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太子养歪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娇过世的消息在三日之后传来, 似乎在见过谨欢之后, 她已经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挂碍,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尘世了。刘彻践行了他答应谨欢的话, 由馆陶自己为女儿收敛。遵循阿娇遗言,不葬入皇陵,另择一地,不需立碑也无需香火, 只愿与皇帝死生不复再相见。
这样的选择,既是为了方便阿娇的“死遁”, 同样也是为了彰显阿娇的决绝。她,陈氏阿娇, 干干净净来,同样亦是干干净净地走,和这埋葬了她半生悲欢之地, 再无任何干系。
死了一个废后, 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宫, 看起来都毫无影响, 唯有馆陶公主因为伤心过度,已经卧病许久了, 据医者诊断说,这是郁结于心, 换句话说,心病。
心病难医,馆陶公主不再长住长安, 而是改住别苑散心去了,对此众人也表示理解。至于说馆陶到底在不在那别苑里,谁知道呢。
不过刘彻还是很苦逼地跟着谨欢吃了三个月的素。说句真心的,素菜虽然很好吃,但是再好吃也没有肉好吃啊!更何况在他吃菜的时候,刘据那个小兔崽子居然在啃香喷喷的排骨,他能忍?他真是分分钟想掀桌子!
然并卵,就是这么怂,不敢掀,只能当兔子。
好在三个月后,谨欢终于吩咐厨房重新开始做肉。刘彻觉得,他能永远都记得那一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当他苦着一张脸走进朝阳宫大门的时候,闻到了久违的红烧蹄髈的香味。
啊,这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香味啊!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学宫的争吵也也越发激烈起来。
学宫已经建成,刘彻广发诏令,颁布旨意,招收各家大贤入学宫教书,同时也招收各家学子入学宫读书。而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和董仲舒当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违背了。
之前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之后也曾上禀“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自然,董仲舒口中的所谓士,是儒家子弟,而非现在的百家子弟。
而现在,太学没有建,反倒建了百家学宫。为此,已经辞官回家继续教学的董仲舒再次上疏,言道“望陛下以正儒家之正统”。刘彻看了倒没什么太多感觉,就在饭后闲谈之时无意中提了一嘴,哪知道就这么一句话,就把谨欢给惹毛了。
“嗬,孔孟二圣亦不敢自称儒家为正统,他董仲舒何德何能,竟能称儒家为正统?莫非他的才具竟高过二圣不成?”谨欢冷笑道,眼中俱是嘲讽之意。
当年学宫之中,要说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荀子,旁的先不说,就说他一大把年纪,还不忘教书育人这一点,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老头在咸阳乐乐呵呵地呆了九年,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无病无痛,溘然长逝。荀子过世之后,学宫上下自愿为其守孝三月,李斯韩非这些弟子更是不用多说。原因很简单,这是大家对荀子的尊重。
咸阳学宫为什么能越办越好?若非一开始就请来了荀子,有他这样的大贤压阵,之后又怎么能云集者众呢。
就是这样的大贤,甚至于之前的孔孟二圣,都没有自夸过儒家是正统,而且荀子这辈子最得意的两个学生,可都是法家,他又何曾因此而指摘过学生半分?
需知李斯倒还罢了,这厮法家归法家,但是全心全意扑在朝政之上,并没多少时间来怼儒家。可是韩非呢?谨欢从前经常跟这个总是乐呵呵,还时常背着弟子吃蜜糕的老头开玩笑,说是教出韩非这么个弟子来,换做常人,早就要呕死了。
“昔年荀子教导韩非,而韩非为法家大才,若按照那姓董的所言,韩非岂非成了欺师灭祖之辈?”谨欢继续拉嘲讽道。
可不就是,韩非素日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写文章,写了干嘛?怼天怼地怼儒家。说句真心话,要是谨欢自己收了这么个成天跟自己作对的倒霉徒弟,那早就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
“这个嘛——”刘彻扯了扯嘴角,“阿姐,当时纳董仲舒所言,确实也是有必要的嘛,这个……”
谨欢白眼道:“在陛下眼中,我就这么鼠目寸光?”
“不是,不是……好了,阿姐,你就直说吧!”刘彻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听了半晌,可算是回过味儿来了,合着不仅说董仲舒这厮,把他自己也给捎带上啦?
