿顺,出门走去。
郎中只觉得后背汗如雨下,脚筋酸软,似乎要站立不起。
“先生怎么了?”阿顺搀着他。
“没什么,没什么。”郎中擦了擦额头的汗。
“阿顺还记得我教你的三字经吗,记得多少,背给我听吧。”
“人之初,性本善......”阿顺稚嫩的声音背诵着三字经。汉话声在深夜里飘散在村子的小路上。这如水的凉夜,让郎中湿漉的背部更加冷寒。
他收紧了大褂,用手抚摸着阿顺的头,像是从他那稚嫩的身躯里,找寻一种熟悉的温暖。
“先生,你能也教浩源读书吗?”阿顺转身问他。
“当然。”张郎中看着阿顺乌亮的眼珠,微微笑了。那眼球里,反射着漫天灿烂的星斗,如此透彻,却又如此孤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