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国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三章战争的进行时
战争从未离去,它始终跟随着人类的发展脚步,亦步亦趋。
1944年的7月下旬,欧洲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对于非欧洲地区的国家和人民而言,他们能够获悉的消息都因渠道有限而很稀少,急剧变化的欧洲地区形势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大xiǎo事件发生,要想从如此之多的消息中层层剥离出真相出来,其难度也是相当之大,即便对于借助经济贸易而在欧洲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情报网络的共和国,能清楚知晓的也不多。
要想理清现在欧洲纷luàn局势,可以从1944年4月3日,德国外jiāo部长在莫斯科和苏联方面正式,在已经有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新的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开始说起,亦可以说是从那时候起,德国将不再对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等东欧国家或地区施加任何影响,深知这一点的苏联自然考虑到在东欧地区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
德国和苏联成了邻国,的确是这样,雄心勃勃的希特勒和雄韬伟略的斯大林成了“兄弟”,德苏两个政治大国如此亲密之下,他们共同存在的目的似乎已经成了要消除对立,对立方的一边是第三帝国,另一方自然是英法……所以,两个邻国之间自然有着应该有的友好,德国和苏联都在边境线上布置了少量的部队,以示彼此之间的友好与客气。
但就在这个时候,暴躁的斯大林已经亟不可待的和爱沙尼亚签订了很早就准备好的《互助条约》,这一条约规定两国在遭到第三国进犯时互相援助,随后斯大林的苏联又同拉脱维亚、立陶宛签订了同样的条约,这些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苏联承担向bō罗的海沿岸国家供应武器弹yào的义务,双方都承诺不签订旨在反对友好邻邦的条约,且缔约双方的主权无论如何不应受到破坏。
另一方面,从此苏联便在厄塞尔岛、达格岛及bō罗的港驻军和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俄国航空兵也取得了很多机场的使用权。在拉脱维亚,利耶帕亚港和温道港可以让俄国空军和海军建设基地,拉脱维亚受迫准许俄国建立海岸炮兵连以防守里加湾,立陶宛也让苏联军队在其领土上驻军和修建机场。
总而言之,bō罗的海沿岸好不容易实现独立的国家们又一次成为了俄国人的地盘,而他们当中最不听话的一个当然是芬兰,虽然苏联一度邀请芬兰代表赴莫斯科商谈事宜,企图以和平手段像解决立陶宛等国家一样解决芬兰的问题,他们提出租界芬兰湾西北部的汉科港和分布在芬兰南部沿海的一些岛屿,并且把卡累利阿地峡紧靠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北移,将北冰洋沿岸的雷巴奇半岛西部割让苏联。
双方的谈判很不愉快,芬兰人根本就不理睬莫洛托夫代表红sè巨人的怒吼,随即便让整个芬兰进入了战争动员,加强了卡累利阿地峡的兵力,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必然。
战争毋需借口,但往往借口可以让军事行动显得冠冕堂皇。
苏芬之间的战争同样是以苏联人的一个卑劣借口作为开始,像废除互不侵犯条约、断绝外jiāo关系等等自然是战争爆发之前的必然步骤,而后苏联便在4月13日发起了入侵芬兰的战争,就像共和国的军事行动一样,他们也学会了在战争爆发之际就利用强大的空中力量尽早获取制空权,并且利用猛烈的空袭消灭敌人战略目标、打压敌人士气。
因此,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汉科、拉赫蒂等地区的机场、油库、物资仓库等等遭受到猛烈空袭成为了这一场战争的开端,苏联红军的海军军舰也对芬兰南部海岸进行shè击,意气风发的苏联红军统帅部认为战争可以在几周之内便宣告结束。
所以,他们派出了很强大的第七集团军负责进攻,而较弱的第八集团军负责在在拉多加湖以北展开,以便支援第7集团军进攻和随后向曼纳林防线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第九集团军在东部边界和bō的尼亚湾之间的芬兰最狭窄部分实施突击,集中于北极地区的第14集团军的任务是夺取雷巴奇半岛西部,占领佩琴加并向西南推进。
苏联红军如此强大的进攻之下,芬兰人并没有胆怯,虽然芬兰和平时期的军队只有3个师,舒茨科尔(军事化组织)有10万人,他们组建了由10个师和7个hún成旅编成、人数约30万的武装力量,最为重要的是芬兰军队中只有170余架各型作战飞机、30余辆二二式坦克、17个高shè炮兵连,纵使这些装备都是购置于共和国,但它们的数量的的确确是太少了。
更为可悲的是,历史已经不再是另一个时空,苏联红军发起入侵之时并不是在寒冬之际,
芬兰武装力量首脑曼纳林元帅曾今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对于俄国人他很是熟悉,并且芬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都非常适于严冬条件下在湖泊星罗棋布和覆盖大片森林的地形作战,可没有严冬的阻碍、苏联红军的兵力和装备优势都非常明显,战争终于持续到7月7日以曼纳林在芬兰军事会议上赞成同俄国人举行正式谈判而宣告进入尾声。
