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360年正月,当刘伯温行走在通往应天的大路上时,朱元璋正派人去和方国珍接洽。使者回来后把自己对方国珍的印象说给朱元璋听,据使者说,方国珍这人太狡诈,谈判收不到任何效果,只能用拳头。朱元璋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顾不来方国珍,于是给方国珍写了封措辞严厉、带着威胁的信,要他好自为之,否则有一天,你的三郡丢了,家人都不保,岂不是惹天下人耻笑!
方国珍又心惊肉跳起来。但当他发现朱元璋正和陈友谅纠缠,而只是和自己过嘴瘾时,又放下了思想负担。他的心灵平静了才几个月,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大败陈友谅,这让他第三次心惊肉跳。他急忙给朱元璋送上数目可观的黄金珠宝,声明自己的归顺之心。至于怎么归顺,什么时候归顺,只字未提。朱元璋又给他回信说:“我需要的是人才,黄金珠宝对我而言毫无用处,送还给你。”
原本,朱元璋是准备乘战胜陈友谅的余威好好教训一下方国珍的,但接连发生了婺、处两州的苗军叛乱,接着又是龙兴被陈友谅夺回,好不容易把这两件事平息后,刘伯温又在老家给他写信说此段时间不宜用兵。方国珍这才避免了一场战祸。
就在这段期间,刘伯温回到青田,方国珍早已闻听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所以派人送了一大批礼物给刘伯温。
刘伯温恨方国珍深入骨髓,这种仇恨跟情感无关,纯粹是思想意识上的。他虽然现在换了老板,而方国珍又是老板朱元璋争取的对象,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对一个仇人奉上笑脸。
不过,刘伯温已经五十多岁,沉稳了很多。所以他在给方国珍的信中,先是冷嘲热讽了一番,随即笔锋一转,开始神化起朱元璋。神化的笔锋险些转不回来,这才刹住车。最后敬告方国珍:“你头脑要清醒,你现在虽然是元政府的平章事(1360年年末,方国珍被元政府授予平章事的空头衔),但元朝的气数已不多,而你又不肯尽心尽力,何必为难自己,还是顺应天命为好。”
在这封信中,刘伯温只字未提自己的过去,他的过去也是为元政府打工。可在他心里,他和方国珍是神龙和泥鳅的区别,高尚的灵魂和烂污的狼心狗肺的区别。
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朱元璋就成了刘伯温策划书上的神,而刘伯温早已成了朱元璋心目中的神。大家都是神,看上去,二人合作,天下已无敌了。这就是朱刘模式,谁都离不开谁,刘伯温离开朱元璋,他内心深处涌动的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就会成为泡影。朱元璋更离不开刘伯温,因为刘伯温是他的指路明灯。离开了刘伯温,他就等于是瞎子。不过,朱刘模式并非是牢不可破的,有一天,光天化日了,指路明灯就没有必要了。有一天,刘伯温完成了自己的内心交给自己的使命,朱元璋这个平台也就没有必要了。
轻解建德围
1363年春天,百花早已在青田盛开。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千呼万唤中,离开青田,踏着百花的香气回归应天。路过朱元璋控制区内的建德城时,他被建德城军政长官李文忠留住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据他自己说,小时候读书,总感觉似曾相识。后来他对人说,每个人今生所学习的知识,都只是温习了前生早已学到的知识。仅从这句话来判断,李文忠应该在哲学家中立有一席之地。
李文忠后来以文人的身份上战场,用兵如神,骁勇无比,并不比职业出身的武将差。在攻取建德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建德城墙,朱元璋听到捷报后心花怒放,火速任命他担任建德城的主人。
严格意义来讲,李文忠和刘伯温很有共同语言,因为他也是个半仙。据说在一次战役开始前,有股自东北而袭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李文忠马上掐指一算,说:“这次出征必然胜利。”结果,他以绝对的劣势兵力击败了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对手。
不过,李文忠和刘伯温比起来就差远了,他在未卜先知的路上走得并不远,充其量只是个入门水平。1363年春天,张士诚的一支精锐部队突然出现在建德城外围,眼睁睁看着外围防御据点被一一抹平。他无计可施,乞灵于占卜。但占卜多次,出现的“吉”“凶”次数几乎相等。他既然无法在意识上得到答案,于是就想在实践中得到真理。不过,他对张士诚这支军队的野战能力相当清楚,所以,他又不敢贸然出击。就在他犹豫不决、无计可施时,天老爷把刘伯温送来了。
刘伯温听了李文忠对战局的描述,就走上城墙,查看张士诚军队的动向,然后又查探了城墙,最后走下来,问李文忠:“你有什么好计划?”
