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学霸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华夏,杂志的贩售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华夏邮政图书发行公司进行预订,然后华夏邮政会每月固定将图书邮寄给预订的读者;另一种则是通过其他发行公司在各省各市的便利店、报刊亭、连锁超市及连锁书店发行。一般来说,前者是这本杂志的保底读者,而后者则是拉动杂志销量的主力军。其实在各种年会上,图书产业的专家都认为国内的杂志平均销量应该都能在百万左右,毕竟国内人口和领土都很大。但实际上,国内杂志销量能突破50万册就算是一流杂志了。当然,新闻时政类杂志销量略高,学术专业杂志销量偏低,但是平均销量远远不及专家的预测也是让人郁闷的。
如今身为杂志实际发行人的刘淼也开始阅读《华夏图书出版与发行协会月刊》和《杂志人》两本杂志了,最近在《杂志人》上,有专家指出国内没有统一的大型发行公司是造成国内杂志销量始终上不去的原因,尤其是现在杂志的出版公司往往和发行公司是一体的,导致某些地区性的大型发行公司会对另一个地区性的大型发行公司旗下的杂志进行抵制和杯葛。刘淼深以为然,现在国内的杂志出版人做杂志前的第一件事找到合适的发行公司。运气好的出版人能抱上昆仑、扬子江或花都三大的大腿;运气不怎么样的就只能去抱各省发行公司的大腿了。抱住三大的大腿,意味着你杂志的销量至少20万起,但即便如此,你的销售还是无法在全国铺开。昆仑通知西北、华北及东北市场;扬子江领衔华东和东南市场;花都则是盘踞华南和华中市场;唯一没有涉足的西南市场则是在锦官文化、金沙江出版、峨眉发行和春城图书四家的混战中。
除此之外,其实国内本来也有全国级的发行公司,一家是叫华夏图书出版发行总公司,另一家叫华夏教育出版发行总公司。前者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而后者也是在地级以上行政区域设有分公司。但问题是,这两家公司其实是听松散的公司结构,总公司管不住省级子公司,省级子公司管不住地级分公司,地级分公司倒是能关注县级的办事处,可这又能怎么样?一个地级行政区域的销量也就是几万,为了这点销量一个个拜访过去也太费成本了,所以也就没人再管了。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全国级的发行公司并且出版和发行分开是多么必要的事情,可没有人敢提,因为谁都知道提了这个方案那就是和三大乃至全国所有的出版发行公司过不去。人要是得罪多了,那在这个地方也就混不下去了。
在花都文化的发行下,《少年》第二期如约在华南华中市场铺货,同时因为和宝岛文化出版集团及明珠图书公司签署了发行合约,《少年》第二期也成功登陆宝岛省和明珠市及濠镜市。同时根据靳瑞林的保证,和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的代理发行公司的谈判也进入到合同签署流程,不出意外的话,第三期也能进军海外市场。不过让人尴尬的是,第三期虽然能进军海外,但是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华南华中以外的发行公司愿意代理发行。不过对此刘淼除了一声叹息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评论的了。
而拿到第二期《少年》的读者们却被最后的一篇杂志社声明给惊到了,《少年》居然从第三期开始变为双周刊,而同时将漫画内容分拆出去,另外组刊,并且《少年》的姊妹刊《花季雨季》也将以月刊形式出版。这个消息一出来,有几个读者就跑到海角社区的舞文弄墨版或者是去文学江湖论坛吐槽。虽然《少年》还是一本新生杂志,但是内容确实是惊艳到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认为《少年》将是国内青春文学及文艺类杂志的执牛耳者。没想到在第二期就宣布要改版,而且还是一变四的出版发行,很多读者都开始忧心杂志的质量。
文学江湖的的知名评论员“月石”写道:“《少年》改版分刊的做法是情理之内却意料之外的事情,毕竟《少年》的定位是一本针对13岁到30岁的青少年文学文艺杂志,因此大量的漫画内容充斥其中就有些奇怪了。因此《少年》一分为二是可以理解的,《少年》回归到初衷,而另外一本则去做漫画,这对读者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现在的问题是,《少年》不仅要分刊,而且一分还是四本,其中《少年》本身还将从月刊变为双周刊,这让笔者本人不由得担心起其杂志未来的质量了。众所周知,时政经济类杂志是周刊居多,这和资讯需要快速刷新是有关的;而生活时尚杂志是双周刊居多,这和潮流文化刷新速度也是有关的;而一些科学专业杂志为什么是双月刊乃至季刊、旬刊呢?因为他们苛求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同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国内的流行文学杂志是月刊居多,而严肃文学杂志是双月刊居多了。因为作者需要时间去对他的作品进... -->>
