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国崛起16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在巴图尔珲台吉的问题上,大明昏招尽出,一连走了好几步臭棋,但这些对李鸿飞而言都不重要,最多不过是解决起来,有些麻烦罢了。
毕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之前国安局各种算计,只不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大明节省拿下蒙古诸部的成本而已。
一旦大明不计成本,认真对待之后,巴图尔珲台吉玩的那点小把戏,轻易就能破解殆尽。
说到底,肃州已是大明境内,巴图尔珲台吉不过是在大明寻求政治庇护而已,一群没有丝毫根基的客军,还真以为自己能上天了?
随着李鸿飞的命令,之前还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关的明军,这会儿全都缩回了关内,尤其是在肃州卫,明军更是调集了两个军,直接将巴图尔珲台吉的大营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所谓的“维持大明境内安定团结”,明军对肃州卫的蒙古大军,实施了软禁。
之前还儒雅睿智的天朝上国,转眼翻脸无情,似乎随时准备联合沙俄,刮分整个蒙古。
这下好了,不就是对明军的所作所为有点不满,加上最近实力暴涨,想要拿捏点态度嘛..........用得着这样翻脸无情吗?
大家好歹也是一衣带水的友邦,给个台阶下可不可以?
结果明军非但不给台阶下,更是切断了蒙古军营的补给。
之前好吃好喝地招待,你丫甩脸色,真当我大明是你们混吃混喝的地方了?
要粮食补给可以,拿钱来买,由于最近边境动荡不安,不少商人都不愿冒险前往,粮价自然涨得厉害,既然大家是友邦,在与沙俄建交之前,也不好做得太过分,就按照平常粮价的三倍购买吧。
这.........你在这里糊弄鬼呢!
大明边境动荡不安是不假,可俄满联军敢破关吗?
怕是连边境都不敢多待一刻吧!
而且说什么商人不愿冒险前往,那天天车水马龙的集市,前来的都是鬼不成?
蒙古人当然不相信明军的这一番说辞,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这种情况,巴图尔珲台吉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其实在了解完边境地区,对待蒙古难民的政策后,就连李鸿飞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这边关的军民咋就这么朴实呢?
在蒙古没有纳入大明版图之前,他们这些难民又不是大明的子民,该发战争财的时候,反倒良心不安,下不去手了?
于是李鸿飞过来后,很快下令将边关的物价上调,只要没有大明户籍,购买任何物资,都是三倍价格起底。
而外籍人员在大明境内务工,只能得到国人正常工资的一半。
这一加一减之下,足足增加了六倍差额。
也就是说,一名蒙古平民,在大明同时打六份工,才能刚好达到一名大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一举措,不仅蒙古贵族心里开始慌乱,就连蒙古各部族的那些普通百姓,也颇感压力。
在加上民间流传的各种流言蜚语,很快,蒙古各部族的内部,纷纷出现了,要求加入大明户籍的呼声。
蒙古诸部想要独立,想要杀回蒙古草原,这无可厚非,但治下子民最基本的生活要有保障吧。
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愿意给你卖命?
大明这一连串的动作,打了巴图尔珲台吉一个措手不及,之前还称病不见客的他,这会儿开始上蹿下跳,想要与大明官员取得联系。
尤其是听闻左丞相李鸿飞就在肃州卫,巴图尔珲台吉最想拜访的,自然就是这位拥有决定权的大明第一人了。
可李鸿飞才没工夫搭理对方,甚至之前留在巴图尔珲台吉帐下的韩宝丰,这会儿也被调回国安局述职,论甩脸色,李鸿飞比巴图尔珲台吉更会甩,也有足够的实力,向这些蒙古人甩脸色。
不过此刻李鸿飞倒不是完全在跟巴图尔珲台吉置气,而是他明白,想要彻底收服蒙古诸部,就必须让其回到原来的轨迹,既:打散目前蒙古诸部的联盟性质。
作为联盟的“盟主”,巴图尔珲台吉无疑是蒙古诸部中获益最大的,李鸿飞要是从巴图尔珲台吉身上着手,付出的代价自然最大,这显然不符合李鸿飞一贯的行事作风。
所以李鸿飞选择从那些,没有多大实力的小部族下手,这些小部族在巴图尔珲台吉的联盟中没有多少发言权,更有甚者迫于无奈,不得不选择跟风站队,可以说一旦要有什么风吹草动,最先被舍弃的,就是这些人。
“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为了商议,蒙古诸部滞留大明境内的安置事宜。”李鸿飞对着大帐下方几名部族首领不疾不徐地说道:“想必你们应该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边境骚动,导致西北地区物价飞涨。而从蒙古境内,又一下子涌入几十万难民,这些人并非我大明子民,一个安置不妥当,很容易引发大规模骚乱。而且,我大明之前历经了几十年的战乱,如今百废待兴,真的没有多余的物资,免费救助这些蒙古难民了。”
李鸿飞一上来就放大招。
大明对境内的蒙古诸部早已了如指掌,如今能被叫到这里的部族,不仅实力不济,而且族中的物资储备,基本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除了还剩下部分战马以及青壮劳动力,这些部族首领,已经没有其余的资本了。
“这.........不知丞相大人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一名蒙古贵族询问道。
“我大明仁慈,不忍蒙古诸部继续受难,故而早在俄满联军入侵之际,大明各处边关便接到指令,允许蒙古难民入境避难。如果这难民数量不多,只有三五千人倒好好说,可这一来就是四五十万人,即使大明再富裕,也养不活这么多人啊!所以,诸位还是早作打算,尽早率领各部子民,出关自谋生路吧!”李鸿飞一脸痛心疾首道。
虽然说得大义凛然,但却给出了一个明确规定,有钱,有物资,... -->>
虽然在巴图尔珲台吉的问题上,大明昏招尽出,一连走了好几步臭棋,但这些对李鸿飞而言都不重要,最多不过是解决起来,有些麻烦罢了。
毕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之前国安局各种算计,只不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大明节省拿下蒙古诸部的成本而已。
一旦大明不计成本,认真对待之后,巴图尔珲台吉玩的那点小把戏,轻易就能破解殆尽。
说到底,肃州已是大明境内,巴图尔珲台吉不过是在大明寻求政治庇护而已,一群没有丝毫根基的客军,还真以为自己能上天了?