相比于另一个时空的苏芬战争,这个时空的战争没有了寒冷、没有了西方国家的援助,只剩下芬兰人在苏联红军铁蹄之下的苦苦挣扎,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芬兰人依旧没能摆脱命运的倾轧,即便他们曾向国际联盟大声疾呼,希望得到国联的保护和援助,可斯大林对于国联的态度就像一个巨人看待一个xiǎo孩一般,对于国联紧急呼吁每个成员国都向芬兰提供各国力所能及的人员和技术装备援助之事,只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7月18日,在希特勒即将大举入侵西欧各国之前,被苏联切了宰割了好几刀只剩下一个躯壳,仅仅用于在瑞典与苏联之间充当一个隔离带、缓冲带作用的芬兰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北欧成了苏联的天下。
而在西欧,斯大林的成功或许很大程度上刺jī了希特勒的神经中枢,可法国、英国的神经却依旧处于麻痹状态。
苏芬战争很大程度上,的的确确是让英法认识到德国和苏联这“亲兄弟”的恐怖,他们也暗自思索到将来可能的对德作战问题,因此法国总理达拉第走了,因为人们指责他对那种状况的出现起了推bō助澜的作用,而他的继任者雷诺答应要果断治理国家,并力争增加军火生产,认认真真地进行战争,可许多人又暗中反对“积极”进行战争,认为那样做有将国家引向灭亡的危险。
喜欢làng漫的法国人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国家安全形势问题上,依旧是模糊不定,和娘们一样扭扭捏捏,他们对于和平的坚持信念远远超过了对岌岌可危形势的预估,没有斗志的法国人民又如何能让法国的军队积极起来呢?
英国方面,德国人成功进入了挪威,而英**队却只能在海上封锁,挪威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希特勒地盘的现状直接导致了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下台,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后,这个乐于顽强追求自己的目标,但又不能单纯为争取自己的目标而行动,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战事施加影响,或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解决盟国之间的争端首相,似乎除了那张嘴比较利索,其他方面都和他的身子骨一样臃肿不堪,就像万千英国大肚腩一样,宁肯在chuáng上快活,也不愿意在战场颠簸... -->>
第一百三十三章战争的进行时
战争从未离去,它始终跟随着人类的发展脚步,亦步亦趋。
1944年的7月下旬,欧洲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对于非欧洲地区的国家和人民而言,他们能够获悉的消息都因渠道有限而很稀少,急剧变化的欧洲地区形势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大xiǎo事件发生,要想从如此之多的消息中层层剥离出真相出来,其难度也是相当之大,即便对于借助经济贸易而在欧洲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情报网络的共和国,能清楚知晓的也不多。
要想理清现在欧洲纷luàn局势,可以从1944年4月3日,德国外jiāo部长在莫斯科和苏联方面正式,在已经有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新的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开始说起,亦可以说是从那时候起,德国将不再对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等东欧国家或地区施加任何影响,深知这一点的苏联自然考虑到在东欧地区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
德国和苏联成了邻国,的确是这样,雄心勃勃的希特勒和雄韬伟略的斯大林成了“兄弟”,德苏两个政治大国如此亲密之下,他们共同存在的目的似乎已经成了要消除对立,对立方的一边是第三帝国,另一方自然是英法……所以,两个邻国之间自然有着应该有的友好,德国和苏联都在边境线上布置了少量的部队,以示彼此之间的友好与客气。
但就在这个时候,暴躁的斯大林已经亟不可待的和爱沙尼亚签订了很早就准备好的《互助条约》,这一条约规定两国在遭到第三国进犯时互相援助,随后斯大林的苏联又同拉脱维亚、立陶宛签订了同样的条约,这些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苏联承担向bō罗的海沿岸国家供应武器弹yào的义务,双方都承诺不签订旨在反对友好邻邦的条约,且缔约双方的主权无论如何不应受到破坏。
另一方面,从此苏联便在厄塞尔岛、达格岛及bō罗的港驻军和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俄国航空兵也取得了很多机场的使用权。在拉脱维亚,利耶帕亚港和温道港可以让俄国空军和海军建设基地,拉脱维亚受迫准许俄国建立海岸炮兵连以防守里加湾,立陶宛也让苏联军队在其领土上驻军和修建机场。
