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2/2)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红楼之元春晋升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道:“你可是下定决心了?”
“千难万难也得推行下去。”赵之桢摇了摇头,“你最知道我的心思。”
元春当然知道!
赵之桢的“杀鸡杀猴”打算之中,“鸡”都是三四流人家,处置了也没啥影响,只要别牵连太过便是。至于“猴”,元春还真猜着了赵之桢真正的目标:那就是温家和李家。
李家倒还好说,赵之桢暗示他们让出吏部尚书之位,他们也知趣,没什么犹豫便交了出来,好歹让赵之桢心里舒坦了不少。
温家……似乎不那么容易“屈服”。身为太上皇爱将信臣,这么些年也快了成了无冕的“南方王”,而南方军也差不多能改成“温家军”了!
而之所以跟不会打仗的平南王僵持了好几年……尤其这一两年,温家打不过平南王纯是笑话,在赵之桢看来他们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狡兔死走狗烹倒是真的。
元春轻叹道:“武将哪里会像文官这样好妥协呢。”
她其实能想得更远一些,温家能发展到今时今日,险些把~官~军变成~私~兵,后勤必然让他们掌握了大半,甚至连当地官员行事都要看他家的脸色:想让别人为了卖命,帽子银子真是一样都少不得。
当然,温家若非深得太上皇倚重,同时更是废太子的母族,想军政一把抓也是白日做梦。同时,这也是赵之桢无论如何都忍不下温家的关键原因。
赵之桢也跟元春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在北方大营那会儿,兵饷粮草会过问,却都不敢伸手。”
元春睁大眼睛,“您难不成还嫉妒了?”
“对极了。”
对他这个亲儿子,太上皇当年尚且没有这般放权,赵之桢心里如何舒坦?
没登基那会儿,他曾跟元春商量用儿女亲家来安抚一下温家,结果他的“好意之桥”都搭上了,温家虽不至于毫无回应,但也矜持上了,和赵之桢的期待实在大相径庭。
眼见赵之桢眉头微皱,元春轻捶起赵之桢的肩背,“迟早得有一战。有些人不撞个头破血流,不会学乖。如今看您和气,还要得寸进尺呢。”
太上皇总体而言,还是倾向于能不打就不打,但真要动手也不畏惧。赵之桢则不然,一般他都习惯于先把敌人抽得亲娘都认不出,若是一口气没弄死,再坐下来谈一谈……
这个爽利脾气……说实话,元春很是欣赏,毕竟她也是将门之女。不过在军中这样行事,能收获军心,但做了皇帝,没准儿得让“读书人”扣上个“暴君”的名头。
赵之桢拍了拍元春的手背,“正是这个理。”
这话若是别人来说,赵之桢必得勃然大怒,把人骂走不说还得作势要罚:明明恨不得温家人立即交权,滚回他眼皮子底下养老,偏偏太上皇还看着呢。
温家在先犯上之前,赵之桢还不能落下“卸磨杀驴”、“翻脸无情”的口实。
元春想了想,又劝道,“我听说南边走私成风,给这些船家留条明路,您……也能多收些商税,毕竟商贾获利远超农工。”
以圣上一向的为人,他用人,绝不会白用,好处是肯定有的。用海商牵制住那些越发骄横,几乎控制了整个漕运的官员和商人们,不失为好计策,而且这些人大多都“诚心”过孝敬圣上的大哥和二哥。
赵之桢越听嘴角就越往上挑,最后终于忍不住道,“你这些主意,都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元春一点也不谦虚,“虽然见识还差得远,但说起赚钱,我还是有些心得的!”
赵之桢笑眯眯地揽住了元春,“不止。”
元春微垂下头,掩住满脸笑意,“您连夸我都这么含蓄。”
赵之桢果然配合,“我现在压根离不得你。”
元春正想回一句“我也离不得您”,暖阁里忽地爆出一阵“哇哇咯咯”,她只好笑道,“那还一个更离不得您的呢!”
赵之桢赶紧道:“还不抱过来。”
乳母小心翼翼地抱来不依不饶非要闹腾着“爹娘抱”的宝儿。
小丫头一沾着母亲,果然闭上了嘴,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挥着胖乎乎的小手,划拉过母亲,还要努力地往父亲那边凑……不抓着父亲的大脸不罢休的架势,险些让元春都没抱稳她。
赵之桢接过女儿,可这小祖宗抓住父亲的领口,又扭着身子向母亲伸起小手……最后她坐住爹娘一人一条腿,才算老实了。
赵之桢捏捏女儿的小脸蛋,“这脾气可真不像你。”
元春道:“这就是粘人,哪里就是脾气大了?”