李文忠忽然感觉到几天来折磨他的重担被刘伯温的到来给卸掉了,他坚定地说,出城和敌人打野战。
刘伯温摇头,说:“建德城城高墙厚,这是敌人所忌惮的。而且,我看他们全是野战兵,也没带攻城器械,等的就是你出城,以他们的优势打你的劣势。如果你不出城,三日之内,他们必撤。他们一撤,你马上追击,可全歼。”
李文忠问:“您有什么天象依据吗?”这话的意思是说,他不相信刘伯温凭理性得出的证据,只相信刘伯温靠感性的占卜得出的结论。刘伯温仰头看天,白云朵朵,太阳射出万丈光芒。他只好说:“晚上,待我夜观天象。”
那天晚上,没有月亮,整个天空一片凄惨,刘伯温仰头看了许久,终于对身边也在仰着脖子的李文忠说:“据天象显示,三日之内,他们必撤。他们一撤,你马上追击,可全歼。天象还显示说,他们不可能攻城,因为建德城城高墙厚。你也千万别出城,等三日后,才可出城。”这一次,李文忠深信不疑。
三日后,刘伯温再登城墙,向对方的营垒望去,望了很久,才对身边的李文忠说:“敌人撤了,可以追击。”李文忠有了疑问,他分明看到敌人壁垒旗帜和前几日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对方的营垒中还传出频率极高的鼓声,这无论如何都不像是撤兵的样子。
此时,刘伯温没有天象可以观,因为太阳高照,晴空万里。刘伯温只好使用他世俗的手段,他以军师的权力命令李文忠开门击敌。李文忠咬紧牙关,命令突击队出城,而他自己在城上望下去,心里七上八下。
毫无悬念的是,突击队悄无声息地摸到对方的营垒前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连报警都没有。当他们轻易地翻过对方的壁垒才发现,敌人果然不见了,敲鼓的只是些老弱病残的普通百姓。
李文忠得到这样的消息后,来不及夸赞刘伯温的本事,跳上马背,带着他的精锐,以四蹄离地的速度飞奔追敌。当然,也是毫无悬念的,他们追出一个时辰后,遇到了正在下马休整的敌人部队。这些人还未来得及上马,就被李文忠的骑兵冲碎了阵线,全军覆没。
刘伯温的大名因为多次战役前神乎其神的预测而声震江南,到1363年春时,他已经成了活着的传奇。
但是,刘伯温来到人间,并不仅仅书写传奇,还要缔造神话,让他得偿所愿的正是那位一年前惨败在他谋略下的大汉帝国皇帝陈友谅。
张士诚转身
当大雁北归的1363年春,刘伯温回到应天,朱元璋来不及跟他嘘寒问暖,马上就把一道难题摆在他面前。这道难题,的确有点难度。
制造难题的是张士诚。1363年阴历二月,张... -->>
1360年正月,当刘伯温行走在通往应天的大路上时,朱元璋正派人去和方国珍接洽。使者回来后把自己对方国珍的印象说给朱元璋听,据使者说,方国珍这人太狡诈,谈判收不到任何效果,只能用拳头。朱元璋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顾不来方国珍,于是给方国珍写了封措辞严厉、带着威胁的信,要他好自为之,否则有一天,你的三郡丢了,家人都不保,岂不是惹天下人耻笑!
方国珍又心惊肉跳起来。但当他发现朱元璋正和陈友谅纠缠,而只是和自己过嘴瘾时,又放下了思想负担。他的心灵平静了才几个月,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大败陈友谅,这让他第三次心惊肉跳。他急忙给朱元璋送上数目可观的黄金珠宝,声明自己的归顺之心。至于怎么归顺,什么时候归顺,只字未提。朱元璋又给他回信说:“我需要的是人才,黄金珠宝对我而言毫无用处,送还给你。”
原本,朱元璋是准备乘战胜陈友谅的余威好好教训一下方国珍的,但接连发生了婺、处两州的苗军叛乱,接着又是龙兴被陈友谅夺回,好不容易把这两件事平息后,刘伯温又在老家给他写信说此段时间不宜用兵。方国珍这才避免了一场战祸。
就在这段期间,刘伯温回到青田,方国珍早已闻听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所以派人送了一大批礼物给刘伯温。
刘伯温恨方国珍深入骨髓,这种仇恨跟情感无关,纯粹是思想意识上的。他虽然现在换了老板,而方国珍又是老板朱元璋争取的对象,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对一个仇人奉上笑脸。
不过,刘伯温已经五十多岁,沉稳了很多。所以他在给方国珍的信中,先是冷嘲热讽了一番,随即笔锋一转,开始神化起朱元璋。神化的笔锋险些转不回来,这才刹住车。最后敬告方国珍:“你头脑要清醒,你现在虽然是元政府的平章事(1360年年末,方国珍被元政府授予平章事的空头衔),但元朝的气数已不多,而你又不肯尽心尽力,何必为难自己,还是顺应天命为好。”
在这封信中,刘伯温只字未提自己的过去,他的过去也是为元政府打工。可在他心里,他和方国珍是神龙和泥鳅的区别,高尚的灵魂和烂污的狼心狗肺的区别。