“无他,学宫既然已开,陛下明旨已下,难道因为一个区区董仲舒就裹足不前嘛?若是如此,岂不是笑掉天下人大牙?”谨欢毫无顾忌地给董仲舒上眼药,反正那厮现在人又不在长安,想这么告黑状就怎么告黑状咯。
“这是自然。”刘彻坚定说道。
开什么玩笑呢,他连明旨都下了,因为董仲舒的一道奏对就停了?别瞎扯淡了,回家玩儿蛋去吧。
只是令谨欢和刘彻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事儿居然闹腾开了。
董仲舒在景帝时期就开始教学,弟子再传弟子,再传弟子再传弟子,这厮可说是广收门生,声誉颇高。而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之中又有许多人拜官授职,可以... -->>
阿娇过世的消息在三日之后传来, 似乎在见过谨欢之后, 她已经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挂碍,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尘世了。刘彻践行了他答应谨欢的话, 由馆陶自己为女儿收敛。遵循阿娇遗言,不葬入皇陵,另择一地,不需立碑也无需香火, 只愿与皇帝死生不复再相见。
这样的选择,既是为了方便阿娇的“死遁”, 同样也是为了彰显阿娇的决绝。她,陈氏阿娇, 干干净净来,同样亦是干干净净地走,和这埋葬了她半生悲欢之地, 再无任何干系。
死了一个废后, 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宫, 看起来都毫无影响, 唯有馆陶公主因为伤心过度,已经卧病许久了, 据医者诊断说,这是郁结于心, 换句话说,心病。
心病难医,馆陶公主不再长住长安, 而是改住别苑散心去了,对此众人也表示理解。至于说馆陶到底在不在那别苑里,谁知道呢。
不过刘彻还是很苦逼地跟着谨欢吃了三个月的素。说句真心的,素菜虽然很好吃,但是再好吃也没有肉好吃啊!更何况在他吃菜的时候,刘据那个小兔崽子居然在啃香喷喷的排骨,他能忍?他真是分分钟想掀桌子!
然并卵,就是这么怂,不敢掀,只能当兔子。
好在三个月后,谨欢终于吩咐厨房重新开始做肉。刘彻觉得,他能永远都记得那一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当他苦着一张脸走进朝阳宫大门的时候,闻到了久违的红烧蹄髈的香味。
啊,这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香味啊!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学宫的争吵也也越发激烈起来。
学宫已经建成,刘彻广发诏令,颁布旨意,招收各家大贤入学宫教书,同时也招收各家学子入学宫读书。而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和董仲舒当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违背了。
之前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之后也曾上禀“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自然,董仲舒口中的所谓士,是儒家子弟,而非现在的百家子弟。
而现在,太学没有建,反倒建了百家学宫。为此,已经辞官回家继续教学的董仲舒再次上疏,言道“望陛下以正儒家之正统”。刘彻看了倒没什么太多感觉,就在饭后闲谈之时无意中提了一嘴,哪知道就这么一句话,就把谨欢给惹毛了。
“嗬,孔孟二圣亦不敢自称儒家为正统,他董仲舒何德何能,竟能称儒家为正统?莫非他的才具竟高过二圣不成?”谨欢冷笑道,眼中俱是嘲讽之意。
当年学宫之中,要说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荀子,旁的先不说,就说他一大把年纪,还不忘教书育人这一点,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老头在咸阳乐乐呵呵地呆了九年,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无病无痛,溘然长逝。荀子过世之后,学宫上下自愿为其守孝三月,李斯韩非这些弟子更是不用多说。原因很简单,这是大家对荀子的尊重。
咸阳学宫为什么能越办越好?若非一开始就请来了荀子,有他这样的大贤压阵,之后又怎么能云集者众呢。
就是这样的大贤,甚至于之前的孔孟二圣,都没有自夸过儒家是正统,而且荀子这辈子最得意的两个学生,可都是法家,他又何曾因此而指摘过学生半分?
需知李斯倒还罢了,这厮法家归法家,但是全心全意扑在朝政之上,并没多少时间来怼儒家。可是韩非呢?谨欢从前经常跟这个总是乐呵呵,还时常背着弟子吃蜜糕的老头开玩笑,说是教出韩非这么个弟子来,换做常人,早就要呕死了。
“昔年荀子教导韩非,而韩非为法家大才,若按照那姓董的所言,韩非岂非成了欺师灭祖之辈?”谨欢继续拉嘲讽道。
可不就是,韩非素日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写文章,写了干嘛?怼天怼地怼儒家。说句真心话,要是谨欢自己收了这么个成天跟自己作对的倒霉徒弟,那早就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
“这个嘛——”刘彻扯了扯嘴角,“阿姐,当时纳董仲舒所言,确实也是有必要的嘛,这个……”
谨欢白眼道:“在陛下眼中,我就这么鼠目寸光?”
“不是,不是……好了,阿姐,你就直说吧!”刘彻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听了半晌,可算是回过味儿来了,合着不仅说董仲舒这厮,把他自己也给捎带上啦?
“无他,学宫既然已开,陛下明旨已下,难道因为一个区区董仲舒就裹足不前嘛?若是如此,岂不是笑掉天下人大牙?”谨欢毫无顾忌地给董仲舒上眼药,反正那厮现在人又不在长安,想这么告黑状就怎么告黑状咯。
“这是自然。”刘彻坚定说道。
开什么玩笑呢,他连明旨都下了,因为董仲舒的一道奏对就停了?别瞎扯淡了,回家玩儿蛋去吧。
只是令谨欢和刘彻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事儿居然闹腾开了。
董仲舒在景帝时期就开始教学,弟子再传弟子,再传弟子再传弟子,这厮可说是广收门生,声誉颇高。而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之中又有许多人拜官授职,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