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回到古代玩机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雷晓飞把收集铁和牲畜的工作交给了伍府尹伍大哥负责后,他自己就一头扎进了“合作社”,与王木匠、张铁匠一起,着手做犁和耙。当然,做这样的粗重工夫,哪能少得了洪彪这个大力士?
雷晓飞决定先做的是犁,因为一是犁耗用的铁没有耙那么多;二是雷晓飞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犁要比耙有用。
犁的作用是把田里一定深度的泥土翻过来;而耙的作用是把翻过来的泥土耙松。相对来说,翻土的劳动强度可要比松土强多了,在现在青壮劳力奇缺的情况下,翻土这需要强劳力的活,当然就显得重要了,只要能把重劳力的泥土翻过来,就算没有耙,也可以组织老幼妇孺,来个人海战术,把泥土松了。
犁是一件铁木结合的农具。它大部分由木组成,只有犁头是铁的,做犁头用的铁只有铁铲那般大小,十多斤左右,制作的难度也不高。而木的组成部分,反而制作难度较高,因为这部分作为架子用,一是强度要求高,二是要合适驾驭的人用,三还要考虑受力角度。
雷晓飞就决定先从木的那部分做起,先啃下难的,后才吃易的。雷晓飞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就是因为当代的木资源丰富,你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你试验上多次都不怕没料。但铁资源奇缺,如果试验不成功的话,就会造成浪费。所以他先要把木的部分制好,才考虑做铁的部分。
雷晓飞从来没有做过农耕的工夫,更不用说是制造农具了。他只能凭着脑中那残留的一点印象,再根据自己的机械知识,边琢磨边画出了犁的草图,然后让王木匠去找木料。
犁的木制部分,最难做的是犁把。犁把是一根呈两个反向弓形的上小下大的整根木头。
王木匠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了根形状相似的硬木。雷晓飞和王木匠两人以这根硬木为基础,边琢磨边做,用了两天的工夫,终于算是将犁架子拿下了。
犁架子做好后,雷晓飞学着想象中,前世那农民的扶犁、起犁的动作,试作了一下,感觉没有什么不妥,他才放下一半的心来。
犁架子做好了,只要安装上犁头就能使用,雷晓飞赶紧就叫上张铁匠,一起去做犁头。而王木匠呢,雷晓飞则安排他去做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头。
犁头,形状就像一把铁铲,区别是犁头窄些、尖些和厚些。打一个犁头不难,雷晓飞和张铁匠连开炉,也只堪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把犁头打好。难的是如何把犁头固定在犁架子上,因犁头是整把犁中最受力的部分,固定不好的话,根本就没法作。
雷晓飞想了好几套方案,都自己否决了,只因那时没有螺栓,很多需固定的东西就显得困难多了。雷晓飞在慨叹螺栓的大作用的同时,也只好徒呼奈何,总不能用手工制作一支螺栓出来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最后,雷晓飞思索了很久,才想出了一套将就的方案,就是用木做了一个与犁头形状吻合的托垫,再在犁头上开两个孔,打两根长的铁钉,把犁头和木托垫钉死,然后把木托垫与犁架子连接起来。
这样,可能是当世的第一张犁就诞生了。
而和犁配套使用的、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头,也在王木匠的手中成型。这段木头,在雷晓飞前世的乡下叫“牛班颈”,是用一段呈一百多度角的弯曲木头做成。“牛班颈”的制作中,只是选材难点,加工起来并不费什么工夫,只要把棱角的地方修圆滑就行。“牛班颈”的用法是,把“牛班颈”的曲位向上,整个套在牛脖子上,然后用绳子接到犁架子上,让牛前行时,通过抵在牛肩膀上的“牛班颈”,把犁拖动。
做好了这些工夫后,整套犁田的农具已是完成。雷晓飞边让洪彪到伍府尹那里去拉一条牛回来,边自己详细地检查自己的杰作。
这时,王木匠和张铁匠两人,偷了一会闲,两人找了一个角落,蹲下后各自燃了锅旱烟,就相对吞云吐雾起来,也不理会雷小哥在搞什么东东。
王木匠和张铁匠他们跟雷小哥做工多了,养成了只要按照雷小哥的吩咐去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的习惯,也懒得去多问多想,也不理做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反正到最后,雷小哥一定会把答案揭晓,有什么难题雷小哥也会自己去解决。因为雷小哥每亲自出手做的东西,都是神奇的东西,都是他们不认识的东西,所以他们索性就乐得清闲,不去想也不去问。
雷晓飞独自检查了几遍犁后,没有发现什么纰漏,就走过来王木匠和张铁匠两人跟前,想跟他们聊聊天。
雷晓飞也学两人一样,蹲了下来。
刚好,... -->>
雷晓飞把收集铁和牲畜的工作交给了伍府尹伍大哥负责后,他自己就一头扎进了“合作社”,与王木匠、张铁匠一起,着手做犁和耙。当然,做这样的粗重工夫,哪能少得了洪彪这个大力士?