在华夏,杂志的贩售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华夏邮政图书发行公司进行预订,然后华夏邮政会每月固定将图书邮寄给预订的读者;另一种则是通过其他发行公司在各省各市的便利店、报刊亭、连锁超市及连锁书店发行。一般来说,前者是这本杂志的保底读者,而后者则是拉动杂志销量的主力军。其实在各种年会上,图书产业的专家都认为国内的杂志平均销量应该都能在百万左右,毕竟国内人口和领土都很大。但实际上,国内杂志销量能突破50万册就算是一流杂志了。当然,新闻时政类杂志销量略高,学术专业杂志销量偏低,但是平均销量远远不及专家的预测也是让人郁闷的。
如今身为杂志实际发行人的刘淼也开始阅读《华夏图书出版与发行协会月刊》和《杂志人》两本杂志了,最近在《杂志人》上,有专家指出国内没有统一的大型发行公司是造成国内杂志销量始终上不去的原因,尤其是现在杂志的出版公司往往和发行公司是一体的,导致某些地区性的大型发行公司会对另一个地区性的大型发行公司旗下的杂志进行抵制和杯葛。刘淼深以为然,现在国内的杂志出版人做杂志前的第一件事找到合适的发行公司。运气好的出版人能抱上昆仑、扬子江或花都三大的大腿;运气不怎么样的就只能去抱各省发行公司的大腿了。抱住三大的大腿,意味着你杂志的销量至少20万起,但即便如此,你的销售还是无法在全国铺开。昆仑通知西北、华北及东北市场;扬子江领衔华东和东南市场;花都则是盘踞华南和华中市场;唯一没有涉足的西南市场则是在锦官文化、金沙江出版、峨眉发行和春城图书四家的混战中。
除此之外,其实国内本来也有全国级的发行公司,一家是叫华夏图书出版发行总公司,另一家叫华夏教育出版发行总公司。前者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而后者也是在地级以上行政区域设有分公司。但问题是,这两家公司其实是听松散的公司结构,总公司管不住省级子公司,省级子公司管不住地级分公司,地级分公司倒是能关注县级的办事处,可这又能怎么样?一个地级行政区域的销量也就是几万,为了这点销量一个个拜访过去也太费成本了,所以也就没人再管了。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全国级的发行公司并且出版和发行分开是多么必要的事情,可没有人敢提,因为谁都知道提了这个方案那就是和三大乃至全国所有的出版发行公司过不去。人要是得罪多了,那在这个地方也就混不下去了。
在花都文化的发行下,《少年》第二期如约在华南华中市场铺货,同时因为和宝岛文化出版集团及明珠图书公司签署了发行合约,《少年》第二期也成功登陆宝岛省和明珠市及濠镜市。同时根据靳瑞林的保证,和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的代理发行公司的谈判也进入到合同签署流程,不出意外的话,第三期也能进军海外市场。不过让人尴尬的是,第三期虽然能进军海外,但是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华南华中以外的发行公司愿意代理发行。不过对此刘淼除了一声叹息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评论的了。
而拿到第二期《少年》的读者们却被最后的一篇杂志社声明给惊到了,《少年》居然从第三期开始变为双周刊,而同时将漫画内容分拆出去,另外组刊,并且《少年》的姊妹刊《花季雨季》也将以月刊形式出版。这个消息一出来,有几个读者就跑到海角社区的舞文弄墨版或者是去文学江湖论坛吐槽。虽然《少年》还是一本新生杂志,但是内容确实是惊艳到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认为《少年》将是国内青春文学及文艺类杂志的执牛耳者。没想到在第二期就宣布要改版,而且还是一变四的出版发行,很多读者都开始忧心杂志的质量。
文学江湖的的知名评论员“月石”写道:“《少年》改版分刊的做法是情理之内却意料之外的事情,毕竟《少年》的定位是一本针对13岁到30岁的青少年文学文艺杂志,因此大量的漫画内容充斥其中就有些奇怪了。因此《少年》一分为二是可以理解的,《少年》回归到初衷,而另外一本则去做漫画,这对读者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现在的问题是,《少年》不仅要分刊,而且一分还是四本,其中《少年》本身还将从月刊变为双周刊,这让笔者本人不由得担心起其杂志未来的质量了。众所周知,时政经济类杂志是周刊居多,这和资讯需要快速刷新是有关的;而生活时尚杂志是双周刊居多,这和潮流文化刷新速度也是有关的;而一些科学专业杂志为什么是双月刊乃至季刊、旬刊呢?因为他们苛求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同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国内的流行文学杂志是月刊居多,而严肃文学杂志是双月刊居多了。因为作者需要时间去对他的作品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