赵之桢大笑,“这就护上犊子了。”
元春轻哼一声,没再说话。倒是宝儿也拍起小手,跟着父亲“咯咯咯”个没完没了。
如今赵之桢对元春颇有言听计从的意思,第二天下了朝会——因为南方战事未息,还是每日一朝,赵之桢召集了心腹,再次商议如何重启海运重建海军,订下大致步骤之后,又召大驸马石江、贾蓉以及他那位大舅子进宫说话。
赵之桢不用像元春一样,面见无官无职的妇人还得绕个圈子,他只要以褒奖有功之人的名义召见,谁都说不出什么。
要说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驸马石江他老爹为家族兢兢业业赚了一辈子的银钱,可惜地位尚且不如嫡支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若说他真能心平气和……也不可能。
等赵之桢登基,儿子也跟着水涨船高,做了驸马,家里便多了不少“往来亲密”的好亲戚,当然还有为数不少热衷于说酸话的亲朋,更有人干脆指使了一群下人在外败坏起他儿子。
甚至有人跑到大公主赵暄处说三道四,被大公主身边的妈妈一记嘴巴子抽了出去。赵暄更是气冲冲地当众宣布:三品以下的石家诰命不许登门!
却说缮国公府里兄弟俩听说惹恼了大公主,这才连忙打发各自的媳妇到公主府上劝说安抚:他们是打算压一压驸马父子的心气,省得他们觉得傍上公主,连整个石家都能使唤如意。万没料到大公主比预料的还敢横冲直撞,要知道得罪金枝玉叶,甭管石家占理不占理,都得先进宫赔罪!
缮国公府的管家太太带着大儿媳妇来到公主府也长了见识——这位太太是个二品夫人,儿媳妇只是个五品宜人,然后儿媳妇竟真地被堵在了门外。
不到半个时辰,这位诰命夫人也灰头土脸地出了公主府的大门,在马车里跟儿媳妇再提起大公主,已是一脸敬畏:没事儿还是少招惹这位吧。
对大公主赵暄而言,已经受用了驸马温言软语好几天,这点小事儿再不值得跟妃母提起,更别提打搅父皇。可缮国公一家子足足商量了一个晚上,这一晚过后敢用阴毒计策的石家人再剩不下几个。
不过驸马石江见到岳父时,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替石家向岳父请罪。
赵之桢倒是看得开:横竖女儿没吃亏,女婿跟石家稍微疏远一些也没坏处。
于是他对石家行事不置可否,寒暄过后便问起了女婿的“家底”。
石江不敢隐瞒,“家父能指挥十余艘大船,每年贩货往来于大齐和东海诸岛国之间,获利十万有奇。”
再问得细些,果然这石家商队,确切的说是驸马他爹的实力,要比方家略强,不过甭管石家还是方家,又似乎比驻守京城周边的北方~海~军……都强上一截。
事实上,赵之桢也是越听越怜悯北方海~军~都督:这还是大齐东、南、北三支海~军~之中最强的一支。
因此他也道了句公道话,“能支撑到今天,也是难得。”
而真正耗费银钱最多的部队,还就是由温家人掌控,正在跟叛逆作战的南方军。
眼见圣上殊无怪罪之意,贾蓉把心一横,腾地跪下了,“圣上,末将有要事禀报!”