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朱元璋就成了刘伯温策划书上的神,而刘伯温早已成了朱元璋心目中的神。大家都是神,看上去,二人合作,天下已无敌了。这就是朱刘模式,谁都离不开谁,刘伯温离开朱元璋,他内心深处涌动的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就会成为泡影。朱元璋更离不开刘伯温,因为刘伯温是他的指路明灯。离开了刘伯温,他就等于是瞎子。不过,朱刘模式并非是牢不可破的,有一天,光天化日了,指路明灯就没有必要了。有一天,刘伯温完成了自己的内心交给自己的使命,朱元璋这个平台也就没有必要了。
轻解建德围
1363年春天,百花早已在青田盛开。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千呼万唤中,离开青田,踏着百花的香气回归应天。路过朱元璋控制区内的建德城时,他被建德城军政长官李文忠留住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据他自己说,小时候读书,总感觉似曾相识。后来他对人说,每个人今生所学习的知识,都只是温习了前生早已学到的知识。仅从这句话来判断,李文忠应该在哲学家中立有一席之地。
李文忠后来以文人的身份上战场,用兵如神,骁勇无比,并不比职业出身的武将差。在攻取建德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建德城墙,朱元璋听到捷报后心花怒放,火速任命他担任建德城的主人。
严格意义来讲,李文忠和刘伯温很有共同语言,因为他也是个半仙。据说在一次战役开始前,有股自东北而袭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李文忠马上掐指一算,说:“这次出征必然胜利。”结果,他以绝对的劣势兵力击败了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对手。
不过,李文忠和刘伯温比起来就差远了,他在未卜先知的路上走得并不远,充其量只是个入门水平。1363年春天,张士诚的一支精锐部队突然出现在建德城外围,眼睁睁看着外围防御据点被一一抹平。他无计可施,乞灵于占卜。但占卜多次,出现的“吉”“凶”次数几乎相等。他既然无法在意识上得到答案,于是就想在实践中得到真理。不过,他对张士诚这支军队的野战能力相当清楚,所以,他又不敢贸然出击。就在他犹豫不决、无计可施时,天老爷把刘伯温送来了。
刘伯温听了李文忠对战局的描述,就走上城墙,查看张士诚军队的动向,然后又查探了城墙,最后走下来,问李文忠:“你有什么好计划?”
李文忠忽然感觉到几天来折磨他的重担被刘伯温的到来给卸掉了,他坚定地说,出城和敌人打野战。
刘伯温摇头,说:“建德城城高墙厚,这是敌人所忌惮的。而且,我看他们全是野战兵,也没带攻城器械,等的就是你出城,以他们的优势打你的劣势。如果你不出城,三日之内,他们必撤。他们一撤,你马上追击,可全歼。”
李文忠问:“您有什么天象依据吗?”这话的意思是说,他不相信刘伯温凭理性得出的证据,只相信刘伯温靠感性的占卜得出的结论。刘伯温仰头看天,白云朵朵,太阳射出万丈光芒。他只好说:“晚上,待我夜观天象。”
那天晚上,没有月亮,整个天空一片凄惨,刘伯温仰头看了许久,终于对身边也在仰着脖子的李文忠说:“据天象显示,三日之内,他们必撤。他们一撤,你马上追击,可全歼。天象还显示说,他们不可能攻城,因为建德城城高墙厚。你也千万别出城,等三日后,才可出城。”这一次,李文忠深信不疑。
三日后,刘伯温再登城墙,向对方的营垒望去,望了很久,才对身边的李文忠说:“敌人撤了,可以追击。”李文忠有了疑问,他分明看到敌人壁垒旗帜和前几日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对方的营垒中还传出频率极高的鼓声,这无论如何都不像是撤兵的样子。
此时,刘伯温没有天象可以观,因为太阳高照,晴空万里。刘伯温只好使用他世俗的手段,他以军师的权力命令李文忠开门击敌。李文忠咬紧牙关,命令突击队出城,而他自己在城上望下去,心里七上八下。
毫无悬念的是,突击队悄无声息地摸到对方的营垒前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连报警都没有。当他们轻易地翻过对方的壁垒才发现,敌人果然不见了,敲鼓的只是些老弱病残的普通百姓。
李文忠得到这样的消息后,来不及夸赞刘伯温的本事,跳上马背,带着他的精锐,以四蹄离地的速度飞奔追敌。当然,也是毫无悬念的,他们追出一个时辰后,遇到了正在下马休整的敌人部队。这些人还未来得及上马,就被李文忠的骑兵冲碎了阵线,全军覆没。
刘伯温的大名因为多次战役前神乎其神的预测而声震江南,到1363年春时,他已经成了活着的传奇。
但是,刘伯温来到人间,并不仅仅书写传奇,还要缔造神话,让他得偿所愿的正是那位一年前惨败在他谋略下的大汉帝国皇帝陈友谅。
张士诚转身
当大雁北归的1363年春,刘伯温回到应天,朱元璋来不及跟他嘘寒问暖,马上就把一道难题摆在他面前。这道难题,的确有点难度。
制造难题的是张士诚。1363年阴历二月,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