雷晓飞决定先做的是犁,因为一是犁耗用的铁没有耙那么多;二是雷晓飞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犁要比耙有用。
犁的作用是把田里一定深度的泥土翻过来;而耙的作用是把翻过来的泥土耙松。相对来说,翻土的劳动强度可要比松土强多了,在现在青壮劳力奇缺的情况下,翻土这需要强劳力的活,当然就显得重要了,只要能把重劳力的泥土翻过来,就算没有耙,也可以组织老幼妇孺,来个人海战术,把泥土松了。
犁是一件铁木结合的农具。它大部分由木组成,只有犁头是铁的,做犁头用的铁只有铁铲那般大小,十多斤左右,制作的难度也不高。而木的组成部分,反而制作难度较高,因为这部分作为架子用,一是强度要求高,二是要合适驾驭的人用,三还要考虑受力角度。
雷晓飞就决定先从木的那部分做起,先啃下难的,后才吃易的。雷晓飞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就是因为当代的木资源丰富,你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你试验上多次都不怕没料。但铁资源奇缺,如果试验不成功的话,就会造成浪费。所以他先要把木的部分制好,才考虑做铁的部分。
雷晓飞从来没有做过农耕的工夫,更不用说是制造农具了。他只能凭着脑中那残留的一点印象,再根据自己的机械知识,边琢磨边画出了犁的草图,然后让王木匠去找木料。
犁的木制部分,最难做的是犁把。犁把是一根呈两个反向弓形的上小下大的整根木头。
王木匠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了根形状相似的硬木。雷晓飞和王木匠两人以这根硬木为基础,边琢磨边做,用了两天的工夫,终于算是将犁架子拿下了。
犁架子做好后,雷晓飞学着想象中,前世那农民的扶犁、起犁的动作,试作了一下,感觉没有什么不妥,他才放下一半的心来。
犁架子做好了,只要安装上犁头就能使用,雷晓飞赶紧就叫上张铁匠,一起去做犁头。而王木匠呢,雷晓飞则安排他去做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头。
犁头,形状就像一把铁铲,区别是犁头窄些、尖些和厚些。打一个犁头不难,雷晓飞和张铁匠连开炉,也只堪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把犁头打好。难的是如何把犁头固定在犁架子上,因犁头是整把犁中最受力的部分,固定不好的话,根本就没法作。
雷晓飞想了好几套方案,都自己否决了,只因那时没有螺栓,很多需固定的东西就显得困难多了。雷晓飞在慨叹螺栓的大作用的同时,也只好徒呼奈何,总不能用手工制作一支螺栓出来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最后,雷晓飞思索了很久,才想出了一套将就的方案,就是用木做了一个与犁头形状吻合的托垫,再在犁头上开两个孔,打两根长的铁钉,把犁头和木托垫钉死,然后把木托垫与犁架子连接起来。
这样,可能是当世的第一张犁就诞生了。
而和犁配套使用的、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头,也在王木匠的手中成型。这段木头,在雷晓飞前世的乡下叫“牛班颈”,是用一段呈一百多度角的弯曲木头做成。“牛班颈”的制作中,只是选材难点,加工起来并不费什么工夫,只要把棱角的地方修圆滑就行。“牛班颈”的用法是,把“牛班颈”的曲位向上,整个套在牛脖子上,然后用绳子接到犁架子上,让牛前行时,通过抵在牛肩膀上的“牛班颈”,把犁拖动。
做好了这些工夫后,整套犁田的农具已是完成。雷晓飞边让洪彪到伍府尹那里去拉一条牛回来,边自己详细地检查自己的杰作。
这时,王木匠和张铁匠两人,偷了一会闲,两人找了一个角落,蹲下后各自燃了锅旱烟,就相对吞云吐雾起来,也不理会雷小哥在搞什么东东。
王木匠和张铁匠他们跟雷小哥做工多了,养成了只要按照雷小哥的吩咐去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的习惯,也懒得去多问多想,也不理做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反正到最后,雷小哥一定会把答案揭晓,有什么难题雷小哥也会自己去解决。因为雷小哥每亲自出手做的东西,都是神奇的东西,都是他们不认识的东西,所以他们索性就乐得清闲,不去想也不去问。
雷晓飞独自检查了几遍犁后,没有发现什么纰漏,就走过来王木匠和张铁匠两人跟前,想跟他们聊聊天。
雷晓飞也学两人一样,蹲了下来。
刚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