原来,宫变那晚,费家压根都没想起~海~军这一茬,而废太子在仓皇出逃时也没把在京郊迅游的~海~军放在眼里。
不过京中出此大事,那位都督只要不聋不哑,如何听不到半点风声?而且废太子乘船出海之时,他几乎是立即就发现了废太子等人的踪迹,只是他也不敢冲上去带人堵住废太子——说实话,当时除了赵之桢的手下,谁抓住废太子都是烫手山芋,只怕有胆拿到手,却没命享用……
当然,职责所在,这位都督也不敢真地装出一副“平安无事”的模样,而是偷偷派人牢牢盯住废太子商船的那支踪迹。而贾蓉他们能“幸运”地截获废太子,这位都督自然出力不小。
赵之桢听到一半,就知道那都督存着什么心思:他是想卖给贾蓉个大人情。赵之桢略沉吟了一下,便吩咐季先生,“他进京述职时,提醒朕见一见他。”
却说贾琏也已经回到了京城,他先往兵部述职,得了允许后才得以回府……可在家中待了数天,眼见侄儿贾蓉两次进宫,他本就有些心虚此番真是彻底坐不住了。
这会儿凤姐儿只管照看女儿,别的话却是不大多说——这辈子没能执掌荣府管家大权,她的底气可没那么足。
当初正是她建议贾琏左右逢源,与她亲叔叔王子腾多亲近……万幸登基的是原先的七皇子,自己娘家总算不至于一败涂地,不得翻身。
而贾琏极为喜爱的那对姐妹花,此时也跟哑巴了一样:她们也用了不少钱在大殿下身上!
一家子明里暗里唉声叹气了几天,还是凤姐儿跟贾琏谈了谈:为今之计只要先顺着大哥贾珠,贵妃元春这条路,赔足了不是,让圣上出了气,再谈今后的前程。
贾琏当晚主动上门,贾珠在心里叹了一声:早干什么去了……贾琏此时跟太后的亲哥哥李维情形相似,都是“看错了人”急于弥补,不过李维有底气先让出个吏部尚书以表诚意,可贾琏能贡献什么?
贾珠觉得这个堂弟耳根子忒软,但不至于彻底没救,因此难得兄弟俩闭门恳谈,拿李维做了例子,给贾琏仔细分说了一番。
贾琏垂头不语良久,又吃了整整一盏茶,才忽然抬头问道,“大哥,你说我若是主动去南边……如何?”
将功补过倒是说得过去,不过得让圣上愿意给你这个机会才成!贾珠应道:“圣上的心思谁都猜不透。”
贾琏嘀咕了一句,“贵妃……”
贾珠直截了当,“你若能说得动她,自然最好不过。”
而此时此刻,景仁宫中的元春正歪在~床~上,忽然灵机一动:前世……别是皇后她父亲还有王子腾一起帮圣上算计了温家,他们才有之后的风光吧!
问道:“你可是下定决心了?”
“千难万难也得推行下去。”赵之桢摇了摇头,“你最知道我的心思。”
元春当然知道!
赵之桢的“杀鸡杀猴”打算之中,“鸡”都是三四流人家,处置了也没啥影响,只要别牵连太过便是。至于“猴”,元春还真猜着了赵之桢真正的目标:那就是温家和李家。
李家倒还好说,赵之桢暗示他们让出吏部尚书之位,他们也知趣,没什么犹豫便交了出来,好歹让赵之桢心里舒坦了不少。
温家……似乎不那么容易“屈服”。身为太上皇爱将信臣,这么些年也快了成了无冕的“南方王”,而南方军也差不多能改成“温家军”了!
而之所以跟不会打仗的平南王僵持了好几年……尤其这一两年,温家打不过平南王纯是笑话,在赵之桢看来他们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狡兔死走狗烹倒是真的。
元春轻叹道:“武将哪里会像文官这样好妥协呢。”
她其实能想得更远一些,温家能发展到今时今日,险些把~官~军变成~私~兵,后勤必然让他们掌握了大半,甚至连当地官员行事都要看他家的脸色:想让别人为了卖命,帽子银子真是一样都少不得。
当然,温家若非深得太上皇倚重,同时更是废太子的母族,想军政一把抓也是白日做梦。同时,这也是赵之桢无论如何都忍不下温家的关键原因。
赵之桢也跟元春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在北方大营那会儿,兵饷粮草会过问,却都不敢伸手。”
元春睁大眼睛,“您难不成还嫉妒了?”
“对极了。”
对他这个亲儿子,太上皇当年尚且没有这般放权,赵之桢心里如何舒坦?
