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比顾青云读书的刻苦努力,顾青亮毕竟还是一个真小孩,他又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学东西肯定比不上顾青云快的。
而顾青云呢?他不会为了照顾顾青亮的情绪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因为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伪装起来的天赋还是勤奋的态度,实在是,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
他不想让家人后悔。
所以顾青亮就悲剧了。
顾伯山见状,生怕顾青亮以后厌学,就决定先让他玩一年,等懂事点再开始教,主要是和顾青云错开时间。
于是,顾青云就享受到了几乎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每天辰时(大概七点钟)起床,学习到午时(十二点左右),下午就自由活动了,因为顾伯山还有村务要处理,或者还要出外走访一下朋友,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他身上。
此外,还有顾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时间就靠顾青云自己把握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没有像顾青明一样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个长期的计划表,再做一个短期的计划表,比如前一天都会做出一个计划表,第二天就根据安排表来学习,这样就显得有条不紊,可以时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现在年纪还小,手骨还未长成,就暂时不练字,都是以背书为主。
在问过顾伯山后,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举,其实要背诵很多本书的。
如果是那些以读书传家的世家大族,读书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
四岁或五岁开始发蒙认字,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后,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这是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每天都是先温习旧的知识,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才开始学新书。
学完这三本后,开始学《论语》和《孟子》,这是更进一步了。
他们一般七八岁要过学、庸、论、孟这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这是更深更难的内容了,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这就是常人所说的四书五经了。
等把这些都读得差不多,人也就十五六岁了,接着可以去试试考秀才。
当顾伯山和他说起的时候,顾青云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读书难是一回事,真正身处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所以说想考上一个秀才,起码要把这十三本书背完。”顾伯山对着孙子和侄孙,叹了口气,道,“你们俩是幸运的,想当初爷爷读书的时候,为了凑齐这些书就花了很多精力,家里的银钱都用来买书了,甚至要卖地卖田才凑够。”
顾青云心里暗自点头,这些书加起来起码要三四十两了吧?甚至更高?他暂时不能估算出来。如果自家没书的话就要向别人借来抄,甚至是在书店花费很大精力抄回来,这很花时间的。
“书可传家,当初逃荒的时候,大家都劝我多带其他东西,不要带这些书,我不听,自己一个人背着。后来,大家又劝我把这些书换成粮食,我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硬是不换。一直到现在,书还好好的,以后就是我们顾家的传家之宝了。”
顾伯山的神情带着追忆,又带着骄傲和自豪。
顾青云和顾青明看着这些书的眼神顿时不同了。
“那爷爷,那我们能在十六岁之前把这些书都背诵串讲吗?”顾青明想了想,问道。
顾伯山捋了捋胡须,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话,还是可以的。不过本朝还加了一本算学《九章》,考秀才算术是要考的,比重颇大。要全部学完,你们以后就不能浪费时间。”
说完他还意有所指地看向顾青明。
顾青明的脸蛋微红,知道自己比较贪玩,现在被爷爷又告诫了。
“大爷爷,您怎么知道这些读书人家的事呢?”顾青云反而对这个有兴趣。
“这都是爷爷赶考的时候,和别人有了来往才知道的,读书不能自己一个人傻读,还得经常和别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考。”顾伯山神情有些羡慕,继续道,“那些有着读书传统的人家家里管得严,只要学生勤快,为人肯努力治学,他们考上秀才的机会比我们大多了。爷爷去赶考的时候,人家十五岁已经是秀才了,爷爷还是一名童生。”
&... -->>
对比顾青云读书的刻苦努力,顾青亮毕竟还是一个真小孩,他又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学东西肯定比不上顾青云快的。
而顾青云呢?他不会为了照顾顾青亮的情绪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因为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伪装起来的天赋还是勤奋的态度,实在是,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
他不想让家人后悔。
所以顾青亮就悲剧了。
顾伯山见状,生怕顾青亮以后厌学,就决定先让他玩一年,等懂事点再开始教,主要是和顾青云错开时间。
于是,顾青云就享受到了几乎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每天辰时(大概七点钟)起床,学习到午时(十二点左右),下午就自由活动了,因为顾伯山还有村务要处理,或者还要出外走访一下朋友,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他身上。
此外,还有顾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时间就靠顾青云自己把握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没有像顾青明一样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个长期的计划表,再做一个短期的计划表,比如前一天都会做出一个计划表,第二天就根据安排表来学习,这样就显得有条不紊,可以时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现在年纪还小,手骨还未长成,就暂时不练字,都是以背书为主。
在问过顾伯山后,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举,其实要背诵很多本书的。
如果是那些以读书传家的世家大族,读书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
四岁或五岁开始发蒙认字,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后,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这是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每天都是先温习旧的知识,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才开始学新书。
学完这三本后,开始学《论语》和《孟子》,这是更进一步了。
他们一般七八岁要过学、庸、论、孟这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这是更深更难的内容了,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这就是常人所说的四书五经了。
等把这些都读得差不多,人也就十五六岁了,接着可以去试试考秀才。
当顾伯山和他说起的时候,顾青云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读书难是一回事,真正身处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所以说想考上一个秀才,起码要把这十三本书背完。”顾伯山对着孙子和侄孙,叹了口气,道,“你们俩是幸运的,想当初爷爷读书的时候,为了凑齐这些书就花了很多精力,家里的银钱都用来买书了,甚至要卖地卖田才凑够。”
顾青云心里暗自点头,这些书加起来起码要三四十两了吧?甚至更高?他暂时不能估算出来。如果自家没书的话就要向别人借来抄,甚至是在书店花费很大精力抄回来,这很花时间的。
“书可传家,当初逃荒的时候,大家都劝我多带其他东西,不要带这些书,我不听,自己一个人背着。后来,大家又劝我把这些书换成粮食,我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硬是不换。一直到现在,书还好好的,以后就是我们顾家的传家之宝了。”
顾伯山的神情带着追忆,又带着骄傲和自豪。
顾青云和顾青明看着这些书的眼神顿时不同了。
“那爷爷,那我们能在十六岁之前把这些书都背诵串讲吗?”顾青明想了想,问道。
顾伯山捋了捋胡须,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话,还是可以的。不过本朝还加了一本算学《九章》,考秀才算术是要考的,比重颇大。要全部学完,你们以后就不能浪费时间。”
说完他还意有所指地看向顾青明。
顾青明的脸蛋微红,知道自己比较贪玩,现在被爷爷又告诫了。
“大爷爷,您怎么知道这些读书人家的事呢?”顾青云反而对这个有兴趣。
“这都是爷爷赶考的时候,和别人有了来往才知道的,读书不能自己一个人傻读,还得经常和别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考。”顾伯山神情有些羡慕,继续道,“那些有着读书传统的人家家里管得严,只要学生勤快,为人肯努力治学,他们考上秀才的机会比我们大多了。爷爷去赶考的时候,人家十五岁已经是秀才了,爷爷还是一名童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