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穿到异时空当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一早,曹大将军一纸奏折呈上御前,奏折秉承了武将的一贯风格,简洁有力,不过区区两页纸,总结起来其实只有一句话:请开武科举,为军中选拔人材。
大梁现下只开了文科举,试“经策”。经,是指的诗书,策指的是策论,相当于实事政治了,一般会让考生就当前的国事发遍见解,提出解决方案。德兴皇帝还是很务实的。
曹迎纯曹大将军在西征的后半段,已经被调回中都,当时德兴皇帝作好了最坏的打算。杨宇被放出来不久,就私下向曹大将军建议,请开武科举,曹大将军一听,拍案叫绝,欣然同意。
能不同意吗,这事不管是对大梁,还是对他自己,都有莫大的好处。
于大梁,原来大梁武将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一般人家想凭战功跻身一流武将,基本不可能,光是从小兵熬到六品将军,就不知熬白了多少人的华发——当然,杨宇是个例外,唯一的例外。开了武举,就能有更多有军事才能的人选到军中,并且走到指挥官的位置,现在天下未靖,军队是必须的保障。
对于自己呢,不论这个奏折德兴皇帝同意不同意,此举都必然大收天下武人之心。如果皇上同意了,还由曹大将军主持,那每出一科,就等于是曹大将军门生了,这可都是以后的军中栋梁啊!到那时,军中第一人除了曹大将军还能有谁?于文严只能靠边站了。这也是杨宇的另一个用意——排挤于家,杨宇真是够了于家父子了。
曹迎纯倒也不是贪功的人,他听了张君海传达的杨宇建议后,稍微一想就明白,这事百利而无一害,而且根据自己对德兴皇上的了解,这事八成会同意,那疑问就来了:为什么杨宇不自己提出来呢?
张君海按杨宇的意思如实作答,其一,这个建议由两人提,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新被贬的文官,国子监录事,一个是当朝二品大员,带军的实权将军,当然是曹大将军提的效果好;再者,如果杨宇提了,这事肯定不可能交给杨宇去办,如果曹大将军没抢上这差事,岂不便宜了别人?如果曹大将军提出,皇上同意的话,这事有九成九的可能就交给曹大将军去安排了。
曹迎纯也不是个拘泥的人,听罢后慨然应了:“那老夫就厚着脸皮冒领功劳了,不过也请你家大人放心,以后就是自家人了,有什么事尽管说。”
奏折递上去了,现在就只看效果了,皇上同意,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是顺理成章的由曹大将军主持武举,那就完全成功了。曹大将军已经事先安排好了方方面面的人,到时自然有人摇旗呐喊。
杨宇这两天身在国子监,却天天支楞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就听大家怎么议论开武科举的事。哪知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还没动静,倒是隐约总是听到那些博士、助教讨论什么“状元”、“东方西方”、“吵架”、“打起来了”。
杨宇只听得心烦意乱,再也沉不下心来看书了,干脆把书一丢走出房间,外面一群人赶紧行礼,不管怎么不以为然毕竟是顶头上司,杨宇摆摆手:“你们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文永广和杨宇比较熟,笑道:“大人还不知道呢,这次科举结果出来了,结果上榜的前五十名,全都是东方人,西方的... -->>
次日一早,曹大将军一纸奏折呈上御前,奏折秉承了武将的一贯风格,简洁有力,不过区区两页纸,总结起来其实只有一句话:请开武科举,为军中选拔人材。
大梁现下只开了文科举,试“经策”。经,是指的诗书,策指的是策论,相当于实事政治了,一般会让考生就当前的国事发遍见解,提出解决方案。德兴皇帝还是很务实的。
曹迎纯曹大将军在西征的后半段,已经被调回中都,当时德兴皇帝作好了最坏的打算。杨宇被放出来不久,就私下向曹大将军建议,请开武科举,曹大将军一听,拍案叫绝,欣然同意。
能不同意吗,这事不管是对大梁,还是对他自己,都有莫大的好处。
于大梁,原来大梁武将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一般人家想凭战功跻身一流武将,基本不可能,光是从小兵熬到六品将军,就不知熬白了多少人的华发——当然,杨宇是个例外,唯一的例外。开了武举,就能有更多有军事才能的人选到军中,并且走到指挥官的位置,现在天下未靖,军队是必须的保障。
对于自己呢,不论这个奏折德兴皇帝同意不同意,此举都必然大收天下武人之心。如果皇上同意了,还由曹大将军主持,那每出一科,就等于是曹大将军门生了,这可都是以后的军中栋梁啊!到那时,军中第一人除了曹大将军还能有谁?于文严只能靠边站了。这也是杨宇的另一个用意——排挤于家,杨宇真是够了于家父子了。
曹迎纯倒也不是贪功的人,他听了张君海传达的杨宇建议后,稍微一想就明白,这事百利而无一害,而且根据自己对德兴皇上的了解,这事八成会同意,那疑问就来了:为什么杨宇不自己提出来呢?
张君海按杨宇的意思如实作答,其一,这个建议由两人提,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新被贬的文官,国子监录事,一个是当朝二品大员,带军的实权将军,当然是曹大将军提的效果好;再者,如果杨宇提了,这事肯定不可能交给杨宇去办,如果曹大将军没抢上这差事,岂不便宜了别人?如果曹大将军提出,皇上同意的话,这事有九成九的可能就交给曹大将军去安排了。
曹迎纯也不是个拘泥的人,听罢后慨然应了:“那老夫就厚着脸皮冒领功劳了,不过也请你家大人放心,以后就是自家人了,有什么事尽管说。”
奏折递上去了,现在就只看效果了,皇上同意,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是顺理成章的由曹大将军主持武举,那就完全成功了。曹大将军已经事先安排好了方方面面的人,到时自然有人摇旗呐喊。
杨宇这两天身在国子监,却天天支楞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就听大家怎么议论开武科举的事。哪知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还没动静,倒是隐约总是听到那些博士、助教讨论什么“状元”、“东方西方”、“吵架”、“打起来了”。
杨宇只听得心烦意乱,再也沉不下心来看书了,干脆把书一丢走出房间,外面一群人赶紧行礼,不管怎么不以为然毕竟是顶头上司,杨宇摆摆手:“你们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文永广和杨宇比较熟,笑道:“大人还不知道呢,这次科举结果出来了,结果上榜的前五十名,全都是东方人,西方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