没登基那会儿,他曾跟元春商量用儿女亲家来安抚一下温家,结果他的“好意之桥”都搭上了,温家虽不至于毫无回应,但也矜持上了,和赵之桢的期待实在大相径庭。
眼见赵之桢眉头微皱,元春轻捶起赵之桢的肩背,“迟早得有一战。有些人不撞个头破血流,不会学乖。如今看您和气,还要得寸进尺呢。”
太上皇总体而言,还是倾向于能不打就不打,但真要动手也不畏惧。赵之桢则不然,一般他都习惯于先把敌人抽得亲娘都认不出,若是一口气没弄死,再坐下来谈一谈……
这个爽利脾气……说实话,元春很是欣赏,毕竟她也是将门之女。不过在军中这样行事,能收获军心,但做了皇帝,没准儿得让“读书人”扣上个“暴君”的名头。
赵之桢拍了拍元春的手背,“正是这个理。”
这话若是别人来说,赵之桢必得勃然大怒,把人骂走不说还得作势要罚:明明恨不得温家人立即交权,滚回他眼皮子底下养老,偏偏太上皇还看着呢。
温家在先犯上之前,赵之桢还不能落下“卸磨杀驴”、“翻脸无情”的口实。
元春想了想,又劝道,“我听说南边走私成风,给这些船家留条明路,您……也能多收些商税,毕竟商贾获利远超农工。”
以圣上一向的为人,他用人,绝不会白用,好处是肯定有的。用海商牵制住那些越发骄横,几乎控制了整个漕运的官员和商人们,不失为好计策,而且这些人大多都“诚心”过孝敬圣上的大哥和二哥。
赵之桢越听嘴角就越往上挑,最后终于忍不住道,“你这些主意,都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元春一点也不谦虚,“虽然见识还差得远,但说起赚钱,我还是有些心得的!”
赵之桢笑眯眯地揽住了元春,“不止。”
元春微垂下头,掩住满脸笑意,“您连夸我都这么含蓄。”
赵之桢果然配合,“我现在压根离不得你。”
元春正想回一句“我也离不得您”,暖阁里忽地爆出一阵“哇哇咯咯”,她只好笑道,“那还一个更离不得您的呢!”
赵之桢赶紧道:“还不抱过来。”
乳母小心翼翼地抱来不依不饶非要闹腾着“爹娘抱”的宝儿。
小丫头一沾着母亲,果然闭上了嘴,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挥着胖乎乎的小手,划拉过母亲,还要努力地往父亲那边凑……不抓着父亲的大脸不罢休的架势,险些让元春都没抱稳她。
赵之桢接过女儿,可这小祖宗抓住父亲的领口,又扭着身子向母亲伸起小手……最后她坐住爹娘一人一条腿,才算老实了。
赵之桢捏捏女儿的小脸蛋,“这脾气可真不像你。”
元春道:“这就是粘人,哪里就是脾气大了?”
赵之桢大笑,“这就护上犊子了。”
元春轻哼一声,没再说话。倒是宝儿也拍起小手,跟着父亲“咯咯咯”个没完没了。
如今赵之桢对元春颇有言听计从的意思,第二天下了朝会——因为南方战事未息,还是每日一朝,赵之桢召集了心腹,再次商议如何重启海运重建海军,订下大致步骤之后,又召大驸马石江、贾蓉以及他那位大舅子进宫说话。
赵之桢不用像元春一样,面见无官无职的妇人还得绕个圈子,他只要以褒奖有功之人的名义召见,谁都说不出什么。
要说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驸马石江他老爹为家族兢兢业业赚了一辈子的银钱,可惜地位尚且不如嫡支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若说他真能心平气和……也不可能。
等赵之桢登基,儿子也跟着水涨船高,做了驸马,家里便多了不少“往来亲密”的好亲戚,当然还有为数不少热衷于说酸话的亲朋,更有人干脆指使了一群下人在外败坏起他儿子。
甚至有人跑到大公主赵暄处说三道四,被大公主身边的妈妈一记嘴巴子抽了出去。赵暄更是气冲冲地当众宣布:三品以下的石家诰命不许登门!
却说缮国公府里兄弟俩听说惹恼了大公主,这才连忙打发各自的媳妇到公主府上劝说安抚:他们是打算压一压驸马父子的心气,省得他们觉得傍上公主,连整个石家都能使唤如意。万没料到大公主比预料的还敢横冲直撞,要知道得罪金枝玉叶,甭管石家占理不占理,都得先进宫赔罪!