总而言之,bō罗的海沿岸好不容易实现独立的国家们又一次成为了俄国人的地盘,而他们当中最不听话的一个当然是芬兰,虽然苏联一度邀请芬兰代表赴莫斯科商谈事宜,企图以和平手段像解决立陶宛等国家一样解决芬兰的问题,他们提出租界芬兰湾西北部的汉科港和分布在芬兰南部沿海的一些岛屿,并且把卡累利阿地峡紧靠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北移,将北冰洋沿岸的雷巴奇半岛西部割让苏联。
双方的谈判很不愉快,芬兰人根本就不理睬莫洛托夫代表红sè巨人的怒吼,随即便让整个芬兰进入了战争动员,加强了卡累利阿地峡的兵力,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必然。
战争毋需借口,但往往借口可以让军事行动显得冠冕堂皇。
苏芬之间的战争同样是以苏联人的一个卑劣借口作为开始,像废除互不侵犯条约、断绝外jiāo关系等等自然是战争爆发之前的必然步骤,而后苏联便在4月13日发起了入侵芬兰的战争,就像共和国的军事行动一样,他们也学会了在战争爆发之际就利用强大的空中力量尽早获取制空权,并且利用猛烈的空袭消灭敌人战略目标、打压敌人士气。
因此,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汉科、拉赫蒂等地区的机场、油库、物资仓库等等遭受到猛烈空袭成为了这一场战争的开端,苏联红军的海军军舰也对芬兰南部海岸进行shè击,意气风发的苏联红军统帅部认为战争可以在几周之内便宣告结束。
所以,他们派出了很强大的第七集团军负责进攻,而较弱的第八集团军负责在在拉多加湖以北展开,以便支援第7集团军进攻和随后向曼纳林防线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第九集团军在东部边界和bō的尼亚湾之间的芬兰最狭窄部分实施突击,集中于北极地区的第14集团军的任务是夺取雷巴奇半岛西部,占领佩琴加并向西南推进。
苏联红军如此强大的进攻之下,芬兰人并没有胆怯,虽然芬兰和平时期的军队只有3个师,舒茨科尔(军事化组织)有10万人,他们组建了由10个师和7个hún成旅编成、人数约30万的武装力量,最为重要的是芬兰军队中只有170余架各型作战飞机、30余辆二二式坦克、17个高shè炮兵连,纵使这些装备都是购置于共和国,但它们的数量的的确确是太少了。
更为可悲的是,历史已经不再是另一个时空,苏联红军发起入侵之时并不是在寒冬之际,
芬兰武装力量首脑曼纳林元帅曾今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对于俄国人他很是熟悉,并且芬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都非常适于严冬条件下在湖泊星罗棋布和覆盖大片森林的地形作战,可没有严冬的阻碍、苏联红军的兵力和装备优势都非常明显,战争终于持续到7月7日以曼纳林在芬兰军事会议上赞成同俄国人举行正式谈判而宣告进入尾声。
相比于另一个时空的苏芬战争,这个时空的战争没有了寒冷、没有了西方国家的援助,只剩下芬兰人在苏联红军铁蹄之下的苦苦挣扎,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芬兰人依旧没能摆脱命运的倾轧,即便他们曾向国际联盟大声疾呼,希望得到国联的保护和援助,可斯大林对于国联的态度就像一个巨人看待一个xiǎo孩一般,对于国联紧急呼吁每个成员国都向芬兰提供各国力所能及的人员和技术装备援助之事,只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7月18日,在希特勒即将大举入侵西欧各国之前,被苏联切了宰割了好几刀只剩下一个躯壳,仅仅用于在瑞典与苏联之间充当一个隔离带、缓冲带作用的芬兰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北欧成了苏联的天下。
而在西欧,斯大林的成功或许很大程度上刺jī了希特勒的神经中枢,可法国、英国的神经却依旧处于麻痹状态。
苏芬战争很大程度上,的的确确是让英法认识到德国和苏联这“亲兄弟”的恐怖,他们也暗自思索到将来可能的对德作战问题,因此法国总理达拉第走了,因为人们指责他对那种状况的出现起了推bō助澜的作用,而他的继任者雷诺答应要果断治理国家,并力争增加军火生产,认认真真地进行战争,可许多人又暗中反对“积极”进行战争,认为那样做有将国家引向灭亡的危险。
喜欢làng漫的法国人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国家安全形势问题上,依旧是模糊不定,和娘们一样扭扭捏捏,他们对于和平的坚持信念远远超过了对岌岌可危形势的预估,没有斗志的法国人民又如何能让法国的军队积极起来呢?
英国方面,德国人成功进入了挪威,而英**队却只能在海上封锁,挪威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希特勒地盘的现状直接导致了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下台,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后,这个乐于顽强追求自己的目标,但又不能单纯为争取自己的目标而行动,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战事施加影响,或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解决盟国之间的争端首相,似乎除了那张嘴比较利索,其他方面都和他的身子骨一样臃肿不堪,就像万千英国大肚腩一样,宁肯在chuáng上快活,也不愿意在战场颠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