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长明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前小道士的师父是履岳道宗的外门弟子,但是可惜的是,小道士身上没有灵根,根本就不是成为灵修的材料,被前来检阅的履岳道宗外门执事当成废物,放任自流了。
对于履岳道宗的人而言,一个十多岁的小道士虽然没有修行的天赋,但是毕竟他的师父是履岳道宗的人,养一个废物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外门执事并未将小道士的情况逐出门下,反而与他约定,给他十年的时间,十年后才让他自谋出路。
那个外门执事临走之前还和天威郡的太守嘱咐过这件事情,让对方好好照料小道士,十年间,如果小道士出了什么意外都会算在他头上。不管外门执事的用意如何,在天威郡的人看来,这才是一个正道大宗门的气度和做派,既合乎了事理人情,又维护了宗门利益,做事有条有理,有始有终。
当然,这和履岳道宗的道决特性也有一定关系,他们所修的《赶山天书》首重安稳厚重,大多会站在凡俗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凡俗的道理解决凡俗的问题。
小道士很感激那位外门执事,但是他没有修行天赋,顶多之前和师傅学了一些筑基之前的锻体的凡俗武功,想要报答的话,也只能尽量收敛自己的脾性,不给履岳道宗增添麻烦,好似遁入山林的隐士。
至于刘胜那位刘家大少爷,他们的交集很是偶然。当初刘胜在天威郡的蒲阳山间追捕一只白鹿之时,被一群饿狼所围困,幸而遇上了上山砍柴的小道士。那些饿狼在小道士面前很快散尽,再加上小道士极其淡然的表情和犹如仙道隐士的处世方式,给刘胜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多方打听,了解了小道士的身份之后,刘胜心中就将小道士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当他遇上难解的问题时,都会去寻找小道士。找到了以后,也不提问,反而就那样静静等待着,然后就仿佛被人点醒一般转身离去,不再留念。
虽然在别人看来,这种情况十分奇怪,但是更加奇怪的是,每当去过小道士那里以后,刘胜就再没有被任何难题击败过。久而久之,不仅仅是围绕在刘胜身边的那些富家公子小姐,甚至是整个天威郡的人,都暗中流传着“这个小道士其实是履岳道宗归隐的长老,准备在天威郡终老”的流言。
但是十三就是十三,就是南镇观的小道士,普普通通,会点拳脚功夫,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在他自己看来就是这样,所以对于那些暗中来接触的,想要讨好他,以便拜他为师的,他一概不理。直到天威郡有拜入履岳道宗的弟子入世修行,回家省亲的时候,才彻底破除了这样的流言,让整个天威郡的人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与真相。
不过虽然那些人放弃了打扰小道士的想法,但是刘胜还是依然故我,每次遇到难题,去寻找小道士是他必做的事情。
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关于刘胜的事情,小道士又翻开了师父唯一留给他的那本道书,轻声吟诵其中的一段。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之有三,死之徒十之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是十三的姓名由来,他师父曾经说过十三的父母将十三托付给他时,都是奄奄一息了,而当时十三也是如此。但是履岳道宗的弟子大多遇到这种事情都会心有不忍,十三的师父也不例外。救下了十三之后,就将自己留着续命的丹药喂给了只余下一口气的十三,虽然保住了十三的性命,但是也让他再没有了修行的可能。
对于十三的师父而言,那颗丹药也是他最后的依仗。他向外门执事申请到天威郡打理南镇观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清静地段,做最后一搏,如果失败了,也有那颗丹药可以保住性命,让自己可以交代好后事再入轮回。
十三的师父没有说当时是如何能够做出以自己的性命来换一个素不相识的婴儿的姓名的,但是十三早已明白,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受了多么痛苦的思索。对于灵修而言,长生是最初也是最后的欲求,任何的一切都建立在活着这个前提之上。
师父对于十三而言,虽然不是父亲,但是胜似父亲。他的命是他给的,他的所学是他教的,他如今所享受到的这个待遇,也是他给他所遗留的。所以虽然并不怎么喜欢十三这个怪异的性命,他已没有改变。背负着这个姓名,背负着师父所给生命,十三就这样活着,依照着道经中师父所教的那些道理活着。
他珍视这世上的一切,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平等无二,没有谁该死,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被毁灭的。所有的存在都会有他的意义,只要存在,便是合理。
生于世间,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香臭,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神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也。
谨守着自己的灵魂,不知为何,他总会梦到一段奇异的境遇。在梦里,他身陷无边黑暗深渊,目不能视,耳不能听,鼻不能闻,口不能言,五识尽皆消亡,但是他却无法感觉到任何恐惧的感觉,就仿佛他身上从未出现过恐惧这种情绪。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不是自己一直秉承着师父的教导,他对于这个世间,无时无刻不处在恐惧的压迫之下。那种恐惧好似跗骨之蛆,除了陷入了梦境,否则没有什么时候能够断绝。
他恐惧着这世上的一切,却又无法明了自己为何会恐惧,所以只好沉默,只好在所有变化面前变得迟疑,变得稳重,变得小心翼翼。摒弃了自己所有的杂思,专注于眼前,专注于一件事物。