缮国公府的管家太太带着大儿媳妇来到公主府也长了见识——这位太太是个二品夫人,儿媳妇只是个五品宜人,然后儿媳妇竟真地被堵在了门外。
不到半个时辰,这位诰命夫人也灰头土脸地出了公主府的大门,在马车里跟儿媳妇再提起大公主,已是一脸敬畏:没事儿还是少招惹这位吧。
对大公主赵暄而言,已经受用了驸马温言软语好几天,这点小事儿再不值得跟妃母提起,更别提打搅父皇。可缮国公一家子足足商量了一个晚上,这一晚过后敢用阴毒计策的石家人再剩不下几个。
不过驸马石江见到岳父时,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替石家向岳父请罪。
赵之桢倒是看得开:横竖女儿没吃亏,女婿跟石家稍微疏远一些也没坏处。
于是他对石家行事不置可否,寒暄过后便问起了女婿的“家底”。
石江不敢隐瞒,“家父能指挥十余艘大船,每年贩货往来于大齐和东海诸岛国之间,获利十万有奇。”
再问得细些,果然这石家商队,确切的说是驸马他爹的实力,要比方家略强,不过甭管石家还是方家,又似乎比驻守京城周边的北方~海~军……都强上一截。
事实上,赵之桢也是越听越怜悯北方海~军~都督:这还是大齐东、南、北三支海~军~之中最强的一支。
因此他也道了句公道话,“能支撑到今天,也是难得。”
而真正耗费银钱最多的部队,还就是由温家人掌控,正在跟叛逆作战的南方军。
眼见圣上殊无怪罪之意,贾蓉把心一横,腾地跪下了,“圣上,末将有要事禀报!”
原来,宫变那晚,费家压根都没想起~海~军这一茬,而废太子在仓皇出逃时也没把在京郊迅游的~海~军放在眼里。
不过京中出此大事,那位都督只要不聋不哑,如何听不到半点风声?而且废太子乘船出海之时,他几乎是立即就发现了废太子等人的踪迹,只是他也不敢冲上去带人堵住废太子——说实话,当时除了赵之桢的手下,谁抓住废太子都是烫手山芋,只怕有胆拿到手,却没命享用……
当然,职责所在,这位都督也不敢真地装出一副“平安无事”的模样,而是偷偷派人牢牢盯住废太子商船的那支踪迹。而贾蓉他们能“幸运”地截获废太子,这位都督自然出力不小。
赵之桢听到一半,就知道那都督存着什么心思:他是想卖给贾蓉个大人情。赵之桢略沉吟了一下,便吩咐季先生,“他进京述职时,提醒朕见一见他。”
却说贾琏也已经回到了京城,他先往兵部述职,得了允许后才得以回府……可在家中待了数天,眼见侄儿贾蓉两次进宫,他本就有些心虚此番真是彻底坐不住了。
这会儿凤姐儿只管照看女儿,别的话却是不大多说——这辈子没能执掌荣府管家大权,她的底气可没那么足。
当初正是她建议贾琏左右逢源,与她亲叔叔王子腾多亲近……万幸登基的是原先的七皇子,自己娘家总算不至于一败涂地,不得翻身。
而贾琏极为喜爱的那对姐妹花,此时也跟哑巴了一样:她们也用了不少钱在大殿下身上!
一家子明里暗里唉声叹气了几天,还是凤姐儿跟贾琏谈了谈:为今之计只要先顺着大哥贾珠,贵妃元春这条路,赔足了不是,让圣上出了气,再谈今后的前程。
贾琏当晚主动上门,贾珠在心里叹了一声:早干什么去了……贾琏此时跟太后的亲哥哥李维情形相似,都是“看错了人”急于弥补,不过李维有底气先让出个吏部尚书以表诚意,可贾琏能贡献什么?
贾珠觉得这个堂弟耳根子忒软,但不至于彻底没救,因此难得兄弟俩闭门恳谈,拿李维做了例子,给贾琏仔细分说了一番。
贾琏垂头不语良久,又吃了整整一盏茶,才忽然抬头问道,“大哥,你说我若是主动去南边……如何?”
将功补过倒是说得过去,不过得让圣上愿意给你这个机会才成!贾珠应道:“圣上的心思谁都猜不透。”
贾琏嘀咕了一句,“贵妃……”
贾珠直截了当,“你若能说得动她,自然最好不过。”
而此时此刻,景仁宫中的元春正歪在~床~上,忽然灵机一动:前世……别是皇后她父亲还有王子腾一起帮圣上算计了温家,他们才有之后的风光吧!