随着李鸿飞的命令,之前还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关的明军,这会儿全都缩回了关内,尤其是在肃州卫,明军更是调集了两个军,直接将巴图尔珲台吉的大营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所谓的“维持大明境内安定团结”,明军对肃州卫的蒙古大军,实施了软禁。
之前还儒雅睿智的天朝上国,转眼翻脸无情,似乎随时准备联合沙俄,刮分整个蒙古。
这下好了,不就是对明军的所作所为有点不满,加上最近实力暴涨,想要拿捏点态度嘛..........用得着这样翻脸无情吗?
大家好歹也是一衣带水的友邦,给个台阶下可不可以?
结果明军非但不给台阶下,更是切断了蒙古军营的补给。
之前好吃好喝地招待,你丫甩脸色,真当我大明是你们混吃混喝的地方了?
要粮食补给可以,拿钱来买,由于最近边境动荡不安,不少商人都不愿冒险前往,粮价自然涨得厉害,既然大家是友邦,在与沙俄建交之前,也不好做得太过分,就按照平常粮价的三倍购买吧。
这.........你在这里糊弄鬼呢!
大明边境动荡不安是不假,可俄满联军敢破关吗?
怕是连边境都不敢多待一刻吧!
而且说什么商人不愿冒险前往,那天天车水马龙的集市,前来的都是鬼不成?
蒙古人当然不相信明军的这一番说辞,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这种情况,巴图尔珲台吉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其实在了解完边境地区,对待蒙古难民的政策后,就连李鸿飞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这边关的军民咋就这么朴实呢?
在蒙古没有纳入大明版图之前,他们这些难民又不是大明的子民,该发战争财的时候,反倒良心不安,下不去手了?
于是李鸿飞过来后,很快下令将边关的物价上调,只要没有大明户籍,购买任何物资,都是三倍价格起底。
而外籍人员在大明境内务工,只能得到国人正常工资的一半。
这一加一减之下,足足增加了六倍差额。
也就是说,一名蒙古平民,在大明同时打六份工,才能刚好达到一名大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一举措,不仅蒙古贵族心里开始慌乱,就连蒙古各部族的那些普通百姓,也颇感压力。
在加上民间流传的各种流言蜚语,很快,蒙古各部族的内部,纷纷出现了,要求加入大明户籍的呼声。
蒙古诸部想要独立,想要杀回蒙古草原,这无可厚非,但治下子民最基本的生活要有保障吧。
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愿意给你卖命?
大明这一连串的动作,打了巴图尔珲台吉一个措手不及,之前还称病不见客的他,这会儿开始上蹿下跳,想要与大明官员取得联系。
尤其是听闻左丞相李鸿飞就在肃州卫,巴图尔珲台吉最想拜访的,自然就是这位拥有决定权的大明第一人了。
可李鸿飞才没工夫搭理对方,甚至之前留在巴图尔珲台吉帐下的韩宝丰,这会儿也被调回国安局述职,论甩脸色,李鸿飞比巴图尔珲台吉更会甩,也有足够的实力,向这些蒙古人甩脸色。
不过此刻李鸿飞倒不是完全在跟巴图尔珲台吉置气,而是他明白,想要彻底收服蒙古诸部,就必须让其回到原来的轨迹,既:打散目前蒙古诸部的联盟性质。
作为联盟的“盟主”,巴图尔珲台吉无疑是蒙古诸部中获益最大的,李鸿飞要是从巴图尔珲台吉身上着手,付出的代价自然最大,这显然不符合李鸿飞一贯的行事作风。
所以李鸿飞选择从那些,没有多大实力的小部族下手,这些小部族在巴图尔珲台吉的联盟中没有多少发言权,更有甚者迫于无奈,不得不选择跟风站队,可以说一旦要有什么风吹草动,最先被舍弃的,就是这些人。
“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为了商议,蒙古诸部滞留大明境内的安置事宜。”李鸿飞对着大帐下方几名部族首领不疾不徐地说道:“想必你们应该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边境骚动,导致西北地区物价飞涨。而从蒙古境内,又一下子涌入几十万难民,这些人并非我大明子民,一个安置不妥当,很容易引发大规模骚乱。而且,我大明之前历经了几十年的战乱,如今百废待兴,真的没有多余的物资,免费救助这些蒙古难民了。”
李鸿飞一上来就放大招。
大明对境内的蒙古诸部早已了如指掌,如今能被叫到这里的部族,不仅实力不济,而且族中的物资储备,基本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除了还剩下部分战马以及青壮劳动力,这些部族首领,已经没有其余的资本了。
“这.........不知丞相大人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一名蒙古贵族询问道。
“我大明仁慈,不忍蒙古诸部继续受难,故而早在俄满联军入侵之际,大明各处边关便接到指令,允许蒙古难民入境避难。如果这难民数量不多,只有三五千人倒好好说,可这一来就是四五十万人,即使大明再富裕,也养不活这么多人啊!所以,诸位还是早作打算,尽早率领各部子民,出关自谋生路吧!”李鸿飞一脸痛心疾首道。
虽然说得大义凛然,但却给出了一个明确规定,有钱,有物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