只有这样,才能够暂且缓解,才能够好好地活。
之前小道士的师父是履岳道宗的外门弟子,但是可惜的是,小道士身上没有灵根,根本就不是成为灵修的材料,被前来检阅的履岳道宗外门执事当成废物,放任自流了。
对于履岳道宗的人而言,一个十多岁的小道士虽然没有修行的天赋,但是毕竟他的师父是履岳道宗的人,养一个废物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外门执事并未将小道士的情况逐出门下,反而与他约定,给他十年的时间,十年后才让他自谋出路。
那个外门执事临走之前还和天威郡的太守嘱咐过这件事情,让对方好好照料小道士,十年间,如果小道士出了什么意外都会算在他头上。不管外门执事的用意如何,在天威郡的人看来,这才是一个正道大宗门的气度和做派,既合乎了事理人情,又维护了宗门利益,做事有条有理,有始有终。
当然,这和履岳道宗的道决特性也有一定关系,他们所修的《赶山天书》首重安稳厚重,大多会站在凡俗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凡俗的道理解决凡俗的问题。
小道士很感激那位外门执事,但是他没有修行天赋,顶多之前和师傅学了一些筑基之前的锻体的凡俗武功,想要报答的话,也只能尽量收敛自己的脾性,不给履岳道宗增添麻烦,好似遁入山林的隐士。
至于刘胜那位刘家大少爷,他们的交集很是偶然。当初刘胜在天威郡的蒲阳山间追捕一只白鹿之时,被一群饿狼所围困,幸而遇上了上山砍柴的小道士。那些饿狼在小道士面前很快散尽,再加上小道士极其淡然的表情和犹如仙道隐士的处世方式,给刘胜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多方打听,了解了小道士的身份之后,刘胜心中就将小道士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当他遇上难解的问题时,都会去寻找小道士。找到了以后,也不提问,反而就那样静静等待着,然后就仿佛被人点醒一般转身离去,不再留念。
虽然在别人看来,这种情况十分奇怪,但是更加奇怪的是,每当去过小道士那里以后,刘胜就再没有被任何难题击败过。久而久之,不仅仅是围绕在刘胜身边的那些富家公子小姐,甚至是整个天威郡的人,都暗中流传着“这个小道士其实是履岳道宗归隐的长老,准备在天威郡终老”的流言。
但是十三就是十三,就是南镇观的小道士,普普通通,会点拳脚功夫,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在他自己看来就是这样,所以对于那些暗中来接触的,想要讨好他,以便拜他为师的,他一概不理。直到天威郡有拜入履岳道宗的弟子入世修行,回家省亲的时候,才彻底破除了这样的流言,让整个天威郡的人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与真相。
不过虽然那些人放弃了打扰小道士的想法,但是刘胜还是依然故我,每次遇到难题,去寻找小道士是他必做的事情。
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关于刘胜的事情,小道士又翻开了师父唯一留给他的那本道书,轻声吟诵其中的一段。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之有三,死之徒十之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是十三的姓名由来,他师父曾经说过十三的父母将十三托付给他时,都是奄奄一息了,而当时十三也是如此。但是履岳道宗的弟子大多遇到这种事情都会心有不忍,十三的师父也不例外。救下了十三之后,就将自己留着续命的丹药喂给了只余下一口气的十三,虽然保住了十三的性命,但是也让他再没有了修行的可能。
对于十三的师父而言,那颗丹药也是他最后的依仗。他向外门执事申请到天威郡打理南镇观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清静地段,做最后一搏,如果失败了,也有那颗丹药可以保住性命,让自己可以交代好后事再入轮回。
十三的师父没有说当时是如何能够做出以自己的性命来换一个素不相识的婴儿的姓名的,但是十三早已明白,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受了多么痛苦的思索。对于灵修而言,长生是最初也是最后的欲求,任何的一切都建立在活着这个前提之上。
师父对于十三而言,虽然不是父亲,但是胜似父亲。他的命是他给的,他的所学是他教的,他如今所享受到的这个待遇,也是他给他所遗留的。所以虽然并不怎么喜欢十三这个怪异的性命,他已没有改变。背负着这个姓名,背负着师父所给生命,十三就这样活着,依照着道经中师父所教的那些道理活着。
他珍视这世上的一切,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平等无二,没有谁该死,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被毁灭的。所有的存在都会有他的意义,只要存在,便是合理。
生于世间,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香臭,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神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也。
谨守着自己的灵魂,不知为何,他总会梦到一段奇异的境遇。在梦里,他身陷无边黑暗深渊,目不能视,耳不能听,鼻不能闻,口不能言,五识尽皆消亡,但是他却无法感觉到任何恐惧的感觉,就仿佛他身上从未出现过恐惧这种情绪。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不是自己一直秉承着师父的教导,他对于这个世间,无时无刻不处在恐惧的压迫之下。那种恐惧好似跗骨之蛆,除了陷入了梦境,否则没有什么时候能够断绝。
他恐惧着这世上的一切,却又无法明了自己为何会恐惧,所以只好沉默,只好在所有变化面前变得迟疑,变得稳重,变得小心翼翼。摒弃了自己所有的杂思,专注于眼前,专注于一件事物。
只有这样,才能够暂且缓解,才能够好好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