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何以红尘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镇河塔(zhen river tower),清康熙灵州(今宁夏灵武市)镇海塔。今名宁夏灵武镇河塔,又名东塔。是一座8角13层空心厚壁楼阁式砖塔。塔体有砖刻“镇河”二字,又名镇河塔。是中国黄河流域滨河城市唯一镇河塔。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的古灵州城(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黄河水患,城被河水淹没,由今吴忠市,经历了“城凡三徙”,于宣德三年(1428年)迁至今灵武市为灵州“新城”。为防黄河水患继续冲圮,灵州新城不再被河水淹没、迁徙,清初,新灵州城修建了一座镇河塔。镇河塔,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始建,至今2015年,已有347年。寺与塔同时建,初名镇海塔,东塔镇海寺,今名宁夏灵武镇河塔,东塔寺,因塔在清灵州城东门外,又名东塔。

    著名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和柴福善编著《中华名塔大观》中,清康熙灵州镇河塔,是收入书中的244座中华名塔之一。

    书中未发现有第二座镇河塔。网上搜索沿黄城市也没有第二个镇河塔,因此今宁夏灵武镇河塔是沿黄城市唯一镇河塔。清康熙灵州镇河塔,属于一座风水塔。另一位著名古建筑学家张驭寰《中国风水塔》一书,把宁夏灵武镇河塔列入为全国唯一的一座沿黄河城市以“镇河”命名的风水塔——镇河塔。

    1.建塔背景

    大明工部尚书、驻守新灵州河东兵备道张九德指出:古灵州,“城凡三徙,皆以河故”。

    中国古代,黄河流经之地,既得黄河之利,同时,也受黄河泛滥之害。对于水患,古代人想尽许多办法,首先是治理黄河,疏导河道,同时,也出于迷信,用风水建筑,来“镇、“压”黄河水患。例如,沿黄河许多城都有镇河牛,如古代黄河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就有唐代开元黄河铁牛;宁夏青铜峡1950年发现唐代黄河铁牛。沿黄河城市镇河的“铁牛”不少记载,但,“镇河”的塔,至今发现的只有清康熙灵州镇河塔。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至宣德三年(1438年)的44年间,今宁夏古代历史名城——灵州城,因水患而“城凡三徙”。新灵州人一方面积极治理黄河水患;另一方面,也修建了镇河塔,以“镇”黄河水患。

    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至2015年已经有2206年的历史名城,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古城。《前汉书》记载:“灵洲,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师古曰:‘苑谓马牧也。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又曰河奇也。二苑皆在北焉。’”东汉改为灵州。可见古灵州城,最初是建在黄河沙洲之中,是一座黄河沿岸的滨河城市。唐代诗人吕温(771~811)《奉送范司空赴朔方(得游字)》诗:“山横旧秦塞,河绕古灵州。”是对颜师古灵州城“是在河之洲”的滨河城市,生动的描述。古灵州得益于黄河灌溉之利,本是“塞北江南”,鱼米之乡,但也累受黄河之害,黄河经常改道,淹没农田,并曾淹没古灵州城。

    古灵州曾经历“城凡三徙”。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河发大水,河水过青铜峡以后,凶猛的洪水到达今宁夏吴忠市古灵州城所在古城湾一带,因地势较低,河水突然改道向东北冲去,淹没古灵州城,泛滥的河水一直往东绕一个大湾,再向北流。今吴忠市北至今留存有“河崖子”的遗迹,就是当年黄河改道的历史见证。黄河发大水,青铜峡之下,古灵州城,首当其冲,被黄河水淹没。大明庆靖王朱栴《宁夏志》记载了古灵州城三次淹没、迁徙的情况。他指出:灵州,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受到黄河水“冲圮”:“故城居大河南(吴忠礼笺证:“河南应为河东”),今尤存其颓垣遗址,其西南角被河水冲激崩圮”;“洪武间筑城于故城北十余里”,“永乐间亦被河水冲圮”;“今(宣德间)之新城,(新城即新灵州城,今宁夏灵武市)宣德间陈宁阳、海太监奉旨,相度地形,卜沙山西,大河东,西去故城五里余”,“地土高爽,视旧为胜。”说明古灵州在洪武间、永乐间、宣德间三次被黄河水“冲圮”,而三次向东北迁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